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实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北省省实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北省省实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RNA病毒)颗粒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可以检测到子代病毒B.该病毒颗粒中不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C.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RNA酶D.加入RNA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2.已知牵牛花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其途径如图所示,其中蓝色和红色混合后显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黄花。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用于自交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C.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可能不同D.自交子代出现的黄花植株的比例为3/6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4.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制备临时装片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形态后用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2次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的土壤为对照组,60℃恒温箱灭菌1h的土壤为实验组5.某研究小组使用小鼠跑步机实验法研究小鼠不同运动强度下机体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动状态下,小鼠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的ATP,其余能量以热能散失C.运动强度为15米/分钟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大约是有氧呼吸的3倍D.研究可知提倡慢跑可以避免肌肉组织乳酸积累引起下丘脑形成酸胀感6.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恩格尔曼使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C.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叶绿体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如果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部分过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内衰老的线粒体可在自噬体内被降解,该过程利用了溶酶体中的_______(填“水解”或“合成”)酶。若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自噬体中的酶来自高尔基体”,则被标记的放射性物质在图中所示结构中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在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过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酸马奶酒是一种以鲜马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乳酸,酒精发酵乳饮料,深受我国内蒙和新疆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为了优选菌种,提高品质,某科研机构开展了以下研究:(1)分离菌种:选取多种马奶酒样本,使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后在合格平板上会形成________菌落;使用__________挑取上述平板中不同菌种进行纯培养,在本步骤中区分不同菌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筛选菌种: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多个菌种分别进行发酵实验。利用_________与酒精产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菌种J;检测发酵液的pH值,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种W。(3)要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还要检测菌种之间的关系,现将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另一侧不添加),30℃下,48小时后得到结果如图一所示:将不同浓度的J的发酵液添加到含W的乳酸菌培养基上,在38℃下,每隔2小时检测pH值,得到曲线如图二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J的发酵液对W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其作用越________。实验说明,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________作用下,鲜马奶转变成风味独特的酸马奶酒。9.(10分)图是某草海湿地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结构图。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___和__。小白鹭属于第___营养级。(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分析,苍鹭获得能量的途径中,能量损失最多的是__。虾虎鱼数量急剧减少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这是因为__。(3)某学生提出“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不止一条食物链,其依据是___。(4)有调查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4年草海湿地浮游植物中绿藻和蓝藻占比明显下降。而硅藻占比明显上升.这一演替类型属于___,该过程中草海湿地优势种种数越多且优势度越小,则该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10.(10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2)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他们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4)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增加渔业产量,除了定期合理投放鲢、鳙,还要定期适度捕捞鲢、鳙。请依据种群增长的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_。11.(15分)预防新冠肺炎(COVID-19)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一类吞噬细胞。请回答:(1)自扩增mRNA合成的原料是_____,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细胞的方式是___。(2)过程④、⑥都能独立进行是因为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____,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3’→5”’或“5’→3”’)。(3)抗原肽被呈递到树突细胞膜表面后,与____接触并使其活化,最终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获得_____,具备对病毒的免疫力。(4)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___,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____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质)。RNA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遗传物质为RNA。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逆转录方式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不能合成核酸。两试管对比也可以说明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不是自我复制型病毒。【题目详解】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甲试管中只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发生了逆转录,不能合成RNA和蛋白质,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错误;B、甲试管检测到核酸,说明该病毒能合成DNA,所以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B错误;C、该病毒是逆转录型的RNA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脱氧核苷酸的原料,C错误;D、加入RNA酶,可以降解RNA(逆转录的模板),因此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为结合一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分析的试题,应注意提高逻辑分析能力。2、C【答案解析】

据图分析,白色牵牛花基因中不含有A、C,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_cc,蓝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__C_、黄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bcc、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_cc,则紫花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_B_C_,绿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bC_。【题目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红色必须同时含有A、B,且没有C,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正确;B、某紫花植株A_B_C_自交子代出现了白花(aabbcc或aaB_cc)和黄花(A_bbcc),说明该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B正确;C、AaBbCc自交,子代绿花(A_bbC_)的比例为3/4×1/4×3/4=9/64,红花(A_B_cc)的比例为3/4×3/4×1/4=9/64,C错误;D、AaBbCc自交,子代黄花植株(A_bbcc)的比例为3/4×1/4×1/4=3/64,D正确。故选C。3、C【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题目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其渠道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但生物个体数量多,其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大,B错误;C、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指的是其生态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而能量却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4、C【答案解析】

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题目详解】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制备临时装片,而直接制成组织样液来进行观察,A正确;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形态后用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2次,洗去卡诺氏固定液,防止对后续实验步骤的干扰,B正确;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C错误;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通常自然状态下的实验为对照实验,据此可知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的土壤为对照组,60℃恒温箱灭菌1h的土壤为实验组,D正确。故选C。5、C【答案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随跑步机设置的速度值增加,小鼠的耗氧量增加,血液中乳酸含量也增加,且速度值为5-10米/分钟时,乳酸含量增加较快。【题目详解】A、小鼠为高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只有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仍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只有少量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B错误;C、运动强度为15米/分钟时,消耗氧的相对含量和产生乳酸的相对含量相等,根据1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6摩尔氧气和1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摩尔乳酸,可计算出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C正确;D、酸胀感属于大脑皮层产生的感觉,D错误。故选C。6、D【答案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应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故实验材料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水绵的叶绿体为带状,恩格尔曼通过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题目详解】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紫色的大液泡,不适合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错误;

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错误;C、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

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减数分裂发生在开花前,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水解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细胞膜)促进癌细胞利用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做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代谢的需要【答案解析】

自噬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真核细胞通过形成“自噬体”用于清除细胞内聚物及受损细胞器,进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一种途径。【题目详解】(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有各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所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自噬体中的酶来自于高尔基体”。

(2)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可能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可能因为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答案点睛】易错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8、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单个接种环菌落特征(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重铬酸钾促进大协同【答案解析】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题目详解】(1)菌株的分离可以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或者平板划线法,在合格的平板上单个细菌经过分裂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挑取细菌的工具一般选择接种环,区分不同的菌种的依据是菌落特征(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2)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以和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3)从图一中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菌落数目明显比对照要多,说明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从图二看出浓度越高,pH越低,说明产生的乳酸越多,说明促进作用越强。因此乳酸菌和酵母菌是协同作用。【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知识难点是识别图中的曲线,找到几条曲线之间的关系。9、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三、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秀丽白虾→虾虎鱼→苍鹭该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较复杂,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后,其他的同生态位的生物会迅速替代水生植物不是一个物种次生演替越强【答案解析】

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牧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题目详解】(1)图示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白鹭在不同食物链中分别属于第三(如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第四营养级(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鳑鲏→小白鹭)。(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分析,食物链越长,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故苍鹭获得能量的途径中能量损失最多的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秀丽白虾→虾虎鱼→苍鹭;在一个较为复杂的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后,其他的同生态位的生物会迅速替代,故该生态系统中虾虎鱼数量急剧减少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3)因水生植物不止一种(不是一个物种),故“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不止一条食物链。(4)与2005年相比,2014年草海湿地浮游植物中绿藻和蓝藻占比明显下降,而硅藻占比明显上升,是硅藻的优势取代过程,这一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多样性指数有关,该过程中草海湿地优势种种数越多且优势度越小,多样性指数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答案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而结合题图作答。10、第一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在种群数量超过K/2但还未达K值的一定数量时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K/2【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题目详解】(1)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2)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