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讲义(农学)汇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1.gif)
![花生栽培讲义(农学)汇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2.gif)
![花生栽培讲义(农学)汇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3.gif)
![花生栽培讲义(农学)汇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4.gif)
![花生栽培讲义(农学)汇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829f0dfc7a102f9d2ce95dc95af8984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8第九章花生(Peanut)第一节概述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土豆、番豆等。是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之一(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花生仁脂肪含量50%~58%,蛋白质含量约30%,还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其中VE最多,其次是VC,再次是VB1、VB2和VB6,但不含VD),所以,花生仁是食品工业和油脂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花生油品质良好,营养丰富,气味清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据测定,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33.3%~61.3%,亚油酸18.5%~47.5%,但不含亚麻酸),酸值也较低(4以下),是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优质食用植物油。我国的华北、东南沿海和一些大城市居民偏好花生油,目前,我国花生油年产量230万吨左右,供给缺口达60万吨以上(2008年)。花生油除供食用外,工业上还可作乳化剂、油漆、润滑油(机)和甘油原料。医药上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花生榨油后的饼粕,南方各省(区)称它为花生麸,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左右,还含有7%左右的脂肪和24%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可加工成食品或饲养牲畜的精饲料。同时,花生麸还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据测定,花生麸含有机质85.6%,含氮7.56%,含P2O51.37%,含K2O1.5%,作有机肥使用,100kg的花生麸相当于16.4kg的尿素,9.7kg的过磷酸钙和3kg的硫酸钾。花生茎叶干物质中含蛋白质12%~14%,脂肪2%,含氮约4.5%,含P2O5约0.8%,含K2O约0.23%,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花生茎叶不但是优质的饲料,而且也是优质的绿肥。花生根系有根瘤菌与其共生,能固定空气中分子态氮,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固氮酶N2+8H++8e+nMg.ATP→2NH3+H2+nMg.ADP+nH3PO4根瘤菌固定的氮素,除少部分供自身利用外,大部分(约占2/3)供花生植株吸收利用。此外,根瘤菌固定的氮素还约有1/3左右残留在土壤里,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花生是一种良好的养地作物。综上所述,发展花生生产和开发花生的综合加工利用,对改善和丰富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出口创汇,加强农业生产后劲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世界花生的生产概况和贸易概况(一)、世界花生的生产概况花生遍布世界各地,但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亚洲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花生总面积的55%~60%左右,非洲约占35%~40%,美洲约占5%,欧洲和大洋洲总计不到1%。近20年来,亚洲的种植面积呈上趋势,而非洲和美洲则呈下降趋势。据2007年资料,全世界花生种植面积2281.1万公顷(3.42165亿亩),总产3484.6万吨,单产1490.3公斤/公顷(99.4公斤/亩)。(见表1)表1:世界花生生产概况表单位:万公顷、kg/hm2、万吨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199920042007面积113915591929181920142454.872460.72281.1单产8138209319351156131314521490.3总产92612781796170123283221.93572.33484.6全世界种植花生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2007年种植面积前十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中国、尼日利亚、苏丹、印度尼西亚、缅甸、塞内加尔、美国、乍得、加纳(详见表2),这十个国家的花生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79.1%,产量占全世界85.5%。表2:2004年和2007年世界几个花生主产国生产概况单位:万公顷、kg/hm2、万吨2004年2007年国家面积单产总产国家面积单产总产全世界2460.714523572.3全世界2281.11490.33484.6印度672.0967650.0印度670.0中国472.530041438.5中国468.62793尼日利亚288.01020293.7尼日利亚233.0印度尼西亚70.22065145.0苏丹92.0缅甸58.0123371.5印度尼西亚70.0美国56.43427193.3缅甸66.5越南25.9174445.1塞内加尔60.7阿根廷16.8249941.9美国48.43509巴西9.8225522.1乍得48.0南非7.2179012.8加纳47.010国合计1676.82913.910国合计1804.22981.1占世界%68.181.6占世界%79.185.5种植面积最大是印度,总产量最多是中国,单产最高是以色列(6654kg/hm2),其次是马来西亚(4846kg/hm2),大面积高产是美国和中国(名列第四)。(二)、世界花生贸易概况(自学)世界花生贸易和进口市场一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每年贸易量约100万吨左右,近年上升150万吨左右。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花生主要出口国是塞内加尔、苏丹、南非等非洲国家。1975年起,中国、美国、阿根廷、印度,成为主要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口量居世界第一,2002~2006年平均,每年出口量70万吨左右,占花生国际贸易总量的近50%。我国花生的生产和贸易概况(一)、我国花生的布局和生产概况1、布局与区划我国花生生产布局特点是:既相当分散,又相对集中。除西藏、宁夏和青海外,我国各地都有花生生产。但主要分布在北纬8~40度、东经100度以东的亚热带与温带地区。据统计,全国种植花生的县(市、区、旗)中,种植面积不到667hm2(1万亩)的占60%以上,而这些县(市、区、旗)的播种面积和总产,还不到全国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0%,可见我国花生生产布局相当分散。而种植面积667hm2(1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旗)占总数不到40%,但其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90%以上,说明产区相对集中。花生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适宜的生育期,一般年平均气温11℃以上,生育期积温超过2800℃,年降雨量高于500mm的地区,才适宜花生生长。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湖北、广西、吉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是我国主要的花生产区。我国花生区划: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和今后发展趋势,我国花生生产可划分为7个自然区域:(旧)区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新)区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①北方大花生区50%以上黄河流域花生区50%以上②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31%东南沿海花生区20%左右③长江流域春、夏交作区16%长江流域花生区15%左右④云贵高原花生区1.9%云贵高原花生区2%左右⑤黄土高原花生区0.4%黄土高原花生区0.5%左右⑥东北早熟花生区1%东北花生区4%左右⑦西北内陆花生区0.3%西北花生区1%以下2、我国花生的生产概况我国是世界花生主产国之一,“十五”期间(2001~2005),我国花生年种植面积在450~500万公顷之间,总产在1400万吨以上,单产在3000公斤/公顷左右。2007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94.48万公顷,总产1302.75万吨,单产3302公斤/公顷,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居世界第一,单产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平均水平(1490.3kg/hm2)的1倍以上。2007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150万亩)的省(区)有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湖北、广西、吉林等10个,此外辽宁、江苏、福建、湖南种植面积也较大。2007年这14个省(区)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4.5%以上,总产占全国的96.4%。表3:近年我国花生生产统计表单位:万公顷、万吨、公斤/公顷省(市、区)2005年2007年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全国466.251434481304.753302河南97.93338.2991345594.78373.603942山东88.48359.8959406879.01325.554121河北43.88140.3277319839.15130.683338广东30.9475.8596245230.2576.662534四川26.4061.9987234823.7850.962143广西24.3755.1339226213.6232.042352安徽23.8579.2898332517.2761.763576江苏17.4355.456231829.7533.843536辽宁17.2433.010319159.8725.002533湖北17.1760.1916350613.7848.603527湖南13.5531.690923057.3817.132320江西13.5131.6617234415.2138.272516吉林11.1928.6728256210.0222.002196福建10.7225.471523769.0621.91241814省区合计443.671376.9599372.751257.99占全国%93.6596.0194.596.43、广西花生生产概况广西是我国主要花生产区之一,属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现称:东南沿海花生区)。花生在广西分布较广,全区各县均有种植,但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西江及南流江和中部的柳江两岸的丘陵地带。全区以北海市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贺州市,贵港、梧州、来宾和防城港市再次。2007年以前,广西花生种植面积在24万公顷上下浮动,由于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等市甘蔗与花生争地,花生种植面积大小决定于甘蔗与花生的效益比较。如2007年种植面积下降到只有13.62万公顷。广西花生种植面积、总产、单产概况如表4:表4广西花生生产概况表单位:万公顷、万吨、公斤/公顷项目19851995200020022003200420052007种植面积17.1520.8424.0623.3522.8023.6524.3713.62总产21.9539.1749.5548.0948.1451.4555.1332.04单产12801879205920602112217622622352广西花生单产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状态,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7年广西的单产为2352公斤/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2%(全国单产3302kg/hm2)。广西花生低产原因分析: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花生生产条件差:广西主要花生区土壤瘠薄,缺少灌溉条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②自然灾害严重:广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和倒春寒发生,常造成严重缺苗;夏旱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春花生的开花和结荚;夏季高温逼熟造成养分积累少,百果重低;秋旱严重影响秋花生产量。③科学普及工作差,农民科技意识不强。④栽培技术落后:A、良种普及率低:B种植密度过稀:仅1.0—1.2万粒/亩;C施肥不足或不施肥D管理粗放,严重缺苗,草荒严重。提高广西花生单产的关键技术:①推广良种,提高种子质量(采用秋植种)②合理密植:播种密度2.2——2.5万粒/亩③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钙合理配施。④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⑤提倡喷化学除草剂,防治草害。⑥条件好的地方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和垄(畦)作栽培。(二)我国花生贸易概况(详见教材P221,自学)我国是最大的花生出口国。近5年来(2002~2006年),花生年出口70万t左右,占花生国际市场贸易总量的近50%,其中2005年出口量达历史最高纪录,各类产品出口之和近80万t。稳定花生出口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占领国际市场、增强农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四、世界主要花生进口市场对进口花生的要求(详见教材P221,自学)五、我国花生生产和花生栽培科研的成果及展望(自学)(一)、我国花生生产和花生栽培科研取得的成就1.花生单产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几十年来,我国花生栽培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单产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1949年:1020kg/hm2(68kg/667m21965年:1050kg/hm2(70kg/667m21980年:1514kg/hm2(103kg/667m21991年:2095kg/hm2(139.7kg/667m22005年:3076kg/hm2(205.1kg/667m2)比1991年提高46.832.花生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①早期的花生清棵蹲苗技术解决了花生壮苗问题,一直沿用至今;②20世纪70年代初,“花生千斤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经过国内专家论证认为:“花生虽属于C3作物,但其光合效能接近同等条件下玉米等C4作物,而且花多、针多、结实潜力大,只要创造条件,加强栽培管理,相对解决花多不齐、针多不实和果多不饱等自身生育规律的矛盾,产量定能突破。”在此理论指导下,1972年小面积突破了6000kg/hm2(400kg/6672);1979年突破7500kg/hm2(500/6672),80年代相继突破9000kg/hm2(600kg/667m2)和10500kg/hm2(700kg/667m2);1991年创下117840kg/hm2(785.6kg/③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引进技术,已成为一向非常重要的花生增产技术,被称之为“花生白色革命”;④花生配方施肥技术已在全国花生生产中普遍应用;⑤花生、小麦双高产栽培规律及配套技术研究;⑥花生连作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等,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花生连作减产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我国花生生产和花生栽培科研的展望(内容详见教材P222,自学)1.面积降稳中有升:21世纪初,稳定在450—500万公顷之间;2030年,将达到500—550万公顷(见教材P222和中国花生栽培学P14);2.单产将更快地提高:我国“九五”期间花生总产的提高,有62%依赖于单产的提高。今后,我国花生单产将更快地提高。预计2010年将达到3750~4050kg/hm2;2030年将达到4500~5250kg/hm2;3.花生栽培科研方向:A、加强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花生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花生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B、加强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开发,以及花生智能化、精确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C、加快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花生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进程;D、加快有机花生生产理论与技术发展。第二节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花生的起源及类型(一)、花生的分类及起源花生是豆科(Leguminosea),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落花生属(Arachis)的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到目前为止,已正式命名的落花生属植物已达到22个种(教材为21个),另外至少还有50个未正式发表命名的种(见《花生科技》1990.1.p30)。其中只有一个栽培种(Arachishypogaea.L.),其余均为野生种或半野生种。栽培种花生(Arachishypogaea.L.)为异源四倍体或区段异源四倍体,是由二倍体野生种杂交而来,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x=40,包括A、B两个染色体组。而野生种多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2x=20,少数为四倍体。花生栽培已有几千年历史,许多学者通过考古学、地理起源、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综合研究认为,花生最早起源于南美洲。但起源于南美洲的什么地方,目前尚未有定论。以前许多植物学家认为,花生属的起源中心可能在巴西紧靠大班奈尔的马托哥罗索(MataGrosso)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花生属的每一个分类学上的代表类型;栽培花生是在巴西南部的大查科(GranChaco)的地方驯化的。但研究这一属的权威分类学家阿根廷科学家克拉波维卡斯(Krapovickas)认为:“花生栽培种更像是起源于东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麓或山麓小丘”。也有学者认为花生可能最早种植于秘鲁。关于我国花生的栽培历史,《中国花生栽培学》的编者认为:“元末以前(1368年前后)我国已有花生栽培,到明末清初至少已传播至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四省”。而《中国作物栽培史稿》的编者认为:“花生于十六世纪初(1530年前后)由闽粤侨商在葡属摩麓加(今印尼马鲁古群岛)经商者,将葡人从巴西带到东印度群岛的花生种子传入中国苏浙闽粤沿海地区,十七八世纪安徽、江西、云南颇有种植,十九世纪时推广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从以上资料看,我国花生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400~600年的历史。(二)、花生的类型(栽培类型)花生栽培种内的类型,1960年克拉波维卡斯根据开花型不同,通常把栽培种花生分为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又按荚果及其它性状各又分为两个变种。这一分类方案的基本要点已被国际所公认。其分类系统如下表5:表5:花生的亚种与变种及栽培类型中名学名国际所称类型我国所称类型栽培种花生Arachishypogaea.L.栽培种花生栽培种花生密枝亚种(交替开花型)密枝变种茸毛变种Subsp.hypogaeaVar.hypogaea.Var.hirsutaKohler弗吉尼亚型Virginiatype秘鲁变种Peruviantype普通型龙生型疏枝亚种(连续开花型)疏枝变种珍豆变种Subsp.fastigiataWaldronVar.fastigiataVar.vulgarisHarz瓦棱西亚型Valengciatype西班牙型Spanishtype多粒型珍珠豆型国内对花生栽培类型的分类,195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孙大容等,根据花生品种的荚果形状、开花型及其它综合性状,将我国花生分为:普通型、龙生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四种类型。近年来因类型间杂交利用,还出现了一个其它类型(或称中间类型,如珍珠豆型×普通型,或普通型×珍珠豆型的后代均属此类)。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能根据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性状类描述各类型。(四种类型的特点详见教材P223)。1、普通型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交替开花,荚果为普通形,果较大。果壳较厚,网纹平滑,含种子2粒。花期较长,主茎不着生花。分枝性强,能生第三次分枝。生长期较长,春播145~180天。种子休眠期长,一般50天以上。2、龙生型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交替开花,荚果为曲棍形,有明显的果嘴和龙骨状突起,网纹深,含种子3~4粒。主茎不着生花。分枝性很强,有3次以上分枝。生长期长,春播150天以上。种子休眠期长。抗逆性强。3、多粒型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连续开花,荚果为串珠形,果壳薄,含种子3~4粒。主茎着生花。分枝性弱,没有第三次分枝。生长期短,春播120天左右。种子休眠期短。4、珍珠豆型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连续开花,荚果为茧形或长葫芦形,果较小。果壳薄,含种子2粒。花期短而集中,主茎可着生花。分枝性弱,很少有第三次分枝。生长期短,春播120~130天。种子休眠期短或无。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代表的南方分类方法,是根据花生的收获方式、荚果大小和生育期长短等特性,将花生栽培种分为:直生型、蔓生型和半蔓生型三个类型。其特点是比较接近生产实际,通俗易记。栽培上通常还将以上类型,根据其生育期长短再细分为:晚熟种、中熟种和早熟种。晚熟种:春播全生育期160天以上;中熟种:春播全生育期130~160天;早熟种:春播全生育期130天以下。按种子的大小又可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和小粒种。大粒种:百仁重80克以上;中粒种:百仁重50~80克;小粒种:百仁重50克以下。二、花生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根系1.根的构成与形态花生根系属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次生侧根组成。主根由胚根发育形成,维管束四出,形成四列侧根呈十字状排列;侧根3出或2出。花生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m左右,但一般主要分布在土表以下40—50cm的土层中;侧根的分布范围直径可达1.5m。花生的根由于有次生生长和根颈部易发生不定根,故抗旱力较强。(根的形态由实验课完成)2.根瘤的形成与固氮作用花生的主根和侧根上长有瘤状结构,称为根瘤。花生根系上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合成植物可利用的铵态氮,供植物利用。一般每公顷花生能固定氮素37.5~75.0公斤(2.5~5kg/667m2花生根瘤属于豇豆族根瘤菌,除花生外,还可以与豇豆、绿豆、小豆等豆科作物共生。花生根瘤菌在土壤中时不能固氮。当花生出苗后,幼根分泌的乳糖、半乳糖、有机酸等物质,吸引土壤根瘤菌聚集在幼根周围,根瘤菌进而侵入到皮层细胞,进行分裂与繁殖;皮层细胞受刺激后,发生不正常的细胞分裂,逐步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瘤状物———根瘤。一般花生主茎出现4~5片真叶时形成根瘤,但开花以前根瘤数很少,瘤体也较小,固氮能力弱,不仅不能为植株提供氮素,而且要从花生植株中吸收氮素和碳水化合物来维持根瘤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此时根瘤菌与花生植株的营养关系是寄生关系。(这是花生苗期需要施氮肥的原因。)随着花生植株的生长,根瘤数目增多,瘤体变大,固氮能力增强。开花以后,根瘤菌除了从花生植株中吸收必要的营养和水分以外,已能给花生植株提供一定的氮素养分,此时的根瘤菌与花生植株的营养关系是共生关系。盛花期至结荚初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强,此时提供给花生植株的氮素养分最多。到花生的饱果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很快衰退,最后丧失固氮能力,瘤体破裂,根瘤菌又回到土壤中重新过腐生生活。根瘤菌固氮机制(略):花生根瘤菌的固氮属于生物固氮中的一种,是一个还原过程。通过根瘤菌产生的固氮酶的催化下,激活分子态氮(N2)与氢离子(H+)结合成氨,其反应如下固氮酶N2+8H++8e+nMg.ATP–→2NH3+H2+nMg.ADP+nH3PO4生物固氮起主要作用的是固氮酶。根瘤菌固氮酶有两种成分,一种是含铁、钼、硫的钼铁蛋白(Mo.Fe-蛋白)和含铁、硫的铁蛋白(Fe-蛋白)。他们共同存在时才能固氮。因此,凡固氮能力较强的根瘤,其内部汁液呈粉红色。茎和分枝1.茎和胚轴的形态结构(试验课完成)花生的主茎直立,位于植株中间,通常有15—20个节和节间,基部的节间较短,高度一般为30—50cm,迟熟品种或雨水较多的年份,主茎往往长达75cm以上。2.分枝的发生规律花生的分枝由叶腋的腋芽发育而来。从主茎直接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或一级分枝;从第一次分枝再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依此类推。普通型、龙生型品种的分枝可多至4~5次;而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分枝较弱,一般只有1~2次分枝,极少有第3次分枝。按分枝与主茎所形成的夹角不同,可将花生的株型分为蔓生型、半蔓生型和直生型三种。半蔓生型和直生型通常合称丛生型。花生的第一、第二条一次分枝是从子叶节上的两个侧芽发育而来的,对生,称为第一对侧枝,约在出苗后3~5天,主茎3片真叶展开时出现;第三、第四条一次分枝由主茎上第一、第二真叶叶腋间的侧枝发育成,互生,但由于主茎第一、第二节的节间很短,紧靠在一起,看上去近似对生,所以,习惯上称第三、第四条一次分枝为第二对侧枝。第二对侧枝约在出苗15~20天,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出现。当第二对侧枝出现时,主茎上有4条分枝,呈十字状,此时花生植株的高度和宽度几乎相等,近似圆形,习惯上称为“团棵”;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称为“团棵期”。花生的第一、第二对侧枝生势很强,这两对侧枝及在它们基部发生的第二次分枝构成花生植株的主体,并且是着生荚果的主要部位,一般占单株结荚数的80%~90%,其中第一、第二对侧枝占结荚总数的60%以上。因此,栽培上促进第一、第二对侧枝的健壮发育对夺取花生高产十分重要。(三)叶(试验课完成)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叶和完全叶(真叶)两种。每一枝条的第一节或第二、第三节着生的是鳞叶,属不完全叶。两片子叶也视为不完全叶。花生的真叶(完全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互生,为4片小叶的羽状复叶(小叶的形状由实验课完成)。叶片的感夜运动:花生真叶的4片小叶具有昼开夜闭的特性,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引起小叶发生睡眠运动的原因是小叶叶枕上下半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膜透性随光线强弱而发生变化所致。成熟期的花生叶片再不发生感夜运动,可根据这一特性判断花生是否可以收获。(四)、花序和花花生的花序(试验课完成)花生的花序是一个着生花的变态枝,亦称生殖枝或花枝。花序着生在叶腋间。花生的花序是总状花序,在花序轴每一节上着生一片苞叶,其叶腋内着生一朵花,每一花序有2~7朵花。花生的开花型(或分枝型)所谓开花型,是指花序和分枝在植株上的着生部位和方式。根据花序在植株上着生的部位和方式不同,花生的开花型分成连续开花型(或称连续分枝型)和交替开花型(或称交替分枝型)两种。连续开花型的品种,主茎和侧枝的每一个节上均可着生花序,这类品种除主茎上着生花序外,在第一次侧枝的基部第一或第一、第二节可着生营养枝,也可着生花序,以后各节连续着生花序。第二次侧枝的第一、第二节及以后各节均可着生花序。交替开花型的品种,主茎上不着生花序,侧枝基部第1~2节或第1~3节只长营养枝,不着生花序,其后几节只生花序不着生营养枝;然后又有几节只生营养枝不着生花序;如此交替发生。3.花的结构(花器结构由实验课完成)花生的花有地上花和地下花之分,二者又各有正常花(可孕花)和不孕花之分。正常花的花器结构,自外而内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1)苞片二片,位于花萼管基部外侧,绿色,其中1片端部成锐三角形的分叉,称为内苞片;另1片较短,长桃形,包围在花萼管基部最外层,称为外苞片。在花蕾期中,苞片具有保护花蕾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2)花萼即萼片,5枚,其中4枚联合,1枚分离,其基部联合成一花萼管。(3)花冠为蝶形花冠,黄色,着生在花萼之内。由1片旗瓣,2片翼瓣和2片龙骨瓣组成。2枚龙骨瓣联合在一起成鸟喙状向上弯曲,包着雌雄蕊,花开放后仍是紧闭。一次,花生主要是自花授粉,昆虫传粉的机会很少。(4)雄蕊10枚,其中2枚退化成花丝,8枚发育成花药。8枚花药中,4枚发育健全呈椭圆形,4枚发育不健全呈圆形。花丝联合成一雄蕊管,着生在花萼管上。(5)雌蕊着生于雄蕊管内,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细长的花柱从花萼管及雄蕊管中伸出;柱头稍庞大弯曲,在其下部约3mm处有细毛;子房位于花萼管基部。4.花生的果针花生开花受精后,子房基部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大约在开花后3~6天,形成绿色或暗绿色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位与其尖端的子房合称果针。果针有向地性生长,当果针入土3~5cm后,子房柄停止生长,子房在土壤中逐渐发育成为荚果。(五)、荚果和种子花生荚果顶端突出部分称果喙或果嘴;荚果各室缩缢部位称果腰;荚果表面凸起的条纹称为网纹。花生荚果的形状有: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蜂腰型、茧型、曲棍型和串珠型等7种。前5种果型有两粒种子;后两种果型有3粒以上种子。花生种子也称花生仁、花生米,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也称花生衣;种皮颜色常见有:深红、粉红、紫红、花皮等颜色。胚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等组成。子叶两片,肥厚,重量和体积占种子的90%以上;胚芽由一个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位于两片子叶内侧;胚根位于两片子叶之下,胚的末端;胚轴为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由实验课完成)三.花生的生育特性(P225~227)花生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其开花期和结荚期很长,而且在开花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开花、下针、结荚是连续不断地交错进行,因此,花生的生育期较难准确划分。但花生各器官的发生及其生育高峰的出现仍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规律性,这些变化特点可作为花生生育期划分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从栽培角度出发,一般将花生一生分为种子发芽出苗期(教材称为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教材称饱果期)5个时期。(一)、种子发芽出苗期划分标准: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第一片真叶展开为种子发芽出苗期。南方花生区珍珠豆型品种的发芽出苗期,春播需10~15天,秋播需5~7天。1.种子发芽出土过程完成了休眠并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即能发芽。花生种子发芽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成为主根,并很快长出侧根;在胚根生长的同时,下胚轴变得粗壮多汁并向上伸长,将子叶及胚芽推向土表。当子叶顶破土面见光后,下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迅速生长,种皮破裂,子叶张开,当第一片真叶伸出地面并展开时,称为出苗。一般子叶顶破土面后1~2天即展开,露出胚芽,第一、第二片真叶也随即展开;当第二、第三片真叶张开时,第一对侧枝随即伸出。花生种子出苗时,因有粗壮的胚轴,顶土能力较强,但花生子叶并不完全出土,具有半出土特性,如果播种过深、土壤板结或播种时种子倒放,胚轴就不能将子叶推至土表,形成子叶留土,由子叶节上生出的第一对侧枝的生长便受到阻碍,直接影响产量。2.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的因素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的因素,内因受种子生活力的强弱和种子休眠期的制约;外因受温度、水分和氧气的影响。(1)、种子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活力。活力强的种子不仅发芽率高、整齐,而且幼苗健壮,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发芽能力。种子成熟度、种子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等与种子活力都有密切关系。完全成熟的饱满的粒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活力强,发芽势强,发芽率高,幼苗健壮;贮藏时间短、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内部物质消耗少,不易发生自热和酸化现象,种子活力强。(2)、种子休眠期: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类型有关,珍珠豆型、多粒型的种子休眠期很短,甚至收获前遇到土壤温度和湿度较高时也会发芽;普通型和龙生型的种子休眠期较长(100~130天),收获后需要一定时间休眠播种后才能发芽。产生休眠的原因有:种皮过厚透气性差;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内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如脱落酸(ABA)、羟基脯氨酸等。采取晒种、加温处理、或用乙烯利、激动素等物质处理可以打破休眠,促进发芽。(3)、温度种子萌发要求一定的温度,不同类型品种萌发、出苗所需温度有一定差异。(详见下表)品种类型发芽温度℃最低正常最适最高多粒型、珍珠豆型121525~35>40龙生型、普通型151825~35>40南方珍珠豆型品种以平均温度14~15℃时播种较为安全;当温度高于40℃时,胚根发育受阻;当温度升至46花生种子一旦吸水萌动后,在—1~0℃条件下,经6~24小时,受冻率达40%~70%。(4)水分花生种子至少吸收相当于种子风干重的50%左右的水分才能开始萌动;从发芽到出苗需吸收相当于种子重量的4倍水分;所以,播种时土壤水分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为适宜(《中国花生栽培学》一书认为65%~75%适宜),在此水分条件下,种子吸水和发芽快,出苗齐而壮。当土壤水分降至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时,种子虽能发芽,但种子吸水、发芽及发芽后根的生长、胚轴的伸长等明显变慢,并时常出现发芽后又落干的现状。但若土壤湿度过大(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因氧气不足,种子呼吸困难,发芽率降低,甚至烂种。(5)氧气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加强,需要大量的氧气,以促使脂肪转化为糖类,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保证幼苗正常生长。据测定,当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之正常含氧量的3/4时,就会影响幼苗的正常萌发。当土壤水分过多,或土壤板结,或播种过深,造成土壤缺氧时,幼苗长势弱,出土慢,甚至烂种。(二)幼苗期划分标准: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这段时间为幼苗期,或称苗期。南方花生区的幼苗期春播一般经历20~30天,秋播经历15~20天。1.幼苗期生长特点花生幼苗期是侧枝分生、根系生长、根瘤形成和花芽分化的主要时期。苗期的绝对生长量不大,除根系增重量较大外,其余如主茎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仅占全生育期积累量的10%左右(始花时主茎高只有4~8cm)。(1)根系的生长幼苗期根系生长较快,除主根迅速伸长外,1~4次侧根相继发生;至始花时主根深度可达60cm以上,侧根条数达100~150条,根系干重可达最大干重的26%~45%。在根系生长的同时,根瘤亦开始大量形成。但幼苗期根瘤的固氮能力很弱,根瘤菌与花生的营养关系属寄生关系。(2)叶的生长幼苗期主茎长出的叶片数一般有7~9片,最多达11片。花生的第一、第二片真叶生长的速度极快,几乎同时出现;第三、第四片真叶每隔2天左右长出1片;4叶以后由于根瘤的形成和花芽分化需要大量养分供应,叶片生长速度变慢,每周长出1.0~1.5片叶。(3)侧枝的形成当主茎第3片真叶展开时,第一对侧枝开始伸出;第5~6片真叶展开时,第三、四条侧枝相继生出;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第三、四条侧枝出现,主茎上有4条分枝,呈十字壮,此时花生的高度和宽度几乎相等,近似圆形,习惯上称为“团棵”。所以,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生产上称为“团棵期”。至始花时健壮的植株一般看到有6条以上的分枝(包括二次分枝)。花生幼苗期形成的侧枝为主要结果枝,这些分枝所结荚果占结果总数的80%以上。所以,花生高产栽培要求分枝早,分枝健壮,幼苗期至少要形成第一、第二对侧枝,并且要求侧枝长度不宜超过主茎。(4)花芽分化花生的花芽分化早而旺,同时分化期也很长。据资料报道,连续开花型的早熟品种,出苗前花芽便已开始分化;交替开花型的中熟品种,长出1~2片真叶时,也进入花芽分化期。当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团棵期),第一朵花的花芽已进入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期。到第一朵花开放时,一株花生可形成60~100个花芽。幼苗期分化的花芽特别是“团棵期”分化的花芽,多数在第一、第二对侧枝近主茎的节位上,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始花后15~20天内,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始花后20~30天内开放的花,基本上都是有效花,饱果率高。始花后分化的花芽,以后多为无效花。2.幼苗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花生的幼苗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短期内能忍受4~8℃的低温,在此温度下6天仍可成活,但植株停止生长,也不利于花芽分化。适宜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的温度条件为20℃左右。适当的低温能延长幼苗期,花芽分化数量多;温度高幼苗生长快,苗期短,开花期提早,但花芽分化总量减少,不利于夺取高产(2)水分幼苗期土壤的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为宜。花生团棵以前(主茎5片真叶展开前)较耐旱,土壤水分降至最大田间持水量的35%,只要花芽分化到减数分裂(主茎第6片真叶展开前)时正常供水,对产量仍无影响,但“团棵期”以后,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下,花芽分化便受到影响,产量下降;但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也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生长瘦弱,影响开花结果。(3)光照花生是短日照作物,短日处理有促进花芽分化和提早开花的作用。据中山大学试验,春花生每天给予8小时的短日照处理,从出苗至始花仅需27天,比自然光照处理(32天)提早5天,比24小时光照处理(34天)提早7天。因此,幼苗期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短日条件,枝条生长才健壮,节间短,花芽分化多。相反,若阳光不足或田间荫蔽,植株分枝少,枝条节间长,花芽分化少,开花迟缓。高产栽培此期不允许出现草荒。(4)矿质营养花生幼苗期对N、P、K三要素的需求量不多,分别只占总量的N:4.7%~7.1%;P2O56.3%~8.3%;K2O7.4%~12.3%。但养分不可缺少,尤其是氮素养分。适施氮肥对促进分枝发生、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以及花芽的分化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产花生栽培要求重视施苗肥。(5)氧气幼苗期根瘤的形成和根系的生长都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水分过多(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或土壤板结,土壤的供氧量不足,花生根系纤弱,根瘤数量少。开花下针期划分标准:珍珠豆型花生主茎长有8~9片真叶,普通型和龙生型花生主茎长有9~10片真叶时开始开花。从50%植株开始开花至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教材认为到盛花期),这段时间称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南方花生区春播花生的花针期一般22~25天,秋播15~18天。花针期是花生植株一方面大量开花、下针,另一方面营养体生长迅速,干物质大量积累的时期。此期花生的营养生长旺盛(还不是最旺盛时期),生殖生长方面,开花数通常可占总花量的50%~60%,形成果针数占总果针数的30%~50%,并有相当多的果针入土。这一时期所开的花和所形成的果针有效率高,饱果率也高,是将来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营养生长特点主茎和侧枝的生长:两者生长都很迅速,各个侧枝的生长先后超过主茎,分枝长度达总长度的70%~80%。叶的生长:增加的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50%~60%,进入花针期(约在主茎第10片真叶展开时)全田开始封行,南方珍珠豆型品种高产田的叶面积指数达1.8~2.0(至大量下针时3.0左右);北方普通型品种高产田的叶面积指数达1.8~3.0。地上部分干物质重积累:约为最大干物质重的40%左右。地下部分的生长:主根达60cm以上,第一次侧根达160条以上,同时发生第5次侧根,侧根的条数接近最大值。主根上形成大量有效根瘤,根瘤菌固氮能力不断增强(但仍不是最强时期),根瘤菌与花生植株的营养关系为共生关系。2.开花下针习性(1)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依次开放。同一侧枝基部节位上同一花序的两朵花开放时间相隔约1~2天;同一侧枝相邻节位上两花开放时间相隔3~4天至7~8天;愈晚开的花彼此相隔时间愈长。(2)开花特性:“花期长花量大,不孕花多,有效花少”是花生开花的主要特性之一。品种类型花期(天)单株花量(朵/株)占总花量的%正常最高不孕花果针荚果饱果珍珠豆型50~7050~100>20030左右50~7015~2010~15普通型100~120100~200>100030左右50~70花生的花期长(珍珠豆型品种一般50~70天,普通型品种100~120天),花量多,花期中出现几次开花高峰,但一般只有在始花后15~20天内第一次开花高峰开放的花才有效,以后的几次开花高峰开放的花多为无效花。因此,生产上经常出现“花多果少,秕多实少”的现象。(原因分析:第一次开花高峰开放的花多集中在第一、第二对侧枝基部4~5节以内以及第一对侧枝的第二次分枝基部几节上,这些节位的花开花早,节位低,果针容易入土,多数能形成饱果。而后期开放的花,开花迟,节位高,果针不能入土,或勉强能入土,也因时间太迟或子房生活力减弱,只能形成秕果,不能形成饱果。)(3)花生下针特性:花生开花后3~5天肉眼就可以看见由子房柄和先端的子房构成的针状物,俗称果针。花生果针有向地性生长把子房送入土中结果的特性。果针向地性伸长的过程称下针。花生开花受精后,花即凋谢,一般开花后3~5天就可以看见果针;开花后5~10天,低节位的果针就可以入土;果针入土后子房柄停止伸长子房开始膨大,当子房膨大形成鸡头状幼果时开花下针期结束。3.开花下针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开花下针期花生对环境条件的反应最敏感,为了保证营养器官与结实器官的协调生长,达到花多、针多的目的,需要适当的高温,湿润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肥水条件。(1)温度花生的开花数量与温度高低关系密切。据观察,开花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23~28℃,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开花量越多。当日平均温度降至21℃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若低于19℃(2)水分开花下针期既是植株营养迅速生长的盛期,也是大量开花、下针、形成幼果,进行生殖生长的盛期,是花生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需水量占全期需水总量的50%以上。这一时期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5%为宜,若低于50%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甚至开花中断;但田间持水量超过80%,也会造成茎叶徒长,开花减少。此外,果针入土除要求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外,还要求有适当的空气湿度,湿润的空气有利于果针伸长和入土。据日本涩谷常纪试验:空气相对湿度(%)1007757果针日伸长量(cm/d)0.620.320.02(3)日照花针期适当的短日(8~9小时日照)条件不但能提早开花,还可提高花生的花量。花针期日照的强弱对花生的开花和植株生长也有显著的影响。充足的光照,促进植株正常生长,节间紧凑,分枝多而健壮,花芽分化良好,花量增加,花期相对集中,有利形成和增加第一、二批有效荚果数,容易取得高产稳产;而光照不足,主茎增长,分支少,易徒长,甚至倒伏,开花延迟,花期不集中,花势弱,形成第一、二批有效荚果少。因此,花生高产栽培,要求封行不宜过早(主茎10片真叶时封行比较适宜),花针期的叶面积也不宜过大(珍珠豆型始花时的叶面积指数1.8~2.0,至大量下针时3.0左右为宜)。(4)矿质养分花针期营养体迅速生长,大量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下针,对矿质养分供应要求较高。这段时间植株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占吸收总量:N17.0%~58.4%,P2O520.8%~58.0%,K2O22.25%~74.7%,早熟品种吸肥已达高峰。但此期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步加强,提供的氮素养分越来越多。因此,此期适当施用P、K、Ca养分,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是增加花生有效花数从而达到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四)、结荚期划分标准:果针入土后,子房膨大,发育成为荚果,这个过程叫结荚。花生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即盛花)至50%植株上出现饱果为结荚期。南方珍珠豆型花生的结荚期,春播20~25天,秋播20天左右。结荚期的生育特性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1)结荚期的营养生长根系的生长:结荚期根系继续伸长、加粗,并不断产生新侧根。至结荚期末,主根长度和粗度基本定型,直立型品种侧根数达到一生最大值。此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达到最强的时期。株高:在结荚初期增长速度最快,约在结荚末期或稍后达高峰。叶面积系数:在结荚初期达3左右,约在结荚中期达最大值,南方珍珠豆型品种叶面积系数在5.0左右,北方普通型大花生4.5~5.5,并维持到结荚末期;以后由于下部叶片衰老脱落而迅速下降。干物质积累量:也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值,干物质积累量占总量的50%~70%。(2)结荚期的生殖生长结荚期是荚果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在正常情况下,开花量逐渐减少。大批果针入土发育成幼果和秕果,所形成的果数,一般占总果数的60%~70%,有的甚至达90%以上,因此,是决定荚果数量的时期;同时,荚果也开始显著增重,增重量可达最后果重的30%~40%,有的可达50%以上。花生结荚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表现在①结荚时间不一致,有早有迟,早入土的果针早结荚,迟入土的果针迟结荚。因此,收获时,成熟荚果和非成熟荚果共存,成熟度很不一致。②荚果的质量不一致,有饱果、秕果、幼果、果针;有双仁果、单仁果、多仁果;有大果、中果、小果,因此,果与果间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果重等相差很大。如何克服结荚的不一致性,提高整齐度,是花生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重要研究课题。2、花生结荚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作物,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要求。据许运天的盆栽试验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花生荚果发育需要的条件主要有:黑暗、机械刺激、水分、温度、氧气、结荚层的矿质营养以及有机营养供应等。(1)黑暗黑暗是花生结荚的首要条件,受精子房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才能膨大。在大田条件下,果针必须入土才能膨大,悬空的果针因缺少黑暗条件始终不能膨大形成荚果。入土的果针子房已开始膨大,但因人为措施使已膨大的果针露出土面,子房便停止进一步发育,不能形成荚果。生产上通常见到在培土前进行除草时,不慎把早入土的果针或幼果露出土面,以后即使培土再将它们埋入土中,这些果针或幼果再不能继续发育。(2)机械刺激也是荚果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刺激,即使其他条件均满足,子房能膨大,但荚果发育不正常。试验指出,将花生果针伸入一暗室中,并定时喷洒水分和营养液,使果针处于黑暗、湿润、有空气和矿质营养等条件下,子房虽能膨大,但发育不正常。如果将果针伸入一盛有蛭石的小管中,并提供以上相同条件,荚果便能正常发育。说明蛭石、土壤等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的条件之一。(3)水分荚果发育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结荚期结荚区干燥时,即使根系能吸收够的水分,荚果也不能正常发育,果小或出现畸形,产量明显下降。据报道,根部区土壤水分适宜,结荚区土壤干燥时,荚果产量和籽粒产量仅分别为结荚区湿度适宜的32.9%和23.5%。结荚期结荚层的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70%,水分过多,容易烂果;<40%荚果膨大受影响。(4)氧气荚果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如果土壤水分过多,荚果发育缓慢,甚至出现烂果烂柄。结荚期结荚层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此外,土壤过于板结,也不利于荚果发育。(5)温度荚果发育所需时间长短以及发育的好坏,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荚果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5~33℃(教材为25~30℃),低于20℃发育缓慢,低于15℃停止发育,但温度高于37~39℃荚果的发育也受影响。据试验,荚果区地温保持在30.6℃时,荚果发育最快,体积最大,重量也最重;若高达38.6(广西春花生荚果发育阶段正处于高温期,温度过高不利于荚果的发育,百果重较轻,据我院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试验,徐州68-4在南宁的百果重只有119~143g,而在山东的百果重则有200~217g。如果单位面积的饱果数相同的情况下,山东的单产比南宁高52%~68%。)。(6)矿质营养结荚期是花生对矿质营养吸收最旺盛的时期。其中吸收的N占全生育期的23.7%~53.8%;P2O5占全生育期的15.5%~64.7%;K2O占全生育期的12.4%~66.3%。吸收的养分集中供应荚果发育的需要。除了根系能吸收养分外,果针和荚果也具有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现已证明,N、P等大量元素可由根、茎等运向荚果,但结荚区缺乏N或P,对荚果发育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结荚区土壤矿质养分供应状况与荚果发育有密切关系。结荚区缺Ca,不但秕果增多,而且会产生空果。Ca45示踪证明,根系吸收的Ca绝大部分保留在茎叶中,运向荚果的数量很少,只有果针和幼果吸收的钙才能满足荚果发育的需要。(7)有机营养供应状况据广东省农科院试验,在结荚期人工剪叶,剪叶1/2时减产42%;剪叶3/4时减产65%;全部剪叶时减产73%。由此证明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营养的供应状况对荚果的发育也有重要影响。结荚期有机营养供应不足或分配不协调是造成荚果发育不好的原因之一。保持后期绿叶不早衰和植株不徒长,使提高饱果率的重要条件,是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五)、饱果期饱果期又称饱果成熟期,从50%植株出现饱果至荚果饱满成熟收获这段时间为饱果成熟期。南方花生区的饱果成熟期约30天左右。1、饱果成熟期的生育特性营养生长逐渐衰退乃至停止,生殖器官大量增重,是花生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一个时期。饱果期茎叶增重接近停止,绿叶面积迅速减少,叶面积指数迅速下降;根瘤停止固氮,茎叶中的营养元素大量向荚果运转。荚果迅速增重,这段时间所增加的果重一般占总果重的50%~70%,是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荚果的发育过程花生荚果的发育过程可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即荚果膨大阶段和荚果充实阶段。①荚果膨大阶段:主要表现为荚果体积急剧增大。据观察,珍珠豆性品种,果针入土后4~5天,即形成鸡头状幼果;果针入土后第6~20天荚果体积增大最快;果针入土20天后荚果大小已基本定型。但荚果的含水量多,内含物多为可溶性糖,油分很少,果壳木质化程度低,前室网纹化不明显,荚壳光滑,白色,籽仁尚无经济价值。②荚果充实阶段:主要特点是荚果干重(主要是种子干重)迅速增加,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约在果针入土50~60天,干重增长基本停止,在这段时间果壳亦逐渐变厚变硬,网纹明显,种皮逐渐变薄,显现出品种本色。种子的发育稍后于荚果的发育,珍珠豆型品种的种子在果针入土后第10~35天这段时间增长最快,以后很缓慢,主要是种子内养分的积累变化。2、饱果成熟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结荚期相同四、花生产量的形成花生产量一般指单位面积内荚果的重量。花生产量(kg/667m2)=(667m2株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10-3×单位面积株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数,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影响。(播种量因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肥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单株荚果数是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变幅很大,少者只有3~5个,一般10~20个,多者几十个。主要受第一、第二对侧枝发育状况,花芽分化状况以及受精结实率的影响。果重主要决定于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其中粒重与果针入土迟早和结荚期、饱果期营养的供应有关。花生品质的形成花生的种子含油量(含脂肪)50%~58%,蛋白质约30%。花生品质的形成实际上是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过程。据研究,花生荚果发育10天后,有一小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开始贮藏;到30天左右,种子的增长基本恒定,渐次进入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等不溶性有机化合物大量转化积累时期。此后,糖类和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干物质和脂肪积累迅速增加。至50天左右,含油率达到高峰。(见下表)表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油分和其他有机物质累计情况(中国农科院花生研究所,1960)分析项目荚果发育天数1020303540455055含水量(%)85.590.078.576.065.059.559.549.8单糖(%)18.037.04.73.41.10.60.70.3双糖(%)22.330.417.013.28.46.18.38.0脂肪(%)—14.2—28.735.539.546.6—荚果干重(g)0.020.080.460.620.760.810.921.24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果针入土12~16天内,蛋白质含量很低;20~40天积累迅速,40天时达到第一个峰值,随后变慢,至50天后又大幅度增加,约50~60天达到第二个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第三节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花生第一、二对侧枝形成的果数占总饱果数的70%~80%;另外,花生的花量多,花期很长,但一般只有始花后15~20天内开的花是有效花。根据花生的这些生育特点,高产花生的栽培目标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前期要早攻主攻第一对侧枝,争取第二对侧枝,力求育成节间密、分枝多、花芽分化多的矮壮苗;开花后要求前期(盛花期前)花量多而高度集中,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果针大量入土,提高结荚率和饱果率。根据高产栽培目标,花生总的栽培方针是:“前促、中控、后保”,即前期促壮苗,中期调控植株稳长,后期保叶促果饱。具体的栽培措施是: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选择适于花生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精细整地,是夺取花生高产的第一步。(一)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在有灌溉的条件下,即使是贫瘠的土壤也获得过高产。但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中更易获得高产,同时投资成本更低。花生生长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富含钙质,疏松易碎的砂壤土。因为这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良好,能保证果针顺利入土,形成的荚果表面光洁,壳薄籽粒饱满,品质好,收获方便。除砂壤土外砂土也是一种比较良好的花生耕作土壤。而粘土易板结,下针阻力大,要掺砂或增施有机肥改良土质后才易获得高产;花生在酸性土壤中发育不良,必须施用有机肥或石灰中和,才有利于结荚。花生忌连作,轮作换茬是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要求1~2年轮作一次,否则病害严重,产量锐减。花生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是一种比较好的轮作制度。广西花生栽培的土壤条件:土层浅薄,质地粘重,酸性强,肥力低。代表土类为: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必须加以改良才能获得高产。改良措施有:深耕、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石灰中和酸性。(二)、整地花生种植前必须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土壤松软,才有利于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1、整地时间要求:春花生在秋冬作物收获后,春雨来临之前进行;秋花生则在夏收后立即进行。广西秋花生通常因雨水较多影响及时整地,整地质量通常较差。2、整地质量要求:要求做到深耕、平整、疏松、细碎、湿润。据广东省农科院试验,深耕33cm比耕深20cm增产44.7%;比耕深12cm增产64.3%。春花生深耕后要晒白一段时间,播种前再进行二犁二耙,使土壤平整、疏松、细碎、湿润后再播种。3、起畦、作垄和开沟:高旱坡地垄作不易保水,宜畦作或平作;平整的冲积土或水稻田,宜垄作栽培。播种前一般先开好排水沟,再起畦或作垄,最后开种植沟。(三)施足基肥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基肥是花生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花生施肥的主要方法。施基肥总的要求是:“量足质高”基肥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有机肥一般是施厩肥、堆肥、饼肥、火烧土(草皮灰)等;适当配合速效N、P、K肥和石灰。基肥的用量:占施肥总量的70%~80%。300kg/667m2以上的高产田,土壤肥力中等时,667m2施土杂肥2000kg以上或优质猪牛栏粪1000kg以上;过磷酸钙25kg(或钙镁磷肥30~40kg);尿素10~15kg,氯化钾5~10kg(或草木灰50~100kg);石灰40~50kg。有条件的还可加施麸饼肥25~30kg;粪水150~200kg(8~10担)。施肥方法:基肥量大时全面撒施或分层施肥;量少时条施或穴施。有机肥、麸饼肥和粪水与磷肥拌匀堆沤两周,播种时再与石灰、尿素、钾肥拌匀,条施于种植沟内,然后播种。二、花生的播种与全苗技术在花生的高产栽培中,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基础。花生播种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一)、品种选择我国北方大花生区,一年一熟,采用的品种多为中迟熟的普通型大粒花生;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生育期一般130~140天,秋花生120~130天,宜选用早熟或中熟的珍珠豆型或多粒型花生品种。广西采用的花生品种,除部分干旱地方种植少量的龙生型蔓生花生外,绝大部分种植珍珠豆型或多粒型品种。当前,广西强调推广具有高产(250kg/667m2)、稳产、高油(含油率54%以上)、耐瘠、抗病的花生品种,要求对青枯病、根腐病的抗病率达到90%以上,对叶斑病、锈病的抗性要达到4级以上。但是,从目前生产上看广西种植的花生品种多而杂,良种推广滞后,普及率较低。据广西农科院高国庆等人报道,广西自20世纪60年代迄今,全区各育种单位共选出花生品种20多个品种(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广柳、柳油1号、贺粤1号、贺粤2号、合油4号、合油77、梧油1号、梧油4号、37-2、82028-2、桂油28、桂花17、桂花20等)但由于产量优势不明显,始终没有一个能成为广西的主要当家品种。反而引进的粤油551、粤油116、粤油187、汕油27、汕油71汕油523、中花117(现称中花4号)等品种曾一度成为广西的主要当家品种。目前,汕油27和汕油523仍是广西各地的当家品种。近几年(2003~2006)鉴定的新品种桂花21、桂花22、桂花27、桂花30和梧油7号,正在推广中。(二)适时播种(播种期的确定)选择适宜播种期,在播种期内不失时机地雨后抢晴播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环节。花生的播种期受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制度等许多因素制约。春花生适宜的播种期主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土壤湿度来确定,即要求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70%,才适宜播种;秋花生的适宜播种期既要考虑前作的收获期和播种期的温度、雨水条件,还要考虑开花、结荚和正常成熟的温度及雨量条件,即开花期气温不低于22℃,结荚期温度不低于20℃。根据这些指标综合考虑,广西各地春、秋花生适宜的播种期如下表。广西春、秋花生适宜的播种期地区春播花生秋播花生桂南立春~惊垫(2/上~3/上)立秋~处暑(8/上~8/下)桂中(含桂林市以南)惊垫~春分(3/上~3/下)立秋~处暑(8/上~8/下)桂北清明前后(3/下~4/上)大暑~立秋(7/下~8/上)附:春播花生适时早播增产原因分析:①有利于培育壮苗:早春地温高于气温,适时早播,幼苗的地下部生长快,根系发达;地上部生长健壮,分枝早生快发,枝壮节密。②有效延长营养生长期:早播因苗期气温相对较低,可延长由出苗到开花这段时间的营养生长期,使植株积累更多的养分。同时,早播日照由短到长的变化规律,使植株分化更多的花芽,为花多果多果饱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减少雨水冲涮:早播早封行,雨季到来时已封行,可以减少雨水对畦面的直接冲涮,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下针结荚。④减少病虫为害,有利于避开锈病高峰期:温度是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早播因前期雨水较少,不利于锈病流行(4~7月发生流行),可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秋花生适时播种增产原因分析:过早播种因高温花期缩短,病害多,尤其是丛枝病和锈病发生较严重,水田地区则因早播多雨,幼苗受涝或渍水生长不良;而播种过迟,则因后期气温低,影响荚果充实而不饱满,故也不能获得高产。适时播种,花生既避开病害、水害高峰,又能正常开花、结实,因而获得高产。(三)保证全苗1.花生缺苗原因分析保证全苗是花生高产栽培的基础。但在生产过程中,出苗率低,缺苗严重是造成广西花生低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春花生缺苗一般有20-30%,高者达40-50%。造成花生缺苗的原因很多,但总的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原因。内因方面:主要是种子质量问题。目前广西生产上的花生种子多采用春植留种,而春花生的种子成熟期条件、晒种条件和贮藏条件都较差。首先,种子成熟期正处于夏季,高温多雨的条件使部分种子在收获前已萌动;其次,在高温强光条件下晒种,种子容易被灼伤;再次,贮种时间过长及藏种技术不当等原因,种子容易吸湿,内部物质转化使种子霉变酸败而丧失发芽能力,因此采用春植留种常造成严重缺苗。外因方面:①播种时遇长期低温阴雨或遇长时间干旱天气:前者使种子缺氧闷死,后者则使种子失水丧失发芽能力;②耕作粗放:播种时土块过大而架空种子;③病虫鸟兽为害;④播种技术不当:盖种过深或过浅以及种子倒放;⑤种子剥壳过早,造成种子酸败;⑥肥料浓度过大,肥料直接接触种子。2.保证全苗的技术措施针对花生缺苗原因,为了保证一次全苗,栽培上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提高种子质量和提高播种质量等措施。这些措施精细整地和适时播种已在前面介绍,以下主要介绍提高种子质量和提高播种质量的措施:(1)采用秋植留种: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做种,称为秋植留种或翻秋留种。据原广西农学院试验:秋植种比春植种出苗提早3天,出苗率提高25.1个百分点(春植种发芽率66.3%,秋植种91.4%),产量提高38.7kg/667m2(春186.8kg/667m2、秋225.5kg/667m2),增产20.7%。秋植留种的优点:秋植留种比春植留种,①秋植种子含亲水物质(如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等)较多,含疏水性物质(脂肪)较少,有利于种子对水分吸收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低温、干旱、潮湿等);②种子贮藏时间短,新鲜;③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不易霉变酸败。所以,秋植留种的种子生活力强,易萌发出苗,出苗率提高20~30%,出苗快3~5天。有利于齐苗和全苗,尤其是春播后遇到不良天气条件时,优势更显著。(2)晒种:作用:①增强种皮透性,减少种子水分含量:细胞渗透压提高,从而提高种子吸水能力;②提高种子温度:水解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提高,有利于种子内物质的转化,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出苗。③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发生。所以,晒过的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较快,出苗整齐,出苗期提早3~5天,出苗率提高20.84~36.34%(试验数据),特别是成熟度差和贮藏时间受过潮的种子,晒种的效果更好。晒种的方法:播种前带壳在土晒场上摊晒1~2个半天,晒种过程中要勤翻动,使种子晒得均匀。不宜在水泥晒场或石板上晒种,以免高温损伤种子。(3)适时剥壳花生剥壳后种子吸湿使水分含量提高,酶的活性增强,呼吸强度提高,消耗的养分多,生活力降低;如果剥壳时间过长,甚至还造成种子酸败而丧失发芽能力。所以,要求播种前1~2天剥壳,即剥即播。(4)精选种子首先要建立留种田。在留种田实行片选、株选、荚选的基础上,剥壳时进行粒选。选充实饱满、颜色鲜艳、发芽力强的种子播种。注意:秋植留种的种子饱满度比春植留种差,不能按春植留种的饱满标准选种。其次注意大、小粒分开播种。(5)做发芽试验目的:①了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确定这些种子能否做种;②确定下种量。要求:适宜做种的种子,发芽势>80%,发芽率>95%(发芽势:发芽后两昼夜内发芽数占总供试粒数的百分比;发芽率:发芽后三昼夜内发芽数占总供试粒数的百分比)。(6)药剂拌种:拌种的药剂分两类,一类是防虫杀菌或驱避药剂,另一类药剂是根瘤菌或钼肥。防虫杀菌或驱避药剂拌种:主要作用在于减轻病虫害和鸟兽为害。如播种时用相当0.3%种子量的多菌灵或相当0.5%~0.8%种子量的菲醌拌种,对防治茎腐病、根腐和冠腐病有良好效果;用相当种子量的2%~3%氯丹乳油拌种,对防止地下害虫和鸟兽为害有良好效果。群众用2ml煤油(或桐油400g)拌种10kg,因有异味,可以防止鸟兽和蚂蚁为害种子,对预防蝼蛄和地老虎也有一定作用。根瘤菌或拌种:能加速根瘤的形成、增强根瘤菌的固N能力。据试验,每亩用根瘤菌50g,加清水300g调和,与种子拌匀后立即播种,增产率达8%~11%。(注意:花生根瘤菌有专化性、有效性和竞争性等特点,人工选育的菌株对某些花生品种有效,对另一些品种无效,甚至减产。大面积使用某一根瘤菌剂前应先做田间试验。)(7)提高播种质量:首先,整地时尽量使土壤细碎,以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其次,播种时应根据品种、土质、气候和土壤湿度确定播种深度,一般以播种深度3~5cm为宜。旱坡地、砂质土和干旱时播种宜深,水田、粘质土和水分适宜时宜浅播。(教材有“干不种深,湿不种浅,深浅一致”的提法)(四)花生的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根据不同土壤、气候、品种、施肥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条件,保证单值面积内有个体与群体相适应的种植株数,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合理密植所以能够增产,主要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良好的前提下,使群体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能充分地利用地力和光能花生产量的构成,决定于单位面积内株数的多少和单株生产力的高低两个方面,而单株生产力的高低又决定于单株饱果数和荚果的重量。因此,单位面积的株数、单株饱果数和果重是构成花生产量的三个基本因素。这三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单位面积株数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单株饱果数和果重随着株数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得到不同的产量。①在稀植情况下,由于每一个体占有的营养面积较大,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由于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太少,所以,群体的产量并不能提高。②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生产力有所下降,而群体的生产力却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单位面积上因株数的增多而增长的生产力超过了单株因密度加大而减少的生产力,所以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提高。③当密度超过了某一范围,单位面积上因株数增多而增长的生产力抵偿不了单株因密度过大而减少的生产力,产量也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见下表)表:不同密度对单株结果数和产量的影响密度单株667m2结果数(个)饱果数(个)瘪果数(个)饱果率(%)结果总数(万个)饱果总数(万个)瘪果总数(个)产量(kg)1.220.7014.805.9071.524.8417.767.08290.81.814.2510.25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搪瓷卫生洁具的批量生产与调度管理考核试卷
- 建筑能耗分析考核试卷
- 娱乐产业的艺人与经纪人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内陆养殖的历史与现状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地铁站行李自动搬运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地质勘察设备远程故障诊断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剧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转型的影响
- 2025-2030年手持擦鞋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手持式激光测距仪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甘肃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STP营销战略概述》课件
-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 企业资产管理培训
- 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物业管理服务应急响应方案
- 风车的原理小班课件
- 物业保洁员劳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07-01 洗衣师 劳社厅发20081号
- 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六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