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颌面部
间隙感染
颌面部
间隙感染
概述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特点:
1、与外界相通,常驻有各菌。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
3、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且静
脉常无瓣膜。
5、颜面部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也是细
菌常驻的部位,又暴露在外。
概述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特点:
1、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
的三角区。
特点:该区域的静脉常无瓣膜。很容易
经内眦静脉和翼静脉丛2个途径
进入颅内海绵窦。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
致病菌: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属于化脓性感染,致
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菌
为主。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合
感染。
内因:患者的年龄、感染发部
预后:取决于位、营养状态、免疫功能
和对细菌的感受性等。
外因:致病菌的种类、毒力数
量。
致病菌: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属于化脓性感染,致
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颊间隙、眶下间隙、尖牙窝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口底间隙等。
病因:均为继发性感染。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病原菌: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感染少见。
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
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
感染的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
感染的来源可以是牙源性感染或腺源性感染。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2、局部治疗: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少
毒素的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呼
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③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向
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并
发症。
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切开引流的指征:
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
腺源性感染5-7天,给抗生素治疗后,
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明显增高者。
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
抽刺抽出脓者。
④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的切
开引流。
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切开引流的指征:
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切开引流术的要点:
①切开部位应在脓肿低位。
②尽可能在口内引流;皮肤部作切口引流应
顺着皮纹方向或在面部比较隐蔽处外切口。
③切口长度应视脓肿大小、深浅和部位而定,
原则上不超过脓肿边界以外,且切口内外
给应等大。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忌挤压。
⑤建立引流。口内切开用橡皮片引流;口外
浅层用橡皮条引流;深部用凡士林沙条或
橡皮管引流。切开引流术的要点:
①切开部位应在脓肿低位。一、眶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
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上界为眶下缘、
周界:下界为上颌牙槽突、
内界为梨状孔侧缘、
外界为、颧骨。
一、眶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2、感染来源:
以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
感染为多见。
3、扩散途径:
向眶内直接扩散→眶内蜂窝织炎。
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
静脉炎。
4、切口部位:
口内上颌尖牙或
前磨牙磨唇侧口
腔粘膜转折处。
2、感染来源:
以上颌前二、咬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周界: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咬肌和下颌支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
内界为下颌支外侧骨板、外界为咬肌和腮腺。二、咬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为最多见。
3、扩散途径:
无,但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4、切口部位:
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长5cm的
弧行切口。
2、感染来源:
以下颌三、翼下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骨板之间。
上界为翼外肌下缘、
下界为翼内肌在下颌角内侧的附着、
周界:前界为颞肌和下颌支前缘、
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和腮腺、
内界为翼内肌、
外界为下颌支内侧骨板。三、翼下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为多见。
3、扩散途径:
向上扩散至颞间隙和颞下间隙;
向前扩散至颊间隙;
向前下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和舌下间隙;
向内扩散至咽旁间隙。
4、切口部位:
切口在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5cm的弧
行切口,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四、下颌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区。
上界为下颌骨下缘、
周界后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
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
深面是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四、下颌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区。
2、感染来源:
成人:下颌磨牙根炎感染和下颌第三
磨牙冠周炎;
婴幼儿:继发于化脓性下颌下淋巴结炎。
3、扩散途径:
向前侧→颏下间隙;
向内上侧→舌下间隙;
向后内侧→咽旁间隙、翼下颌间隙;
向下侧→颈前间隙。
4、切口部位:
下颌骨下缘下1.5-2cm,作3-5cm长的平
行切口。
2、感染来源:
成人:下五、口底蜂窝织炎:
1、位置:双侧下颌下间隙、双侧舌下间隙和
颏下间隙5个间隙的弥散性感染。
2、感染来源:
多见是下颌牙的化脓性或坏疽性根尖
周病或第三磨牙冠周炎扩散。
其次是口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继发口底
多间隙感染扩散;扁桃体炎口
炎、颏下或下颌下淋巴结炎散。五、口底蜂窝织炎:
1、位置:双侧下颌下间隙、双侧舌
3、治疗:①首先要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
②局部应尽早作切开引流。
4、切口部位:由一侧下颌角至对侧下颌角,
作平行于下颌下缘的弧行切
口,在颏部加作一纵行切口,
类似于“T”或“┸”形切开。
3、治疗:①首先要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
再
见
!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颌面部
间隙感染
概述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特点:
1、与外界相通,常驻有各菌。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
3、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且静
脉常无瓣膜。
5、颜面部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也是细
菌常驻的部位,又暴露在外。
概述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特点:
1、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
的三角区。
特点:该区域的静脉常无瓣膜。很容易
经内眦静脉和翼静脉丛2个途径
进入颅内海绵窦。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
致病菌: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属于化脓性感染,致
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菌
为主。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合
感染。
内因:患者的年龄、感染发部
预后:取决于位、营养状态、免疫功能
和对细菌的感受性等。
外因:致病菌的种类、毒力数
量。
致病菌: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属于化脓性感染,致
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颊间隙、眶下间隙、尖牙窝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口底间隙等。
病因:均为继发性感染。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病原菌: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感染少见。
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
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
感染的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
感染的来源可以是牙源性感染或腺源性感染。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2、局部治疗: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少
毒素的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呼
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③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向
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并
发症。
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切开引流的指征:
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
腺源性感染5-7天,给抗生素治疗后,
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明显增高者。
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
抽刺抽出脓者。
④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的切
开引流。
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切开引流的指征:
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切开引流术的要点:
①切开部位应在脓肿低位。
②尽可能在口内引流;皮肤部作切口引流应
顺着皮纹方向或在面部比较隐蔽处外切口。
③切口长度应视脓肿大小、深浅和部位而定,
原则上不超过脓肿边界以外,且切口内外
给应等大。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忌挤压。
⑤建立引流。口内切开用橡皮片引流;口外
浅层用橡皮条引流;深部用凡士林沙条或
橡皮管引流。切开引流术的要点:
①切开部位应在脓肿低位。一、眶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
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上界为眶下缘、
周界:下界为上颌牙槽突、
内界为梨状孔侧缘、
外界为、颧骨。
一、眶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2、感染来源:
以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
感染为多见。
3、扩散途径:
向眶内直接扩散→眶内蜂窝织炎。
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
静脉炎。
4、切口部位:
口内上颌尖牙或
前磨牙磨唇侧口
腔粘膜转折处。
2、感染来源:
以上颌前二、咬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周界: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咬肌和下颌支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
内界为下颌支外侧骨板、外界为咬肌和腮腺。二、咬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为最多见。
3、扩散途径:
无,但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4、切口部位:
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长5cm的
弧行切口。
2、感染来源:
以下颌三、翼下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骨板之间。
上界为翼外肌下缘、
下界为翼内肌在下颌角内侧的附着、
周界:前界为颞肌和下颌支前缘、
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和腮腺、
内界为翼内肌、
外界为下颌支内侧骨板。三、翼下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为多见。
3、扩散途径:
向上扩散至颞间隙和颞下间隙;
向前扩散至颊间隙;
向前下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和舌下间隙;
向内扩散至咽旁间隙。
4、切口部位:
切口在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5cm的弧
行切口,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四、下颌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区。
上界为下颌骨下缘、
周界后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
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
深面是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四、下颌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区。
2、感染来源:
成人:下颌磨牙根炎感染和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技师合同协议书下载
- 国际贸易实务3-合同条款
- 聘请飞行员劳动合同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招标投标买卖合同范本
- 有关加工合同模板
- 食材供应合同范本
- 茶叶买卖合同
- 会议室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部门承包合同
- 《实验诊断学》课件
- 小学网管的工作总结
- 诊所校验现场审核表
- 派出所上户口委托书
- 医院6s管理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IEC-62368-1-差异分享解读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模拟英语试卷
- 节后复工培训内容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