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本源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一)关于新闻起源的马克思主义考察: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二)关于新闻起源的资产阶级新闻学的解释将新闻的产生简单地归结为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忽视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的生产劳动实践要重视资产阶级新闻学对新闻起源的解释。人对新闻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是新闻产生的重要动力。二、新闻的本源:事实(一)事实对于新闻的重要性: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在新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二)事实的几个层面1、事实的事象(1)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事象是构成事实的自然因素,在新闻中由一个相对意义最小的事实表达出来。记者报道的,是他认为最能表达新闻的完整性并突出其特点的事象。(2)事象的重要意义首先,把事实分解为事象,可显示新闻的完整性,防止对新闻事实全局的片面认识。其次,对事实的若干事象加以鉴别,可以有效区分事象的价值大小,确定新闻的关键环节,使事实的主要部分得以呈现。最后,将事实分解为事象,有助于记者有机地组合选择,从而发现新闻的意义。2、新闻中的事态链(1)含义: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形成以人物和事象为核心的事态链。新闻事态是由事态与物态共同构成的。在事态关系中,经常有一些附加成分出现,即某些物体被人和某个组织所使用,这些事实中的被动物就是物态,包括日用品、生产工具、武器、食品、建筑物、场所或某种自然物等的状态。物态是新闻事态的承载物。(2)重要性:任何新闻都是通过事态和物态的有机结合,二者发生关联才会发生效应,形成新闻。3、记者面对的事实(1)含义: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或现象,即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原生事实、经验事实、历史事实、现在事实和将来事实。(2)重要性:事实是社会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事实再现社会的运动,他们的互生和更新表现为社会的发展过程。(三)事实的类型1、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1)一般事实:没有获悉功能的事实。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大量重复出现。(2)新闻事实:被记者选定的、带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具有“未知性”和“可以满足人类的知晓需求”的特点,包括现实事实、历史事实和将来事实。2、短促事实和连续性事实(1)短促事实:一个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和不再发展的事件。(2)连续性事实:继续走向成熟的事件,发展有一个过程,每条新闻对它的报道只是截取了一段事态,完成对整个事件的报道需要若干条新闻。3、硬事实和软事实(1)硬事实:新闻中时空界限清晰、不能任意改变的事实,也称固态事实。包括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地点、时间、数据、服饰样式、色彩、事件经过等,是搭建新闻框架的基本材料。(2)软事实:新闻中难以确定具体时空界限、表到情态或意态的事实。情态事实指事实声息的细节,通常表现为现场气氛和人们的情感;意态事实是新闻中的议论,对事实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作出阐释,揭示记者对事实的评价。(四)新闻事实的特点: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五)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原因:第一,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的。第二,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三、新闻的定义2、合乎逻辑要求的定义(1)新闻就是新的事实或事物。“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情况”(美国麦尔文•曼切尔)“新闻即刚发生和刚发现的事物”(法国贝尔纳•瓦耶纳)“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2)新闻是对事实或信息的报道、传播、记录、介绍。“新闻并非一面社会的镜子,而是对不合常规的事情的报道”(美国沃尔特•李普曼)“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3)注重新闻的社会影响和作用,认为新闻是一种工具性和手段性的东西。“新闻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美国华连)“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4)新闻是信息。“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梁衡)3、中国人普遍接受的定义:陆定一的定义四、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性1、两个层面:在内容上,新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在表现形式上,必须以其独特的语言——事实说话。2、三层含义(1)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报道一般要具备“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2)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二)新鲜性1、含义:时间近,内容新。2、表现:(1)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2)事物的新变动。(3)新闻语言的时代性和现实感。(三)及时性:注意时效,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事实和新变动传播给广大受众。(四)公开性1、含义:面向社会,公开传播。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伤亡数字的报道——秘密和公开2、公开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第二章新闻真实新闻真实的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指新闻对所报道的事件、人物、数字、思想观点等都必须准确可靠;引文、史料及背景材料同样准确有据。第二重含义是指准确地报道全面的事实。即:新闻中不仅某个具体事实符合实际,而且反映全部事实的真相。一、从新闻本源到新闻真实新闻真实是记者的认识和客观事实的统一,是生活本源被反映的结果。所以,新闻始终存在一个思维活动能否准确把握事实的内容,再现事实本源的真相的问题。(一)新闻报道的真与假新闻真实性既是一个主观范畴,也是一个客观范畴,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1、新闻真实是主观范畴:(1)记者的采访、分析、综合等主观行为是新闻传播到受众的必要条件。(2)不同记者的认识能力、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对新闻真实的影响程度不同。例:“水门事件”的报道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W.McCord,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共同获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新闻奖。(3)对同一新闻,不同记者从不同角度的报道可以勾勒出新闻不同的真实画面。2、新闻真实是客观范畴:(1)新闻真实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真实,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新闻真实。(2)新闻真实是不以媒体意志为转移的,新闻反映的全部内容都要和客观事实相吻合。(3)新闻真实永远是第二性的,客观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二)新闻失实及其原因新闻失实是指新闻内容包含主客观分离的因素,部分内容同客观实际不符,包括主观杜撰的失实和采访不周而出现的过错失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怀有某种动机,故意捏造事实,达到歪曲事物的目的。如:利益集团出于政治需要进行自我美化、攻击对方;媒体或记者出于私利,被人收买,为其吹嘘。2、非故意制造假新闻而出现的失实。3、记者采访首先接触的是事实的现象,一些现象同事实的真相并不一致,如果满足于事实的现象就匆忙报道,极可能歪曲事实。4、记者编写新闻不及时,容易产生遗忘而失实。这种情况在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便携式采访设备还不普及的情况下,仅靠记者的记忆或笔记容易出现错误。5、为追求新闻的意义、夸大事件的思想性,任意拔高事实而导致新闻失实。6、语言陈述不得体,对事实大加渲染或贬低,也容易导致事实。二、新闻的个体真实个体真实又称事实真实、单一事实真实、具体真实,是指对某个事实所报道的五或六要素(人物、情节、时间、地点、起因和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即发生在某个时空中的人物、情节;数字、细节和事件发展过程同客观事实相符。(一)新闻个体真实的标准单一的新闻事实完全复现本源,是新闻真实的基本形式。从根本上说,新闻真实是寓于具体事实中的概念,以其可感性显露出真实的个性。第一个标准:单一事实的五或六要素应个个准确无误。第二个标准:对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细节陈述得完全符合实际。第三个标准:新闻背景的介绍、数字和文献资料的引用必须真实。第四个标准:新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等隐性事实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大,以想象代替事实。(二)新闻个体真实的特点新闻的个体真实显露出逼真的事象,和生活中的具体事实完全一致。有以下四个特点:1、新闻个体真实是感性真实。新闻只对单一事实进行客观报道而不加评论,记者只对单一事实进行客观报道而不加评论,记者所报道的内容只能是他感受的事实的外部形态,这种真实就是感性真实。感性真实并不排斥理性认识的作用。表现在:一、记者在采访中舍弃对象的某些外部特征,保留最重要的事象,抓取事实最典型的部分;二、记者在复写事实的过程中,形成对信息、感觉材料的有序组合,综合地反映事物的本相,并把它们逐一地叙述出来。2、新闻个体真实是一种表象真实。新闻的表象实际是指某一客观事实经过记者的采访在其头脑中保留下记忆,当他离开采访现场后,这一事实仍能从头脑中再现出来,并把它加工成新闻。记者的感性水平达到了信息的组织化和秩序化,成为实现表象真实的前提。尽管表象比感觉有更多的理性认识,包含着记者对感觉材料的整合和判断,但它一刻也离不开感觉获得的信息。3、新闻个体真实是在单一时空中可证实的真实。事实的具体化是孕育真实的条件,但不是决定真实的因素。只有把新闻和客观事实的细目加以对照,新闻真实才能得到确证。一些假新闻虽然非常具体,但其细目无法验证,因而改变不了其虚假的性质。4、新闻个体真实有度的差别。个体事实的细目陈述得精确与否,使新闻的真实具有不同的程度,称作新闻的真实度。新闻的真实度从形式上看是内容详略问题,而从反映事实的精确度上看是个真实问题。真实度大的新闻让受众知道更为精确的事实,可以进一步判断事实的状况、性质和意义,具有较高的真实价值。(三)新闻个体真实的形式记者要想获得真实的新闻,必须投身于本源的浩瀚海洋,摄录本源中的事实,复写它的原貌,然后以一定的语义表现事实、描述事实的每个真实情境。从表达方式上,需要正确地使用语义或图像,精确地叙述事实的各种真实状态。1、新闻的事概真实记者的概述与事件的概况一致,对事实整体的概貌作出真实的反映,叫做新闻的事概真实。记者有一种通过联想、分解改造原有表象、重组和创造新的表象的能力,如果不对广泛的事实进行概率方面的考察,而是从脑子里随意搬出概括语,强加给大量的共性事实,就容易产生一种虚假的表象整合。2、新闻的事体真实又称新闻的情节真实、情境真实。探讨新闻的真实性,应注意两方面的实际:一是反映事实的演变,即生活本源的详情,另外还包括反映方法——再现新闻情节的手段。记者借助具体的新闻形式,再现客观事实的过程及细节,达到确切模拟客观事实情节的图景,属于新闻的事体真实。新闻运用形象性的语义,反映事实的进程及细节,使反映能力及反映方式达到事实细节确切而生动的情境,新闻才可能具备情节真实。描述事件细节是新闻的基本表现手法,因为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出具体的描绘,能够强烈地打动读者。再现情节真实取决于观察的直观性。对观察结果准确、全面、详实地加以记录,除了描绘图像外,还要作出观察陈述。事件情节的真实来自感性材料,不仅同记者的注意观察密切相关,而且同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知识密切相关。3、新闻的事势真实。指真实地阐释事实的性状,准确揭示事实呈现的利弊或作用,又称趋向真实。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记者立场和事实真相的统一。就记者活动的特性来看,阐释是对新闻事实的属性作出真实的判断,但主要不是裁决是非,而是说明事实的内在趋向是什么。三、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事实的真相。从一个时期或一家媒体的宏观层面看,新闻报道不是零碎的、随意性的,而是有意识地安排若干事实反映生活的整体,这种报道只有遵循整体真实的原则才能符合客观世界的真相。(一)整体真实的类型整体真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指若干条报道准确地组合,如实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无论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还是围绕某一主题的报道,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都是由个体真实相互补充、多次再现的结果。在整体真实的视野中,每个单一事实的报道都是连续报道的一个组件,分别反映事实的某个真实侧面。它们在逻辑上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不断揭示出更深层次的真实内容。多个单一事实的报道形成一种结构性力量,多角度地丰富报道对象的整体形象,达到逐渐呈现整体面貌的目标。因此,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是以每一次报道的个体真实为前提的。2、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指按照不同类型的客观事实的比例,真实地报道这些事实的量比。也就是说,坏事与好事、消极现象与积极现象、成绩与挫折、优点与缺点、顺利与困难等这些对立事物在社会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新闻的整体真实对此都要有反映。整体真实并不等于个体真实的简单相加,在持续报道中,单一事件的综合符合它在现实中的比例,整体真实就得到完美的体现。记者对任何个体真实作出报道,并不以它的分布量来选择,而是依据它的典型性。但对众多个体事实的报道,却要据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布局状态,正确把握各类事实的报道量。3、反映真相与假象的整体真实。指对客观事件的报道要符合该事物固有的真相,分清假象与真相,在真相事实与假象事实的联系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真相事实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透过他可以使受众获得事物真相的认识。假象事实掩盖或歪曲本质,只报道这类现象就破坏了事件的整体真实。反映真相与假象的整体真实,不能简单地把假象与真相一起披露出来就算达到了目的。记者陈述真相和假象,只是贯彻整体真实的一个要求,更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揭露假象,揭示真相必定是或者可能是的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反映事实的目的。反映真相与假象的整体真实,通常是在对事实的连续报道中逐渐实现的。(二)半真实与假事件1、半真实的真相放大:半真实的新闻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但却增添了一些虚假的材料,使报道内容发生了某种变形。记者和被报道者都可能成为半真实的始作俑者。2、假事件的骗局策划:“假事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来的,其定义是:“它不是自发的,而是由于某些人的计划、设置或者促进才出现的。它是为了满足报道和录制的要求而事先设计好的(但并不永远是独家新闻)。因此,它的出现是为了便利宣传工具而安排的。”假事件不能离开媒体的报道而独立存在,它是人为策划并邀请媒体报道的事件,否则基本事实根本不会发生。概括地说,假事件具有蓄意策划、场面演示和眼见为实、实则为虚的特点。媒体对它的报道越及时、准确,新闻报道离整体真实就越远。四、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靠事实说话,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事件上是可行的。(一)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对事实的报道要准确无误。(1)构成新闻的要素要准确无误。(2)事实的细节要有根有据。(3)新闻中所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1)总体上反映事实:不仅每一则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都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2)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吻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总之,要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去揭示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状态、特征和本质意义,不能歪曲社会生活。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1)全面:相对于片面。(2)客观:相对于主观。(3)公正:相对于偏执。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二)杜绝假新闻的主要措施1、树立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责任感。2、建立新闻核实制度。从记者部、编辑人员一直到总编室都要设置稿件真实的检查关口,形成一套完善、周密的稿件核实程序。主要是稿件形成中的记者把关和从稿件送审到稿件公开报道前的把关(值班编辑、节目主编、制片人、部门负责人直至总编室负责人)。3、接受监督与依法治理。4、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5、推进新闻业的分类改革。政治性新闻机构和经营性新闻机构。第三章新闻价值新闻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入“新闻价值”来讨论相关问题。新闻价值理论包括新闻价值概念、新闻价值原理和新闻价值规律。这一理论是新闻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价值观有种种不同,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导致新闻传播的种种差异。一、新闻价值概念(一)“新闻价值”概念的历史1、西方新闻史中“新闻价值”概念的发展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化报纸蓬勃兴起时期提出来的,最早形成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以前欧美报业中是政党报纸主导的时代,这类报纸在经济上依靠党派或者其他政治团体的自主和补贴,不直接面向市民,不需要考虑市场和销路,因此此时还没有新闻价值概念的出现。19世纪30年代以来,大众化报刊兴起,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报业的主流,赢利成为这类报纸的主要追求。最先获得成功的大众报纸是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其他的如《巴尔的摩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时报》和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的《世界报》《费加罗报》等。竞争的发展使各报社老板和主编十分重视对新闻事实的选择,由此提出了新闻价值概念。2、中国新闻史中“新闻概念”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新闻价值概念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理论而被弃置不用。1978年以来,新闻界和新闻理论界重新讨论了新闻价值问题,并确认,按新闻价值标准选择新闻事实、衡量新闻作品,是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之一。(二)新闻价值的定义1、已有的研究成果西方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很恰当的定义。1978年我国新闻界提出了种种新闻价值定义,归结起来,有三种大的类型。(1)素质说陈绍昭:“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或各种素质的总和。”陈祖声、张宗厚:“新闻价值指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2)标准说郑兴东: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标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构成新闻的标准。(3)功能说甘惜分: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影响读者并通过读者影响社会的弄能。2、新闻概念提出的四个基点(1)新闻价值指的是新闻事实的信息传播价值。(2)新闻价值归根到底是一种客观的物性而不是主观观念。(3)新闻价值是一种经主观认定并实现的实用价值。(4)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是两个概念。(三)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能够满足人们新闻消费需求的种种素质的总和。(四)新闻价值的特点第一,新闻价值是一种实用价值。既然称新闻价值,就瞄定在受众的新闻“使用与满足”上,对应受众特定的新闻消费需求并使之获得实益。新闻价值的实用性往往表现为即用性,也就是即生即用,当即有效。第二,新闻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新闻价值虽然极具实用性,却是非物质的,新闻价值本身始终是精神的,最实用的新闻价值也是这样。同物质产品的享用完全不同,新闻为天下人所共享,而不为一人所独占,这也说明新闻价值的精神属性。第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重大事件全球关注,多家媒体同时报道。如最近的日本扣押中国渔民事件。另一方面,新闻价值又有差异性。二、新闻价值要素(一)关于新闻价值要素的不同观点1、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方学者讨论新闻价值,大都着重讨论其构成要素。美国学者庞德:时效、距离、事件的大小、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四大要素。希伯特和麦克道尔:新闻价值要素是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读者兴趣则在个人关心的、同情、反常、进步、斗争、悬宕、两性关系与年纪、动物。2、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观点《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新闻价值的大小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①是否为当前全局性的重大事件;②是否与广大人民生活相关;③是否为大多数人民所关心或能够引起广大人民关心;④是否能引起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兴趣;⑤这一新闻是否真实可靠;⑥是否是最近发生的大事,即时效性之大小;⑦是否老生常谈,毫无新内容。(二)新闻价值要素1、时效性时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能起的作用。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新闻是“易碎品”,正是就时效性说的。时效性有三种表现:首先,时间即时效。其次,时新即时效。某一时期最新的叫做时新。某些事实本身不新鲜,但可以借由一个“由头”报道出来,同样引人注目。最后,时宜即时效。时宜即合乎当时的需要。时间性是最重要的。2、接近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同受众的相关度和贴近度。接近性是新闻事实同受众之间的一种利害关系因素,这种利害关系越大,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两种接近性:一种是地理意义上的。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受众的地理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另一种是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心理上接近性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3、重要性即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原因:客观世界巨细杂陈,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即使做到有闻必录,也不可能做到有录必闻。重要性有其客观的标准。所谓重要不重要,主要看对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看经济上政治上的意义与作用。4、显著性显赫著名,知名度高,能见度高。在新闻传播中,越是显著地事实,越能够引起受众的特别关注,新闻价值越大。显著性和重要性的区别:首先,重要性直接通向国计民生,问题具有基本性和根本性;显著性则其事可大可小,可重可轻,如文艺、体育明星的动向。其次,重要性的新闻事实往往此前没有过;显著性的新闻事实更多的是一种新的变动,其中的一些要素受众曾接触或类似的要素曾接触。新闻价值的显著性主要指下列情形:第一,人物、地点、时令的著名性。第二,事物或事实、事件的显赫性。第三,事情的稀奇性、反常性。5、趣味性指新闻事实的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表达因素不包括在内。纯正的趣味性限指下列情形:首先,新奇曲折的事情具有趣味性。其次,富于人情味的事情具有趣味性。最后,知识性强的事实也具有趣味性。构成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五性越齐全,其新闻价值越高。一般来说,时效性加上其他四性当中的任何一性,便构成了新闻价值。三、新闻价值的实现四个步骤第一个环节:记者、通讯员的发现。第二个环节:编辑和新闻机构的处置。第三个环节:发送与传播。第四个环节:受众的接收与接受。四、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一)宏观层面1.阶级立场:根本因素。2.社会核心价值体系。3.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4.新闻媒体定位。(二)微观层面1.新闻控制者对新闻传播的控制。2.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能力。3.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技术。4.受众的水平。五、新闻价值原理(一)含义:新闻价值原理由概念的、理论的和法则的三个层面构成。从概念上看,新闻价值是专属于新闻事实和新闻的,归新闻事实和新闻所独有。如何新闻事实必定呈现出其特有的新闻价值。从理论上看,新闻价值论事新闻传播的重要指南。只要存在新闻现象,新闻价值理论必然发生作用。从法则上看,新闻价值法则对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二)应用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第一,要十分注重受众效果。离开受众及其效果谈新闻价值是没有意义的。注重受众效果落到实处,便是注重新闻的可读性。第二,要切实保障新闻的实际时效。新闻价值说到底是一种时间价值,是时间性最强的一种价值。第三,要高度重视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就是一家独有的新闻,人无我有、绝无仅有的新闻,即独占、首次性、唯一性。第四章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16至18世纪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进入19世纪,新闻事业迅速增长,到20世纪,终于迎来“新闻工作者的时代”。一、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一)人类新闻事业的历史进程新闻事业的发展依赖于传播活动的开展,而人类的传播活动古已有之。相传汉代已经产生了“邸报”。唐代已经有“邸报”,有史料证实的。在西方,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事件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但是,古代社会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业的行业性机构,新闻传播都是定向的。邸报,它的基本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和起居言行、皇家的动态、朝廷的法令和公报、各级大臣的奏疏,没有一般的新闻消息和新闻言论。这里所讲的“报”,只是一种宫廷发布的政府公报,其阅读范围也仅限于官府,没有固定的编写印发日期。因此,无论是“邸报”还是恺撒写在木板上的消息,都不是报纸。最早的新闻事业是报纸及其发行。它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城市的产物,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15-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城出现了一种“手抄小报”(新闻信)。无报名,无标题,不定期。内容:船期公告、商品行情和政治、战争等方面的消息。这种报纸很快流行到罗马、巴黎、里斯本、里昂、布鲁塞尔、伦敦等地,到17世纪达到高峰。通常认为“手抄小报”标志着人类新闻事业的正式产生,是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肇端。手抄小报产生后100多年,报纸进入印刷时代。技术条件的准备:造纸工业的发展、印刷设备的改进、水陆交通的发达。到17世纪中叶,西欧各国相继出现了印刷报纸,标志着人类社会新闻事业的完全成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舆论工具的作用,周报、周刊和日报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资产阶级内部出现政治分化,“政党报纸”林立,新闻事业进入“报刊史上的黑暗年代”。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纸”即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兴起,逐渐取代政党报纸成为主流,将报业推向繁荣阶段。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报纸出现。随着报纸的发展和繁荣,对新闻的数量、速度和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讯社应运而生。历史上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通讯社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19世纪70-80年代,电话、电灯、电影、无线电报和活字铸造机先后出现,电力新技术应用于新闻事业,对于提高新闻传播的速度,扩大新闻传播的广度,功不可没。20世纪20-40年代,广播、电视相继诞生,新闻事业增添了新成员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网络应用于新闻事业,互联网成为独立于报刊、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斯塔尔报告》上网,标志着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登台亮相。(二)新闻事业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显然,人类新闻事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1.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与变革资本主义出现以后,社会生产的规模扩大了,社会的分工更加精细了,人们的社会联系大大增多,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激化起来,社会变动加速,人们必须了解和他的生产、生活有关的信息,需要信息的人激增,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激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专门收集和发布新闻的人,产生了手抄报纸这种新闻事业初级阶段的代表形式。15-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促进了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城市催生了新闻事业,最初是报纸。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与需要时决定新闻事业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也可以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得到应证。中国邸报产生很早,但因为知道明末才有资本主义萌芽,因此直到19世纪才有真正的新闻纸。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发到,不仅传统媒体得到大发展,而且新兴媒体如网络发展也十分迅速。2.社会政治民主最早的手抄报纸出现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除了威尼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威尼斯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这里尽管也有封建庄园主和教会的严密统治,但各个城邦的市民从他们的封建领主从他们的封建领主手中买得或者争得了最初的自治权,从庄园逃出来的农奴,到了城市就加入了自由民的行列。商人、手工业主、自由民在城市处于优势,“威尼斯商人”成为城市的重要社会力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从而为新闻事业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后来,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进行了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使民主主义思想植根于广大民众,于是出现了19世纪新闻事业的繁荣。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邸报虽然早在汉唐时代就出现了,但由于封建政治权推行愚民政策,对人民实行消息封锁、思想钳制、政治独裁和文化剥夺,邸报长期没有得到发展,没有形成为一项事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态得以发展,社会政治民主气氛得以增强,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维新,建立报馆,宣传新政,于是有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报勃兴时期”。戊戌变法被镇压以后,全国除租借保留一些报纸之外,其余报纸都被禁绝。辛亥革命胜利以后,社会民主气氛增强,报业振兴,全国报纸多达500家,仅北京就有100多家。所谓社会政治民主,主要是指由社会统治力量所造成或能允许的相对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3.相应的物质技术条件新闻传播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文化事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形式、手段和规模等等。因此,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是新闻事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新闻活动只限于口头形式,或是运用简单的信号、符号。进入20世纪,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报纸发展获得了新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更出现了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的新兴部门。新闻事业形成和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相应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的进步。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没有现代新闻事业。二、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事业的性质关于新闻事业的性质,西方和国内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西方:新闻事业是寻找真理道路上的伙伴,监督政府的第四等级,独立自主经营的私人企业。国内:新闻事业的属性有新闻性、舆论性、倾向性、社会性、商品性。综合各种说法,关于新闻事业的性质的比较合理的观点应该是:1.广泛反映和影响社会的大众传播事业。首先,新闻事业是大众传播事业的一部分。通常所说的大众传播,指报纸、期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加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新闻事业是大众传播事业中的“新闻事业”部分,主要指报纸,其次包含期刊的一部分、新闻纪录片和新闻网站。新闻事业大抵是以新闻和传播新闻立业,即以新闻产品的生产和新闻产品为核心的传媒及其业务活动。其次,新闻事业广泛反映社会,影响社会。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当今社会的程度上,没有哪一行业哪一部门可与新闻事业相比。即是是政治色彩十分鲜明的政党报刊、广播、电视,也不但面对本政党及其同盟者,同时也面向其敌手或反对派。、再次,新闻事业反映和影响社会是多方面的:人类的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种种成果,新闻事业都予以传播,涵盖新闻信息、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活动。2.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服务的“舆论机关”。新闻事业在刚刚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但到17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冲突日益激烈,两个阶级都利用报纸作为宣传本阶级政治主张的舆论工具,各个阶级关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问题的观点都渗透到报纸中去。从此,报纸不再是纯粹商业性和服务性的,而具有了明显的政治性,并成为一种阶级的事业。政党产生以后,政治性和阶级性更为明显。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经济利益的斗争等等在新闻活动中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在社会根本问题和根本利益上为谁说话,说什么话,亦即其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是什么,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就是这样产生。新闻事业以采集、制作、传播新闻为职能,这决定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主要是以阶级和政治的舆论工具的面貌出现,是所属阶级和政治的“舆论机关”。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是绝对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一般说来,机关报和机关报性质的新闻事业,其阶级性和政治性比较明显而强烈;非机关报性质的新闻事业,其阶级性和政治性要淡薄一些。在技术手段上,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通常是由新闻传播的本质性内容,即那些“头版头条”来呈现和显示的。3.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新闻事业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充任信息传播者、文化生产者和传承者的角色。如《威尼斯公报》就是地道的信息纸。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谁可以离开新闻事业的信息和文化供给,几乎全社会的每一员都像享用衣食住行一类物质生活资料一样,在享用新闻事业供给的信息和文化。新闻事业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性质,在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上更明白地表现出来。在国外,报纸是经营信息和文化的产业,报纸的生产和销售是地道的经济行为,计算成本和利润。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是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它主要的股东和首席执行官是鲁伯特·默多克,他的家庭控制着这个公司的30%的股份。(二)新闻事业的功能综合起来看,新闻事业主要和重要的功能是如下几种:1.报道新闻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第一种功能。即时发布各种新闻,充当社会的耳目,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这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最初的新闻事业就是如此。新闻事业是以真实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和人们报告各种新闻,从而满足人们的新闻消费需求为第一职责的。报道新闻不仅是新闻事业的首要功能,而且是新闻事业其他功能得以产生和实现的基础。正是由于报道新闻,拥有大量的新闻受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新闻事业才可能发挥其他作用,才有了引导舆论、沟通情况、进行教育等功能,新闻事业的这些功能必须依附于它报道新闻的功能。2.引导舆论新闻事业作为为一定阶级和政治服务的舆论机关,必然担当引导舆论的职责。新闻事业引导舆论,主要表现为对舆论的反映、影响和组织。反映舆论是经过选择的。因此,反映舆论就是影响舆论。新闻机构对客观事物的褒贬以及提倡和反对,再加上各种技术性的处理,这样自然要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影响。新闻事业引导舆论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来实现的,通过寓理于事的形式和方式实现的。新闻评论爱引导舆论方面,其作用特别突出,无可替代。建国前《大公报》的社评、建国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评论,都有重大影响。3.沟通情况所谓沟通情况,指新闻事业在新闻报道之外的信息传播、事项报告和情况交流。如节目介绍、股市行情、供求信息之类。新闻事业的这种功能是完全服务性的,早已有之,如今新闻传媒大打“服务”牌,服务性内容无所不包,尤使这种功能大大得以强化。4.传播知识邹韬奋1925年创办《生活》周刊,他亲自编辑的《小言论》和《读者信箱》,登载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科学、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被称为青年的良师益友。现代新闻事业更注意从各自特点和角度出发,为受众提供各方面的知识。5.提供娱乐报纸设副刊,刊登文艺作品,广播开设文艺节目,电视台播电视剧和其他文艺节目,这是通行的样式。6.赢取利润新闻事业上述六大功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三、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一)新闻事业体制新闻事业体制又称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构成体系与管理制度的总称,指社会控制协调新闻传播活动的制度及其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事业所有制和新闻传播政策、传播控制方式等等。新闻体制受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1.私有私营制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新闻传媒基本属于私营体制,媒体的私有化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一种象征。在美国,除了专门负责对外宣传的“美国之音”隶属于美国新闻署外,美国政府不掌管一份报纸、一家电视台,也没有一家通讯社。例如,华盛顿邮报公司是一家庞大的私人公司,拥有《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一家重要的通讯社和5座电视台。西方绝大多数新闻媒体都以这种新闻体制从事新闻活动。私营媒体商业化运作的一些特点和利益原则:第一,以赢利为基本目标。赢利的基本途径是争取广告客户,大的广告客户即那些大企业、大银行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媒体的命运。因此,媒体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第二,以发行量或收视率为传媒活动直接目标。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第三,以争取受众为报道操作的基本原则。媒体以受众为汇总新,尽量讨好观众,为此不惜放弃作为“把关人”的主动权。美国各地电视台娱乐节目比重加大以及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就是这种特点和原则的表现。媒体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政府需要媒体来影响舆论。私营媒体与政府和政党的利益是一致的。2.公私兼营制公司兼营制是双轨制体制,典型模式在西欧和日本。英国BBC、日本NHK是公共传播管理机制下的社会事业。这些传媒机构自订传播方针、自制节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济来源以征收视听费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不播放广告。两家公司对外广播具有国营性质,代表本国政府阐述对时政的见解。传媒商业化和私有化潮流兴起后,原来的公营传媒也开始涉足商业经营活动,转变为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存的公私兼营机制。公营媒体按原先模式继续运作,私营媒体则以美国私营模式进行商业化运作。在这种体制下,公营媒体的运作不同于国营制,也有别于私营制,有着自己的特点:第一,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其管理机构或由政府首脑提名、议会批准,或有原先的管理机构提名、议会批准,但一经成立,就独立运转,不受政府的领导或控制。媒介设管理委员会,由社会民间团体和媒体外人员组成,是媒体业务的监督机构。第二,以视听费(订阅费)作为主要收入。收费一般由政府的邮政部门代理,然后全额交付媒体。第三,公营媒体是“半官方”的。“小骂大帮忙”。第四,公营媒体把受众当做“公民”而非“消费者”。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的追求高于商业利益,保障公众利益高于收视率。重视新闻,娱乐报道基调健康,注重寓教于乐。3.国有国营制国有国营媒体直接受国家的控制,政府不仅有任命媒体领导者和经营者的权力,而且有时直接布置报道内容。国有国营媒体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拨款、广告收入,视听费或报刊销售费。有的国家不允许国营媒体刊播广告,其经费由国库支出。如朝鲜。有的国家既控制媒体又不支付费用,由媒体自谋经费。如中国。基本特点:第一,媒体所有权完全属于国家。第二,媒体同时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负责人由党和政府任命,报道方针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致,并经党和政府批准。第三,媒体承担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同时要尽量满足受众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第四,媒体的经费由政府直接拨款,或进行有限的商业化运作,或由媒体自负盈亏。有限的商业运作:《非诚勿扰》的播出以及调整(党校女教授)。(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当代全球新闻事业格局中,主要存在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两种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雏形应当从18世纪的资产阶级报刊算起。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末以前,适应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自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大众化廉价报纸;19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进入垄断阶段。在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报团和财团控制新闻事业的所有权,通过广告控制新闻事业的经济命脉,通过国家机器控制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通过通讯社控制新闻报道。集中垄断和全球扩张是当代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兴起了传媒兼并、联合的高潮。1995年,美国迪士尼公司以190亿美元兼并ABC。1996年,微软与NBC协作,开办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频道。2001年1月,世界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网络服务商——美国在线公司合并,成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时代华纳集团在全世界拥有200多家分支机构,是全球每一种媒介类型和每一种媒介内容形式的主要经营者,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拥有者之一。另外,默多克新闻集团也是全球扩张的典型。(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1.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第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第三,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第一,推动经济发展。第二,引导人民思想。第三,培育社会风尚。第四,促进社会和谐。四、新闻事业管理(一)传播制度与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事业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制度条件下。社会制度指社会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传播制度则是社会制度中对新闻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社会群体、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又包括言论出版自由与权利以及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因此,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也无论是何种所有制形式的媒体,其新闻事业都需要按照一定社会制度的程序和规矩,由相应的传播制度进行管理,以使其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运行,达到理想的效果,收到良好的效益。传播制度是对新闻传播事业起规范作用的制度,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其规范和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新闻事业管理是传播制度的实际操作。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传播制度理论集权主义理论:主张媒体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如英国的《星法院法令》: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硬性调控属于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的范畴。这种媒介规范的最大特点就是主张媒介必须以权力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其集大成者乃是英国都铎王朝在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该法令规定,对违反条例的出版者不仅处以罚金,而且可以判处徒刑和肉刑,对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犯”或“政治犯”,甚至可以进行秘密审判,不经辩护程序即可作出判决。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理性约束的资本主义自由企业。传媒与传播如果发生和存在问题,应当由其在“自我校正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无需外力特别是政府干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新闻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理论的宗旨,一是为了防止由于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激化,二是为了防止由于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社会精神文明包括道德和文化的堕落。如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了节目内容分级制度。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理论和实践,确认新闻事业为国家和全体人民所有,广大人民群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由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力量管理新闻事业。它包括国家对媒体所有权的控制、政府对媒介活动与传播内容的管理和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业的监督等等。(二)新闻事业的几种管理方式新闻事业管理的目的在于有利于新闻事业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和政府通常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需要和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国新闻事业国情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新闻体制就会采用什么样的新闻事业管理方式。1.法制管理方式法制管理方式是由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传媒业进行管理的方式,是一种由国家司法机关根据相应的法律对传媒业实施的管理。2.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方式是由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传媒业进行管理的方式,是政府根据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自身的行政职能对传媒业实施的管理。3.行业管理方式行业管理方式是有新闻事业是由新闻行业组织对传媒业进行的管理,是一种由新闻行业组织根据行业章程实施的行业内部管理。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在我国,一般将新闻传媒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将其定位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这样的定位之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有其特定的政治规范,这些政治规范概括起来就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一、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一)党性原则的形成和发展1.党性概念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显著特点党性即一定的政治立场,它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讲党性,就要鲜明地表示自己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它是政党在进行阶级斗争时要求所属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2.党性原则的理论历程3.党性原则与“喉舌论”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明确规定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党的新闻事业是机关报(台)最根本的特征,即它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是新闻传媒做党的喉舌。胡耀邦1985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提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就是著名的喉舌论。它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和党对新闻传播的根本要求。党性原则是喉舌论的理论依据,喉舌论是党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二)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1.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理所当然地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党性原则要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要求有这样三点:第一,完整、准确、生动、科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即根据新闻媒体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用生动活泼的传播方式,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实用主义,三是教条主义。为避免上述倾向,新闻工作者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二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三是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第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2.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是对党报、部门性和专业性报纸以及其他各类新闻媒体的根本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决不在宣传报道中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在实际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二,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3.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任何媒体都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和监督,只能处在党的领导之下而不能凌驾于党之上,只能处在党的事业之中而不能独立于党的事业之外。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第一,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第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即三条基本要求:一是新闻媒体在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性问题上,必须无条件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在党的组织没有作出决定之前,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在作出决定以后必须坚决执行。三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提出或按照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民主权利提出,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但不得公开宣传,不允许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同党的主张相违的言论。第三,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二、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重要原则和基本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立场,指的是人们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和所持的态度。根本立场主要是指政治立场,它是人们特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阶级利益的集中反映。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党性原则的立场、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立场,归结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要做到: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固树立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牢固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牢固树立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要做到:第一,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第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工作大局,就是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中心任务、宏伟目标,它总是同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全局性。新闻工作为大局服务,首先要深入宣传大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为大局服务的自觉性。第二,深入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深入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第四,深入宣传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五,深入宣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第六,深入宣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工作部署,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做到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把握主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要原则和基本方针1.“三贴近”的内涵2.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3.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②立足于基本国情③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④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⑤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三)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成功经验和重要方针1.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意义2.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三、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原则(一)群众性原则的基本内涵1.群众性内容所谓群众性内容,是说新闻工作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让群众通过新闻传播认识自己的利益和任务,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声音,从而使新闻工作真正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群众性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始终对准群众,对准实际,对准生活,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和喉舌,而不是“一头沉”,“官办、官说、官订、官看”;二是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做群众工作。具体讲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二是对准人民群众的新闻欲望。三是应对准群众的声音。四是对准群众的思想实际,教育群众。2.群众参与所谓群众参与,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新闻工作,依靠群众,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依靠广大群众办新闻事业,动员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新闻工作,广大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加入到新闻传播中来。第二,认真做好通讯员和通讯网工作。通讯员工作包括通讯员的物色与挑选,联系与培训等方面。做好通讯员工作,建立可靠的通讯员网,历来是“群众参与”的主要举措。第三,高度重视并处理好读者(观众、听众)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第四,充分尊重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3.大众化形式所谓大众化形式,就是新闻工作充分考虑群众接受新闻的实际,在形式上贴近群众,适应群众,做到大众化,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易懂。内涵:通俗易懂而不是晦涩难懂;和顺亲切而不是滞塞生硬;生动活泼而不是枯燥呆板;准确明晰而不是文法无逻辑;具体充实而不是空洞干瘪;新鲜而不是陈腐;鲜明深刻有力而不是“钝刀子割肉”;精彩而不是没味道;简短洁净而不是冗长沉闷;有的放矢而不是千篇一律。(二)正确坚持群众性原则1.认真践行“三贴近”“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现阶段发展的实际状况,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贴近生活是深入现实生活,深入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会主流,发现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贴近群众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贴近”最关键的要求是新闻报道要反映群众意愿,表达群众心声,采用群众心声,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这涵盖了群众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坚持和实践“三贴近”,最根本的是贴近群众。2.切实做好信息服务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信息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面。第一,要加大新闻信息的广度开发。就是大力拓宽新闻报道的面,新闻镜头不过分集中于政治生活和社会上层人物,新闻信息传播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新闻报道不存在空白地带,新闻信息的摄取达到应有的覆盖面,从而使受众凭借它能够知全局、识大体。第二,要加强新闻信息的深度开发。就是挖掘新闻事实的深层次信息,不但报道“是什么”,而且报道“为什么”“会怎么样”,新闻信息见理性。一是注重传播重大而典型的新闻事实。二是要掌握好信息域。三是要坚持理性分析。第三,要大力开发经济信息开发经济信息要全方位进行,包括描述经济形势,报道经济成就,反映经济矛盾,解剖经济问题等等,特别是对经济观点、经济政策、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经济人物的热点,作出及时的准确的充分的报道。重点是报道各类市场。报道市场要宏观和微观并重。3.坚决摒弃低俗之风坚持群众性原则与媚俗、低俗不可同日而语。不能从群众性原则直接推出“受众就是上帝”的口号。四、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一)舆论引导与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指导性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指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引导人们和社会的传播行为。新闻指导性是新闻报道与评论对受众思想行为和社会思想的指点引导功能。新闻指导性是具体新闻作品的功能。新闻指导性具有如下特点:温软色彩。强调思想功能。注重社会政治效益。(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策略总体要求是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推出正确的新闻舆论,传播正确的社会舆论对于新闻舆论而言,推出正确的新闻舆论,靠立场和倾向正确的新闻报道和言论。规模就是舆论影响力。高度决定舆论影响力。传播正确的社会舆论,就是要把同时符合党、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舆论,把真正代表民意的社会舆论引进新闻领域,使之转化为新闻舆论,得以放大和提高,让它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发挥最大的社会作用。制约负向舆论负向舆论即消极的、落后的、具有破坏性的流言、谣言、偏见、悖论。制约负向舆论,包括防止负向舆论产生和对负向舆论予以揭露批判,主要是对负向舆论进行揭露和批判,且批判必须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具有战斗风格。保持舆论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舆论有多样性,但其中总有一条舆论处于主导地位。保持舆论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坚持舆论的一个方向和多种声音的统一。一个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包括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多种声音即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步骤、形式、方法等方面广开言路,提倡发表不同看法、不同主张和各种建议,允许各种观点共存。妥善处理舆论热点问题舆论集中到某一处,参与的人数多,持续的时间长,发表的意见多,即形成舆论热点。处理舆论热点问题,应当包括促成舆论热点和处理已经形成的热点舆论。对舆论热点问题作冷处理还是热处理,要看热点舆论所涉及的性质和舆论热点的实质,并且要兼顾舆论热点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保持舆论常态,即保持舆论的恒常、均衡、平稳,不要使舆论大起大落。(三)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引导艺术1.增强针对性就是强化新闻报道和评论指导实际指导群众的功能。为此要“吃透两头”: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意图,下面的情况。2.重视典型报道典型报道的经验之一,是特别注意典型的可靠性和时代感。3.办好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在新闻宣传中开路、举旗、定调的,是新闻传媒的灵魂和旗帜。新闻工作的指导艺术体现在新闻评论,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思想脉动和思想脉搏,及时抓住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作文章,立论超卓,为社会导航。4.融新闻指导性和新闻可读性于一体指导性和可读性不是对立的。第六章新闻与宣传新闻虽然不能被视为完全纯粹意义上的宣传,但是新闻和宣传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可以因此将新闻也称做新闻宣传。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实施其宣传职能。对于新闻宣传,我们应该掌握其含义、特点、作用、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新闻宣传上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知识。一、新闻宣传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宣传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含义宣传包含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等五要素。主体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政党、政府机构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团体。宣传内容是主体用于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事实以及依据事实所阐明的道理和思想。媒体是宣传内容的载体,又是宣传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中介。既可以是大众传媒,也可以是其他载体。宣传形式包括主体所采用的手法、所选择的传播途径、所使用的具体方式。对象是宣传内容所指向的目标个人或群体。主体所作的宣传就是为影响对象而进行的。宣传的类型,有政治宣传、军事宣传、宗教宣传、科技宣传、经济宣传等。其中,政治宣传是大宗。2.特点第一,目的性。宣传是以说服对象为目的的传播活动。主体所作的宣传,通常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第二,多样性。这是宣传最突出的特点。宣传包括众多分支,既包括新闻宣传,也包括思想理论宣传、文艺宣传、广告宣传、标语口号宣传等。第三,理喻性。宣传可以直陈其意,但经常采取“事实法”,即陈述事实,用事实说话,甚至于反复地这样做。第四,依附性。宣传也是传播,往往借助于文化领域内其他种类的传播手段而进行,如依附于文艺、教育等。3.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做好宣传有利于塑造自身的形象,有利于与人沟通和被人理解,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对于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来说,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表到和阐明自己的政策、主张、观点和要求,进而使人们接受这些政策和主张并为之行动。4.应该消除对宣传的误解(二)宣传与新闻的关系1.新闻宣传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新闻宣传包含在广义宣传之中,具备广义宣传的一部分特质,属于社会传播活动,旨在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广义宣传中遵循新闻报道规律、体现新闻特质的那一部分,被称为新闻宣传。区别:它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而进行的宣传,其基础是对事实的真实报道。新闻宣传是用事实说话,而且是用新近发生的事实说话。2.新闻宣传的特点首先,新闻宣传必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其次,新闻宣传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三)新闻宣传的性质: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二、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闻宣传的根本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新闻宣传的立足点我国新闻宣传的事实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立足这一实践,新闻宣传才能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主要任务,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中国的实际。第一,正确认识国情。第二,注重把握新情况。第三,立足于人民实践。(二)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的光荣传统。新闻宣传的组织和动员作用,主要表现在:迅速、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广泛反映群众的愿望、意见、要求和呼声;及时传播国内国际的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和行为,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新闻宣传同国际国内形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密切相关。(三)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和选择所依据的标准只能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性质:代表——体现——体现强调新闻报道应当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的含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是新闻宣传的依据,而且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三、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一)检验标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新闻宣传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其效果如何应当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受众需要新闻的原因:获知的目的;益己的目的。新闻宣传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在于其能被受众所接受。要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和效果,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就需要牢固确立受众意识,形成亲和力。(二)新闻宣传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新闻宣传必须做到既提供满足受众需要的最新新闻信息,又宣传符合报道者意图的观点和主张,即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当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不一致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新闻宣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2.善于用事实说话新闻工作者要用事实说话,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善于合理运用不同的话语技巧。真实地报道事实是基本的要求。注意寓理于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新闻宣传中所蕴含的立场和观点,这是对新闻宣传的更高要求。3.善于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说话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如何防止“宣传腔太重”等现象?把宣传党的纲领、方正政策、政府工作任务和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劳动业绩、工作经验、问题困难、建议结合起来,还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三)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新闻宣传中的片面性主要是由新闻工作者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造成的。解决之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地描述事实,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近发生的事物。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宣传中的片面性,还需要新闻工作者有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对整个新闻宣传要作统筹考虑和整体安排。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去反映事物。要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度”是情和理的统一,也是质量的统一。四、对外新闻宣传(一)对外新闻宣传的地位和机构对外新闻宣传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队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对外新闻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时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工作。(二)我国对外宣传的基本任务1.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这是我国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2.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是实现此项任务的重要手段。3.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在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开展积极有效的国际舆论斗争。4.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三)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2.坚持以我为主,用事实说话3.有的放矢,讲究实效4.努力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5.讲究传播艺术6.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7.注意研究受众反应,不断改进外宣工作第七章新闻与舆论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一)舆论的定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舆论的存在和力量。舆论是一种公开表达的社会评价,是社会公众共同的意见和态度,传达着多数人的信念、意志和要求。舆论以其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社会动员力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归纳起来,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1.舆论的主体——公众在任何时候,公众都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和态度的人群。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意见总是有着特定的指向。舆论既然是公众意见或公共意见,指向就必然是某种可能聚合众人的带有某种公共性的事务。公共性即是对于广泛的社会成员而言的利益相关性。没有利益相关不可能唤起意见交流的意向或行动。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按照一般的理解,舆论的本体就是围绕特定的对象(某种社会问题、事件、现象)形成的公开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所谓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所以,可以给舆论下一个基本能为各方广为接受的定义: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二)舆论的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而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舆论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的。公共领域的开放性也造成了舆论的开放性。正因为舆论具有公开性,所以说现代舆论更多地体现出公众民主参与的进步性。公共性舆论既然始终在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那么公共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舆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种公共性具体体现就是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公共性就是指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或者说涉及公共利益。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产生,目的是通过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研发经费投入3篇
- 美容院2024年度业务外包合同协议书
- 著作权转让合同
- 2024版教育信息化平台搭建合同2篇
- 文学剧本创作合作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2024年度标的及租金支付细节
- 分红协议书范本模板简单版6篇
- 2024年度二手房屋垫资买卖协议2篇
- 技术开发合同范本模板
- 2024年度发电机维修工具采购合同2篇
- 2023年云浮罗定市医疗卫生单位招聘卫生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文化版:含有文物保修责任的文化遗址租赁合同
- 第26课《赤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QBT 2460-1999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庭审结束后提交补充意见范本
- 鼠标模具的设计 毕业设计
- 工程材料品牌变更申请单
- 高等学校学生食堂伙食结构及成本核算指导意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