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答复课后1、2题。
2、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3、学习有挨次、细心观看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精确生动,并通过词语表达感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日我们来学习第15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1)看看课文有几段。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从课文中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3、读讲3——5节写爬山虎的脚的局部。
(1)不看书思索: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要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
(2)自读3——5节,答复: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找会的同学答复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了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让不会的同学读相应段,再答复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3)分节学习。
第3节。
①承上导入:这一节告知了我们什么是爬山虎的脚,齐读写什么是脚的句子。
②逐句读,引导学生明白,这一节是从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写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第4节。
①自读,思索,概括意思。(爬山虎的脚怎样爬。)
②教师以“触”字为例,引导学生找出写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字词。
③“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不说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④讲解为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不会动。它要向上,必需不断地长出新脚。也就是说,它向上爬,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向学习,仔细思索,做到用词精确。
第5节。
①自读,分两层。
②引导概括两层的意思,在此根底上再引导概括本节意思。(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4、第1、2节学习。
(1)第1节。
齐读后思索,概括意思,(爬山虎的位置。)并答复: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仔细思索,不准说“我家后院”或“学校操场”上。
(2)第2节。
①自读,概括意思。(爬山虎的叶子。)
②讲解“拂过”、“漾起”的意思,体会用词精确生动并传达感情的特点。
“拂过”。
“一阵风拂过”中的“拂过”能换成“吹过”吗?
简洁的一个“拂”字,就写出了的感情,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向学习,通过选用精确的字词来表达我们的感情。所以,这儿的“拂过”不能换成“刮过”。让我们带着宠爱爬山虎的叶子的这种感情,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下这一段吧。
“漾起”。
“漾”字是三点水,说明这个字的本义与水有关,是写水面微微动乱的样子。课文中,“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漾”字既照顾了前面的“拂过”,说明风小,叶子只是微微动着,又写出了叶子在墙上铺得看上去像水面那样平。我们在写作文时,同样要学习用词的精确和生动。
5、全课小结。
(1)结合板书,不看书给课文分段,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由(1)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课文的题目。
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位置、叶子和脚,但课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而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爬山虎的脚”。这说明,文章写了许多内容,可以用文章的主要内容做文章的题目。这是给文章拟题的一个方法。
(3)结合全文让学生明白,要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种植物的一局部,一般也应当简洁介绍一下这种植物的整体状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但课文还写了它的位置和叶子。这说明,要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种植物的一局部,一般也应当简洁介绍一下这种植物的整体状况。
6、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课,写一种自己熟识的植物,重点写它的样子,并向学习,通过一些词语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植物的感情。
7、板书。
15、爬山虎的脚
位置(1):墙上
叶子(2):拂过漾起
爬山虎的(3)什么是脚:位置颜色样子
脚(4)怎样爬:触巴拉贴一脚一脚
(5)变化:触着墙没触着墙?
课后小记:
1、应利用文中插图。
2、应在学习兴趣激发上努力。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后应赐予准时评价。
附: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不大引人留意,引人留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奇,看着特别舒适,叶尖儿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留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假如你认真看那些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表达挨次,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细心观看的方法,培育学生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意识。
教具预备:
1.录音机及磁带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提醒课题,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爬山虎?
你见过的爬山虎是怎么样的?
2.今日教师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观赏爬山虎。
3.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4.展现预习成果:学习生字新词
5.听录音读课文,学生思索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三方面)
6.师生沟通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纳两个探究点: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么样的?b.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深入研读:
1.同学们现在想先探究哪一点呢?(生答复)
2.自读课文描写爬山虎脚的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思索是从哪几方面生动、详细的介绍爬山虎的脚的?(脚的样子、爬的样子、脚巴在墙上很坚固)
3.师生沟通,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
4.沟通描写“脚的样子”的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沟通重要的词。(反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让学生了解是从脚的位置、外形、颜色来写的。
5.读描写“脚的样子”的句子。
6.请学生上台画爬山虎的脚,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7.沟通描写“爬的样子”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读这些句子。圈出这些句子中与“爬”有关的动词。
8.理解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能否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前者要慢,更能表达出爬山虎的坚韧,爬墙时的艰辛,很坚固)理解时可联系上下文。
9.沟通描写“脚巴在墙上很坚固”的第五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读这些句子。句子中“要是……休想”表达了什么?(很坚固)
“要是……休想”能不能造一个句子?(学生造句)
积存语言:
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课后背诵三、四两段。
板书设计:
1.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脚2.爬山虎的叶子1.脚的样子
3.爬山虎的脚2.爬的样子
3.脚巴在墙上很坚固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的教学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感到很不满足。我想在这里当然有学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还是占主要比重的。学生在这堂课上表现出的积极性比平常低了一些,在开头让他们“读生字”的环节中只有四个同学举手表示要试一下,这让我很心寒,应当说预习了的学生对于生字没有什么问题的。课后从学生那里得知来了几位听课教师有点可怕,所以才不举手的。这让我感到我平常应当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让学生知道他们才是课堂的的仆人,而不要对听课的教师有所顾忌。
(一)在这堂课中让我觉得我的心理素养不是很好。这可能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原因,在课堂上我表现得很紧急(虽然别人可能不觉得),所以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时,我的激情也降低了,这是很不应当的,无论怎么样,上课肯定要有激情。
(二)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设计学生的答复,只能是引导学生答复。在这一点我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就比拟稚嫩,想法太过于完善,总是想着让学生的答案与我设计的差不多,结果学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我就乱了方寸,出了教师不应当的行为(对学生的答复评价不够),总是在等学生符合自己需要的答案。教师不应当这样,要随机应变,实在引导不过来的,自己说出来让学生知道了也就够了,这一点比起老教师阅历就差多了。
(三)问题肯定要提得好,提得精确。这一点是我这堂课的重要收获之一。在课上我把“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马虎的问成“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结果学生都答复到3、4、5段中去了,茎、细丝什么样的答复都有,叫学生答得越多,消失的乱七八糟的答复就越多,差点课都上不下去!在这里我深深感到语文教师对于所提问题的精确性是极为重要的,特殊是让学生思索的.问题,肯定要让学生知道让他们做什么,答复什么!
(四)讨论课程要细,不能只是讨论外表上的一些内容。讨论课程细不细主要是在备课时备得充分与否,我觉得今日教学效果的不抱负主要还是我备课这一块做得不够,我的备课学问内容浮在水面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去进展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比方我在和学生沟通第四自然段“爬的样子”的教学中我只是简洁的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与“爬”相关的动词,然后让他们读一下就好了,没有更深入的和同学去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事实上文中恰恰这些“动词”是用得很美,可以说是很妙的,这里是有挨次与讲究的,一点一点儿递进,不能交换挨次。在这些动词上要讨论得细一些。这主要是备课不够,假如备课充分,那么今日在教学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正如一些老教师所说:“只有备课做好了,才能上好一堂课。”今日让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五)板书要简洁,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楚。在这堂课上我的层次是蛮清楚的,但是简洁与合理就不够了。首先一点是这个板书是不合理的,第一层中的三方面是介绍爬山虎的,而不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后面的三方面才是写爬山虎的脚的,这是我板书中的一个重要错误,以后要特殊留意,板书的目的就是帮忙学生理清挨次或帮忙理解,而错误的,不合理的板书只能带给学生误导!其次我的板书不够简洁,我上课是学生边讲我边写的,我的板书就显得字数多了点,很罗嗦,可以直接写“生长的地方、叶子、脚”就可以了,不用再写上“爬山虎”这三个字了,写板书的时候字多了,时间就铺张了,在我写的时候学生就干等着。究其消失这种状况的缘由还是备课不认真,假如在备好课之后再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没有这样的状况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熟悉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外形和生长部位。
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培育学生细致观看和口语表达的力量,结合进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局部
1、师:这节课我们来连续学习《爬山虎的脚》,看教师写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给课文分另外段,在这个根底上这节课我们想学会什么呢?
(学生发言)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你们这些学习目标来连续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二、学习课文(1、2)段
1、指名读课文(1、2)其他同学仔细听。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写爬山虎叶子和脚这两局部。
(板书:叶子、脚)
3、师:我们来看一看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看多媒体),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课文怎么写的呢,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4、师:书上说爬山虎的叶子怎样?(新奇)新奇这个词我们常用来形容什么?在这里用这个词形容颜色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在告知我们叶子的什么?
师: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爷尖朝下、铺得匀称)
5、出示课件:
⑴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得很。
⑵一阵风吹来,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得很。
这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师:不仅用词很精确,写出了静态的美,进而写出了动态的美,下面同学们听教师读这段话,谁能读得比教师还好。
三、学习(3、4、5)段
1、师:这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课前教师让大家观看了爬山虎的样子,谁能来说说。(特别细、想蜗牛的触角)这都是你们观看到的,现在咱们来观看它的脚的样子。(多媒体)你们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上,外形是怎样的,看一段文字。
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也是嫩红的。
师:请大家看这段话假如这样写你们看好吗?请你们轻声地把这两段读一读,比拟一下,体会一下“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伸出细丝,也是嫩红的。”
(学生争论)
2、汇报发言。
3、师:大家看不仅观看的特别认真,而且写得很详细、精确、生动对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的这段话。
(学生齐读)
4、师:爬山虎的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会爬墙。(板书:爬墙)谁情愿读一读,看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指名读)
5、师:现在教师让大家观看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留意它在向上爬的过程中脚有什么变化。
(多媒体)
6、师:谁观看到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生: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变成了小圆片,那小圆片把它的茎拉了一把。
师:它的细丝刚一触到墙的时候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成小圆片了。
师:它变成小圆片对它的脚向上爬起什么作用?
生:它会巴住墙,不简单掉下去。
师:在墙上巴的怎么样?
(坚固)
师:大家再看,当它的细丝触到墙的时候,它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什么?
(再演示一遍课件)
师:还有什么变化?
生:爬山虎的脚原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
师:它的脚由直变弯,它的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看一遍录象)
师:它的茎被它的脚拉了一把,长了一块,爬山虎就是这样往上爬一脚的,大家认真想想,请你再次思索,看哪个同学最聪慧,能一边说一边画出爬山虎是怎么向上一脚一脚爬的。
(全班同学争论)
7、指名同学到黑板前边画边说。
(教师的指导)
8、师:通过连续不断的观看发觉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缘由,好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段话用笔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来。
(触、变、弯、拉、贴)
9、师:同学们说的很精确,那谁能看教师的屏幕说说爬山虎的脚是这样往上爬的,同时用上这几个词,它做哪个动作,你说哪个动作。
(演示课件)
师:好,大家把你手中的练习纸拿出来,你看看,教师都让你们填的是什么词?(动词)“爬山虎的脚触到墙……使它紧贴在墙上。”
教师指名读,要求:动词要读得重一些。
师:大家看,假如教师把这个“触”字换成“贴”,你们看好吗?
(课件)
生:“触”字表示刚遇到墙,而“贴”是遇到很久了。
师:“触”字触到墙就变成小圆片了,说明速度快,“触”换成“贴”不行,那“巴”换成“贴”好吗?
生:“巴”是特殊有力,而“贴”没有力气。
师: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用词很精确,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换成比方句的形式来说一说。
三、学习第6段
师: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脚一个有好玩的特点,谁来读最终一段。
(指名)
师:这段介绍它的什么特点?
(多媒体演示)
师:从哪个词看出坚固?
(休想)
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课件演示)
四、归纳写作方法
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观看认真,抓住特点;运用比方;按挨次,详细描写。
五、观看植物练笔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学问与力量: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把握十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表达挨次。
4、学习的观看方法,培育细致、有序的观看习惯,渐渐养成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采纳重点语句品悟法、图画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法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看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学习细心观看的方法,渐渐养成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清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教具预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一种新的植物,它是爬墙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够爬满墙,还记得这种植物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连续走进闻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二、回忆全文,理清挨次。
引导学生快速扫瞄课文,理清文章的表达挨次: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品悟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读悟结合品悟叶子的美。
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留意,它吸引了的眼睛,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写叶子的语言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其次自然段,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叶子的美。
沟通:
预设: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奇,看着特别舒适。
在学生感悟品读的根底上,出示图片引读:
这是新奇得快要滴出水的叶子,看着那么舒适,你能读出来吗?
这是新奇得发亮的叶子,耀人的眼,你能读出来吗?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匀称”体会叶子排列的整齐美。
出示图片感情引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这样铺满墙。你能读出来吗?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得很。
在学生想象出海上波浪般的漂亮后,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美。
观看视频:你们真了不起,已经完全体会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美,教师打算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播放视频,起风时爬山虎的叶子。)
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感情朗读: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面爬山虎铺成的墙前,在那绿意盎然的叶影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清爽气息。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二)读画结合了解脚的特点。
过渡:爬山虎之所以绿得这么鲜亮,是由于脚能牢牢地抓住墙壁,才能使它舒枝展叶,任意吸吮阳光,显出这般的勃勃生气。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又长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勾出脚的位置,用曲线勾出脚的样子。
沟通:
脚的位置:学生找出脚的位置的语句后,教师出示画有爬山虎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比课文找出图中脚的位置。
脚的样子:在学生找出脚的样子的句子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枝状、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再在小黑板上画脚,其他学生拿彩笔在练习本上画。
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推断黑板上脚的对错。
观看脚的视频:想看一看爬山虎真实的脚吗?仔细观看,看看它和叶圣陶先生写得是不是一样?跟你画得是不是一样?
你觉得叶圣陶先生写出脚的特点了吗?他是怎样做到的?这段中也有一个词说明他进展了仔细的观看,是那个词?(留意)正是由于他留意了,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再读一读这段话,留意读出脚的特点。
(三)读书与探究相结合发觉爬的隐秘。
不仅观看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还观看了它怎样爬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思索: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指的是怎样呢?
谁能读出相关的语句?
默读这一段话,你能发觉什么?
引导学生发觉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细丝由直变弯;还要引导学生发觉脚发生变化的用途:变成小圆片是为了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将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爬的情景。
课件演示爬墙的过程。一边看课件一边用书上的语言描述。
思索:你明白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吗?
总:爬山虎长一只脚巴住墙,然后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不断长脚,不断向上爬,向左爬、向右爬,最终,爬满整面墙。
四、总结全文,学习仔细观看的精神。
你想对说些什么?
总:事物的美、事物的特征、事物的微妙,是不简单一下子被发觉的,需要进展仔细地观看、甚至长期的观看。你看,叶圣陶爷爷仔细观看了爬山虎很长时间,才发觉了爬山虎特征。这长期、仔细观看、反复观看是多么重要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佳作,文中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外形,特点,以及他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观看四周的事物。
本课的重点:了解是怎样用生动,精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嫩叶写到成叶,重点讲成叶,从叶子的颜色,外形及叶子的动态描写,让人产生宠爱之情。
在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时侧重从三个方面来写:
1、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靠关系。
【学生分析】
处在四年级的小学生特有的奇怪心重、承受新事物快的特点,有探求新学问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
重点词、句、段。
4、学会是怎样在细心观看的根底上,围绕爬山虎的脚,把
意思写清晰。
3、学习的观看方法,培育观看和写作力量。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让学生正确理解爬山虎的脚不同于人的脚,而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连续巴住墙向上。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非常清晰。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连续练习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观看四周事物的方法,培育观看事物的力量。
【教学设想】
1、坚持以学生进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讲授力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细心观看、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方式,让学生参加到学问的产生、形成和进展过程中。
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学生的自主实践中培育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力量。
3、重视培育语感,丰富情感体验,内化课本语言,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4、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不仅直观、形象、生动,同时弥补了课本学问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宝藤上挂。(葡萄)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它有脚。)哪些同学观察过真的爬山虎?(展现爬山虎实物)你们平常观察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认真观看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擅长观看、擅长思索的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比照,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观看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假如是,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外形、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表达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留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沟通: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仔细的一个同学当小教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适匀称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渐渐坚固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教师,增加骄傲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密。其次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漂亮。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外形。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研读,沟通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认真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注意培育学生自办法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沟通。
沟通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爱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其次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浪,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奇,看着特别舒适,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奇,铺得匀称,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均匀的美来呢?观看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看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奇。)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教师为你们配上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设计意图:到处注意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憧憬,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沟通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漂亮,布满勃勃生气,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都认真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看得很认真多详细啊!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看非常细致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的观看很细致。教给学生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沟通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用了哪些非常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沟通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坚固。)“……要是……休想……”说明白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坚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连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终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存了语言。
四、引导发觉,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对爬山虎的脚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设计意图:由于人们主要欣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有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才能爬得更高、长得更好的关系。
2、你从观看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看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看。(3)要留意事物的微小变化。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详细的观看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简单把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长
1、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看方法,观看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殊要认真观看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详细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学问的稳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力量。
2、课外查询资料:
(1)本文叶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关学问。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宽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学问面,不断促进学生的进展。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奇均匀整齐
脚的位置、外形、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坚固萎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叠、空隙、触角、痕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和力量。
4、感受对大自然无限喜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是怎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前预备:
课前发动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植物资源”沟通,导入新课。
1、学生展现自己找到的“植物资源”,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教师重点把握学生发言中有关爬山虎的信息来导入。)
2、导入:是啊!爬山虎与其他攀爬植物不同,它有很多特殊的地方。今日,教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去领会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b、文章主要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读后沟通:(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体会到写文章要按肯定的挨次写,才能做到条理清晰。)
第一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其次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
第三自然段:爬山虎的脚。
三、品赏叶子的美。
1、自读自悟:如此一般的爬山虎,却带给了我们很多奇妙的感受,读一读,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读有关语句,说说它美在哪里?
3、沟通爬山虎叶子的美。
a: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美:颜色美:嫩红——嫩绿。
b:长大了的叶子的美:
句子一: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奇,看着特别舒适。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引导学生体会“新奇”、“匀称”等词的精确性和“那么……那么……”用法的独到之处。)
句子二: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的很。
(引导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漾”字的妙处。)
4、出示挂图,或网上搜集的图片(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学生美读其次自然段。
5、引导学生探究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动态、静态的描写,其中“动态、静态”让学生感受到了就行,教师不必祥析。)
6、美读其次自然段,深入领悟的写法。
7、指导背诵其次自然段。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学生看图答复: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
2、背诵其次段。
3、导入:爬山虎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特殊、更吸引我们的吗?
二、研读第3、4、5自然段,沟通体会。
1、默读第3、4、5自然段,思索:爬山虎的脚的独到之处?
2、汇报沟通。
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b: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引导学生发觉是从位置、数量、外形、颜色上来详细描写的。运用比方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c: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
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a::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动词:触、变成、巴住、拉、贴)
b:想一想,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c: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
“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攀爬的精神)。
d: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
a::出示句子: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拿下爬山虎的根茎。
b:抓住词语“相当、要是、休想”来体会爬山虎的巴墙的坚固。
c:指导朗读。
3、小结,并全班感情朗读第3、4、5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脚的奇妙。
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感情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2、沟通归纳写法。
a: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展观看。
b:很有急躁地怀着宠爱之情观看,观看地特别深入。
四、积存运用,提升语言。
1、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抄写美丽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认真观看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详细,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坚固)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
学习内容
爬山虎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匀称、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3、我要积存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学习分析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这篇文章细致描述了爬山虎脚的特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学生学习做着的观看方法和表达力量,培育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习惯。
学习预备
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遇到不熟悉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2、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学习流程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局部。
二、自主独学
1、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把握生字,理解词语,(匀称蜗牛触角蛟龙萎)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生字预习状况
(1)一个学生领读,全体学生齐读
(2)任选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3)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匀称蜗牛触角蛟龙萎
3、指名叙述课文大意。
三、合作研学
小组探究: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并总结段落大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局部)
(1)齐读,思索: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别环境————————————————————。
爬山虎是生长——————————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四、汇报展现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目标导学
1、谈话导入
2、明确学习任务
二、引出行为
1、明确自主独学任务
2、指名反应并点评
三、呈现材料
1、出示合作研学任务
2、师点评小组学习状况
四、反应学习
1、小组汇报展现
2、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其次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表达挨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的观看方法和表达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状况,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索: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终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⑴字词正音:
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àng)“柄”(bǐng)是后鼻音,要留意读精确,“隙”(xì)不要读成(xī);拂(fú)不要读成(fó)。
⑵识别字型。
⑶联系上文理解“舒适”、“匀称”的意思并造句。
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争论分段:
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叶子
脚
2、检查争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索:
这段主要讲什么?
2、小组争论:
⑴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
⑵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五、讲读其次段
1、出示绘有爬山虎叶子的挂图,指名读其次段。
2、思索:
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3、齐读其次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浪,好看得很”。
4、指导朗读其次段。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表达挨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争论:
⑴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⑵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⑶从哪一句可以发觉是留意观看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索: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缘由是什么?
2、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消失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索:
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⑴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⑵爬山虎的脚能坚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索: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匀称?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纳抓住事物特点进展观看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隐秘。
八、布置作业
1、用“舒适”、“匀称”造句。
2、课后习题。
九、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的观看方法,培育细致、有序的观看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存好词好句。
教具预备
1.实物展现台。
2.学生预备水彩笔和图画纸。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熟悉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它呢?它有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看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爱观看,而且会观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是怎么观看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察指导。
三、反应读书状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办公设备2篇
- 2024年产权保证及不动产抵押权益协议版B版
- 江南大学《法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质押合同著作权质权设立与行使3篇
- 2024年国际邮政快递服务合同
- 2024年吊车短期租赁标准协议稿版B版
- 佳木斯大学《成本会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保密协议范本汇编
- 暨南大学《大数据分析的Python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歌曲伴奏与弹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焊接自动化技术》教学大纲
- 《主持人基础培训》课件
- 学校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3篇)
-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
- 救护运输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采血器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策略预测报告版
- 2024年企业现场管理5S培训课件
- 幼儿园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房屋建筑工程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巡检记录表
- DB13T 501-2003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