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_第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_第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_第3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_第4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回顾: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太阳能能量源头:能量流动渠道: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的特点:太阳能食物链(网)10%~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_,但不提供____呼吸作用能量散失形式:热能无机物能量复习回顾: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太阳能能量源头:1●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2

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碳循环的过程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4、关注社会问题(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循环经济等问题)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3、循环的范围是?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抓住要点: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思考:这里的生态系统可不可以是森林、草原、池塘等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4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练习:D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5

农田南极的企鹅DDT杀虫剂农田南极的企鹅DD6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光合作用CO2二、碳循环

化能合成作用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CO21、2、3、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形式传递,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传递5、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到无机环境有机物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6、碳以______形式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7、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CO2CO2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通过___7小结:(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式:(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5)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传递途径:(6)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CO2;CO2含碳有机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小结:(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CO2;CO2含碳8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3、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A练习: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DA练习:9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10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11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12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13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呼吸能量初级消费者能量遗体遗体残枝败叶能量呼吸呼吸呼吸作用③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①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大气中的CO2大气中的CO2大气中CO2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1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网)两者都是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联系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范围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有机物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151、温室效应2、白色污染3、循环经济分组讨论四、关注社会★解释此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防止此现象发生的措施★此现象的产生的影响★1、温室效应分组讨论四、关注社会★解释此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16温室效应温室效应17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18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开发新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节约用电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增加植被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如何解决“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开发新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增加19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全球性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204、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什么目的?

①减少白色污染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减少空气污染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B、②C、③D、④5、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BA练习:4、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21白色污染白色污染22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23(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_____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CDBA(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练习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呼吸分解能量石油、煤炭等CO2CO2(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24(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___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绿色植物练习(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光合作用25谢谢大家谢谢大家26复习回顾: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太阳能能量源头:能量流动渠道: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的特点:太阳能食物链(网)10%~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_,但不提供____呼吸作用能量散失形式:热能无机物能量复习回顾: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太阳能能量源头:27●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28

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碳循环的过程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4、关注社会问题(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循环经济等问题)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9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3、循环的范围是?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抓住要点: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思考:这里的生态系统可不可以是森林、草原、池塘等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30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练习:D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31

农田南极的企鹅DDT杀虫剂农田南极的企鹅DD32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光合作用CO2二、碳循环

化能合成作用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CO21、2、3、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形式传递,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传递5、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到无机环境有机物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6、碳以______形式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7、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CO2CO2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通过___33小结:(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式:(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5)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传递途径:(6)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CO2;CO2含碳有机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小结:(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CO2;CO2含碳34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3、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A练习: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DA练习:35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36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37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38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339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呼吸能量初级消费者能量遗体遗体残枝败叶能量呼吸呼吸呼吸作用③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①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大气中的CO2大气中的CO2大气中CO2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40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网)两者都是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联系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范围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有机物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411、温室效应2、白色污染3、循环经济分组讨论四、关注社会★解释此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防止此现象发生的措施★此现象的产生的影响★1、温室效应分组讨论四、关注社会★解释此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4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43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44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开发新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节约用电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增加植被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如何解决“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开发新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增加45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全球性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464、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什么目的?

①减少白色污染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减少空气污染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B、②C、③D、④5、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BA练习:4、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