![七年级语文上第二3单元二度创作后导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1.gif)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3单元二度创作后导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2.gif)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3单元二度创作后导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3.gif)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3单元二度创作后导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4.gif)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3单元二度创作后导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07cd4d76ce0b12eb3310a9eb5f92adc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蓬安县城北初级中学语文组(7语)二度创作人:沈君《我的老师》导学案NO:6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2、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及作品: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本文是作者1956年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是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老师蔡芸芝先生。2、素材积累(关于“赞美老师”的名言)(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褪色()卜问()焚香()榆钱()纠纷()劝慰()黑痣()模仿()(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心清如水:模模糊糊:迷迷糊糊:(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组概括她的特点。【合作探究】1、迅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情?请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在书上相应语段旁边。2、围绕蔡老师写的这几件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请口头复述“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拓展延伸】试用一两件使你感动的事实,口头介绍一位你记忆深刻的老师。【当堂检测】1、《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2、填空。(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教鞭轻轻地________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2)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文学和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我的老师》导学案NO:6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思想。【学法指导】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温故知新】快速抢答:本文围绕老师写了哪几件事?理出本文的感情线索:、、“我”的蔡老师。【合作探究】1、你认为文中的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温馨提示:联系作者对老师的外貌、动作、行为等描写进行说明)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文章感情的表达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细读课文,结合括号里的提示,体会作者的情感。(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拓展延伸】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信中写了些什么呢?请你根据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出这封信的内容。(温馨提示:一定要以蔡老师的口吻来写,可别掉了“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句话。)【当堂检测】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2)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2、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B.教舞C.观察蜜蜂D.教读诗E.处理纠纷F.看写字G.梦中寻师。(填序号)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11.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课堂小结•整理学案】《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NO.7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有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理解“再塑生命”的内涵。3、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深深地感激和怀念之情。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的态度。【学法指导】1、结合课外资料及知识链接部分,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相关知识,勾画并识记。2、收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3、独立完成导学案。【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2、素材积累(1)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海伦.凯勒(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荻更斯(3)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4)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培根【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搓捻()惭愧()譬如()栖息()小憩()遨游()冥思遐想()迁徙()繁衍()2、解释词语:期期艾艾:油然而生:不可名状:美不胜收:恍然大悟:混为一谈:4.读课文,思考问题:①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②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合作探究】1、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2、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3、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拓展延伸】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当堂检测】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仿照下列句子,写几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我的早年生活》导学案NO:8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丘吉尔相关知识。2、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3、了解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对待人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学习生活。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事迹。(导学案上勾画,并查阅资料补充)自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主题。学会圈点勾画,做好批注。【知识链接】作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丘吉尔名言:1、谎言都绕了半个地球了,真相还没穿好衣服呢。2、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3、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萤火虫()遗憾()尴尬()()停滞()威慑()管辖()辉煌
()2、解释下列成语。毫无例外:宽宏大量:独具慧眼:蛛丝马迹:停滞不前
:滚瓜烂熟:3、请大声朗读课文后,关上书复述文中故事。4、你能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划分出本文结构吗?【合作探究】文章写了丘吉尔早年生活中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3、从文章内容看,丘吉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本文语言幽默而充满睿智,请从文中勾画的相应语句加以说明。(温馨提示:用波浪线在文中勾画,并作好批注)【拓展延伸】你从丘吉尔的早年生活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你能举出几个熟悉的名人实例,说明早年生活对他的影响吗?【当堂检测】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威摄珠丝马迹独具会眼宽洪大量判断正误。丘吉尔成功的真正原因是凭运气。()丘吉尔认为孩子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但同时必须学习最基础,最实用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谋生和发发展。()【课堂小结.整理学案】《王几何》导学案NO:9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2、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学法指导】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2、勾画文章中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的语句,做好旁批。【知识链接】作者介绍:马及时,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须臾()斜翘()哑笑()绰号()嘈杂()弥勒佛()()()喉咙()()铭记()2、解释下列词语:屏息静听:持之以恒:鸦雀无声:洗耳恭听:哄堂大笑:毫不理会:眉开眼笑:忘乎其形: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3、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4、再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合作探究】1、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你在文中圈出相关片段,并做出点评。用下面的句式向同学们介绍你理解的“王几何”老师。用“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老师。”(温馨提示:刻画人物形象,主要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入手。)【拓展延伸】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堂课是怎样的?讲给大家听听。【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A、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A、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B、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C、 “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课堂小结.整理学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NO:10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积累前六章文言词汇,融解、翻译、背诵前六章内容。【学法指导】勾画并识记知识链接相关知识。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市)人。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宋朝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为知在而不愠()三省()传不习()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A、圈出以下每章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解释。(旁批在书上,并识记)B、连贯、准确翻译。(完成在学案上)(一)、第一章(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翻译本则):(二)、第二章(字词)吾:日:三省:为:谋:忠:信:传:(翻译本则):(三)、第三章(字词)有:志:立:惑:天命:耳顺:不逾矩:(翻译本则):(四)、第四章:(字词)故:新:知:可以:为:(翻译本则):(五)第五章:(字词)而:罔:殆:(翻译本则):(六)第六章:(字词)贤:箪:陋巷:不堪:乐:固定句式:、、、者,、、、也:(翻译本则):【合作探究】前六章字词及特殊用法归类:一词多义:而:知: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古今异义:朋:古义:今义:君子: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可以:古义:今义: 成语积累: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箪食瓢饮:【当堂检测】1、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2、《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堂小结•整理学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NO:10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后六章文言词汇。2、理解、翻译、背诵后六章内容。【温故知新】默写填空:(1),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肱()笃()2、A、圈出以下每章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解释。(旁批在书上,并识记)B、连贯、准确翻译。(完成在学案上)(一)、第七章(字词)之:好:乐:者:(翻译本则):(二)第八章:(字词)饭:水:肱:乐:不义:于:(翻译本则):(三)第九章:(字词)三:行:必:焉:择:其:善者:而:从:改之:(翻译本则):(四)第十章:(字词)川:逝:斯:舍:(翻译本则):(五)第十一章:(字词)三军:夺:匹夫:(翻译本则):(六)第十二章:(字词):博学:笃志:切问而自思:仁:(翻译本则):【合作探究】1、后六章字词及特殊用法归类:一词多义:而:(1)曲肱而枕之(2)不义而富且贵(3)博学而笃志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不亦乐乎之:(1)知之者(2)曲肱而枕之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三军可夺帅也:古义:今义: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曲肱而枕:2、将十二章语录归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道德修养:珍惜时间:【拓展延伸】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当堂检测】一、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1、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2、《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3、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春》导学案NO:11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2、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知识链接】走进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知识1、散文定义: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3、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辨证的统一。散文的题材广泛,文章的“神”要“不散”,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多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或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素材积累(关天春天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自主学习】1、你能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酝酿()黄晕()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斗笠()抖擞()薄烟()朗润()迷藏()仿佛()稀疏()鸟巢()2、解释词语。欣欣然:朗润:酝酿:黄晕:卖弄: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吹面不寒杨柳风:3、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吗?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改正:【合作探究】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3、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4、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在这些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并说说理由。【拓展延伸】仿句练习:仿照“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一个句子【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在春雨图中,(1)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4)文段中用
两词将雨夜美景之特点高度概括出来。【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春》导学案NO:11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揣摩词语,品味语言。3、写景的组织与安排4、如何抓住春天的特征进行描写。【学法指导】熟读成诵,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课文背诵得怎样了啊?来检测下自己吧!1、小草偷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花图中使用排比又使用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写风和阳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把整首诗给默写出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1、体会加线词语的生动性。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填写下列表格,梳理本课内容及写作手法。名称特征角度写法修辞春草图由物到人春花图多、艳、甜虚实结合春风图多感官描写春雨图排比、比喻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拓展延伸】有感情的读例句,根据例句仿写句子。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仿句:秋天像。秋天像。秋天像。【当堂检测】 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2、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巢()清脆()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卖弄——宛转——4、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5、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6、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7、这段文字中,作者渗透其中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济南的冬天》导学案NO:12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导学案。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知识链接】走进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背景解读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素材积累】(关天冬天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自主学习】1、你能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济南() 镶() 水藻() 贮蓄()发髻() 澄清() 着落() 看护()2、解释词语。下列词语可以和你做朋友了吗?响晴:设若:秀气:贮蓄:澄清:空灵:3、解释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在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温晴:(2)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不忍得:(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后,先说一说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
2、为了说明济南冬天的特点,作者先描写了对济南的总体感受,然后依次选择了济南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冬天的特点?
3、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既绘山景,又描水色,那么在这些描写之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呢?【拓展延伸】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气候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能用有关知识解释一下吗?【当堂训练】1.选出加横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发髻(jì)
肌肤(fǔ)
澄清(chéng)
B.伦敦(dūn)
着落(zhú)
镶边(xiāmg)
C.狭窄(zhǎi)宽敞(chǎng)
贮蓄(chǔ)
D.水藻(zǎo)
害羞(xiū)
济南(jǐ)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晴
水纹
水墨画
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3.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济南的冬天》导学案NO:12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学法指导】熟读成诵,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A.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晴朗无云)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清澈明亮)D.……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灵活而不可捉摸)2.在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那水叫,不结冰,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1、课文为了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课文第四段写景的空间顺序是如何安排的?3、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济南的山和水?请在文中进行勾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选择课文中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看谁写得逼真哟!)【当堂检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用“‖”把这段文章划分为三层。2.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3.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本体:喻体:4.用“
”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5.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6.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A.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课堂小结·整理学案】《风雨》导学案NO:13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重点字词。2、独立完成导学案,如有疑难,请作好符号,以便课堂质疑。【知识链接】走近作家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题目解读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素材积累】(关天夏天的名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自主学习】1、给加点注音。偌大()刹那()蜷曲()屋檐()倏忽()锥形()僵直()攀附()撩起()弧形()模样()2、解释词语偌大:刹那:疏忽: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高明手法,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具体写了哪些事物?作者通过这些事物要说明风雨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摘录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并说说作者写“风雨”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3、作者有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景物的细节及变化,试举课文中的一两处,说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拓展延伸】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他们为什么会惊喜呢?他们还会做什么?如果你就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请你以第一人称,写出你的感受和行为。
【当堂检测】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下句子的妙处。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秋天》导学案NO:14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把握作者的感情。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会诗的崇高境界。2、独立完成导学案,如有疑难,请作好符号,以便课堂质疑。【知识链接】走进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等。另有多种诗学论著。新月派诗人。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现代诗的基本特征: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真诚、挚烈的;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载波,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素材积累】(关天秋天的名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自主学习】1、你能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肥硕()枯涸()丁丁()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乌桕()2、解释词语。丁丁:栖息:清洌:寥阔:梦寐:肥硕:3、给这首诗歌划分朗读节奏,并有感情朗读诗歌,直至能够背诵。【合作探究】1、诗中刻画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选取其中的一幅用“我最喜欢这幅画,从中我想象到的情景”的句式加以赏析。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本诗语言准确,生动传神。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并做好批注。以“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运用的修辞,写出了。我最欣赏这句中的一词,因为”的句式说话。【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秋天的诗句,看谁写得多。至少三句,越多越好。【当堂检测】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2.选出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B.秋天/栖息在/农家里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D.震荡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3.写出诗的上句或下句。(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2)向江面的冷雾的撒下圆圆的网,。(3),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4)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4、重读课文“震荡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这节诗从多种感官司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角度,写出了幽谷的特点。“稻香”从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5.“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6.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7.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8.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课堂小结·整理学案】《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NO:15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二首诗,朗读、背诵这两诗歌。2.理解一二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在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独立完成导学案,把疑点作好记号。【知识链接】走进曹操和王湾: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共(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自主学习】1、你能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碣石()澹澹()白沙堤()萧瑟()沉没()至哉()2、解释词语。若:幸甚至哉:次:残夜:耸峙:萧瑟:风正:潮平:何处达:3、请同学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3)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宋、元、汉、先秦、明清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水彩夺目的代表。(4)律诗的四联分别叫、、、。【合作探究】读《观沧海》探讨下列问题: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读《次北固山下》探讨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3、展开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当堂检测】《观沧海》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3、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4、“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5、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这首诗以第二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
)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紧承三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NO:15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三四首诗和曲,朗读、背诵这两诗词。2.理解诗歌和曲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在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独立完成导学案,把疑点作好记号。【知识链接】一、走进白居易和马致远: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诗魔”和“诗王”之称。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二、元曲的相关常识: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自主学习】1、你能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2、解释词语。孤山:水面初平:云脚低:啄:昏鸦:枯藤:暖树:不足:没马蹄:【合作探究】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列各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3、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各题:1、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品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却放在一起来写,你能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吗?3、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境?【当堂检测】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3、《天净沙秋思》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整理学案】《紫藤萝瀑布》导学案NO:16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宗璞及主要代表作品。扎实掌握虬、伫等重点字词和忍俊不禁等成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所用的修辞。【学法指导】1、有感情朗读课文,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标注文章段落序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在书本上做好批注。2、同学们要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力争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调。融情入境,在深情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体悟散文蕴含的人生哲理。【知识链接】一、走进宗璞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二、背景解读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自主学习】朗读课文2至3遍,借助字典、书下注释,自学生字词1、给加点字读音宗璞()
伫立()
依傍()
伶仃()忍俊不禁()酿造()
迸溅()
嚷嚷()沉淀()
盘虬卧龙()花穗()沉浸()挑逗()绽放()仙露琼浆()2、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①观察别人的说话、脸色,揣度其心意。 ()②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③长时间的站立。 ()④忍不住笑。 ()⑤爆发,往外溅散。 ()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体裁是(),作者是(),选自《》。【合作探究】1、找出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词语。并据此划分文章结构。2、本文第一自然段,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作用?(提示: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3、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按照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拓展延伸】学习作者有顺序地描写紫藤萝花的方法,参考“一个校园——一片草坪——一棵小草——一片草叶”的内容,描写一段景物,其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当堂检测】1、选出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1)A浅紫B遮住C遗撼D抚摸()(2)A笼罩B繁蜜C琼浆D喜悦()(3)A瀑布B发原C迸溅D蜜围()(4)A蝶阵B盛开C贮立D伶仃()2、请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盘虬卧龙:仙露琼浆:蜂围蝶阵:3、文章题目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文题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紫藤萝瀑布》导学案NO:16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温故知新】1、你认为本文的主旨句是。2、文中写道: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作者赞美藤萝顽强的,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文章采用的是的写法。【合作探究】1、紫藤萝是一直都这样盛开吗?它有过怎样的变迁?2、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作者在紫藤萝瀑布面前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3、这篇文章仅仅是在描写紫藤萝瀑布吗?如果不是,试找出能够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并概括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在文中找出来,并用“我欣赏‘________’这一句,它运用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__”的句式进行赏析。【拓展延伸】你从本文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提示: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其目的是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甚至不幸,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堂检测】1、请根据语境,在下面句子划横线处填写相应成语(1)又像一个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2)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2、你能说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最典型的修辞手法吗?(1)从未见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4)“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5)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3、“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课堂小结.整理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NO:17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莫顿·享特。扎实掌握耸、啜、眩等重要生字词。2、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提高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3、学习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学会多角度阅读的方式。【学法指导】1、标注文章段落序号,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勾画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在书本上做好批注。3、本文是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宜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并结合议论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知识链接】一、走进莫顿·亨特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专业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他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二、背景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原题是《悬崖上的一课》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在谈体会时说:“经过反复的体验,我认识到:57年前悬崖上的那一次使人记忆犹新的教训,使我在后来的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诸如看得太远、想得太多、瞻前顾后、灰心丧气等不利心理因素。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看那些离得很远的岩石,只管迈出第一步,站稳脚跟之后,再迈另一步,直到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时,再回过头来看我所走过的路程,我就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和自豪。”这种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智慧与《荀子》里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及列宁的名言“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很相似。【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把整个词语读几遍。训诫(
)迂(
)
回
啜(
)
泣
纳罕(
)
凹(
)凸(
)颤(
)抖
屹
(
)立
胸腔()头晕(
)目xuàn(
)
小心yìyì()瘦骨línxú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嶙峋:纳罕:训诫:头晕目眩:啜泣:小心翼翼:3、自读课文后,闭书抢答。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
、
、
、
、
、
。2)本文作者
国
?3)课文的体裁是
?4)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5)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6)课文除了“我”以外还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外综合管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劳务用工计件合同范本
- 代驾装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游泳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冷冻站水电安装合同范本
- 传递娱乐经纪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艾艾贴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工业用不锈钢管材购销及仓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与维护合同变更声明范本
- 2019-2025年中国外香型卷烟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 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检查要点
- DL-T5001-201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A卷)(解析版)
- 临时用电安全注意事项(3篇)
-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部教案
- 2023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英语试题真题+答案
-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2023年9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4号公布
-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2021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