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永青:西安城乡规划调研报告15届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实习性质认识实习实习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乡规划班级城规151姓名姜永青学号3151643018指导教师高婉斐2016年7月16日前言什么是城乡规划学?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规划就是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则是规划城市和乡村。但这个专业的真正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你规划一座城市,你会从何入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城市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规划、管理模式……所有这些都在规划者的考虑范围之内。旭德高考专家指出,城市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分为整体性规划、分区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几个步骤。整体规划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展形态;详细规划如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大到一个城市规模、小到一块儿绿地,可以说都是城市规划的范畴。随着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规划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一的城市,还会考虑到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甚至是区域性的多个城乡联动规划,实行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一体、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班主要了解了城乡规划的学习内容以及对城乡规划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本次的实习中,我们参观了西安市多处景点,并且对西安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一步的了解。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踏足了多处著名的历史景点,感受到了西安城在历史变迁中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本次实习报告主要围绕着西安市规划展览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西市博物馆、碑林博物馆、书院门历史街区、城墙回民街历史街区、大清真寺以及高家大院进行了专业性的探讨与研究,并对这些景点的规划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更多更深层次的探讨与了解,我们对城乡规划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体系,逐步丰富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规划师。一.西安市规划展览馆——感受西安城市发展变迁7月11日,准备就绪的我们开始了假期实习的第一站,西安市规划展览馆。作为一个西安学生,我们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应该格外的深刻。西安是一个历史古都,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因此西安市的发展变迁史显得格外的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西安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西安市规划展览馆,是一座用于规划展示的多功能综合性展馆,总面积约为2000余平方米,分为展示厅、模型厅和多媒体演示厅。展示馆以展板展示为主,模型及多媒体展示为辅,并将现代声光电技术入多项展示环节,营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新型展示空间。图1-2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大门首先从展馆位置上来看。在选址上,基地向北直通北客站,紧靠地铁线路,有16个地铁出入口,且布置多个公交车站点。再者,基地西侧与南侧分别临接主干道未央路和凤城八路,北侧与东侧近次干道和元和路。图1-3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地理位置图由图中看来,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可谓是占据了极好的地理位置。从地区布局上来看,调研展馆与地震中心集中分布,绿化广场南北两侧布置,停车场分布于建筑后方,各功能区之间以小径相连,保证各部分分工合作,联系方便。在展馆建筑设计上,西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采用近代建筑风格,完美融入城市建筑群,在选址不仅仅自成一系,同时周围环绕着大面积绿化带,城市田园风格深入人心。下沉广场区域,即作为展馆地下一层与地面的连接通道,加强展馆与地面的联系,又增加了绿化环境的趣味性。同时在出入口出空间构成十分宽敞。由门廊、坡道以及门洞的构成,向内为门厅与序厅,向外延伸包含着入口广场,可谓宽阔大气。在出入口外部空间形式上,采用了很多独特的建筑风格。a>立面形式采用了凹式建筑——入口立面局势凹陷,矩形的整体入口上设计了三角形的内凹洞口,鲜明对比,大大强化了入口。B》平面形式(主入口与地面的关系)——入口处室内高度差为480mm,主入口设置坡道,诱导性不强但是自然舒适,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在出入口与门厅的处理手法也十分独特。入口和门厅的处理采用适合的尺度感和明确的导向性。采用以低衬高、以小衬大的对比手法。同时在建筑内部设有很多的功能设施。在安全疏散上,地上一层的安全出口净高度,人数最大的使用人数、100*0.75。在地下一层,高度达到本层使用最大人数、100*0.65,因此在安全疏散方面的建筑体系也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在采光和照明上,垂直面的照明防止了展品面的正反射,这样不仅仅让游客的视线更好更佳,同时也让整个馆内呈现温暖的气氛。图1-3馆内采光和照明展厅内布局形式更是别具特色。展馆内容多且相关联系,选择的布局方式整体为是连续性强的串联式布局,一层展馆布局最为明显,而负一层设置影视厅,同时展览的规划内容相对平行,因此具有并行式的特征。最后来看一看建筑设计的外部空间对比。规划馆的前厅广场尺度较大并且风格较为沉稳,具有一个作为重点规划馆该有的庄严和肃穆。会客观的前庭广场尺度较小并且安排了公仔矩阵,风格较为轻快,让来访的游客领导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看过了西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建筑设计,接下来我们走进馆内,看看馆内的展示内容,领略一下西安市城市规划历史的独特魅力。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分为“历史变迁”、“今日之兴”、“明日之盛”三大部分,并采用大量最新科技手段,综合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了西安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图1-4城市规划馆展厅方位图西安将定位为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高教、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计划保持明城严整格局,复兴皇城帝都气象;显示唐城宏大规模,彰显内外名胜古迹;保护四大历史遗址,恢复八水生态环境;重新审视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世界价值,提升丝绸之路起点形象。图1-5西安碑刻图在进入展馆后,我们首先跟随着解说员的脚步,感受了西安的历史气息。作为十三朝古都,她的确具有独到的吸引力。解说员们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向结合,将西安城的历史变迁讲的绘声绘色。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主要观看了唐朝、宋朝、以及明清时期长安城的城市发展。馆内流线清晰明朗,毫无维和感,l历史气氛浓郁,以先为古代西安城的城市建设引申到四次近代时期西安市的总体规划。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安城在历史中的巨大变化。第一部分西安皇城——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最早在西安地区建都的市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了国度丰京,周武王在沣河之东建立了新城镐京。两座京城隔海相望,一桥相通,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图1-6周朝西安皇城建筑图再向后,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图1-7周代都城布局等到了汉长安城,形成了著名的”斗城建设”根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这是汉长安斗城的由来。图1-8汉长安城规划图接下来,最主要的地方,唐长安城唐长安城采用严格的离坊制,全程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一里见方,和传统尺寸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后的城墙,有的坊设置两门,有的设置四门。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矩,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庙祖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图1-9唐长安城城市布局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西安告别了帝都的尊贵地位,但是依旧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图1-10唐长安城城市布局到了民国时代,西安大致规划基本上已经有了现代西安的雏形了。图1-11民国时期西安城规划图接下来我们看看西安的城市演变图图1-12西安城市演变图最后就讲到了近代时期西安市总体规划1953-1972西安市第一次总体规划西安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沿袭古城轴线对称的空间布局模式。1952年开始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中,确立了城市中心区为商贸居住区,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子秤、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储区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防止为主的工业城市”性质,为以后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建设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沿袭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在明城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1980-2000西安市第二次总体规划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遗址保护的布局理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西安快速发展需要,1980年开始第二次总体规划,确立了以明城为中心,继承和发展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轴线对称的布局特点,以显示唐长安城的宏达规模,保持明城的严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点。1995-2010西安市第三次总体规划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中心集团与外围组团的空间布局模式。20世界90年代,西安启动了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保护古都,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则,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确定为“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格局,提出了中心城市、卫星城。建制镇的三级城镇体系;组团之间以城市快速路相连接,中心城市与组团中间地带为生态区。2008-2020西安市第四次总体规划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九宫格局”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3年底西安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西部地区交通枢纽型城市,富有东方古都神韵的华夏历史公园,世界旅游制度。城市空间形态确定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格局。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老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的发展目标。以上就是西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调研报告,通过这里,我第一次系统的认识了一下西安,对西安的文化以及历史有了一个进一步的了解。从西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发展路线为“单中心——双中心——一体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从单核演化向多核发展;外部空间演化有星状结构、点式演化,沿着“点——轴”发展模式向串珠放射状、网络化结构均匀伸展,逐步趋向区域一体化。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首先来了解一下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文化背景。1.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2.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3.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下面了解一下大明宫的设计理念大明宫的设计采取的是一轴三区、宫墙环碧、文化遗产、城市绿茵——空间格局和总体意向
。
大明宫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其“历史格局”,设计方案尊重大明宫历史格局的真实性,依据考古勘测、史料记载及相关权威研究将遗址公园划分为三区,自南而北延中轴线分别为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殿前区起于丹凤门,止于含元殿座基以南的水渠,由御道广场和两侧左右金吾丈院组成。宫殿区南接殿前区,北侧止于紫宸殿北规划横路,历史上为大明宫三大殿和各省院等官僚署衙之所在。再向北至玄武门之间的部分就是宫苑区,包括了太液池、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等高台夯土遗址,历史上是皇帝后宫生活之所在。2004年,经过考古部门勘测,初步确定了大明宫遗址面积为3.2平方公里。但考虑到要确保遗址安全,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适当扩大了范围,将面积增加到3.5平方公里,相差的这0.3平方公里,加上玄武门及其两侧的北夹城和西侧的翰林院遗址,形成了缓冲区,该区作为城市与大明宫核心区之间的缓冲空间,不是完整的历史格局,因此未将其划入其中一区。由于该缓冲区不属于大明宫遗址的保护范围,没有遗址遗存,因此集中进行高大乔木的密集种植,以秋季观叶乔木分隔宫墙和周边城市。形成“宫墙环碧,城市绿茵”的环抱之势,隔离繁华城市和遗址区,有利于营造遗址公园沧桑的历史感,凸显“文化遗产”的价值及重要性。图2-1大明宫外景图大明宫的设计理论存在这一定的原则性。1严格保护原则2可识别性原则3可逆可还原性原则4保护与发展模式——连片保护、分期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原则,才使大明宫的设计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它将对城市土地有效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作为西安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景观符号,将真实而充分的展示我国自唐以来的历史文化进程,同时又可提供一个空间场所,为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调节复杂浮躁的心境,这将对西安整体品质的抬升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整体规划看完了,我们研究一下大明宫遗址公园它本身的展览建筑设计以及视觉观赏设计。在展览建筑设计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含元殿以及丹凤门之间的设计理论。含元殿两侧的东西朝堂遗址采用碎石铺地标识与展示,将遗迹原封不动地埋在地下,以阻止各种因素对遗址的破坏。在丹凤门与含元殿之间的空间,考古研究表明,其唐代地面层位于现代地面层以下1米左右,设计在不破坏唐代地面层遗址的基础上,采用木格嵌套碎石的方法标识中轴地面,对于中轴两侧空间,采用地面植被与花灌木相结合的方法标识遗迹、营造活动展示空间。当谈及大明宫的视觉设计,也同样存在着闪光点。标识建筑主要分布在中轴空间上,体现其符号性和可识别性,按照历史秩序形成节点空间和视线通廊,延续历史于时空之中。并注重在公园中的展示与休闲空间内形成步移景易的视觉特征。大明宫作为一个重要的遗址景点,他的保护以及利用也同样是至关重要。在大明宫遗址公园中,应用公园保护模式,将遗址本身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妥善保存并有效展示。遗址及其周围地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使游客在身临其境时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在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时,结合景观的设计有机的进行结合,手法多样,丰富灵活。文章将从两者结合的效益层面和文化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景观节点与宫城空间流线节点上,公园中用于联系空间分区的景观节点暗喻宫城中三道宫门,其景观形态也仿照宫门而建,设计师并没有还原宫门,而是以现代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表现手法来演绎历史,但也正是因为设计师没有用还原来限制游客的想象力,而使游客一眼看过便生出千般联想,在适应现代人对于景观审美的前提下,即达到了暗喻旧址的目的,又规避了周边高层建筑抢盖被还原建筑风采的弊端。
讲完了建筑设计,我们来看看大明宫的展示内容。唐代诗人李益曾经写过一首诗来描述丹凤门。《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可见丹凤门在大明宫遗址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不仅于此,大明宫遗址中还介绍了含元殿遗址,龙首渠支渠遗址。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现今的含元殿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自强东路以北,唐朝灭亡后,历代都有史地研究者亲临考察。上世纪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遗址全景。而谈及龙首渠支渠,清《唐两京城坊考》中有记载:“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开。……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经通化门外至京城东北隅,折而西流,入东内苑为龙首池,余水经大明宫下马桥下。”龙首渠支渠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南沿以南130米处。除此之外还有东朝堂遗址,西朝堂遗址。这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宣政殿遗址、紫宸殿遗址、麟德殿遗址等同样也是大明宫遗址中重要的宫殿之所。总之,大明宫遗址在文化、历史方面的考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借鉴了公园保护理念。虽然目前国内对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遗址公园保护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在实践方面经验也很缺乏。大明宫遗址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遗址保护模式,在传统博物馆保护模式的基础上,将遗址本身及周围自然环境进行妥善的保护、还原,并以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对社会开放,是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的统一。文中,通过对唐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结合手法的课题研究,思考如何使遗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使得大明宫遗址以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唐西市博物馆首先介绍一下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重建的以盛唐、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大型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国光彩事业项目大唐西市项目的文化核心。大唐西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区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0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20年来精藏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3000余载。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图3-1大唐西市风景图大唐西市博物馆的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和特别展览四部分构成。基本陈列名称为《丝路起点、盛世商魂》从西市遗址、西市概况、西市行肆、文化交融、商业理念五个方面展示了公元七世纪在世界商贸舞台上大唐西市作为绵延万里丝路的东方起点曾经扮演过极其重要和精彩的角色。唐代海纳百川的包容和全方位的开放态势造就了西市这个古代国际贸易中心。专题陈列《丝路“百工”体验展》通过10种传统手工艺的示范对丝路文化进行了演绎和补充。临时展览是西市博物馆的交流平台。这里将不断推出不同题材、不同地域、不同性质博物馆的各种不定期展览。开馆首先推出的是“丝路沿线国家国礼展”,这是大唐西市博物物馆与中国友谊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丝路主题展览,展览跨越时空,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特别展览精选了博物馆投资者和藏友的藏品精华,分为青铜器、金银玉器、陶瓷钱币、藏友空间四个部分。大唐西市博物馆是第一个在参观中注意流线的博物馆首层流线入门即一个长长的大厅,进门左手是一个艺术馆,同时,进深方向上有纪念品店,走到尽端左拐就是就可以上二层,值得一提的是除艺术馆以外,一层并不具备展览的空间可以认为一层是一个通高大厅的空间,入门即见的长条形大厅空间是四层通高的,颇有气势。图3-2大唐西市首层流线概念图二层流线二层流线为主要参观流线,右边为办公区,左边为展览流线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整体。还是讲一个大空间结合柱子分割了一下,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唯一的参观路线、路线末端是一个上三楼的楼梯,使参观在纵向上也联系起来,流线简洁明确。图3-3大唐西市二层流线概念图三层流线三层流线是二层的延续,一边是长条型的用作鉴赏馆的空间,一边是利用两部一跑梯和一个条状内凹空间组成的两个十字空间划分的六个空间,同时流线单一且一目了然。图3-4大唐西市三层流线概念图四层流线四层流线是由两个一跑梯分割成的四个空间,流线形成田字形为四个私密性较强的馆吗,用作放置珍贵文物。图3-4大唐西市三层流线概念图讲完了流线设计,接下来看看大唐西市内部的一些小设计。窗户窗户的造型有刘克成自己长久以来的风格,让我想起他的贾平凹纪念馆,几乎成了他的建筑特点符号:起伏,锐利,形成锥体。2.钢架钢架的使用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中主要作用是形成通高的巨型空间,与玻璃搭配形成建筑师自己的窗样式,同时与玻璃结合与墙壁材料形成鲜明对比,在博物馆中主要亮点就是墙壁的夯土材料和钢架玻璃相结合以及空间丰富性,钢架在此的使用,使博物馆显得更加宏大而且空阔,同时钢构架本身的挺直和细长的形态也使博物馆内部的线条变得很硬,在此的运用算是相当成功。3.采光分析该博物馆的采光除了顶上的不规则锥形窗,最常用的就是顶部和墙面的长条窗,这样我想也主要是为了营造丰富的室内光影空间,同时增加空间趣味性,再次也是博物馆建筑中一般要求。总而言之,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流线、空间、材料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为之后的博物馆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材,较之于以前看过的博物馆,也有许多新材料和手段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当然也有缺点,例如由于体量过于巨大、局部构件的尺寸巨大但细节不够、比较粗糙等。但这些都不足以反驳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工程的事实,毕竟瑕不掩瑜。通过这次学习对今后的规划学和建筑学的学习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碑林是在古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二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碑林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石台孝经》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图4-1碑林外景图接下来看看碑林博物馆内的主要陈列展览碑林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碑室7座、碑廊8座、碑亭8座,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室,陈列面积达4900平米。
第一展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图4-2碑林展室图(a)
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了“三绝碑”。图4-2碑林展室图(b)第三展室: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图4-2碑林展室图(c)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代复刻《淳化秘阁帖》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峄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中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书院门历史街区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是明代工部尚书冯从吾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书院门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门街西邻南门,东望文昌门。宝庆寺华塔和碑林拱立两旁,街中有关中书院和于佑任的故居。我们今天看到的宝庆寺华塔,始建于唐代,它是书院门最古老的标志。曾经荣耀着的长安城悄然远去,只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沉默的背影。书院门静静的、凝固在冬天的午后,独立于这个城市的喧嚣之外,悠然守候着老去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西安市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2-4]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西安城墙的建筑形制可谓巧夺天工。图6-1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公里。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西安城墙现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安城墙历经二虎守长安时的惨烈搏杀,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的轰炸,大跃进时期城墙满目疮痍的惨景,上个世纪80年代市民义务劳动整修城墙的场面,以及如今的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全国汉服婚礼,号称“天下第一礼”的《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这些城市记忆同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墙紧紧地粘合在一起,成为富有历史价值的人文财富。回民街历史街区、大清真寺、高家大院今天走进了回民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回民街区,大清真寺以及高家大院,走进回民街的那一刻,民族气息扑面而来,同样作为西安的一条步行街,一点没有被商业气息所感染,依然保持着它本有的特色。两边复古而且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以及淳朴的客店民风再加上地道的回民小吃,会使你对这里流连忘返。图7-1回民街首先介绍一下街区面貌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较少。晚上的回民街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人多时不光店里人满为患,连店门口也会摆满桌椅。烤肉串、涮牛肚的烟火在不甚明亮的灯光下弥漫整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边逛、边吃,看到小摊上中意的东西就和摊主还还价。还可以到鼓楼广场的座椅上歇歇脚,看卖风筝的小贩把数十米长的风筝一直放到马路对面的高楼顶上,一切都充满真实热闹的生活热情。继续向里走,就能看见著名的高家大院。高家大院位于西安市繁华的商业街——北院门清真小吃街上,北院门144号,属高岳崧故居。主人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清同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该民居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1966年,高家大院被收归国有。1990年以前,在西安古城墙内,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院占宅院数的一半以上。但随着城市开发和低洼棚户区改造,老宅院逐渐消失,目前存留的老宅院尚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