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长太息以掩涕兮)课件_第1页
骚(长太息以掩涕兮)课件_第2页
骚(长太息以掩涕兮)课件_第3页
骚(长太息以掩涕兮)课件_第4页
骚(长太息以掩涕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屈原①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浴兰节、诗人节、龙舟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屈原,“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在他的作品中,随处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其另一基本内容是民本思想。作品影响:1.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4.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精神

屈原的作品简介楚辞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风骚释义风骚1〈书〉①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风骚2[fēngsāo]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

风骚3指文采,时代潮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4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独领风骚风骚名句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风骚延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注:到后来风骚变成了学问的代名词,“文人”也就可以称为“骚客”。如果某人喜欢卖弄学问的话,那么就说他“卖弄风骚”。

简介“风骚”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离骚》内容简介文章结构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每四句为一节,共13节、52句。第一节: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第二节: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热情。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苦。分析: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遣的抑郁心情,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伟大形象,并为下文奠定了抒情基调。重点句子赏析1

分析:写作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表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崇尚。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重点句子赏析2分析:写出作者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是我心地善良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重点句子赏析3分析:表现作者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坚定决心和完美人格。(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你周围的许多侍女嫉妒我秀美的娥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适合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分析:从“灵修浩荡、众女谣诼、时俗工巧、偭规改错、背绳追曲、周容以度”来写出了周围风气的败坏,交待了作者“朝谇而夕替”的原因。重点句子赏析4(7)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呢?分析:连用两个比喻,以鸷鸟不群、方圆不合比喻作者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写出作者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以此表达作者坚定不移的决心。重点句子赏析6

(8)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使我内心受到委屈并使我意志受到压抑啊,我忍受着责骂和侮辱。分析:写出作者所受到屈辱,内心抑郁难平。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分析:写出作者决心以前贤为榜样,不论环境如何险恶,绝不放弃理想,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坚定意志。这样,诗人就有了精神力量。重点句子赏析7(1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使我的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使我的马车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上,并在那里停下来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分析:表面写出诗人无奈中退让,但实质是诗人在犹疑、彷徨、苦苦思索后毅然作出抉择,那就是仍然洁身自好。重点句子赏析10(12)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剪裁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做为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罢,只要我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把头上的高帽再戴高些啊,把长长的佩带再加长些。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重点句子赏析11

分析:从各方面写作者衣饰的高洁,这里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高洁的衣饰来象征作者高尚的品格和志向,由此表明作者修身之严。(15)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世上的人们各有各的乐趣啊,而我独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分析: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变的精神。运用反问,增强了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重点句子赏析13(1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把我肢解了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还会因受挫折而改变?

分析:表现作者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独”字表现诗人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并带有一点自豪感。

“离骚”者,犹罹忧也。—从课文中看,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忧:民生疾苦进谏不纳被贬君王荒唐没有准则小人嫉妒“谣诼”忧国忧民哪些句子写出了屈原“朝谇夕替”的原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合作探究: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塑,那么,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性格品质。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A、主张法治(“规矩”“绳墨”),B、主张举贤授能,C、主张美政,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美政”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内容。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即“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思想。他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才敢于坚持真理,不想邪恶势力低头的。二是宣扬他的民本思想,他的所谓圣君贤相的标准,就是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第三,他忧国忧民,洁身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托物言志)

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移情法“《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汉王逸《离骚》序)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