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11理健康问题的探讨5.1.2.1doc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11理健康问题的探讨5.1.2.1doc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11理健康问题的探讨5.1.2.1doc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11理健康问题的探讨5.1.2.1doc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11理健康问题的探讨5.1.2.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3"\h\u目录120491引言 2277042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2119562.1肥市包河大地中学个别农民工子女访谈总结 349802.2.1存在学习焦虑 3178322.2.2感到自责 3146232.2.3过于过敏 3323032.2.4有冲动倾向 4224162.3善心理问题的措施 4319782.3.1心理问题 4140392.3.2改善 440522.3.3善学生心理问题上做出的努力 588343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5152883.1子女本身 5158113.1.1自卑 5190233.1.2态度不认真 6147363.1.3自制力不够 616163.2农民工家庭 612723.2.1对女期望过高 6319903.2.2农民工父母与子女缺乏感情沟通 643643.3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心理教育 763473.3.1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心理健康课程被文化课占据 7197123.3.2学校老师的心理学知识不足 7183594.4政府 7257224.4.1政府制定的教育条例难以贯彻实施 7119464.4.2心理教育投入不足 7228184改善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8162074.1个人教育 866454.1.1农民工子女要有良好的心态 8268024.1.2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 835564.2家庭教育 886374.2.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8299024.2.2转变教育理念 9176584.3学校教育 9227354.3.1校方计划的心理健康课程要实际开展 9120234.3.2学校老师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9234154.4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应政策 10238744.4.1完善教育制度 10177784.4.2增加心理教育的投入 10311955.5社会各界的努力 10134715.5.1社会慈善组织的帮助 10244545.5.2社会志愿者的力量 10255145.5.3弘扬劳动者最光荣的精神 11177685结语 118095参考文献 11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1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轻工或者服务业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大量的人口迁移也引发了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流动人口远远高于2.6亿,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加,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子女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许多学者和社会人士的调查和探讨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2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2015年4月1日至4月16日,以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表》为测量工具,此表以测试学生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恐惧,冲动8个心理健康问题,信用度较高。选择合肥市包河大地中学初一100名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合肥包河大地中学是经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正式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寄宿制初级中学。在100份调查表中,有23份由于测谎分数高于8分作废。21合肥市包河区大地中学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合肥市包河区大地中学初一年级心理问卷抽查调查结果表项目人数所占比例有冲动倾向的学生4963%存在学习焦虑的学生5064%存在人际焦虑的学生45%感到孤独的学生1012%感到自责的学生2431%过于过敏的学生3140%有身体症状的学生1418%有严重恐怖感觉79%从这份表中可以看出,在这8个心理健康问题中:存在学习焦虑、感到自责、过于过敏、有冲动倾向这四个心理问题,而在学生,老师,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存在人际焦虑、感到孤独、有身体症状、严重恐怖感觉,这几个心理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2.1肥市包河大地中学个别农民工子女访谈总结2.2.1存在学习焦虑农民工子女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不能很好地转换身份,适应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没有在学习中寻找到快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打瞌睡,发呆;在课外时间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不能正确看待学习考试,对考试有恐惧焦虑的心理。2.2.2感到自责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和其他班孩子进行普通交往中,往往羞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讲或者表演,即使其他班的孩子有时间欺负自己时,自己也只是保持沉默。与普通城市家庭的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更容易将过失归咎于自己,当班级参加集体活动时,如果班级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农民工子女总是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如果自己没有参加,可能班级就能获得很好的名次和成绩,久而久之,农民工子女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感觉自己不如人。2.2.3过于过敏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是问学生是否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有90%的学生选择了是,在进行访问时,当问起学生会担心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有5位同学说,他们担心自己的父母在工作中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比如身体受到伤害,拿不到工资,父母争吵,还有3位同学也是担心自己的亲兄弟或者亲姐妹发生不好的事情。在每周的学生日记中,有许多的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情可以烦恼几天,一直放在心里,比大人还敏感,班级里有几位女同学几乎每天都不说话,不与人进行交流。在这几个女同学的日记里,他们说自己害怕别人在他们背后小声说话,感觉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胡乱猜测,有时候很耽误学习。2.2.4有冲动倾向许多农民工子女做事冲动,没有考虑后果,不能理智的看待事情,常常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难以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调查中发现,许多男生在学校上学期间常常说脏话,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动干戈,与别的男生打架,有的学生为了所谓的兄弟义气而成为伤害他人的帮凶,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严重的后果。2.3善心理问题的措施2.3.1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校长会每一学年都会制定一份关于定期对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活动的计划表,每学期学校会定期请合肥高校的中小学心理专业的专家到学校给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培训平均是一个月一次。要求班主任到场签字,要求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一些心理变化比较明显的学生要着重观察,在课下可以找这些同学谈话,大地中学近三年聘请12位心理老师,每个年级3位心理老师,每个年级都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我们在初一和初三的课程表上看到每周两节的心理健康课程,我们随机走访了一些学生,看到他们在课下也翻阅心理健康课程书籍,一些学生说,这些书对解决自己的一些内心困惑有很大的帮助,也了解不是只有自己才有心理上的困惑,这些困惑是处在这个年纪的学生的普遍现象。在政府的帮助下,中国移动公司开设家校通服务,把每个星期学生的在校表现用短信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合肥的各个学校都参与了这个活动,本着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大地中学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快,我们能借助现代科技拉近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好处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得到相互反馈。2.3.2改善农民工在城市基本上从事都是城市底层工作,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水平很低,工作强度大,可是我们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劳动最光荣的标符,在公家车上,移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都是宣传农民工的正面形象,打开网络,农民工被媒体再现成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把握命运的强者,《人民日报》关于争取上进者的报道,农民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一门技术,然后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对劳动者光辉形象很好地塑造作用,让大众能够正确认识农民工,理解农民工,更好的包容农民工,这也是对农民工积极努力向上的赞颂。这种自强独立的农民工形象增强了农民工子女对自己和父母的认可和自信,让农民工子女更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以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改变自己的现状。2.3.3善学生心理问题上做出的努力安徽省政府近年来逐渐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支出,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将农村的小学基础教育与城市的基础教育配套。对于随父母来城市的子女也逐渐取消了上学身份限制,倡导就近入学,考虑到农民工经济收入较低,政府硬性规定减少农民工子女转学费用,实现无障碍入学。们在走访农民工家庭时,家长告诉我们,现在他们子女入学变得比以前容易多了,程序也简化了许多,家长也不用花很多的精力在子女上学的问题上了。这就使农民工家长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观察子女的心理变化和处理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3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是几个在调查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原因。3.1子女本身3.1.1自卑虽然近几年农民工的公众形象得到改善,但是依然有一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工,有些学生告诉我们,他们从来不与自己的家长出去逛街,也不愿与父母外出活动,觉得别人好像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自己觉得很丢脸,不敢勇敢面对现实。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就觉得自己的能力差,对自己进行否定,久而久之,肯定会影响自己的上进心,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农民工子女在面对同学之间的比较不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遭到同学的嘲笑也不能坦然面对,憋在心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心理负担。3.1.2态度不认真何老师告诉我们,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也比较差,时间一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越来越来大,很多农民工子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不愿意听老师的教导,也不寻找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3.1.3自制力不够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遇到事情很冲动,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农民工子女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没有对自己有严格要求,也没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所以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由于家庭的原因,农民工子女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法律知识,也没有主观意识去学习法律知识,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时不知道该用正确合法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3.2农民工家庭3.2.1对女期望过高我们在单独访问中,有8名学生告诉我们,父母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来改变家庭的现状,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是弱势群体,在他们心中对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有着非常强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获得成功来改变命运,他们往往把自己没有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梦想转嫁给孩子,自己节衣缩食,拼命工作,省钱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而父母对子女的这种过高的要求,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加重,不能以轻松的方式来学习,农民工父母一般只关心孩子的分数,简单粗暴打骂的方式,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起到负面作用。3.2.2农民工父母与子女缺乏感情沟通由于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所以大多从事的都是体力活或者做点小生意,劳动强度很大,空闲的时间少,消耗的精力很多,往往回到家就筋疲力尽,无暇与孩子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才与家长聊聊天,说说话,平时的交流很少,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忽略额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有时候错过了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班主任告诉我们,农民工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很少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根本不知情,这也让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校长告诉我们,即使每个月学校都开家长会,可是依然有许多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席。许多农民工子女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久而久之,农民工子女对社会、学校的更加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难以与人以诚相待,人际关系处不好。3.3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心理教育3.3.1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心理健康课程被文化课占据虽然学校有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但是具体实施的却很少,很多班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班的文化课成绩,占用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形同虚设,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试考试科目,所以许多班级的任课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所以找心理老师借课。而这也反映了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不重视。3.3.2学校老师的心理学知识不足学校定期请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教授给学校的老师进行学生心理知识培训,可是对于老师只是理论知识的培训,真正的实践还是靠老师自己,而老师也有繁重的文化课教学任务,学校专门聘请的心理老师与班级任课老师的配合甚少,所以对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收效甚少。4.4政府4.4.1政府制定的教育条例难以贯彻实施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导致合肥市各区的政府权责不明确,政府拨款不到位,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制定的户籍政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不能协调的缓解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许多学校在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同时,依然需要农民工父母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当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时,农民工难以得到政府的帮助。4.4.2心理教育投入不足心理教育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讲究政绩的政府来说,往往是宣传和鼓动更多,对于心理教育的拨款难以支撑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这让校方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里余力而不足。重视学生的文化课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不是一件明智的选择。4改善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4.1个人教育4.1.1农民工子女要有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自卑,要明白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而感到自卑,树立劳动者最光荣的原则,对父母的付出要怀有感恩的心态,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目标,也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学校要积极找机会锻炼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4.1.2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对有学习焦虑的学生来说,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关键,然后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不是把考得好作为最终的目的。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里,都要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与其担心学习成绩,不如选择几个学习方法来实践,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对待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要有不畏艰难的心态,面对挫折要有乐观的态度,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要认真听取,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尊重父母和老师,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要辩证的看待,要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经常和父母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和老师。4.2家庭教育4.2.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一,农民工家庭大多数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近郊的租赁房,周边的环境比较差,文化教育设施和体育设施都缺乏,很不利于子女的学习,大多数的农民工家庭基本住在一起,周边邻居也都是一起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因此,我们更要选择适合子女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第二,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方式常常选择专制的棍棒教育。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在空闲时间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教育方式上多与学校老师,其他家长进行交流,选择理智科学的教育方式。4.2.2转变教育理念许多农民工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要改变这种落后教育观念,家长可以多跟学校老师进行交流,或者去图书馆阅读一些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书籍,了解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倡导民主式教育。农民工虽然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是也不能忽视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正确的认识自己,理解父母,理解他人。4.3学校教育4.3.1校方计划的心理健康课程要实际开展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班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班的文化课成绩,占用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其实是学校老师没有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学校在制定改善学生心理问题健康计划的同时,也要制定规则来监督计划实施的程度,定期抽派学校管理人员对心理课程的上课情况进行抽查,这样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得到真正改善。4.3.2学校老师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的最关键的就是师资力量,我们说孩子时一个民族的未来,那么一个好的老师便是学生的指明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教育能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和道德素养,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与其他老师交换教育心得,对待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多多鼓励孩子,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特殊性,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纠正孩子的错误,使其健康快乐成长。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如何把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校方要多于学生家长联系,多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表现,班主任的作用尤为突出,大地中学平均每个班有40多个学生,班主任要和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家长都联系有实际困难,那么以家长座谈会或者家长到校日的形式来拉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是比较恰当的4.4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应政策4.4.1完善教育制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所以要改善也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我们更应该把政府放在改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上倾向远近郊区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为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正常的运转提供经费保证,其次,政府也应该正视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在政策上要适当放宽,给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更要重视引导这些学校规范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工子女学校与私立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促进在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方面的更好发展。4.4.2增加心理教育的投入政府在重视文化课的同时,更要加大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投入,引导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要面子工程,积极倡导高校的心理学专业人员到中小学实践,重视高校专业人员对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术研究,政府要做好财政保障,推进缓解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问题的进程,在加大对其投入的同时,也要制定政策保障财政投入真正实施,更好的发挥学校、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5.5社会各界的努力5.5.1社会慈善组织的帮助首先,社会的一些慈善基金组织可以考虑在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立励志奖学金,补助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提供生活和学习所需用品,让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学习可以减少经济负担,专心学习,第二,可以在农民工居住较为密集的地方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印制心理健康宣传画册,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丰富农民工子女课余生活的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可以在课余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爱好,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5.5.2社会志愿者的力量可以积极调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民工家庭,高校志愿者因为其身份特殊性,本身为学生,有的志愿者本来就来自农村,够更好的站在农民工子女的角度看问题。而农民工子女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