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考点修改稿_第1页
《发展社会学》考点修改稿_第2页
《发展社会学》考点修改稿_第3页
《发展社会学》考点修改稿_第4页
《发展社会学》考点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社会学总结初稿名词解释发展社会学:狭义——是立足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途径、模式和过程等问题的学科。广义——是从全球背景上研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迟发展效应:是指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P1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P24现代化: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过程,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科教文化等多方面相互影响,同时出现深刻变化。二元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即整个经济体系分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两大经济部门。(其原因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压力)P90城市化:是指现代社会兴起过程中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迅速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大。P98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向城市边缘、郊区及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P114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处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包括:政治世俗化、社会世俗化、宗教世俗化、道德世俗化)P130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P248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P321再分配经济:由波兰尼首先提出是一种计划和指令来导向的经济,其特征在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横向联系,所有生产者都被纳入经济管理的“中央”指挥下的纵向网络,产品和生产盈余都要上缴中央,中央将这些集中起来的物资和劳务,按照习俗、法律、习惯和意识形态以及掌握再分配权力社会群体的决策自上而下的进行再分配。P57规范软化:即社会规范有名无实,导致规范的实际控制力(包括对社会整体的整合力和对社会个体的约束力)相对减弱,便于或利于失序现象的产生。P26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民主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制度化组织和团体所构成,它是在国家权力体系之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P120大众文化:是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生活方式的日常文化形态。P146公共领域:根据哈贝马斯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论述可知,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巴黎,伦敦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些由贵族聚会转化而来的茶馆,沙龙及咖啡馆,民众在这些自发的公共聚会场所和机构讨论,商谈各种与社会生活和公共利益有关的问题,依靠自己的理性来评判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形成大众普遍认可的公共意见,这就是公共领域。P144理性化:是指用理性作为一切个人行为、社会行动以及政治权力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根据的过程。包括世界的理智化、人的主体化、社会生活的计算化和法律的权威化等。P154软预算约束:指当一个经济组织遇到财务上的困境时,借助外部组织的救助得以继续生存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所蕴含的父权主义特征的伴生物。P57短缺经济:经济发展中资源、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一种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软预算约束。P57内卷化:指农民在其劳动边际产出低于其边际投入的状况下,仍然继续进行劳动投入。(又译为过密化,最早由吉尔茨提出被黄宗智用来描述中国晚清以来的农业状况)P91理性:既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又是人类认识这些事物的感知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是人类调节和控制自身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P154失序:指因社会转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失范所引起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的紊乱。P256失范:指社会规范或因缺乏、或因混乱、或因冲突而出现的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的减弱甚至丧失。P256民主化浪潮:指向民主化的过渡和民主化改革在若干国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而形成的政治现象。P123民主化:亨廷顿认为民主化是威权政府向民主政府转变的过程;大卫.波特:由较少负责任的政府到较多负责任的政府;由较少竞争(或干脆没有竞争)的选举到较为自由和公正的竞争性选举;由严厉限制人权和政治权利到较好地保障这些权利;由市民社会只有微弱的(或干脆没有)自治团体到享有较充分自治和数量较多的自治团体。对民族国家而言,民主化主要是指国家从非民主状态走向现代民主状态的历史进程。P121社会开放:指的是某一社会系统同其他社会系统进行双向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P264社会失调:指在社会变迁或转型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相差甚远,不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因而也就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P242二元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同时具有双重的异质性的组织结构,即是指在转型社会,由于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然并存,组织结构中也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组织因素杂然并存的特征。P201社会分化:是指社会机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形成结构分化及功能专化的现象或过程。纵向为社会分层,横向为社会分工。表层结构:指组织建构时明文规定了的制度体系,是与现代组织建构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套组织原则。潜层结构:指潜存与表层结构之后,为组织成员所默认的、规范成员行为的、非正式的一套组织原则。规范迷乱:即各种性质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的社会规范杂然并存、共其作用,必然导致大量与规范相左、相异甚至相违的示范行为的产生。规范真空:当社会认可某一新的规范时,这一规范并不可能立刻发挥其社会功能,而当社会否认某一原有规范时,这一规范可能会立刻失去其社会功能。这样转型期必然会出现规范真空。即规范的形同虚设的状态。简答题1、简述市场转型论:P73市场转型论起源于倪志伟对波兰尼和泽林尼“再分配“经济概念的借鉴与反思,他提出了市场转型的三个命题:市场权力论题,从再分配向市场的转型有利于直接生产者的权力转移。市场刺激论题,再分配经济抑制生产刺激,而市场则为直接生产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市场机遇论题,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向市场的转变导致了新的以市场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开辟了社会流动的新渠道。其基本观点是:再分配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国家社会主义有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将导致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具体表现为直接生产者收益增加,政治资本相对市场资本贬值,人力资本回报上升和新的机会结构的出现等。2、简述现代化理论:P26现代化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理论,建立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划分的基础上,两者对立和转化是其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以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前提,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为目标。3、简述社会转型标志:P174从半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4、简述调控贫富差距的理论依据:P236贫富差距必然论,贫富差距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先天禀赋和后天素质的不同必然导致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与结果不同,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条件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进而他们会分化为贫穷者与富有者。贫富差距功能论,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能力的高低、投入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出的条件差别、地位差别以及由此决定的机会差别。差距过大,则影响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贫富差距效应论,指的是在贫富差距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贫富差距与其他社会条件或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如马太效应:贫富差距与社会条相互作用的机制,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转型效应:贫富差距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转型期贫富差距剧烈变化。5、基尼系数:P220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洛伦茨曲线图的基础上建立的测量不平等程度指标,基尼系数是个从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即收入完全平均分配,每个人获得完全相等的份额;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即财富全部收入集中于一人,其他人没有所得,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3和0.4之间较为适中或合理,低于0.3说明贫富差距偏小,高于0.4说明贫富差距过大,0.6被定为警戒线。6、可持续发展战略:P24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相和谐,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二、强调当代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代际公平问题,当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第三、强调代内平等的观念,即要实现当代人在发展机会、享受发展成果上的平等权利。三层社会内涵: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发展。2、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有机联系的。3、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7、迟发外生型的社会发展特点:(与早发内生型:优越性、内源性、渐进性)P13①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这些国家开始现代化发展时,其内部现代化因素或远未成熟,或根本缺失。这些国家大都遭受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进行现代化时,往往有资金严重匮乏的许多问题和困扰。)②发展动力的外缘性。(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因素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压力、挑战。)③发展进程的跳跃性。(在社会内部缺乏现代性因素的积累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现代化,跳跃性地赶超早发展国家。)8、简述理性化的含义和内容。P154理性化就是指用理性作为一切个人行为、社会行动以及政治权力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根据的过程.理性化其内容应包括世界的理智化(强调行动的客观合理性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判断,依赖科学的知识)、人的主体化(要求每个行为者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人)、社会生活的计算化和法律的权威化等方面。9、简述依附理论的突破和局限P441.突破:(1)研究方式上的突破,从共时态角度研究,探讨同时期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或程度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关系。(2)研究方法的突破,从实际的历史进程出发,着重考察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并建构理论。(3)研究假设的突破,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将走不同的发展道路。(4)研究方向的突破,强调外因作用。2.局限:(1)机械的外因决定论:忽视了资本主义扩张给落后地区带来的正面作用,各国家的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观点差异影响社会发展。(2)先验色彩的宿命论:落后国家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一定不能摆脱落后。(3)依附理论过分专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4)依附理论的论点过于偏激,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很容易丧失科学求真的精神。(5)依附理论提出的发展方案过于笼统而缺乏操作性。10、简述民主化浪潮的特征和启示:P124特征:①民主化浪潮始发于西方,西方现代民主属于内生型民主;②民主化浪潮伴随民主化回潮,世界民主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③世界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强,民主全球化日益明显。启示:①深刻认识民主化的历史必然性;②选择适合本国的民主化道路和民主化模式;③保持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④防止民主化进程中的“软政权”现象出现;⑤防止民主化回潮,巩固民主化成果。11、简述民主化回潮的原因:P124(1)民主价值在主要的精英团体和一般公众中十分薄弱;(2)出现了加剧社会冲突的经济危机或经济崩溃,提高了只能由威权政府提出解决方法受欢迎的程度;(3)由试图引进或太快地进行太多的社会经济改革的左派政府所产生的社会和政治两极化;(4)保守的中上层集团决意把群众性的左翼运动和中下层团体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5)恐怖主义或叛乱导致秩序和法律的崩溃;(6)非民主的外国政府的入侵或征服;(7)在其他国家民主体制的垮台或颠覆以示范形式所产生的另一种反民主的“滚雪球”效应。12、简述对现代化理论的评价:P35可取之处:(1)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现代化;(2)注重渐进性: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化的过程;(3)注重内因:以一定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4)注重主体:关注人的因素。不足之处:(1)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过度强调“西方文化中心论”(根据自身自然人文环境);(2)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以西方为模板,忽视不同国家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3)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决然对立的,社会中某些传统因素不仅不会阻碍社会的现代化,反而有促进作用;(4)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先发展国家给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13、人格构成的五因素模型。P211从行为动机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价值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工具型人格。(人的行为取决于某种特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的认同VS其预先设计的自利目标)从个人才智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经验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创造型人格。(以什么作为衡量才干主要标准:经验VS创造性)从情绪控制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消极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积极型人格。(宿命的、对命运感到无力控制VS理性的、力图掌握自身命运)从互动关系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权威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平等型人格。(讲求等级服从关系VS讲求人格之间的独立和平等)从社会适应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保守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开放型人格。(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敌视仇视新生事物VS思维开放,接受和欢迎新兴事物、思想)14、社会现代化中的理性化包括哪些?P1591.从神秘主义到科学主义2.从德性至上到功利诉求3.从重视亲情到崇尚契约4.从等级观念到平等观念材料分析题会用到的知识一、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内容、动力、进程)P183.--187内容的特殊性。指中国的经济转型不仅要完成经济形态的市场化还要完成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力的特殊性。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并共同推动社会转型。进程的特殊性。中国社会转型进程既遵循了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城市主导),又考虑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从农村开始)。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1.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2.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流动模式尚未最终形成三、中国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P3361.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选择型2.从消极控制型向积极吸引型3.从单向型向双向型四、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P287(1)从其外在形态看,转型期的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型;(2)从其内在依据看,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直接依据将从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3)从其历经过程看,转型期的阶层分化将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五、新型市场化道路。P252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走一条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抑制市场经济的缺陷的新型市场化道路。(一)规范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包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完善社会管理制;(二)观念层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六、调整贫富差距的手段。P238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进行调控,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增加财富。(结合材料进行说明)财富增加是调控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因为财富的多少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既直接决定人们贫富水平的高低,又对人们的贫富差距产生影响二是适当转移财富。(结合材料进行说明)财富的转移有两种方式:“劫富”的税收方式和“济贫”的保障方式。总之,只有做到财富的切实增加和合理转移,当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得到有效调控。论述题一、现代化理论的评价。可取之处: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还应包括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文化层面的现代化。现代化理论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体性发展过程,这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而言是一重大的进步。注重社会发展的渐进性。现代化是传统社会逐步引进和采纳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克服传统的束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渐进过程。注重社会发展的内因。现代化理论侧重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研究。认为以一定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进步意义。注重社会发展的主体。现代化理论对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的重视,体现了对社会发展主体的关注。不足之处: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现代化理论渗透这样一种观念:只有西方现代文化才是唯一先进的文化,只有西方发达社会才是现代社会;只有西方的文化和制度才能产生现代化。这种“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点忽视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现代化理论将世界各国都放在一个单线的社会进化序列中,认为所有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发展速度计的快慢而已。这种“发展道路同一论”的缺陷在于,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西方发展模式”与“西方发展成就”混为一谈。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和现代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而现代化就是一个现代因素完全取代传统因素即克服传统的束缚并与传统彻底决裂的过程。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二分法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立,将发展视频为现代性对传统性的全面否定,割裂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从而抺杀了不同国家在发展条件和发展时点的差异。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现代化理论强调西方的现代因素对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这种形而上学的“内因论”忽视了先发展国家给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无法反映全面的事实。二、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概述:(1)联系:两者都强调整体性分析,都强调要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将各个社会和国家看成孤立的。两者都认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国家,并不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同处于资本主义时代,阶段是指的整体的阶段,而不是指个别社会的阶段。两者都认为,目前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是这个整体造成的,正是发达国家的发达导致了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世界体系中,即使是各个国家内部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也必须放在世界体系中去认识,因此,沃勒斯坦也将之前的一些依附理论称之为“世界体系理论”。(2)区别:第一,依附理论所讲述的依附或者说依赖是单向的,而世界体系理论的依赖则是双向的。前者分析单位是国家,后者分析单位是整个世界体系。第二,世界体系理论避免了依附理论的简单“二分法”倾向。构建“核心、半边陲、边陲”。第三,两种理论建构的互动模式不同,世界体系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结构,而依附理论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静态格局。第四,政治目标不同,世界体系论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新体系,而依附理论则是要摆脱“低度发展”的困境。三、试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P305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阶层分化。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分化除了一般原因,还有其特殊原因。(1)经济市场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促成因素第一,经济市场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第二,经济市场化与新阶层的产生。(2)经济知识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促成因素第一,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第二,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壮大。三、试比较两种社会发展类型的特点:早发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