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与教材编写
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
2002.9.23新疆2022/12/29小学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与教材编写1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背景2022/12/29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背景2022/12/2(一)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工业化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及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书》)
2022/12/29(一)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素质——人口压力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国际合作问题
不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和平与发展教育改革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问题,它关乎民族振兴和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2022/12/29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素质——人口压力与人力2022/14(二)国外课程发展的新理念1、教育的民主化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人享有的权利。2、课程的综合化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统一起来。3、以人本主义为主旨谋求社会公正是现代人文主义的精髓。4、强调个性自觉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发展。5、深化国际理解教育尊重自由的观点,发展和他人合作的能力。2022/12/29(二)国外课程发展的新理念1、教育的民主化2022/12/25(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问题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2022/12/29(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问题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6二.新课程的设计2022/12/29二.新课程的设计2022/12/287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整合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2022/12/29指导思想2022/12/2882022/12/292022/12/2892022/12/292022/12/2810(一)构建小学新课程的几个基本视点1、非学科性:课程是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讲,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意识。2、全员参与:地域-多样性-个性。3、重视体验:视野-体验-发展。4、和谐发展:德(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做个合格公民)、智(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尊重传统文化;尊重他人文化)、体(身心健康;良好的体质)、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2022/12/29(一)构建小学新课程的几个基本视点1、非学科性:课程是有计划112022/12/292022/12/28122022/12/292022/12/28132022/12/292022/12/2814
(二)设置小学综合课程的思考
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发展历程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学科的新发展和学习的新需求开设新课程面临的基本任务2022/12/29(二)设置小学综合课程的思考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20215小学课程综合化的意义
综合课程的形式1、相关课程知识本位2、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社会问题本位4、活动课程——儿童经验本位
综合课程的价值趋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2022/12/29小学课程综合化的意义综合课程的形式2022/12/2816
综合课程的特征1、能够准确把握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良好的竞争环境。(于社会)2、建构完整的知识、认识体系和能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社会性程度,发展个性。(于学生)3、减少课程门类,减轻课业负担;应对知识积累变化给学校带来的挑战;组织形式灵活,及时反映新成果;课程结构合理化。(于学科)2022/12/29综合课程的特征2022/12/2817(三)构建新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综合课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有机融合课程内容,构建综合课程教师的培养与继续教育2022/12/29(三)构建新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小学综合课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18三.课程标准的研制2022/12/29三.课程标准的研制2022/12/2819“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定位不同——学科逻辑体系、规定知识点;基本标准、规定范围(面向所有学生和开放学习空间)2、目标不同——强调对能力和看得见的东西的表述。改变学习方式(用什么办法改变?);改变大一统的局面(学习的多样性和选择性?)。3、对象不同——要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发展的具体过程表述出来。(教师、教科书编纂者。)2022/12/29“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定位不同——学科逻辑体系204、实践性——不只提供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提示实验理念。意义在完成一个“建模”,动力要从内部产生,激发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把理念变成现实。5、评价的导向性不同——指令性、选拔性;基础性、发展性。(怎样看教材?社会性发展、确立评价体系和教师标准)2022/12/294、实践性——不只提供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提示实验理念。意义2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成长为富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界说2022/12/29“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22构建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论基础知识与理解源于生活。人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整体。研究周围的世界从小就可以做到。人生是生动的,学习是愉快的,生活是自信的。丰富的人性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具有公正的社会态度,文明的行为行动,安全的生活准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判断能力、批判能力的合格公民。)2022/12/29构建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论基础知识与理解源于生活。2022/123全面理解公民教育基础的涵义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公民资格(法律的:赋予人们一系列权利和义务,表明对一个特定国家的附属关系。社会的:当履行与讨论其权利和义务时,有参与的能力)公民行为(个人或团体为了社区利益而进行的一切活动)公民权(公民身份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公民教育不限于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意义,也包括社会方面的意义。2022/12/29全面理解公民教育基础的涵义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2022/12/24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具有参与和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2.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生活为对象,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从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理念2022/12/29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25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据多元线索以综合主题形式构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4.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5.品德与社会课负有促进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自信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22/12/29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26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主题):
社会环境
社会活动社会关系2022/12/29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2022/12/2827品德与社会课内容建构示意图儿童社会生活祖国世界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活动等)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2022/12/29品德与社会课内容建构示意图儿童社会生活祖国世28“品德与社会”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思想政治2022/12/29“品德与社会”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29内容目标例家庭:感受养育之恩,体会亲情,学会感激、尊敬和关心劳动:观察劳动者,感受劳动给人们来的方便,感谢、尊重并珍惜劳动成果交通:了解本地,体会变化,观察秩序,知道常识,自觉遵守法规,注意安全2022/12/29内容目标例家庭:感受养育之恩,体会亲情,学会感激、尊敬和关心30四.“课程标准”与
教材建设2022/12/29四.“课程标准”与
教材建设2022/12/2831
“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两个支柱”,终身教育、全人经验。“一个杠杆”,现代信息技术。新教材的追求整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均衡性;淡化学科体系;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发挥作用;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强调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能力比概念本身重要;强调实践性(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综合性和弹性(选择性和教材的非专业化);强调对课程的自主开发;强调时代性。2022/12/29“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2022/12/2832教材设计思想及特点教材结构和内容标准不一一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题构建,多角度、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有利于各地区选择地方内容和开发活动2022/12/29教材设计思想及特点教材结构和内容标准不一一对应2022/1233教材选材及设计例地图就是一幅画友爱残疾人我长大了家乡的故事2022/12/29教材选材及设计例地图就是一幅画2022/12/2834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丰富拓展教学过程灵活充实教学内容2022/12/29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生活经验2022/12/2835
谢谢各位!THANKYOUVERYMUCH!2022/12/29
谢谢各位!THANKYOUVERYMUCH36小学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与教材编写
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
2002.9.23新疆2022/12/29小学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与教材编写37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背景2022/12/29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背景2022/12/38(一)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工业化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及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书》)
2022/12/29(一)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9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素质——人口压力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国际合作问题
不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和平与发展教育改革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问题,它关乎民族振兴和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2022/12/29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素质——人口压力与人力2022/140(二)国外课程发展的新理念1、教育的民主化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人享有的权利。2、课程的综合化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统一起来。3、以人本主义为主旨谋求社会公正是现代人文主义的精髓。4、强调个性自觉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发展。5、深化国际理解教育尊重自由的观点,发展和他人合作的能力。2022/12/29(二)国外课程发展的新理念1、教育的民主化2022/12/241(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问题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2022/12/29(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问题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42二.新课程的设计2022/12/29二.新课程的设计2022/12/2843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整合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2022/12/29指导思想2022/12/28442022/12/292022/12/28452022/12/292022/12/2846(一)构建小学新课程的几个基本视点1、非学科性:课程是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讲,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意识。2、全员参与:地域-多样性-个性。3、重视体验:视野-体验-发展。4、和谐发展:德(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做个合格公民)、智(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尊重传统文化;尊重他人文化)、体(身心健康;良好的体质)、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2022/12/29(一)构建小学新课程的几个基本视点1、非学科性:课程是有计划472022/12/292022/12/28482022/12/292022/12/28492022/12/292022/12/2850
(二)设置小学综合课程的思考
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发展历程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学科的新发展和学习的新需求开设新课程面临的基本任务2022/12/29(二)设置小学综合课程的思考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20251小学课程综合化的意义
综合课程的形式1、相关课程知识本位2、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社会问题本位4、活动课程——儿童经验本位
综合课程的价值趋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2022/12/29小学课程综合化的意义综合课程的形式2022/12/2852
综合课程的特征1、能够准确把握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良好的竞争环境。(于社会)2、建构完整的知识、认识体系和能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社会性程度,发展个性。(于学生)3、减少课程门类,减轻课业负担;应对知识积累变化给学校带来的挑战;组织形式灵活,及时反映新成果;课程结构合理化。(于学科)2022/12/29综合课程的特征2022/12/2853(三)构建新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综合课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有机融合课程内容,构建综合课程教师的培养与继续教育2022/12/29(三)构建新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小学综合课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54三.课程标准的研制2022/12/29三.课程标准的研制2022/12/2855“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定位不同——学科逻辑体系、规定知识点;基本标准、规定范围(面向所有学生和开放学习空间)2、目标不同——强调对能力和看得见的东西的表述。改变学习方式(用什么办法改变?);改变大一统的局面(学习的多样性和选择性?)。3、对象不同——要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发展的具体过程表述出来。(教师、教科书编纂者。)2022/12/29“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定位不同——学科逻辑体系564、实践性——不只提供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提示实验理念。意义在完成一个“建模”,动力要从内部产生,激发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把理念变成现实。5、评价的导向性不同——指令性、选拔性;基础性、发展性。(怎样看教材?社会性发展、确立评价体系和教师标准)2022/12/294、实践性——不只提供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提示实验理念。意义57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成长为富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界说2022/12/29“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58构建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论基础知识与理解源于生活。人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整体。研究周围的世界从小就可以做到。人生是生动的,学习是愉快的,生活是自信的。丰富的人性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具有公正的社会态度,文明的行为行动,安全的生活准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判断能力、批判能力的合格公民。)2022/12/29构建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论基础知识与理解源于生活。2022/159全面理解公民教育基础的涵义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公民资格(法律的:赋予人们一系列权利和义务,表明对一个特定国家的附属关系。社会的:当履行与讨论其权利和义务时,有参与的能力)公民行为(个人或团体为了社区利益而进行的一切活动)公民权(公民身份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公民教育不限于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意义,也包括社会方面的意义。2022/12/29全面理解公民教育基础的涵义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2022/12/60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具有参与和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2.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生活为对象,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从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理念2022/12/29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61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据多元线索以综合主题形式构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4.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5.品德与社会课负有促进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自信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22/12/29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62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主题):
社会环境
社会活动社会关系2022/12/29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2022/12/2863品德与社会课内容建构示意图儿童社会生活祖国世界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参与保密协议
- 2024无缝钢管行业专利申请与保护协议2篇
- 2024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合同保护第一课3篇
- 2024年某高速路段建设引荐服务协议
- 2024年股权变更正规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设备租赁押金借款合同
- 2025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同范本3篇
- 专业市场2024年度经营管理承包合同书版B版
- 2024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技术指标
- 2024食品公司信息安全保密合同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300道及答案
- 服装企业员工手册模板范文
- 《低空航空器起降点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 2024中轻度游戏全球市场趋势洞察
-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专家讲座
-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协议书
- 2024年4月自考02799兽医临床医学试题
- 市政工程劳动力计划
- 印度尼西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评价-以爪哇和苏门答腊岛为例
-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