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1.gif)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2.gif)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3.gif)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4.gif)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46ce6dd2d7ed15fe17e980c3a7d5128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缘事析理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怎样缘事析理?常见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关于缘事析理2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关于缘事析理2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
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那么,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4
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例文分析《剃光头发微》何满子5
例文分析《剃光头发微》何满子5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6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
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7
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8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
“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9
“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10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11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12
12
这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13
13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14
14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
15
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分析下列材料16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
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17
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17类比联想(横)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写一个片段。
18
18外来文化进入我国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辩论19
外来文化进入我国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辩论19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20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近几年韩剧日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21
——近几年韩剧日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请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
22
22
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
23
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类比联想(纵)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24
探究原因类比联想(纵)预测未来24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25
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
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26
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例文赏析27
例文赏析27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28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29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30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31
31
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32
32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
(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33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34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3、剖析问题实质和影响4、观点新颖具有启发性学习写得深刻何为深刻?35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学习写得深刻何为深刻?35怎样把文章写得深刻
1、步步深入、层层展示能使主旨深刻。它要求考生在揭示主旨时不是开门见山地表现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中一层一层地深入,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吹尽黄沙始到金”,才能显示出文章的主旨,行文过程均是为主旨做的一层层的铺垫。36
怎样把文章写得深刻1、步步深入、层层展示能使主旨深刻
2、对比比喻,展现哲理风采。这可以在行文中使文章的主旨更容易显现,而且还显得很有哲理。这种技法如使用得当将大大加深文章主旨。
37
373、避个人得失,关注现实生活。在高考作文中,使自己作文主旨深刻的又一策略是在文中尽量避开个人得失,要关注现实生活。如果一篇作文只是个人思想情绪的表现,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更谈不上深刻。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作文要有一定的深度,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亮点。38
3、避个人得失,关注现实生活。在高考作文中,使自己作文主旨深
4、时时点题,处处着旨。一篇作文要使它主题深刻,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行文中时时点题、处处着旨。即整篇文章要始终围绕着主题来进行,不论是举例,还是议论,还是结论处,均要用适当的方式让读者知道是围绕着主题的。39
4、时时点题,处处着旨。一篇作文要使它主题深
四、
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数人没有懂规矩之前,请不要自称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乏很懂规矩的人,但不懂规矩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要知道,规矩是行为细节,它往往是道德的外化形态,是文明的形象体现。懂规矩,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风气。请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以“规矩”为话题写篇文章。
40
四、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
1、为什么外国人说我们不懂规矩?
2、为什么文明社会必须懂规矩?
3、规矩与“以人为本”是什么关系?
4、守规矩与发展个性是否矛盾?
41
1、为什么外国人说我们不懂规矩?
2、为什么文明社会“规矩”之我见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如何懂规矩,确实不是件很容易做好的事,因为规矩实在是个微妙的东西。
规矩不是法律。在银行取款时有人插队,不会有警察来把他抓到公安局去。在公交车上和孕妇抢“老弱病残专座”得手后,除了招来同车人的白眼和骂声,也不至于会触犯哪条法律。逢年过节要回家看望老人,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朋友有困难要尽力相助,这都不是法律,但它们却是咱老百姓口中最质朴的“法规”。
42
42
规矩也不全然就是道德。小时候喜欢在别人睡着时扒开他的眼睛,但没有人说我不讲道德。在新街口的繁华地带,经常会有长相温柔的女孩指着男友的鼻子破口大骂,但也不会有人狠狠地看她,再丢下一句“太没道德了”。规矩是行为细节,而不遇大事,人们不会动辄用“道德”来评价一个人,他们只会说:“这孩子真不懂规矩”。
规矩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干什么是社会法规最朴实的体现,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规矩又是最入微的道德规范,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
规矩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43
规矩也不全然就是道德。小时候喜欢在别规矩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方便大家的行为规范。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人与路人都造成了不便,那便是不懂规矩。在工作场所抽烟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也是不懂规矩,等等。
如此看来,规矩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少损害别人的利益,尽量使自己做的可能为别人也创造一点好处。其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4
规矩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方便大家的行为规范。乱
所以,在你无法决定做一件事是否符合规矩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你会觉得受侵犯吗?他会不高兴吗?我这样做他会喜欢吗?这样,规矩与否便会十分清晰地呈现。
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很快要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规矩显得尤为重要。以后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由我们年轻的一代去树立,而这完全取决于每个懂干什么的人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45
所以,在你无法决定做一件事是否符合规矩时[简评]“规矩”确实是个“微妙”而不大说得清楚的东西,可作者却用一句话(“规矩不是法律”、“规矩也不全然是道德”、“规矩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就把它基本上说清楚了。作者没有玩弄概念,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行为细节的分析,让人豁然开朗。又用三小节,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角度作了进一步听阐释。至此,什么是“规矩”便“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了。
结束语也不同于有些同学的表决心、说大话,而是把大道理最终落实到每个人“一言一行、点点滴滴”的行为规范上。这既是对全文的小结,又再一次突出了“规矩”的特点。46
[简评]“规矩”确实是个“微妙”而不大说得清楚的东西,可作者实战演练47
实战演练47
二、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
请以“说网瘾”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48
二、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缘事析理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怎样缘事析理?常见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关于缘事析理50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关于缘事析理2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1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
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那么,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52
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例文分析《剃光头发微》何满子53
例文分析《剃光头发微》何满子5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54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
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55
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56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
“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57
“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58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59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60
12
这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61
13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62
14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
63
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分析下列材料64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
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65
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17类比联想(横)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写一个片段。
66
18外来文化进入我国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辩论67
外来文化进入我国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辩论19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68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近几年韩剧日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69
——近几年韩剧日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请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
70
22
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
71
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类比联想(纵)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72
探究原因类比联想(纵)预测未来24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73
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
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74
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例文赏析75
例文赏析27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76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77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78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79
31
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80
32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
(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81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82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3、剖析问题实质和影响4、观点新颖具有启发性学习写得深刻何为深刻?83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学习写得深刻何为深刻?35怎样把文章写得深刻
1、步步深入、层层展示能使主旨深刻。它要求考生在揭示主旨时不是开门见山地表现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中一层一层地深入,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吹尽黄沙始到金”,才能显示出文章的主旨,行文过程均是为主旨做的一层层的铺垫。84
怎样把文章写得深刻1、步步深入、层层展示能使主旨深刻
2、对比比喻,展现哲理风采。这可以在行文中使文章的主旨更容易显现,而且还显得很有哲理。这种技法如使用得当将大大加深文章主旨。
85
373、避个人得失,关注现实生活。在高考作文中,使自己作文主旨深刻的又一策略是在文中尽量避开个人得失,要关注现实生活。如果一篇作文只是个人思想情绪的表现,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更谈不上深刻。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作文要有一定的深度,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亮点。86
3、避个人得失,关注现实生活。在高考作文中,使自己作文主旨深
4、时时点题,处处着旨。一篇作文要使它主题深刻,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行文中时时点题、处处着旨。即整篇文章要始终围绕着主题来进行,不论是举例,还是议论,还是结论处,均要用适当的方式让读者知道是围绕着主题的。87
4、时时点题,处处着旨。一篇作文要使它主题深
四、
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政策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发展评价
- 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
- 互助领域战略合作合同框架
- 二手车团购代理销售合同
- 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合同模板
- 个人房产抵押融资合同模板
- 个人向企业借款合同书(版)
- 中欧科技创新技术许可合同探讨
- 一篇文章读懂应届生就业合同细则
- 二手房销售合同实施细则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
- 医疗器材申请物价流程
- 我的消防文员职业规划
- 2025年公司品质部部门工作计划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华为研发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环境管理学》教案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父母赠与子女农村土地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