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历史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历史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历史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历史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6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在演变学习目标:①识记丞相制度、地方管理制度、选官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其演变趋势;②比较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差异;③理解古代中央及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皇帝制度之间的关系;④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代科举制;⑤认识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及在特定条件下的进步作用。【自主学习】

君主专制的演变时期汉唐宋元措施趋势中外朝制度(未考查)三省六部制(9题)历年考查重点二府三司制(12题)一省二院制即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减弱中央集权的发展时期秦汉初汉武帝唐中后期宋元措施趋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5题推恩令节度使(藩镇)军事:收兵权行政:文官,通判;财政:大部分中央掌控(收兵权、削实权、制钱谷)行省制度10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刺史3题选官制度时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制度世官制依据血缘方式世袭科举制的历史意义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官主体: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8题重中之重,选择+主观)德行才能门第才学自下而上推荐评定授官分科考试1.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从血缘、门第到才学,渐趋公平、公正从推荐、评定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从地方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魏晋先秦明清隋唐秦汉宋元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御史大夫西汉:

中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元:行省制度明:宰相制度废除;内阁的出现;清:军机处;古代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监察制度【单元知识结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

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是国家的唯一领袖,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一方面皇权至高无上,一方面宰相是事实上的政府首脑,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决定了这种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必然会产生权力与权力的争夺。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权力之争出现的原因。1.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2.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3.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材料二秦创官僚政治之初,就已经注意到对相权的限制了。秦的中央官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有效地防止了专擅、独大,从而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可以说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独特的皇权专制下的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权分立结构。据材料,指出秦中央“三权分立结构”设计的积极意义,分析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的本质区别。积极意义: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分权制衡,可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初创监察,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腐败。本质区别: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材料三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的发挥作用。两者的关系在唐代达到了融合。然而经历五代十国的动荡后,这种融合被打破。宋代对相权分割比较严重,……历代君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以分割和削弱相权。终于历史发展到明朝时期皇权与相权之争接近尾声。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古代帝王采取哪些方式来限制相权的?重用亲信,如西汉的中朝;分割相权,如宋的二府三司制;多相并立,如唐的三省六部制;频繁换相,如汉武帝先后用相12人。材料四明清时代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的又倍受摧残。……使得本来就是落后的农业文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变得更加低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跳不出小农经济的牢笼。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权力之争的最终结果及负面影响。谈谈古代权力之争对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结果:废宰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负面影响:政治黑暗、经济摧残、社会停步不前。启示:加强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权力的监督等。从汉汉至至元元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的的演演变变过过程程中中,,可可以以得得到到那那些些启启示示??((提提示示::从从背背景景、、过过程程等等角角度度去去思思考考))启示示::一定定的的制制度度适适应应了了一一定定的的时时代代;;制度度的的制制定定要要因因时时而而生生,,因因势势而而变变;;制度度的的发发展展演演变变具具有有继继承承性性和和创创新新性性;;制度度本本身身具具有有很很强强的的自自我我调调整整和和自自我我修修复复能能力力。。西汉汉::中中外外朝朝制制度度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中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隋唐唐时时期期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皇帝中书尚书门下吏户礼兵刑工政事堂草拟拟审议议执行行【高考考体体验验】知识识点点一一::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重重点点))07-13年全全国国各各地地高高考考真真题题按按知知识识点点汇汇编编::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历年年考考查查到到““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的的高高考考试试卷卷有有::07年全国文综Ⅱ卷14题08年江苏单科3题,山东文综8题09年江苏单科2题,10年海南单科4题,福建文综14题11年上海文综9题12年山东文综10题,13年江苏高考3题(现现象象::““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为为历历年年高高考考的的重重点点))1.((2007年高高考考全全国国文文综综Ⅱ卷14题))隋隋唐唐实实行行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唐唐初初三三省省的的职职能能是是()A.尚尚书书省省和和中中书书省省决决策策,,门门下下省省执执行行B.中中书书省省决决策策尚尚书书省省和和门门下下省省执执行行C.门门下下省省决决策策,,中中书书省省和和尚尚书书省省执执行行D.中中书书省省和和门门下下省省决决策策,,尚尚书书省省执执行行【答案案】D【点拨拨】唐朝朝三三省省的的职职能能是是中中书书省省负负责责草草拟拟和和颁颁布布皇皇帝帝的的诏诏令令,,门门下下负负责责审审核核,,尚尚书书执执行行。。2.(2008年江苏苏高考考3题)唐唐太宗宗说::“以以天下下之广广,四四海之之众,,千端端万绪绪,须须合变变通,,皆委委百司司商量量,宰宰相筹筹画,,于事事稳便便,方方可奏奏行。。岂得得以一一日万万机,,独断断一人人之虑虑也。。”材材料表表明他他主张张())A.发挥宰宰相等等大臣臣的议议政权权B.君权与与相权权相互互制衡衡C.中央权权力重重心应应当下下移D.君主不不应实实现专专制统统治【答案】A【点拨】题干中中唐太太宗的的话的的意思思是发发挥宰宰相和和诸位大大臣的的聪明明才智智,全全盘考考虑,,以防防止决决策的的失误误。因此应应选A项。3.(2008年高考考山东东文综综8题)唐唐朝中中央政政府具具有较较高的的行政政效率率,主主要原原因在在于A.增设设机构构,独独立施施政B.分工工明确确,相相互协协调C.一职职多官官,互互相牵牵制D.简化化机构构,总总揽于于上【答案】B【点拨】考查三三省六六部制制的作作用。。寻找找历史史政治治制度度的可可借鉴鉴之处处。赋赋予历历史以以现实实意义义。唐唐朝中中央官官制实实行的的是三三省六六部制制,中中书省省负责责草拟拟诏令令,门门下省省负责责封驳驳审议议,尚尚书省省负责责执行行,六六部隶隶属于于尚书书省。。三省省既相相互牵牵制,,又互互为补补充,,分工工明确确,提提高了了办事事效率率。4.(2009年江苏苏高考考2题)唐唐代中中枢机机构中中书省省、尚尚书省省和门门下省省的精精细分分工体体现了了()A.施政政观念念上的的民主主追求求B.剥夺夺相权权的创创新设设计C.行政政运作作程序序的有有效制制衡D.弱化化君权权的重重要进进步【答案】C【点拨】此题考考查唐唐代的的三省省六部部制。。唐朝朝时期期的中中书省省负责责定旨旨出命命,门门下省省掌封封驳审审议,,中书书、门门下通通过的的诏敕敕,经经皇帝帝裁定定交尚尚书省省贯彻彻执行行,三三省职职权有有分工工也有有合作作,相相互牵牵制和和监督督,故故C项正确确。5.(2010年海南南高考考历史史4题)唐唐代确确立三三省六六部制制,三三省长长官均均号称称宰相相,共共同承承担政政务,,其主主要目目的是是:A.提高高行政政效率率B.强化化君主主集权权C.分割割宰相相权力力D.利于于集思思广益益【答案】B【点拨】考查学学生对对封建建专制制制度度核心心与本本质的的理解解,相相权分分散,,相互互牵制制,强强化了了君主主集权权,分分割宰宰相权权力目目的是是君权权的强强化,,君主主专制制是封封建政政治制制度的的核心心。6.(2010年高考考福建建文综综14题)《朱子语语类》云:““唐事事,每每事先先经由由中书书省,,中书书省做做定将将上,,得旨旨,再再下中中书,,中书书以付付门下下。若若有未未当,,则门门下缴缴驳,,……若可行行,门门下又又下尚尚书省省,尚尚书但但主书书撰奉奉行而而已。。”对对此理理解有有误的的是::A.体现现三省省分权权制B.完善善中央央监察察机制制C.减少少行政政决策策失误误D.分散散相权权加强强皇权权【答案】B【点拨】此题考考查三三省六六部制制概念念的掌掌握,,显然然根据据材料料和概概念的的理解解,ABD均是正正确的的。B选项转转换换换了概概念,,它不不属于于监察察范畴畴。新新课程程一标标多本本,但但历史史基本本概念念是不不变的的。对对历史史基本本概念念的把把握一一定要要到位位,也也是今今后高高考必必然会会考到到的。。7.(2012年年高考考山东东文综综10题))唐初初以三三省长长官为为宰相相。高高宗时时,打打破宰宰相任任用资资历限限制,,允许许三省省中四四品以以下官官员以以“同同中书书门下下平章章事””名义义行宰宰相权权,参参预朝朝政。。其目目的是是A.重重用人人才,,推行行科举举取士士B.分分割相相权,,加强强君主主专制制C.分分工协协作,,提高高行政政效率率D.缓缓和矛矛盾,,抑制制朋党党之争争【答案】B【解析】本题以以直接接叙述述的方方式创创设情情境,,考查查学生生对中中国古古代专专制制制度的的认识识。题题干中中“三三省长长官””均为为宰相相、““打破破宰相相作用用资历历限制制”和和三省省中““四品品以下下官员员”行行宰相相权,,等内内容,,反映映皇帝帝分割割相权权,以以解决决皇权权与相相权的的矛盾盾,目目的是是加强强专制制。材材料没没有涉涉及科科举取取士、、分工工协作作、抑抑制朋朋党等等方面面的内内容,,排除除A、C、D三项。。8.(2013年年江苏苏高考考3题题)某某学者者评唐唐朝三三省制制时指指出::“凡凡未加加盖‘‘中书书门下下之印印’,,未经经政事事堂议议决副副署,,而由由皇帝帝直接接发出出的命命令,,在当当时是是被认认为违违制的的,不不能为为下属属机关关所承承认。。”这这里所所谓““违制制”的的论断断,主主要指指皇帝帝背离离了A.诏诏令须须由政政事堂堂议决决的制制度B.门门下省省执掌掌诏令令草拟拟的职职能C.中中书省省监察察地方方政务务的惯惯例D.尚尚书省省负责责执行行诏令令的定定制【解析】考查对对材料料信息息的理理解和和所学学知识识的迁迁移运运用能能力。。唐朝朝三省省制下下,中中书省省负责责起草草诏令令,门门下省省负责责审核核,尚尚书省省执行行。三三省制制下,,皇帝帝命令令必须须经政政事堂堂审议议副署署才可可以。。由此此可知知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但与题意要求求不符。因因此正确答案选A.。●宋太祖加强强中央集权中书门下度支盐铁户部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院二府07-13年全国各地高高考真题按知知识点汇编::

宋代分割割相权

历年年考查到“宋宋代分割相权权”的高考试试卷有:07年广东文科基础20题,广东单科4题,宁夏文综28题08年海南单科6题,上海高考A7题,09年浙江文综14题,海南单科6题10年山东文综10题,广东文综14题11年北京文综13题,12年山东文综12题,海南单科5题1.(2007年高考广东文文科基础20题)朱熹说::“本朝鉴五五代藩镇之弊弊,遂尽夺藩藩镇之权,兵兵也收了,财财也收了,赏赏罚刑政一切切收了。”这这段话说明宋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到进一步加强强B.地方政府进一一步收回财权权C.政治和理学思思想紧密结合合D.藩镇割据成为为严重的社会会问题【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权”“钱”““兵”三方面面着手,削弱弱地方的实力力,加强了中央集集权。故选A。2.(2007年高考广东单单科4题)下列选项项中,通过直直接变革宰相相制度来加强强君主专制的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分封制②西西汉设置刺史史③唐朝实行三三省制④宋宋朝设立参知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是D这一制度内部部隐含有两对对矛盾:一是是中央与地方方,二是皇权权与相权。君君主专制制度度的强化,就就是解决皇权权与相权的矛矛盾,历代君君王主要通过过削弱相权甚甚至废除宰相相来达到加强强皇权的目的的。那么,主主要历代君主主主通过哪些些方式、手段段、制度措施施来削弱相权权呢?考生只只要回忆课本本知识,加以以分析即可得得出正确答案案了,。3.((2008年年海海南南高高考考6题题))下下列列各各项项中中,,分分割割宰宰相相军军权权的的官官职职是是(()A.秦秦朝朝的的御御史史大大夫夫B.汉汉朝朝的的刺刺史史C.唐唐朝朝的的节节度度使使D.宋宋朝朝的的枢枢密密使使【答案案】D【点拨拨】秦朝朝的的御御史史大大夫夫是是丞丞相相的的助助手手,,负负责责监监察察系系统统,,A错。汉朝的的刺史是负负责监察地地方诸侯王王和地方高高官的,B错。唐朝的的节度使是是边境重地地设置的军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在宰相之下下增设枢密密使,管理理军事,分分割宰相的的军权,D符合题意。。4.(2008年上海海高考A7题)中国国历史上推推行重文轻轻武、大将将不得据地地拥兵政策策的朝代是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答案】C【点拨】北宋建立以以后,为解解决唐末以以来藩镇割割据的局面面,避免““黄袍加身”事件再次发发生,采取取了重文轻轻武的政策策,并削弱弱武将的权权利。选C项。5.(2009年海南南高考6题题)分化削削弱宰相的的权力,是是古代中国国皇帝实现现个人专制制的一贯做做法。宋代代行使宰相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下”主要行行使的是(()A.决策权权B.行政权权C.军政权权D.财政权权【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对对基础知识识掌握,宋宋代的中书书门下是最最高的行政政机构,其其最高长官官行使宰相相职权。6.(2010高考广广东文综14题)唐唐代和宋代代都有谏官官。唐代谏谏官由宰相相荐举,主主要评议皇皇帝得失;;宋代谏官官由皇帝选选拔,主要要评议宰相相是非。这这说明:A.唐代君君主的权力力不受制约约B.唐代以以谏官削弱弱宰相的权权C.宋代谏谏官向宰相相和皇帝负负责D.宋代君君主专制的的程度高于于唐代【答案】D【点拨】题眼:古代代唐宋代谏谏官的职能能变化。解析:唐代代谏官主要要评议皇帝帝得失到宋宋代主要评评议宰相是是非。这反反映了君主主专制的加加强,即从从某个侧面面说明了宋宋代君主专专制的程度度高于唐代代。A君权“不受受制约”提提法错误;;宋代以谏谏官削弱宰宰相的权力力,B排除;宋代代谏官由皇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负责,C项也不对。。7.(2010年高考考山东文综综10题))宋朝形成成了“中书书主民,枢枢密院主兵兵,三司主主财,各不不相知”的的局面。这这反映出A.宰相职职权范围扩扩大B.专制皇皇权达到顶顶峰C.君权对对相权的制制约D.中央对对地方控制制加强【答案】C这是宋代分分割相权采采取的措施施,为了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权,宋代设设立中书省省分割宰相相的行政权权;设枢密密院分割宰宰相的兵权权;三司使使分割宰相相的财权,,使宰相的的权力一分分为三,从从而达到集集中皇权的的目的。故故本题答案案为C。8.(2012年高考考山东文综综12题))下表所列列内容为中中国某朝代代具有的一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列列举某朝代代的明显特特征判断所所属朝代,,考查学生生运用所学学知识进行行历史判断断的能力。。从表1列举的四个个特征分析析,符合宋宋代重文、、冗官、经经济机构增增加(如转转运使、三三司等)、、印刷术发发展、分割割军权的特特点。(2009年高考浙浙江文综14题)右右图是一幅幅残缺的中中国古代““地方机构构示意图””,请依据据留存信息息,判断该该图反映的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学学生从图片片材料中获获取信息解解答历史问问题的能力力。宋代的的地方行政政机构设置置为路、州州、县三级级,与题干干图片相符符合。另外外,由图片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正确答案。。元朝的中书书省中书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07-13年全国各地地高考真题题按知识点点汇编:行行省制历历年考查到到“行省制制”的高考考试卷有::07年全国文综Ⅱ卷16题,江苏单科08年上海高考09年安徽文综10年江苏历史11年海南单科12年北京文综(2010年高考江江苏历史3题)“元元起朔方,,固已崇尚尚释教(佛佛教),及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地广而险远远,……思思有以因其其俗而柔其其人,乃郡郡县土番之之地,设官官分职,而而领之于帝帝师。”这这里的“官官”隶属于于A.宣政院院B.中书省省C.理藩院院D.行中书书省【答案】A【点拨】“土番”即吐蕃,也也就是西藏藏地区。元元朝在中央央设立宣政政院,统领领宗教事务务和管理西西藏地区。。此题考查查的是对元元朝中央机机关的理解解。根据材材料中的提提示土番,,时间是元元朝,而且且跟佛教有有关,应该该理解为是是元朝掌管管全国佛教教事宜和藏藏族地区军军政事务的的中央机关关——宣政院,所所以此题应应该选择A。07-13年全国各各地高考真真题按知识点汇编:汉朝政治制制度

历年年考查到““汉初郡国国并行制””的高考试试卷有:07年全国文综Ⅱ卷13题08年海南单科10年江苏单科12年广东文综13年天津文综12题(材料题)1.(2008年海南高考考3题)刘邦在在位末年与与众臣歃血血为盟,特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王者,若无无功,上所所不置而侯侯者,天下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于()A.加强朝廷对对地方的控控制B.禁止分封异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以来的功臣臣【答案】A【点拨】“非刘氏而王王者,若无无功上所不不置而侯者者,天下共共诛之。”这说的是两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定只有刘姓姓(当然主主要指刘邦邦的后代))才能当诸诸侯王,二二是没有刘刘姓皇帝的的批准,非非刘姓的人人没有大功功是不能被被封侯的。。显然刘邦邦此举之目目的在于加加强朝廷对对地方的控控制。2.(2010年高考考江苏历史史1题)柳柳宗元《封封建论》载载:“时有有叛国而无无判郡,秦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矣。”符合合这一论断断的历史时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朝D.唐朝【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的是对汉朝朝地方行政政制度的理理解。根据据题干提供供的信息和和所学知识识:汉朝由由于刘邦采采用郡国并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发后来的七七国之乱,,这都是因因为封国制制激化了中中央和地方方的矛盾,,所以此题题应该选择择B项。3.(2012年高考广广东文综13题)““诸侯惟得得衣食税租租,不与政政事”的现现象反映了了A.分封制制的巩固B.中央集集权的加强强C.宗法制制的消亡D.君主专专制的消弱弱【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得衣食税租租,不与政政事。该现现象说明了了诸侯权力力的削弱,,反映了汉汉代中央集集权的加强强。正确选选项为B。历年考查到到“刺史制制度”的高高考试卷有有:(2009年海南高高考5题))“汉承秦秦制”,亦亦有创设。。以下属西西汉创设的的制度是(()A.什五连连坐B.郡县行行政C.刺史史监察D.皇权独独尊【答案】C【点拨】A项创自商鞅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秋战国,完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史制度是西西汉武帝是是开始实行行的地方监监察制度。。07-13年全国各地地高考真题题按知识点点汇编:科科举制历历年考查到到“科举制制”的高考考试卷有::08上海单科Ⅰ卷21题,全国文综Ⅰ卷37题(材料题)09北京文综13题,上海单科5题,10江苏单科Ⅱ卷2题,浙江文综16题,全国文综Ⅱ卷14题,11山东文综Ⅱ卷9题,江苏单科2题,广东文综13题,上海单科35题(材料题),安徽文综36题(材料题),全国文综Ⅱ卷40题(材料题)12四川文综12题,安徽文综13题,山东基本能力8题,江苏单科21题(材料题)13福建文综17题,(现象:““科举制”绝对是历年年高考的重重中之重,,无论选择择题还是材材料题都经经常考)1.(2008年上海高考考21题)有网友友发表帖子子讨论科举举制时说::“自秦以以来,科举举兴于世,,始以八股股为试,学学子彻夜秉秉读。然科科举追求功功禄,令学学子神经麻麻木,岂真真学识耶??”对该帖帖最恰当的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的评价是完完全正确的的B.仅从追求功功禄评价科科举制是片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制的史实和和评价都有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制和八股取取士产生的的时间都有有错误【答案】C【点拨】科举制最早早是在隋朝朝设立的,,八股取士士是明朝才才开始的,,所以材料料中关于科科举制的史史实有问题题。另外,,材料中对对科举制的的评价也有有问题,只只看到了它它的消极方方面,没有有看到它在在历史上的的积极方面面。答案选选C项。2.(2009年上上海高高考5题))在宋宋代的的官员员中,,有三三分之之一以以上来来自平平民家家庭,,这是是因为为当时时推行行的选选官制制度是是()A.军军功爵爵制B.察察举制制C.九九品中中正制制D.科科举制制【答案】D【点拨】军功爵爵制盛盛行于于战国国秦朝朝,察察举制制盛行行于两两汉;;九品品中正正制盛盛行于于魏晋晋南北北朝;;隋唐唐到明明清盛盛行科科举制制。3.(2010年高高考江江苏历历史2题))诗人人左思思在其其《咏咏史》》中浓浓郁悲悲歌::“世世胄蹑蹑高位位,英英俊沉沉下僚僚。地地势使使之然然,由由来非非一朝朝。””造成成这一一社会会状况况的制制度原原因是是A.征征辟制制B.察察举制制C.九九品中中正制制D.科科举制制【答案】C【点拨】“世胄蹑蹑高位位,英英俊沉沉下僚僚。””指的的是世世家大大族子子弟依依靠门门第即即可出出任高高官,,而真真正有有才学学,但但出身身低微微的人人,只只能做做地位位卑下下的小小官。。很显显然造造成这这一状状况的的制度度原因因是九九品中中正制制。此此题考考查的的是对对中国国古代代选官官制度度的理理解。。根据据材料料提供供的信信息是是注重重门第第高低低,而而不看看中才才能,,所以以应排排除A、B和D。所以以此题题正确确选项项是C。4.((2011年高高考广广东文文综13题题)隋隋唐以以前,,官府府设有有谱局局,考考定父父祖官官爵、、门第第。此此后该该现象象逐步步消失失,主主要原原因是是A.宗宗法制制的终终结B.察察举制制的完完善C.三三省六六部制制的设设立D.科科举制制的推推行【答案案】D在本题题中从从题干干中的的信息息可知知,隋隋唐以以前官官府用用人须须查考考谱籍籍,看看祖上上有何何官爵爵,因因为隋隋唐以以前的的选人人制度度主要要考察察的是是门第第高低低,即即九品品中正正制。。隋唐唐以后后开始始推行行了科科举制制度,,,不不再以以出身身选官官,使使得人人们可可以科科举,,即政政府以以所谓谓“才才能””做为为标准准选拔拔人才才,官官府的的谱局局等逐逐渐消消失。。5(2012年高高考安安徽文文综13题题)唐唐太宗宗曾对对吏部部尚书书杜如如晦说说:““今专专以言言辞刀刀笔取取人,,而不不悉其其行,,至后后败职职,虽虽刑戮戮之,,而民民已敝敝矣。。”这这句话话意在在强调调A.应应严刑刑处罚罚失职职官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