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概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初始往往以口头传说与史诗的形态展现。进一步的学校教育、书籍出版,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则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通过这些形态多样的载体,我们得以了解各文明的成长与发展。然而,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这些遗产不断遭受破坏,正是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采取了种种措施,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2.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第十四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本课重点:学校教育的发展;本课难点:博物馆的的成长;知识概要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1)先秦时期,“学在官府”。官学与私学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2)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代表了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3)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孔子首创。唐代以后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4)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书院形成与迅速发展。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朱熹编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5)作用: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使儒家经典得以传承,为科举考试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础。2.近代大学(1)现代大学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奠定了国民教育制度。(2)德国人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实现了“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精神。(3)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还致力于服务社会。(4)京师大学堂,兴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5)清华学堂,1912年创办,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期间,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6)作用: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留学教育(1)古代史上,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同时带来留学生。(2)洋务运动时期,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赴美留学生。如詹天佑、严复等。(3)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如孙中山、陈天华等。(4)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如周恩来、陈毅等。二印刷书的诞生1.产生:(1)约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一般认为这是书籍的雏形。(2)约前五世纪出现的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后来又出现帛书。(3)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出“蔡侯纸”,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4)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作用:直接催生了印刷书,并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2.意义:(1)堪称具有革命性的改变,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2)翻译其他文化典籍,有利于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3.文化的传播(1)佛经翻译从东晋到隋代,佛经翻译得到官方支持。唐代译经活动规模宏大,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2)明末清初西学东渐a.利玛窦制作并印行了《山海舆地全图》(又名《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近代地理学知识。b.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前六卷。c.耶稣会士把中国的优秀典籍介绍到西方,如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经典。三图书馆、博物馆的成长1.图书馆(1)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帝国巴尼拔王建立的。(2)中国图书文献的保存,源于史官,以及所建立的“府”“阁”“堂”“室”等地。(3)私藏图书发展,明清两代突出。明代中期范钦主持建造的天一阁,成为古代私家藏书的代表。(4)在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对保存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图书馆两大职能: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于公众。(5)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6)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2.博物馆(1)约前290年,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的缪斯神庙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最早的“博物馆”。(2)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阿什莫林博物馆,被看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3)1868年,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4)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的“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5)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1年正式开馆。(6)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部分竣工。1950年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第十五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标要求: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本课重点:《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内容;本课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知识概要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文化遗产受到威胁,原因有二:(1)年久腐变,自然的破坏,如以下事例:开封古城,由于黄河的泛滥,已被掩埋在地下;现在的开封城,建于1843年。79年,古罗马庞贝城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自然危害)(2)人为的破坏:如北京圆明园,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战争破环);当今城市扩建的拆除。2.古代对文物的保护从收藏艺术珍品开始欧洲各国盛行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中国历代皇帝重视收藏珍贵器物、字画;还发展出金石学,专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3.现代,通过国家立法保护文物(1)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2)20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3)1964年5月,通过《威尼斯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4.近现代中国对文物古迹的保护(1)开始: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于1930年公布了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4)1982年,通过并实施《文物保护法》,是第一部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二《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1.通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大,巴黎召开2.内容:(1)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国际社会负有保护责任;(2)将部分遗产列入名录,加以重点保护;(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4)设立世界遗产中心。3.非物质文化遗产(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概念。(2)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2大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历史作用: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4.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两加入、两通过”(1)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开始申报工作。1987年,我国拥有了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六项遗产: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莫高窟、泰山。(2)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等。(3)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16字方针,确保两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确保其真实性与完整性)。(4)2011年,我国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三各国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