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2章车站建筑 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专业TOC\o"1-2"\h\z\u第12章车站建筑 112.1车站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12.2车站主要功能组成及规模 212.3车站形式研究 412.4重要车站方案设计 1512.5车站特征表 2312.6车站站位与站型综述 2412.7车站建筑防火与防淹设计 2812.8车站无障碍设计 2812.9车站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 2812.10车站图纸详见表12.10-1附图 30第12章车站建筑XX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2章车站建筑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12PAGE18第12章车站建筑(地上、地下建筑)12.1车站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2.1.1主要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客流需求,确保乘客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要求。(2)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不但方便轨道交通各线之间的换乘,也能方便与其它公交系统的换乘。车站布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3)车站设计及各部位通行能力除满足远期或控制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换乘站应根据远期客流要求,工程分期实施的条件,近远结合,合理选择车站形式、换乘方式及其规模,为旅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4)车站规模应以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量为依据,满足列车长度和限界要求、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安全要求、各种设备安装和管理措施的要求、各部位的合理面积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要求,同时应根据车站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车站的性质等综合因素进行车站总体布局,最终确定车站规模。(5)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合理布置设备与管理用房,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设计,同时便于运营管理,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6)车站建筑装修,应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满足防火、防潮、防腐、耐擦洗、便于维修的要求。车站立面造型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街道景观影响。(7)全线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8)车站设计应满足城市规划、抗震、人防设施等要求。(9)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通过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确定施工工法,尽可能采用先进、安全、成熟可靠的施工方法、结构型式,并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12.1.2设计依据(1)《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12.1.3主要技术标准(1)站厅层1)站厅层地面装修完成面至吊顶底净高≥3m2)站厅层(高架站)地面装修完成面至上部结构梁底距离≥3.3m3)站厅层(地下站)地面装修完成面至顶板底高度≥4.8m4)站厅层地面装修厚度150mm(2)站台层1)站台计算长度45m2)站台宽度:最小侧站台宽度2.5m岛式站台最小宽度(无柱)8m3)侧式站线间距:车站前后无道岔时,正线线间距:3.8m车站前后设置道岔时,正线线间距:5.2m站台边缘距轨道梁中心线距离:1.69m4)站台面至轨道梁顶:0.47m5)线路中心线至侧墙净距离:(直线段,不含设备)2.10m6)站台轨行区:(轨道梁上空净尺寸)≥3.5m7)站台层地面装修厚度100mm8)站台公共区地面装修完成面至雨棚底≥3m(3)设备和管理用房1)防静电架空地板厚度(楼板结构面~装修面):300mm~500mm2)内部管理用房室内净高:≥2.5m3)内部管理区走道净宽≥1.5m(单面布置房间);≥1.8m(双面面布置房间)。4)内部管理区走道净高:≥2.2m5)设备用房按有关专业技术要求执行。(4)出入口、通道1)公共区主要出入口通道宽度≥6.0m2)通道或天桥最小净宽≥6.0m3)通道或天桥地面装修完成面至吊顶面净高≥3.0m4)通道坡度≤5%5)出入口防淹平台长度≥2.7m,高度300~450mm,坡度≥1.0%6)室外踏步宽度350mm(5)自动扶梯1)自动扶梯倾角30度净宽1m2)自动扶梯踏步面至上部吊顶的净高≥2.3m3)1m宽自动扶梯(V=0.65m1s)通过能力:7300人/h(6)垂直电梯1)电梯井道尺寸≥2.8×2.4m2)额定载重量1000KG(13人)3)额定速度1m/s4)电梯开门方式为中分双扇,门净宽1.2m(7)楼梯1)踏步踏步高:乘客使用135~150mm工作人员使用150~180mm踏步宽:乘客使用260~340mm工作人员使用250~280mm室外踏步宽度350mm2)车站公共区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3步~18步3)楼梯休息平台宽1.2~1.8m4)楼梯宽度:单向通行楼梯净宽1.8m;双向楼梯净宽2.4m;当楼梯净宽大于3.6m时,应设中间栏杆扶手。5)楼梯梯段栏杆高:1.05m6)楼梯踏步面至上部吊顶净高:2.3m12.2车站主要功能组成及规模12.2.1车站主要功能组成车站由售检票区(站厅)、站台、管理及设备用房、通道和出入口、楼、扶梯和电梯、风道和地面风亭、疏散及导向标志等组成。(1)站厅站厅公共区是乘客集散和售、检票的场所,应合理组织人流,避免相互干扰;管理区是布置车站服务设施以及相应管理用房的区域,其布置应满足各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2)站台站台是列车停靠、乘客等候、上下车的场所,站台宽度主要由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发车间隔、楼扶梯宽度、结构布置等确定,并且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站台宽度要求,站台计算长度45m。站台形式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3)管理及设备用房设备及管理用房是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及各设备系统工艺要求的用房。(4)通道和出入口人行天桥、通道、地面出入口是乘客进出站所需的空间,也是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应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方便乘客的出入及与其它公共交通系统的换乘,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各车站出入口数量和宽度应根据车站的规模和客流量来考虑,并结合周围环境来布置。当条件许可时,车站出入口应考虑与周边建筑物合建。(5)楼、扶梯和电梯楼、扶梯是联系地面至站厅、站厅至站台的设施,其数量、宽度和设置位置应满足远期预测客流进、出站及紧急疏散的需求。(6)风道和地面风亭由于地下区间隧道和车站环控需要,在车站两端设置风道、风亭,风道、风亭应结合地面环境合理设置;当条件允许时,风亭应考虑与周边建筑物合建;当风亭单独设置时,应保证与周围建筑的防火距离不小于相关要求。(7)疏散及导向标识疏散及导向标识是指示人流流向及辅助组织人流,并在灾害情况下指明疏散方向的设施,应与车站内部环境协调,一旦发生灾害能引导乘客尽快疏散。12.2.2车站规模(1)站台计算长度45m(2)车站站台宽度站台宽度计算标准站台宽度应根据远期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时最大客流、列车编组长度、发车对数及站台与站厅之间楼扶梯布置形式等因素计算决定,并满足最小站台宽度。岛式站台宽度:Bd=2b+n×z+t侧式站台宽度:Bc=b+z+tb=Q上、下×ρ/L+M式中:b——侧站台宽度(m)z——柱宽(m)n——柱数Q上、下——远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下车设计客流;L——站台有效使用长度(m);ρ——站台上人流密度0.33~0.75㎡;取0.5㎡/人M——屏蔽门所占宽度,取0.46mt——每组楼扶梯宽度之和(3)车站面积规模及车站用房面积详见表12.2-1、表12.2-2、表12.2-3表12.2-1车站面积规模统计表序号车站名称车站形式车站面积规(m²)天桥(m²)附属(m²)备注1南泥湾机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42506001602育英中学高架三层岛式车站33304501603虎头园高架三层侧式车站42506001604XX站高架三层岛式车站33304501605人民医院高架三层侧式车站4250600160与远景5号线换乘6宝塔山地下两层岛式车站824000与远期2号线换乘7纪念馆高架三层岛式车站33306001608胜利广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4250600160与远期2号线换乘9枣园公园高架三层岛式车站333045016010枣园高架三层岛式车站333045016011职业学院高架三层岛式车站333045016012军委三局高架三层侧式车站4250600160表12.2-2车站内设备用房面积汇总表专业房间名称面积(㎡)位置备注信号设备室80/30站厅层80(南泥湾机场站、XX站、纪念馆站、枣园站、军委三局站)电缆间15站厅层信号维修工区40站厅层信号材料间15站厅层信号值班室15站厅层通信专用通信设备室50站厅层(与BAS、AFC、门禁合用)公安通信设备室20站厅层弱电井10*2站厅层维修工区20站厅层工区休息室10*2站厅层电力照明配电室4*5站厅层降压变电所8.5*6.7站厅层带电缆夹层站台门控制室20站厅层不小于3.5×5.8㎡车站控制室35站厅层AFCAFC票务室25站厅层客服中心10站厅层给排水消防泵房50站厅层消防水池100地下有效容积108m³表12.2-3车站内主要管理用房面积汇总表房间名称面积(㎡)位置备注工区25站厅层站长室10站厅层站务室10站厅层资料室10站厅层更衣室10站厅层备注剩余房间作为备用房间12.3车站形式研究12.3.1标准车站方案研究本线共设11座高架车站,分为路中和路侧两类,其中路中站2座,路侧站9座。由于路侧站较多,故选用路侧站作为标准站进行方案比选。选用合理的标准车站形式有利于形成成熟模式、缩短工期和节省投资,并便于运营管理等。(1)主要环境控制因素分析标准车站设于路侧,路侧既有建筑对车站规模、出入口位置有一定影响,其它基本没有制约车站方案的因素。(2)客流及客流特征分析由于1号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1.35万人次,从客流规模来看,1号线属于中运量系统。本线作为XX市西北川至南川主干线,建成后可有助于疏解城区交通压力以及加强各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3)主要设计思路1)根据线路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路侧高架岛式车站为标准车站;2)结合设站条件、使用方便性、中高运量客流特征以及景观影响,对路中高架岛式和高架侧式车站的优缺点进行比较。(4)标准车站站型技术方案比选详见表12.3-1岛、侧站型比较表。表12.3-1岛式、侧式站型比较表方案名称比较内容高架岛式车站高架侧式车站剖面图车站的使用功能和管理方便程度左右线站台共用、使用方便、管理集中、联系方便两侧站台分离、使用相对不便、管理较为分散、联系不便站台利用率利用率高,能很好的解决客流潮汐现象利用率相对较低,两侧站台不能互相借用车站主体规模车站主体规模为15X76.7m车站主体规模为22.3X63.6m区间效果车站两端须设喇叭口过渡段。过渡段长,体量大,对道路条件要求高车站与区间平滑顺接,桥墩布置规则,区间桥梁对景观影响小结构受力轨行区在悬挑梁端部,荷载不利布置,柱底弯矩大,偏心较大。震动时,悬挑梁端部振幅相对较大,需要加大结构断面尺寸来满足使用要求;轨行区位于内侧,荷载偏心小,柱底弯矩相对小。结构受力相对合理,盖梁和墩柱尺寸小于岛式。与道路的适应单柱截面尺寸为2.8m,对绿化带宽度要求高单柱截面尺寸为1.85m,对绿化带宽度要求相对低设备管理用房车站窄,列车编组长度范围内,设备用房面积不足,需要车站加长或在路侧单独设置设备用房车站相对宽,列车编组长度范围内,可布设设备管理用房,不用路侧征地设置设备管理用房(5)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因XX轨道交通全线车站多沿河道一侧敷设,城市现状道路宽度较窄,结合车辆编组、客流预测、城市景观效果、路侧征地拆迁等因素综合考虑,高架岛式车站主体体量较窄,规模较小,对道路压迫小,推荐采用岛式车站作为标准站站型。(6)路侧标准车站车站主体位于路侧河道或绿化范围内,为高架三层岛式单柱结构,车站偏于道路交叉口一侧设置。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车站一端布置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付费区内设无障碍电梯及楼扶梯。非付费区两侧设置过街天桥作为车站出入口与道路两侧联系。车站另一端布置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三层为站台层,站台上设进出站楼扶梯两组,无障碍电梯结合空调候车室统一布置。车站地面出入口设在道路两侧,根据客流性质和规模配置一定数量的站前广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位置方便与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详见图12.3-1、图12.3-2、图12.3-3。图12.3-1站台层图12.3-2站厅层图12.3-3剖面图12.3.2路中高架三层侧式车站车站主体位于路中绿化带内,为高架三层单柱结构,车站偏于道路交叉口一侧设置。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车站一端布置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付费区内设无障碍电梯及楼扶梯。非付费区两侧设置过街天桥作为车站出入口与道路两侧联系。车站另一端布置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三层为站台层,站台上设进出站楼扶梯两组,无障碍电梯结合空调候车室统一布置。车站地面出入口设在道路两侧,根据客流性质和规模配置一定数量的站前广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位置方便与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详见图12.3-4、图12.3-5、图12.3-6。图12.3-4站台层图12.3-5站厅层图12.3-6剖面图12.3.3换乘车站方案研究(1)概述本线共有三座换乘车站,其中高架车站换乘站2座,为人民医院站和胜利广场站;地下车站换乘站1座,为宝塔山站。(2)换乘方案设计原则1)换乘设计应以换乘便捷、运营安全为首要原则,选择最佳换乘方案。2)车站尽量靠近换乘线设置,缩短换乘距离;控制线路高度,缩小提升高度。3)与规划线换乘的应提出相应规划设计要求,尤其需要尽早对在建线路提出设计要求,以利于换乘方案的实施。(3)换乘方案车站间的换乘根据换乘方式主要分为三类:同台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其中同台换乘的换乘路线最短,换乘高度最小,方便乘客,节省时间。站厅换乘距离稍长。通道换乘其换乘距离及时间均较长,工程投资略大,但灵活性较好,是一种常用于分期实施的换乘方式。(4)人民医院站站车站位于南河滨路与高苑大桥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内,沿南滨河路侧南北向沿河设置,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K11+760。车站东侧为七里铺街、市人民医院、杜公祠,西侧为市委家属院等住宅区,南侧为宝塔区试验小学、石化局小区等。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及绿化用地,详见图12.3-7。图12.3-7人民医院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车站主体为路侧高架三层单柱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路中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一端布置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两侧设置过街天桥作为车站出入口与道路两侧联系。人民医院站与远景5号线预留车站呈“L”相交布置,考虑施工灵活性及安全性,推荐采用付费区内预留换乘通道接口进行换乘。由于5号线预留车站为远期建设,本次设计仅考虑预留条件,详见图12.3-9。图12.3-8人民医院站(5)胜利广场站车站位于枣园路与延师路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内,沿枣园路东西向布置,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车站,车站中心里程K18+590。车站车站东侧为延河及杨家岭大桥,南侧为胜利广场,西侧为东信时代购物广场、新建皖江财富广场等新建商业,北侧为旺君福国际大酒店。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及广场用地,详见图12.3-8。图12.3-8胜利广场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车站主体为路侧高架三层单柱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路中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一端布置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两侧设置过街天桥作为车站出入口与道路两侧联系。胜利广场站与远期2号线车站呈“L”相交布置,考虑施工灵活性及安全性,推荐采用付费区内预留换乘通道接口进行换乘,由于2号线车站为远期建设,本次设计仅考虑预留条件,详见图12.3-9。图12.3-9胜利广场站(6)宝塔山站①站址周边现状和环境宝塔山站位于北滨路与大桥街交叉路口处,沿北滨路呈南北向敷设。站位现状西侧为XX百货大楼、帝豪时代广场等商业密集区,东侧为延河及河边绿地。大桥街跨延河设有延河大桥。图12.3.10站址西侧帝豪时代广场图12.3.11站址东侧河边绿地②站址周边规划条件车站位于北滨路与大桥街交叉路口处。北滨路站位周边规划用地主要以商业用地为主,辅以少量居住用地。图12.3.12宝塔山站规划用地图③车站控制因素和站位比选本站站位处现状道路狭窄,且北滨路西侧均为商场,建筑较为密集。道路东侧为临河绿地,车站站位应尽量利用绿地一侧设置。本站为与规划远期2号线的换乘站,应合理考虑换乘方式。2号线站后区间下穿延河,线路需考虑避让延河大桥桥桩。④车站形式分析本站为地下两层车站,远期2号线为地下三层车站。考虑车站使用功能的便利性以及车站两侧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本站采用岛式站台。⑤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宝塔山站设置于大桥街与北滨路交叉路口北侧,为地下两层明挖岛式站台车站,站中心设计里程为K14+820。车站总长为166米,宽19.9米,总建筑面积8240㎡。车站共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北滨路路东西两侧。车站风亭设置于河边绿地内,尽量减少对周边既有商业建筑影响。本站为与规划远期2号线的换乘站,为考虑远期2号线工程实施灵活性,减少施工风险,两线采用L型付费区通道换乘,1号线车站站厅预留换乘通道接口条件。图12.3.13宝塔山站推荐方案总平面图⑥比较方案比较方案宝塔山站设置于大桥街与北滨路交叉路口处,跨路口设置,为地下两层明挖岛式站台车站,站中心设计里程为K14+720。车站总长为166米,宽19.9米,总建筑面积8560㎡。车站共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路口西北象限帝豪时代广场前空地处及东南象限绿地内。车站风亭设置于河边绿地内,尽量减少对周边既有商业建筑影响。本站为与规划远期2号线的换乘站,两线采用T型节点换乘,1号线车站预留换乘节点。图12.3.14宝塔山站比较方案总平面图⑦方案比选相较T型节点换乘方案而言,L型通道换乘方案车站占用道路较少,对交通及市政管线影响较小,同时车站大部分利用河边绿地设置,工程可实施性强,同时无需预留换乘节点,为远期2号线工程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避免造成工程浪费,因此本次将L型通道换乘方案作为推荐方案。12.3.4线路起、终点站方案研究(1)起点站南泥湾机场站1)站址周边现状和环境车站位于南泥湾机场东侧,南北向布置,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K0+080。车站西侧为在建南泥湾机场,其余为空地。图12.3-10南泥湾机场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2)车站控制因素本车站设站条件良好,后期需结合机场客流路线预留接口通道,详见图12.3-11。图12.3-11南泥湾机场站3)车站方案车站主体为路侧高架三层单柱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路中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一端布置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两侧设置过街天桥作为车站出入口与道路两侧及机场联系。(2)终点站军委三局站1)站址周边现状和环境车站位于303省道裴庄村处,延303省道东西向布置,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K25+750。车站北侧为中央军委三局旧址,南侧为新建高层居住小区。2)站址周边规划条件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居住用地及文物古迹用地,303省道红线宽度为11m,详见图12.3-12。图12.3-12军委三局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3)车站控制因素303省道道路宽度较窄,周边建筑离车站距离较近,出入口天桥用地范围需拆迁部分民居,详见图12.3-13。图12.3-13军委三局站4)车站方案车站主体为路侧高架三层单柱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路中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一端布置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两侧设置过街天桥作为车站出入口与道路两侧及机场联系。12.4重要车站方案设计12.4.1XX站(1)站址周边现状和环境1)车站概况XX站是XX市轨道交通1号线第4座车站,车站位于南滨河路东侧河道边缘南北向设置。2)周边现状道路及交通车站东侧道路为柳林路,为河道东侧主要南北向通道,也是XX火车站车流及人流的主要进出通道;车站西侧为南河滨路,为河道西侧主要南北向通道。4) 周边建筑物车站东侧为XX火车站及站前广场,西侧为清真寺及酒店等。车站东侧天桥出入口联系地面站前广场,可换乘XX火车站;西侧天桥跨越南滨河路联系地面广场。(2)站址周边规划条件本站东侧为交通枢纽用地及广场用地,西侧为商业用地等。图12.4-1XX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3)车站控制因素①本站位于XX市交通枢纽附近,客流来源以XX火车站站、河道东西两侧商业用地及周边居住用地为主,客流量较大。②本站线路沿河道边缘敷设,车站架空在河道范围内,两侧出入口天桥均跨越河道及道路连接河道两侧,天桥距离较长。③车站东侧出入口跨越河道后设置在火车站西广场内,与XX火车站换乘客流需横跨柳林路,交通不便。(4)车站形式本站采用路侧高架三层岛式车站,车站外轮廓尺寸:74.6x14.18m;车站主体建筑面积:3330㎡。车站主体部分高架于河道及路侧绿化带上方。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岛式站台层。站厅层分为非付费区、付费区及设备管理用房。乘客通过分设在道路两侧的天桥楼扶梯上行至车站的非付费区,买票后经进站检票闸机进入车站的付费区,再通过楼扶梯及垂梯进入站台乘车。站台层线路分布在站台两侧,左右线站台及楼扶梯可共用,使用方便,能很好的解决客流潮汐现象。车站东西侧共设2个出入口天桥与河道两侧地面联系。图12.4-2XX站总平面图12.4.2宝塔山站详见12.3.3换乘车站方案研究12.5车站特征表表12.5-1车站特征表序号车站名称有效站台中心里程站间距站台形式站台宽度(m)站台有效使用长度(m)车站外包总尺寸(m)变电所性质1南泥湾机场K0+0807220侧式站台7.554522.3X63.6箱变2育英中学K7+300岛式站台104515X76.7箱变11703虎头园K8+470侧式站台7.554522.3X63.6箱变15004XX站K9+970岛式站台104515X76.7箱变17905人民医院K11+760侧式站台7.554522.3X63.6箱变30606宝塔山K14+820岛式站台114519.9X166箱变17407纪念馆K16+560岛式站台104515X76.7箱变20308胜利广场K18+590侧式站台7.554522.3X63.6箱变25809枣园公园K21+170岛式站台104515X76.7箱变145010枣园K22+620岛式站台104515X76.7箱变115011职业学院K23+770岛式站台104515X76.7箱变198012军委三局K25+750侧式站台7.554522.3X63.6箱变12.6车站站位与站型综述12.6.1南泥湾机场站详见12.3.4线路起、终点站方案研究。12.6.2育英中学站车站位于南滨大道育英中学处,沿南滨大道路中南北向布置。南滨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6m。车站中心里程K7+300。车站东侧为王家沟综合批发市场,西侧为育英中学及高层住宅小区。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用地,详见图12.6-1。图12.6-1育英中学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本站为路中高架三层岛式车站,主体为三层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南北两侧各设一个出入口天桥与道路两侧联系,天桥通过“八”字形楼扶梯到达地面。周边规划疏散广场及直行车停车场,详见图12.6-2。图12.6-2育英中学站12.6.3虎头园站车站位于南滨大道虎头园小区处,沿南滨大道路中南北向布置。南滨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2m。车站中心里程K8+470。车站东侧为多层民居,西侧为虎头园小区、柳林城加油站、XX阳普实业有限公司等。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用地,详见图12.6-3。图12.6-3虎头园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本站为路中高架三层侧式车站,主体为三层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南北两侧各设一个出入口天桥与道路两侧联系,天桥通过“八”字形楼扶梯到达地面。周边规划疏散广场及直行车停车场,详见图12.6-4。图12.6-4虎头园站12.6.4XX站详见12.4重要车站方案设计。12.6.5人民医院站详见12.3.3换乘车站方案研究。12.6.6宝塔山站详见12.3.3换乘车站方案研究。12.6.7纪念馆站车站位于圣地路与王家坪延河大桥交叉口西北侧,沿圣地路路侧沿河道东西向布置,圣地路道路红线宽25m,车站中心里程K16+560。车站北侧为XX革命纪念馆,南侧为延河,东南侧为王家坪延河大桥。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文化及绿化用地,详见图12.6-5。图12.6-5纪念馆站站位及周边规划图车站为路侧高架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为三层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北侧设一个出入口天桥跨越道路,天桥通过“八”字形楼扶梯到达地面;东侧设置出入口平台,沿圣地路方向设置楼扶梯到达地面。详见图12.6-6。图12.6-6纪念馆站12.6.8胜利广场站详见12.3.3换乘车站方案研究。12.6.9枣园公园站车站位于滨河路西北川公园处,沿滨河路路侧东西向布置,圣地路道路红线宽27m,车站中心里程K21+170。车站北侧为西北川公园、莲花广场,南侧为西川河,东侧为锣鼓广场。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广场用地及绿化用地,详见图12.6-7。图12.6-7枣园公园站位及周边规划图车站为路侧高架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为三层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北侧设一个出入口天桥跨越道路,天桥通过“八”字形楼扶梯到达地面;东侧沿滨河路方向设置楼扶梯到达地面。详见图12.6-8。图12.6-8枣园公园站12.6.10枣园站车站位于师范路与枣园路交叉口西北侧处,沿师范路路侧东西向布置,师范路道路红线宽25m,车站中心里程K22+620。车站北侧为中共中央作战研究室,南侧为西川河,西北侧为XX中学。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教育科研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及绿化用地,详见图12.6-9。图12.6-9枣园站位及周边规划图车站为路侧高架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为三层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北侧设一个出入口天桥跨越道路,天桥通过“八”字形楼扶梯到达地面;东侧沿师范路方向设置楼扶梯到达地面。详见图12.6-10。图12.6-10枣园站12.6.11职业学院站车站位于河滨路XX职业技术学院入口大门西侧处,沿河滨路路侧东西向布置,河滨路道路红线宽30m,车站中心里程K23+770。车站北侧为XX职业技术学院,南侧为西河。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站点周边规划为教育科研用地及居住用地,详见图12.6-11。图12.6-11职业学院站位及周边规划图车站为路侧高架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为三层结构,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北侧设一个出入口天桥跨越道路,天桥通过“八”字形楼扶梯到达地面;东侧沿河滨路方向设置楼扶梯到达地面。详见图12.6-12。图12.6-9职业学院站12.6.12军委三局站详见12.3.4线路起、终点站方案研究。12.7车站建筑防火与防淹设计12.7.1车站防火设计1)车站建筑应执行《跨坐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2)车站针对火灾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3)地下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4)紧急疏散根据《跨坐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中23.3.3的计算公式进行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疏散时间应满足规范相关技术要求。5)地上车站防火分区:每一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于2500m2,两个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6)地下车站防火分区:除公共区外,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500m2,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的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开启方向为疏散方向,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车站按使用性质、面积、大小划分防火分区。7)高架站、地下车站防烟分区:车站的公共区以及设备与管理用房应划分防烟分区,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站厅站台的公共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设备与管理用房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750m2。在设备管理用房区,采用隔墙到顶的形式分隔。在公共区,采用吊顶上方设挡烟板分隔(包括楼、扶梯洞口),挡烟板周围采用空透性吊顶,通道口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等设施的下垂高度不应小于500mm,其下缘至楼梯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3m,且其上部应升到结构顶板底部,挡烟垂壁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8)高架站站厅至站台、出入口处自动扶梯纳入事故疏散用,并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和具有逆向运转功能,即上行能改为下行。在计算中,应考虑某一台自动扶梯损坏或正在保养不能运行的几率即以(N-1)台计算自动扶梯和人行楼梯通过能力按90%折减。9)地下站站台至站厅、出入口处仅上行自动扶梯纳入事故疏散用,并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在计算中,应考虑某一台上行自动扶梯损坏或正在保养不能运行的几率,即以(N-1)台计算上行自动扶梯。12.7.2车站防淹设计地下车站对外出入口、进站无障碍电梯等在满足百年内涝水位重现期的前提下,室外设计地面应高出城市内涝水位0.5m,并应满足当地防淹、防内涝要求,当无法满足时,应设防淹闸槽,槽高根据当地最高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