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连锁成趋势低估现良机_第1页
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连锁成趋势低估现良机_第2页
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连锁成趋势低估现良机_第3页
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连锁成趋势低估现良机_第4页
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连锁成趋势低估现良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连锁成趋势,低估现良机药店行业总体平稳药店行业是医药消费市场的重要场景我国医药产业链主要包括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药消费环节。其中,医药流通环节可分为医药批发市场、医药零售市场两个部分,医药零售包括公立医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其中零售药店又可分为连锁药店和个体药店。医药零售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医药制造商。医药制造商方面,我国药品制造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为充分,药品整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生物、化学制药行业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已经到了加速转型的关键节点。经销商方面,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4万家,总体竞争格局比较分散。医药零售行业的下游是广大的消费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老龄化的加深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随着医药零售行业药店连锁率的提高、药品种类更加齐全、药店服务更加专业,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得以开发并满足。2020年零售药店数量在三大终端中的比重提升至35.36%零售药店、公里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数量这三大终端市场的数量均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其中2020年零售药店数目55.39万家,同比增长5.71%,高于终端3.23%的平均水平,在三大终端中的比重由2019年的34.53%增长到2020年的35.36%。受疫情常态化、医保控费、处方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零售药店数目将进一步增加。公立医院终端包含城市公立医院及县级公立医院两大市场。疫情常态化后,公立医院终端的诊疗人数回升,药品销售规模增速反弹。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包含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及乡镇卫生院两大市场,短期内仍将是占比最大的终端市场,2020年占比62.4%。头部药店急速扩张带动行业连续4年年增3万家左右,或将持续迎来市场扩张红利零售药店数量2012-2017年增长率连续6年低于3%,市场趋于稳定。2015年开始,医药行业政策改革,对药品零售领域的监管逐渐趋严。各地药监局不定期抽查执业药师是否在岗、药店仓储条件是否恰当、流通环节是否合规等。药店合规压力陡然增加,2016年药店数量出现负增长。2018年起,连续4年增加3万家左右,增长率维持在5.5%-8%的区间。主要源于头部连锁药店通过新开门店、并购、加盟等手段,积极加码扩张,并且开始下沉进军县级市场,2018年,老百姓等四家头部连锁药店新开门店超4500家,占行业当年新开门店数12.86%。2021年四强数量同比增长42.13%,远高于行业5.89%的增速,数量占比连续五年提升至5.61%。同时,不少城市陆续开放乙类非处方药销售资质申请,大批非药品零售企业开始进行市场布局。未来随着集中采购、医药分家、处方药外流等政策红利持续落地,预计零售连锁药店将加大扩张速度,或将持续迎来市场快速扩张的红利。全国零售连锁药店占比过半,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和山东等人口大省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0.65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34万家,零售连锁总部由2020年的6298家增加至6658家,增加了360家。其旗下的零售连锁药店由2020年底的31.3万家增加至33.53万家,增长率为7.1%,零售个体药店数量从2020年底的24.1万家增加至25.12万家,增长率为4.2%。2021年零售连锁药店占比(55%)高于零售个体药店(42%),预计未来差距将持续拉大。各省药店行业发展分化明显药店数量大省两年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20年至2021年的在“两年增量”“两年平均增幅”指标中,表现较为靠前且同时出现的有3个省份,即最先受疫情冲击的湖北省,以及两个人口大省山东和河南。湖北省2020年的药店数量仅比2019年的15647家增加了278家,疫情退去后迎来报复性反弹,2021年净增4339家药店。山东省为全国排名第二的人口大省,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10169.99万人,雄厚的人口基数支撑起了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河南省2020年药店数净增5487家,增幅高达20.42%,尽管2021年增速有所放缓,但药店的净增量也达1317家。市场规模基数较小的西部省份两年平均增幅居前市场规模基数较小的西部省份在增幅方面表现较好,市场增量方面,广东省为全国第一,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546亿元。从两年平均增幅角度看,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份涨幅居前,主要源于这些省份规模基数较小并且药店数目增加的带动作用。宁夏以11.58%的市场平均增速位列全国第一,零售规模从2019年的22.49亿元增长至28亿元,药店数量从2019年的4317家增长至2021年5363家。排名第四的广东市场在两年平均增量和两年平均增幅排名靠前,从2019年的465亿增长到2021年546亿元,占有11.63%的全国市场份额,高居全国首位。主要原因是除了以广东省为大本营的大参林外,老百姓、益丰、一心堂也相继入驻广东;此外,高济医疗、海王星辰、南北药行等连锁也扩张势头猛烈,虽然近两年广东省的零售药店数目净增为负,但是零售连锁药店占比提高,从而使其市场规模增幅居前。连锁率超过50%的省份有20个,药店数量大省仍有提升空间连锁率超过50%的省份有20个,其中12个省份的水平高于57.17%的全国平均值。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上海(92.12%)、四川(86.56%)、新疆(78.01%)。上海市零售药店的总体量虽小,但连锁化率全国最高,截至2022Q1,上海共有零售药店4416家,其中直营连锁药店1762家,加盟连锁药店2306家,连锁率高达92.12%,只有区区348家单体药店。四川省连锁门店数居于全国首位,高达41750家,四川很早就放开了距离限制,故而产生了密集布点的竞争态势。2016年以来,高济医药、全亿健康、一心堂、正和祥、健之佳等企业相继在四川发起多起并购,近两年健之佳与一心堂等连锁巨头也相继表明未来将加大在四川省内的扩张力度。政策驱动药店行业加速连锁化医药零售行业受多部门监管零售药店属于医药流通行业下的医药零售行业,因此零售药店受医药零售政策的影响较大。负责我国医药零售行业的相部门及行业协会主要包括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6个部门和协会。医药政策改革间接促进零售药店发展医药零售行业作为面向消费者销售医药产品的终端,虽不属于药品“零差价/零加成”、“两票制”以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相关政策直接规范范围,但随着上述政策逐步落实,“医药分开”改革局面日趋形成,“处方外流”趋势日益明显,处方药销售会成为医药零售企业的重要增长点。集中采购政策促使药店以量换价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范围向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扩展,有利于加快医药分流,同时为“处方外流”趋势构筑价格基础。药店参与集采优化产品结构,可带来刚需性的引流,药店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服务好新增客流,做大客单价、激活用户的购买频次。对于药品供应商,会积极拓展院外销售渠道,与零售药店进行更多的品种合作;对于药店而言,集中采购可有效降低处方药采购成本,进而以量换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零售店药品品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导致资金来源缩窄,门诊纳入统筹产生分流,医保定点药店的引流作用有所削弱,需求端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门诊纳入统筹进程推进,药店纳入统筹的预期增强,同时互联网、异地医保结算等改革预期对零售药店带来利好。同时政策会显著增加零售药店的品种,处方药流出大医院,未来连锁药店的扩张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分级分类管理政策加速药品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药品零售行业“小、散、乱”,行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整体偏低,药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了处方药销售、用药服务管理等作用发挥,而推进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加速药品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从行业整体环境来看,随着药店分级分类政策的推进,行业规范性持续加强将会加速分化,头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在行业整合浪潮中抢占先机。“挂证”行为整治工作提升零售药店专业服务能力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各地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配置行为,保证了执业药师认真履行指导门店顾客合理购药用药的职责,推动了医药零售行业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随着“挂证”执业药师清理工作的开展,面对执业药师配置率不足的情况,各地积极开展执业药师远程审方实践工作,探索药师多点执业可行的模式,提升作为医药零售企业重要人力资源的执业药师在企业经营中的运行效率。供需、支付驱动增长连锁药店毛利率近两年保持稳定,相对高毛利企业占比达八成毛利率水平从2018年的30.23%下降至2021年28.89%。主要系院边店占比提升、低毛利率处方药外流增加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上市连锁药店毛利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七大上市连锁药店2018年毛利率38.53%降低到2021年的35.32%。从区间占比来看,毛利率在30%-35%间的样本企业本年度占比有较大提升,达31.36%,而上一年度仅有22.73%。总体来看,毛利率25%及以上的高毛利企业占比在逐年提升。日均坪效呈现震荡上行趋势日均坪效呈现震荡上行趋势,2021年恢复至76.2元/平方米。日均坪效从2012年的60.46元/平方米上升至18年的84.79元/平方米。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降至73.85元/平方米,为近五年最低水平,2021年随着疫情的逐渐缓和,日剧坪效提升至76.2元/平方米。未来随着处方外流等政策的利好,日均坪效有望继续恢复。2021年中西成药销售额占比增至77%,药材、保健品及器械类高毛利产品有较大提升空间。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后,器械类如口罩、消毒用品、体温计等商品的销售额占比由2020年的8.8%下降至6.1%。此外,2022年出台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2022年第1号)》等相关政策,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药材类销售额占比的提升。客单价持续提升,新店盈利周期一年左右消费升级与疫情带动单品提价,进而拉高客单,2021年平均客单价72.68元,平均客品数4.01件,平均品单价18.11元。未来新冠疫情虽步入后期,但由于价格刚性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预计价格仍然持续缓慢上升趋势。新店盈利周期稳定在一年左右,较为稳定。受疫情以及线上店铺的冲击,部分零售实体店铺倒闭,药店租金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同时店均投资金额与员工薪酬均有上升,新店盈利周期在2021年为14.2个月,较2020年延长了一个多月。根据一心堂公告披露,2021年新店盈利周期为11个月,2017-2020年连续4年维持在10个月左右。医药商业板块重仓持股比例整体偏低医药商业行业标准配置比例逐年下降医药生物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先升后降。2018至2020年间,医药生物行业标准配置比例维持在7左右。2020年一季度大幅升高至9.7%。2020年二季度开始呈现震荡回落趋势,截至2022年二季度,医药生物行业标准配置比例为7.81%。医药商业标准配置比例在医药生物子板块中排名第六。截至2022H,医药商业板块在医药生物行业中的标准配置比例为4.93%,在6个二级板块中居第6位。2020年起医药商业在医药行业内呈现相对低配状态2022H除医疗服务外,其余板块在医药行业内均呈现相对低配状态。2019年四季度与2020年一季度期间,医药商业、中药等板块由超配状态转为低配状态,而医疗服务与医疗器械则由低配状态转为超配状态。生物制品板块近几年维持超配状态,2021H才转为低配状态,化药板块近几年维持在低配状态,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0年起医药商业在医药行业内呈现相对低配状态。2018至2019期间,医药商业板块处于超配状态,2020Q1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至-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