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行为效力认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予以追认才能有效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行为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行为的效力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行为,如接受赠与,为有效民事行为。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第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其认知能力范围的合同行为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故选C项。第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行为以外的行为,且该行为不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结婚行为、立遗嘱的行为以及收养行为等,应当一律认定为无效。

2.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到丙家后,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

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

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

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只要是在犯罪的共同故意范围之内的损害,共同犯罪人都要承担,即所谓部分行为,全部责任。所以,乙也要承担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当然在共同犯罪中乙起次要作用,应当认定为从犯,在量刑上加以从宽考虑。故选A项。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宪法是()

A.1791法国宪法

B.1918苏俄宪法

C.1809瑞典王国宪法

D.1889大日本帝国宪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宪法是1918年苏俄宪法

4.春秋时期《竹刑》的制定者是()。

A.子产

B.赵鞅

C.李悝

D.邓析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私刻竹刑,故选D项。一般认为,邓析是我国近现代律师的鼻祖。子产铸刑书于鼎,赵鞅铸刑鼎,李悝制定《法经》,且李悝是战国时期人物,而不是春秋时期人物,故排除A项、B项和C项。

5.依据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A.目的解释和文义解释

B.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C.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D.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范含义的说明。法律解释根据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也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非正式解释也称学理解释、无权解释。答案选D项。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法律解释的方法大体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

6.下列选项中,适用无因管理情形的是()。

A.甲结婚时,甲的朋友乙帮助忙前跑后

B.丙的邻居丁家失火,丙帮助邻居丁灭火

C.下大雪清扫路面

D.借腹生子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认定所管理的事务属于无因管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该事务必须是其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务,但不足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纯粹道义上的、宗教上的或者其他一般性的生活事务,如朋友结婚而为其忙前跑后,就不能认定为无因管理,故A项不掏成无因管理。第二,管理所针对的事务须为特定事务。如下大雪清扫路面,因受益人不特定,不能构成无因管理,故C项不构成无因管理。第三,本人专属的,或者具有强烈人身属性的事务,不得成立无因管理,如所谓借腹生子、扶养、监护、遗嘱执行等,不得成立无因管理,故D项不构成无因管理。因此,只有B项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7.甲创作了一首歌曲,乙经甲授权后演唱并将该首歌曲收录在由丙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中。丁网站未经任何人许可,擅自将该唱片中的所有歌曲上传供网民免费下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丁网站

A.侵犯了甲、乙的发表权

B.侵犯了乙、丙的播放权

C.侵犯了甲、乙、丙的复制权

D.息网络传播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9项规定,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著作权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权法》第37条第1款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8.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经济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7条的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故选B项。

9.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VCD进行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A.销售侵权复制品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经营罪

D.扰乱市场秩序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李某主观上具有营利的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非法所得数额较大,符合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

10.刑讯逼供罪只能由()构成。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

C.行政执法人员

D.法院审判人员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包括具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选B项。

11.哪一文件实行“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答案:B

本题解析:

《五四指示》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土地改革,从而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序幕。

12.下列选项中,既可以由作为实行,也可以由不作为实行的是()。

A.洗钱罪

B.遗弃罪

C.玩忽职守罪

D.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玩忽职守罪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工作中草率马虎,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中不履行属于不作为或者不正确履行职务属于作为,故C项正确。遗弃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排除BD项;洗钱罪属于作为犯罪,故排除A项。

13.甲将一名3岁男孩从幼儿园骗走,向其家长勒索钱财。因未收到该男孩家长的回信,甲便将该男孩以8000元卖给他人。对甲的行为()。

A.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B.应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处罚

C.应以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

D.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判断的关键在于利用被害人亲属等人的关心向其勒索财物或实现犯罪人的其他目的。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着出卖的目的。本题中,甲起初的目的在于勒索钱财,构成绑架罪;后因勒索财物未果转为出卖,其行为又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甲在犯意转化前后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目的实行了两个犯罪行为,分别构成了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并且不符合想象竞合犯等以一罪论处的情况,应当数罪并罚。

14.谢某交通肇事连环追尾死伤十余人,畏罪潜逃,归案后法院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从法的作用的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谢某畏罪潜逃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B.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而非法的教育作用

C.法院的判决既体现了法的规范作用,也体现了法的社会作用

D.有人认为谢某畏罪潜逃应罪加一等,该观点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而非评价作用

答案:C

本题解析: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的社会、政治功能,即法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目的、目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使命,形成、维护、实现一定的社会秩序。法通过调整人们行为这种规范作用,实现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的社会作用是目的。该法院的判决不仅体现了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也体现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的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故选项C正确。D体现法的评价作用。

15.南梁创立了一种名为“测罚”的刑讯方式。关于该刑讯方式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墨面文身,挑筋去指

B.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残损肢体

C.对拒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

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

答案:C

本题解析:

此题较偏,仅从字面“测罚”两字难以解题。因此考生可以换一种思路。注意朝代是南梁,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时期刑法制度日趋规范和文明:肉刑日趋减少,酷刑的使用逐步减少。比较四个选项,A.B、D的刑讯方式比较残酷。而C相比而言,较为规范文明。因此选C项。此题考察的为《考试分析》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制度,提醒考生在法制史的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研读分析,对于分析中提到的知识点都进行消化吸收。

16.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该法条体现了法的效力的哪项原则()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折中主义

D.保护主义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的船舶和航空器属于我国的领土(船旗国主义),按照属地主义原则,其发生的法律争端应该适用我国的法律。

17.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一表述体现了立法活动的哪一原则()

A.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B

本题解析:

立法原则有三个: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是立法的原则。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体现的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是立法民主原则的一个方面。

18.甲公司开发写字楼一幢,于2012年5月5日将其中一层卖给乙公司,约定半年后交房,乙公司于2012年5月6日申请办理了预告登记。2012年6月2日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在乙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该层楼向银行抵押借款并登记。现因甲公司不能清偿欠款,银行要求实现抵押权。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有效,抵押权设立

B.抵押合同无效,但抵押权设立

C.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不设立

D.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不设立

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核预告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与抵押权的生效时间。本题中,甲与银行之间设立的抵押是不动产抵押,一般情况下,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抵押权自办理抵押登记之日起设立。据此首先可以判断出甲与银行之间的抵押合同已经生效。因此,BD项错误。另外,《物权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本题中提到的标的物在设定抵押之前已经出售给了乙公司,并办理了预告登记且没有超出上述规定的3个月的期限。因此,在此期限内甲公司无权处分该不动产,即便是实际处分了,也不发生物权的效力。因此,银行不能取得写字楼的抵押权,A项错误,C项正确。

19.抵押权的客体可以是

A.土地所有权

B.集体土地使用权

C.学校校长用的宝马小轿车

D.被法院查封的房屋

答案:B

本题解析:

不可以抵押的财产;(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但是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者执行措施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如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

20.村民方某将自己饲养的马拴在树上。同村村民何某出来遛狗,狗见到马乱叫,并向马咬去。马受惊挣断缰绳,疯狂往公路上跑,将正在公路上练习骑摩托车的赵某撞倒,花去医疗费共2万余元。根据民法规定,此责任应由()。

A.方某承担

B.何某承担

C.方某和何某共同承担

D.方某、何某和赵某共同承担

答案:A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83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这是一种不真正的连带责任。题中何某由于管理不善使自己的狗惊了方某的马,造成了赵某的损害,故赵某可以向何某也可以向方某索赔,方某赔偿后可以向何某追偿。此题出于《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是按照《民法典》进行的分析,所以没有合适的选项。

21.在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免责的事由不包括()。

A.第三人过错

B.受害人过错

C.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无过错

D.不可抗力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在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免责的事由有: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无过错;损害是由于不可抗力,且自己采取了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损害;损害是由受害人或者第三人过错引起的。因D项表述不完整,故选D项。

22.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民法上的物的是()。

A.太阳

B.空气

C.土地

D.人的毛发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物理学意义上的物和民法上的物意义不同。民法上的物必须能为人所控制,太阳、月亮、星星等根本不能为人所控制,不能认定为民法上的物,故排除A项。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稀缺性,阳光、空气能满足人类无限需要,不具有稀缺性,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故排除B项。土地具有稀缺性,且属于不动产,故选C项。人的毛发在未与人体分离之前,不属于民法上的物,这体现了民法物的非人格性,当然,与人体分离的毛发可以成为物,例如将剪下的头发出卖。由于本题题干表述为“应当认定为”,故排除D项。

23.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无过错方没有权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是()。

A.甲的丈夫趁经常出差与某女子同居

B.乙的妻子经常在家打骂、凌辱弱不禁风的乙

C.丙有吸毒恶习且屡教不改导致家庭债务负担沉重

D.已婚的丁在外地与某女子办理结婚登记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C项表述情形不包括在该法条规定的情形内,故答案是c项。注意: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婚姻法》第32条有关离婚的判定标准。考生应当注意区分《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规定的适用情形。

24.故意杀人罪属于哪种犯罪类型

A.实害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迷信犯

答案:A

本题解析:

实害犯是指行为已经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是该罪的既遂,仅有杀人的行为尚不足以成为该罪的既遂,必须有杀人行为且致人死亡才能成立该罪的既遂。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扰乱社会秩序罪等也属于实害犯。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特别行政区法律

C.军事法规

D.党的政策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①宪法;②法律;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④中央军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⑤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⑦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⑧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6.下列各组选项中,都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A.地上权、典权

B.抵押权、地役权

C.所有权、永佃权

D.质权、留置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所有权既不是用益物权,也不是担保物权,而是主物权。用益物权包括地上权、地役权、用益权、永佃权、典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采矿权、养殖权、海域使用权等。故选A项。

27.狱警甲虐待被监管人员致被害人轻伤,该行为同时符合虐待被监管人员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该情形

A.应数罪并罚

B.属于法条竞合犯

C.属于想象竞合犯

D.属于结果加重犯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条竞合犯,是指一行为同时触犯刑法中有一些在内容上存在重复或交叉的数个法条的犯罪形态。常见的法条竞合的情形有: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骗取出口退税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与渎职犯罪一章其他特别罪名(如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枉法罪等);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其他包含着过失致人死亡情形的犯罪(如失火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故意伤害罪与其他包含着伤害行为的犯罪(如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刑讯逼供罪、非法拘禁罪、虐待被监管人员罪等)。需注意绝大多数包含着伤害行为的犯罪只是包含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情况,如果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则要转化为故意伤害罪。例如刑讯逼供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法条竞合犯原则上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如本题应当按照虐待被监管人员罪定罪量刑,不需要数罪并罚。法条竞合犯在例外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优先适用重法条,例如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一节中的其他特别罪名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总之,无论是原则情况还是例外情况,法条竞合犯都不需要数罪并罚。A选项错误。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1)法条竞合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行为,产生一个结果,侵犯一个法益;想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往往是数个罪过和数个结果,侵犯了数个法益。(2)法条竞合犯的数个刑法规范之间天然的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触犯了特别法条必然符合一般法条的犯罪构成;而想象竞合犯同时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而是在某一具体的犯罪中产生的特殊的联系,在其他情况下则不存在联系。构成虐待被监管人员罪(致人轻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C选项错误。结果加重犯,是指在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时,造成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结果以外的加重结果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仍然以基本犯罪的罪名定罪,只是按照加重法定刑量刑,在罪名上不会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

28.某市财政局局长何某2015年1月挪用救灾款100万元炒股,之后股市大跌,何某无力归还便使用虚假发票平账使其中70万元在单位账目上难以反映,然后于2015年3月归还了30万。关于何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何某挪用100万救灾款的行为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B.何某已归还30万,因此该30万不应当计算在犯罪数额内

C.对何某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D.对何某应当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

答案:D

本题解析: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为了单位另行使用,而不是归个人使用,A选项错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即使在3个月内归还也构成犯罪,因此归还的30万,仍然计算在挪用公款的数额内,B选项错误。何某使用虚假发票平账的70万构成贪污罪,已经归还的30万构成挪用公款罪,应当数罪并罚,C选项错误。

29.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中,规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宣布中华民族完全自主独立,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是()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D

本题解析:

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17条正文。宪法大纲中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宣布中华民族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对受迫害的世界革命者给予保护,对居住在苏区从事劳动的外国人给予法定的政治权利。

30.某小学课间休息期间,校外人员马某翻墙进入校内,将在操场上玩耍的八岁小学生高某打伤。高某的人身损害应当

A.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B.由马某承担赔偿责任

C.由学校和马某承担连带责任

D.由学校和马某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0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本题中校外人员翻墙进入校园,并不存在着学校管理不善的问题,所以应当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31.在秦朝司法审判结束之后宣读判决书被称为()

A.读鞫

B.爰书

C.乞鞫

D.封守

答案:A

本题解析:

秦朝在审判中重视收集证人证言、证物,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调查或勘验的笔录称为“爰书”,必要时还可以查封财产,称为“封守”。司法官作出判决后要向被告宣读,称为读鞫,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

32.黄某是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楚是县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实施,根据是否需有权机关的干预分为法的适用与法的遵守。法的适用是有权机关的行为。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全体公民都必须守法,严格依法办事。从内容上看,法的遵守包括行使法的权利和履行法的义务两个方面。行使法的权利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者是要求他人实施,或者抑制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合法权利得以实现。本题中黄某的行为就是行使《宪法》第41条赋予公民的举报权的行为。故选项B正确。

33.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甲将房屋租给乙。在租赁期限内,甲、乙又达成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房屋卖给乙,则房屋的交付方式属于()。

A.现实交付

B.简易交付

C.占有改定

D.指示交付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交付方式有四种:现实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返还请求权让与(指示交付)。现实交付指出卖人将标的物现实交付给买受人直接占有,使标的物处于买受人的实际控制之下。简易交付指在买卖合同订立时买受人已经实际占有标的物,自合同生效时标的物就为交付。该题中所述的情形就是简易交付,故选B项。占有改定指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出卖人继续占有标的物,而买受人取得问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如甲向乙出售一台拖拉机,本应将拖拉机现实交付给乙才能使拖拉机所有权发生转移,但甲尚用之完成农事,于是可以将甲留用的这几天视为当事人之间又成立了租赁关系,这时乙取得间接占有,以此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指示交付指在出卖的标的物为第三人占有时,出卖人将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买受人,由买受人直接向第三人要求返还标的物。最常见的就是将提单、仓单、海运单等单证交给买受人,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

34.从《仪礼》中婚姻“六礼”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是

A.登记婚

B.仪式婚

C.宗教婚

D.共食婚

答案:B

本题解析:

登记婚是以登记为婚姻成立要件的婚姻方式,是现代最为普遍的婚姻制度。仪式婚是古代很普遍的婚姻形式,是以一定的仪式作为婚姻成立条件的婚姻类型。“六礼”就是我国古代仪式婚的重要仪式之一。宗教婚是指根据宗教教义规定履行结婚程序的婚姻。共食婚是古罗马亲属法中规定的婚姻种类之一,属于宗教婚的一种。

35.唐朝的中央司法行政机关是()。

A.大理寺

B.刑部

C.御史台

D.吏部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的中央司法行政机关是刑部,刑部还是唐朝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与大理寺、御史台并称“三法司”,故选B项。在唐朝,大理寺主审判,御史台主监察。吏部不属于三法司,而是隶属于尚书省的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管理。

36.某甲在交通肇事后见前后无人,便驾车逃逸,致被害人因伤重未及时救治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应当定为()。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都可以构成。(4)主观方面为过失。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仅定交通肇事罪,而将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作为量刑的一个从重处罚情节,不实行数罪并罚。交通肇事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是实践中的难点。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般只能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从重处罚情节,按交通肇事罪一罪从重处罚。

37.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

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

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国际条约缔约地国家的刑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38.按照刑法规定,以下情形中,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拐卖妇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

B.劫持航空器致人死亡的

C.抢劫致被害人死亡的

D.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的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拐卖妇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按照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构成定罪处罚。劫持航空器致人死亡的,属于劫持航空器罪的加重构成,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的暴力行为包括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所以抢劫致人死亡的,也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而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选D项。

39.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赵某生下一对双胞胎是法律事件

B.钱某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是法律行为

C.孙某的房屋在地震中垮塌是法律事件

D.李某声称自己被外星人劫持是法律行为

答案:D

本题解析:

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根据事件是否由人们的行为而引起可以划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不是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相对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法律行为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或不作为:双胞胎的出生,对于双胞胎本身而言,是事件,是相对事件,与双胞胎本身的意志无关,A选项正确。B选项,钱某以产生劳动关系的目的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也能够引起劳动关系的产生,是民事法律行为,B选项正确:地震是绝对事件,房屋垮塌是由于地震引起的,也是绝对事件,C选项正确。法律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D选项中,李某声称自己被外星人劫持,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不是法律行为,D选项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选项,所以选D选项

40.甲、乙系夫妻,1998年5月儿子丙出生。2017年10月甲与侄子丁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在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丁担任甲的监护人。一年后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好友戊表示愿意担任甲的监护人,并得到甲住所地居委会的同意。此时甲的监护人是

A.乙

B.丙

C.丁

D.戊

答案:C

本题解析:

尊重当事人意愿

41.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

A.大理

B.廷尉

C.司寇

D.大理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司寇,故选C项。夏朝中央司法官称为大理,秦、汉、三国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廷尉,大理寺为北齐以后的中央司法机关。

42.国有土地使用权属于()。

A.自物权

B.典权

C.地役权

D.地上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单位或个人对国有土地依法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我国法律创设的一项新型的用益物权,属于地上权。

43.立法的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创制

B.认可

C.修改

D.停止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律制定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由此概念界定可以表现出法律制定的方式包括创制、认可、修改、废止四种方式,停止不是法律的制定方式。

44.以下属于担保物权的有

A.留置

B.出典

C.土地承包

D.汇票

答案:A

本题解析:

担保物权是指在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将特定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45.甲向乙订购15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订立后,乙在约定时间内只收到甲的2万元定金。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成立

B.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生效

C.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的变更

D.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20%,定金合同无效

答案:C

本题解析:

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本案中,甲乙双方本来约定的定金数额为5万元,后甲只给付2万元,乙已经收下,视为接受定金合同的数额变更,定金合同仍然有效。尽管定金额超过了主合同标的20%,但定金合同并非无效,只是法院对超出的部分不予支持。

46.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A.体现的意志相同

B.经济基础相同

C.适用的范围相同

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的。

47.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仅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B.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采取登记对抗主义

C.承包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设定抵押

D.“四荒地”承包权的设立应当采取合同方式,而不是招标、拍卖等方式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主要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但不限于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例如,城市的个人也可以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不过,对于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承包的土地,仅限于“四荒地”,即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其余的土地类型,如森林、滩涂等,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不能承包,故A项错误。根据《物权法》第127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第129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可见,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定采取登记对抗主义,而不是登记要件主义,故选B项。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是不能抵押,但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仅限于“四荒地”,故c项错误。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对于家庭承包经营的,采取订立承包合同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家庭承包以外的承包经营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这些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资源,即“四荒地”故D项错误。

48.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是()。

A.抢劫未果却造成被害人轻伤的

B.强奸过程中造成被害人重伤的

C.刑讯逼供时造成犯罪嫌疑人伤残的

D.拐卖儿童过程中造成被拐卖儿童重伤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暴力是抢劫的手段,造成被害人轻伤是抢劫既遂的标准之一,A项只成立抢劫罪,不成立故意饬害罪,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在强好过程中致使被害人重伤的,升格法定刑处罚,但只定强奸罪一罪,而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致人伤残的,按照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儿童重伤的,升格法定刑处罚,但只定拐卖儿童罪,而不是拐卖儿童罪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D项错误。

4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A.不当得利

B.日落

C.流星坠落

D.梦游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B项、c项和D项都属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民事法律事实。

50.下列不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

A.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

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C.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

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的法主要有: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法律;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等等。选项中只有B不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作用的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民事主体有()。

A.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B.按份共有的共有人

C.租赁合同的承租人

D.合伙组织的合伙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所列民事主体都有优先购买权。

2.新郎经过紧张的筹备准备迎娶新娘,婚礼当天迎亲车队到达时,新娘因移情别恋飞往国外,新娘家人转告新郎随后办理离婚手续。此事对新郎造成了严重伤害。法院认为新娘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侮辱了新郎的人格尊严,判决新娘赔偿新郎财产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由于缺乏可供适用的法律规则,法官可依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案件

B.本案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

C.确认案件事实是法官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

D.只有依据法律原则裁判的情形,法官才需要提供裁判理由

答案:A、B、C

本题解析:

从题干分析,题干中“新娘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已经明确了本案缺乏可供适用的法律规则。因此A选项正确。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一般采取演绎推理,即大前提是法律,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判决的三段论推理过程。B、C选项正确。无论是依据规则裁判,还是法律原则裁判,法官都必须要提供充足的裁判理由。D选项说法过于片面,错误。

3.下列被执行人的行为中,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有()。

A.甲拒绝履行法院的腾房公告,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B.乙将法院裁定拍卖的公寓恶意出租,导致裁定无法执行

C.丙找借口将被法院扣押的车辆开走拒不开回,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D.丁将被法院裁定查封的100箱药品卖给第三方,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ABC三项都符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构成。D项,根据《刑法》第314条的规定,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是指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丁将被法院裁定查封的100箱药品卖给第三方,属于变卖已被司法机关查封的财产,且情节严重,构成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而不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4.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有()。

A.典权

B.抵押权

C.质权

D.留置权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担保物权有三类: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5.关于英国宪法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

A.英国是最早确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

B.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构成

C.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没有统一、完整的宪法典

D.英国宪政制度是通过限制王权、扩大资产阶级权力逐步实现的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而是最早确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美国最高联邦法院在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创立了违宪审查制。A错误;英国宪政制度的确立,是通道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权力逐步实现的一D正确;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构成,形成了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宪法典形式的、颇具特色的不成文宪法。B、C正确。因此选B、C、D项。

6.下列各种概念中可以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有()。

A.社团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财团法人

D.私法人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私法人、社团法人,而不是社会团体法人和财团法人。

7.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

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确认因果关系,是让行为人对该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本题的四个选项中,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具备了法律规定(要求)的客观性联系,因此无需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因素,可以直接判定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全选。

8.关于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正确的有()

A.先问亲邻

B.输钱印契

C.过割赋税

D.原主离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有:首先,先问亲邻;其次,输钱印契;再次,过割赋税;最后,

9.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有()。

A.格

B.律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格是唐代的。

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D.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按照大陆法系国家通行的观点,博物馆属于财团法人,在我国,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基金会的财产来源于捐助,属于财团法人。分公司既不是法人,也不是非法人组织,子公司是法人。省政府采购办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具有法人资格。

1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业主对建筑物共有部分不履行义务行为的有()。

A.业主甲装修个人房屋时拆除承重墙的行为

B.业主乙以不乘坐电梯为由不交纳电梯维修费的行为

C.业主丙以冬季不在小区居住为由不交纳供暖费的行为

D.居住在建筑物顶层的业主丁在其居住的屋顶安装霓虹灯广告牌的行为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共有的范围包括:(1)建筑物的基本构造部分,如支柱、屋顶、外墙或地下室等。(2)建筑物的共有部分及附属物,如楼梯、消防设备、走廊、水塔、自来水管道等,以及仅为部分区分所有人所共有的部分,如各层楼之间的楼板,仅属于相邻部分的所有人共有。(3)建筑物所占有的地基使用权。(4)住宅小区的绿地、道路、公共设施、公益性活动场所、围墙、小区大门建筑、艺术装饰物以及公用配套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除依法归属于国家或法人或个人所有外,原则上归住宅小区业主所有。A项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个人所有部分故应排除选择。

12.下列选项中,属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有()。

A.增加“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

B.增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定

C.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内容的规定

D.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A、B项属于1999年修正案增加的内容,c、D项属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的规定,故选C、D项。

13.下列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罪的主体可以包括村民委员会主任

B.本罪的索取型的行为不需要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C.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不能区分主从犯的,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D.只要收受了他人财物即可构成本罪既遂,不需要实际为他人谋取利益

答案:A、C

本题解析: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本罪中的“其他单位”,既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委会、居委会、村民小组等常设性的组织,也包括为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或者其他正当活动而成立的组委会、筹委会、工程承包队等非常设性组织。A选项正确。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不管是索取型的行为还是非法收受型的行为,均要求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点与受贿罪不同。B选项错误。根据《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双方利用职务便利的具体情形分别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2)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3)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分清主从犯的,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C选项正确。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具有将职务行为与财产结成不当关系的特点,因此成立本罪的既遂不仅要求行为人已经收受了数额较大的财物,还必须至少同时具备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需注意的是,本罪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既包括正当利益,也包括不正当利益。D选项错误。

1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基本条件有()

A.必须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具有我国国籍

C.在我国居住满20年

D.年满45周岁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第79条第2款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基本条件有:(1)国家主席、副主席人选必须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必须年满45周岁。因此选择ABD。此外,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的任职条件为:年满40周岁,在香港或澳门通常连续居住满20年,并为在外国无居留权(《澳门基本法》无此规定)的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15.下列有关唐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唐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基本定型

B.《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C.《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

D.唐朝首次确立了十恶制度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D项错在:十恶制度是由隋朝最早确立的,而不是唐朝。

16.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科”这一法律形式是在南北朝时期被“格”这一法律形式取代的

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

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

D.《曹魏律》和《晋律》的篇目都是20篇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登闻鼓制源于西晋,而不是曹魏。C项错在: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麟趾格》。D项错在:《曹魏律》和《晋律》篇目不同,《曹魏律》为18篇,而晋律》是20篇。

17.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主张对下列哪些犯罪行为适用“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罚?()

A.结合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即由法律明文规定为一罪的犯罪形态。由于法律有明文规定,因此,结合犯不存在从一重罪处断的问题。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连续犯不涉及不同罪名问题,也就不存在从一重罪处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连续犯的处断原则是按照一罪从重处罚,不要与从一重罪处断相混淆。牵连犯和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均为从一重罪处断。

18.法律的强制力()。

A.是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

B.具有直接性

C.具有潜在性

D.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法律的强制力的理解。法律的强制力是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的,但法律的强制力的实现不是通过直接的方式而是通过其本身的潜在力量来实现的,故B选项不正确。法律的强制力当然不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法律的实施是通过多方面因素来保证进行的,故D选项也不正确。

19.小王把小李打成重伤,小李住院治疗花费人民币卜万余元。请问小王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危险责任

答案:B、C

本题解析:

小王因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支付小李住院花销。其次,对于把小李打成重伤的情况,小王应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20.甲为了鼓励乙好好学习,答应赠给乙一台电脑及一架照相机。甲先给了电脑,要求在乙期末学习成绩好时再送照相机。到了期末,乙的成绩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甲非常生气,不但不再给照相机,而且要求返还电脑。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甲与乙间赠与电脑及照相机的合同已经成立

B.甲无权要求返还电脑

C.甲有权不再给照相机

D.甲有权要求返还电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民法典》第186条第1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所以本题中,甲、乙之间赠与电脑、照相机的合同已经成立。甲在交付电脑后,电脑所有权已转移给乙,因而甲无权要求乙返还电脑,选项D不正确。

21.港口税务官对船长说:“照章缴税!否则警察抓你。”海盗对船长说:“按规矩交钱!不然把你抓走。”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角度来看,对上述两种情形理解正确的有()

A.税务官的话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

B.税务官与海盗的话都体现了法的强制性

C.海盗的话不能体现船长有交钱的义务

D.税务官的话意味着船长有纳税的义务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照章办事”中的章指的是国家的法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意义上看,法律体现国家的意志。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普遍性。“照章缴税!否则警察抓你。”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也体现了法的强制性。海盗所说的“规矩”并不是一种法律规范,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所以不能体现法的强制性。公民的义务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而海盗所说的按规矩交钱不是一种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海盗的话不能体现船长具有交钱的义务。

22.下列有关法学思想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A.自然法学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B.实证主义法学的概念是“实然法”的概念

C.社会学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社会效果

D.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持自然法立场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主张法或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坚持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概念的核心定义要素。持法实证主义立场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主张法或法律与道德是分离的,认为定义法的概念不需要或不应该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核心要素,而是以权威性的制定或发布、社会效果作为法概念的核心定义要素。故A错误。一般来说,法社会学家和现实主义法学学者的法概念是首要地以社会效果为定向的法概念,如马克斯·韦伯、卢曼、霍姆斯等;自然法学者的法概念是“应然法”的概念,是从“应该怎样或应该是什么”的角度定义法概念。法实证主义者的法概念是“实然法”的概念,是从“实际怎样或实际是什么”的角度定义法概念。故B、C正确。经济分析法学从整体上讲仍然属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但是由于经济分析法是以一个预设的价值——追求效率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也兼有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的一面,但是不能认为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23.下列选项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A.甲携带管制刀具抢夺赵某财物

B.乙杀死愁人钱某后,随手拿走其手机

C.丙趁孙某醉酒搜走其随身携带的2000元现金

D.丁扒窃得手后被李某发现,拿刀子威胁李某不得声张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A项,甲携带管制刀具抢夺赵某财物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B项,乙杀死仇人钱某后,随手拿走其手机,乙并不存在为拿走手机而杀死仇人的动机,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C项,行为人丙用酒灌的方式使被害人孙某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下搜走其随身携带的2000元现金构成转化型抢劫罪;D项,丁扒窃得手后被李某发现,拿刀子威胁李某不得声张,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24.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作,下列选项哪些是该原则的要求?()

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的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责任法定原则的含义包括:按照法律的预先规定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

25.关于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集解》

B.《永徽律疏》代表了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C.《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封建法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大明律》首次开创了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例》,而不是《大清律集解》。C项错在:《大清现行刑律》属于我国近代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封建法典体系的组成部分。

26.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

B.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

C.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即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法人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法人的行为能力总是有限的,并且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灭的,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就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7.下列选项中,属于联邦制国家的有()。

A.德国

B.加拿大

C.美国

D.意大利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世界上典型的联邦制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德国、瑞士等,故选A、B、C项。意大利属于单一制国家,故排除D项。

28.下列选项中,构成医疗事故罪的有()。

A.医生甲在诊疗时未对患者认真检查,致其病情恶化,不治身亡

B.护士乙在监护重症病人时,玩手机游戏,致该病人因缺氧成为植物人

C.药剂师丙在配药时心不在焉,错发药品,幸被护士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D.家庭接生员丁给同村村民做阑尾炎手术,致患者并发感染,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A、B

本题解析:

根据《刑法》的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的行为。要求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违反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致受诊人死亡或健康严重受损,并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选项C中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选项D中实施诊疗活动的并非医务人员,因此不构成医疗事故罪。

29.普通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退伙人巳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不应如何承担?()

A.负连带责任

B.负部分责任

C.负补充责任

D.不负责任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在普通合伙经营期间,退伙人应当对退伙前合伙组织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使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也不影响无限连带责任的承担。

30.下列聚众斗殴的情形中,属于“持械”的有()。

A.牵引恶犬参与斗殴

B.携带非法持有的枪支参与斗殴

C.在斗殴现场抢夺对方棍棒并使用

D.斗殴时使用事先藏匿在斗殴地点的砍刀

答案:B、C、D

本题解析:

争议题目,查无相关司法司法解释,枪支及自带砍刀认定为聚众斗殴罪中结果加重犯中的持械没有问题,BD正确;恶犬一般不能认定为械,A项应该排除;争议比较大的是C项,在斗殴现场抢夺对方的棍棒,虽然使用,是否构成聚众斗殴罪中结果加重犯中的持械,主观恶性是否构成,尚待等待教育部答案。

31.在周代礼制中,已婚妇女不被夫家休弃的情形包括以下哪些()

A.有恶疾

B.有所娶无所归

C.与更三年丧

D.前贫贱后富贵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西周关于婚姻的解除,有“七出….三不去”之规定。所谓“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三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休妻的限制,但根本上是出于维护宗法伦理的需要,是中国民间传统道德所拥护的。因此选BCD项。

32.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A.能犯未遂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不能犯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故选B、D项。

33.下列关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有()。

A.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

B.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有权对自己的行为实施追认

C.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期间可以中止、中断,但不能延长

D.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当事人行使撤销权,须向法院提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在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受损害的一方。B项错在:追认权存在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中,不存在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存在的是撤销权。c项错在: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期间为除斥期间,故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D项错在: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

34.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的规定。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修正案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刑事违法是指违反广义的刑法,广义的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和刑法修正案。

35.下列关于法的调整中的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个别性调整往往出现在规范性调整之前,并成为规范性调整产生的基础

B.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其实都是针对具体事项进行的社会调整,只是个别性调整更容易使人们了解,从而遵守固定的行为模式

C.规范性调整是在个别性调整的基础上友展起来的,但是规范性调整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必须辅以个别性调整,才能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D.规范性调整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个别性调整,这种区分实际上并无固定标准

答案:B、D

本题解析:

规范性调整是在个别性调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助于克服个别性调整的不确定性、任意性,但缺乏灵活性:二者应该互相补充。个别性调整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则依据,是针对具体人、具体情况所进行的一次性调整,它只对所涉及的具体行为有效,问题每出现一次,就要重新处理一次。规范性调整以普遍适用的规则为依据,只要出现规则所规定的那种情况,即可以反复适用。

3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适用中国刑法的必要条件有

A.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

B.犯罪地国家与我国订有引渡条约

C.该外国人在外国没有为此受过审判

D.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A、D

本题解析:

刑法在中国领域外的效力体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对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效力;第二,对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效力。本题涉及第二种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由此,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可以适用中国刑法的必要条件包括:(1)该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和公民犯罪;(2)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3)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所以,就本题而言,题目中已经提到了条件1,答案中涉及条件2和条件3,故选A、D项。

37.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的是()。

A.债权人下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