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部编版)_第1页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部编版)_第2页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部编版)_第3页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部编版)_第4页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单元复习课件系列: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复习旧知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①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多次发动侵华战争;②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世界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③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④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时间: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柳条湖制造者:日本关东军经过:日军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最后占领东北三省,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1.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使日本对于侵略中国的意愿更加强烈。2.东三省人民或流亡关内,或在日本铁蹄下呻吟,遭受极大痛苦。3.东北大量资源被日本掠夺,为其侵略提供资源。4.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进攻关内,使全面侵华加快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4年3月,“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登基为帝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杨靖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复习旧知复习旧知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华北危机: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概况: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政策: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于北平口号:①反对华北自治;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于陕西西安原因:①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③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个人原因)④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直接原因)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复习旧知西安事变: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①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反抗日本侵略是人民共同目标;②日本侵华也严重威胁了蒋介石统治地位;③中共让步和合作抗日的诚意;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对国民政府的压力;⑤国民党内部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的抵抗派要求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例题讲解1.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在日本人大举侵略的危急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这表明了(

)A.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国共合作抗战开始2.(2020·青岛)“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以及绥远抗战胜利的影响之下,张学良、杨虎城率领的东北军、西北军,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并向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材料中事件的解决(

)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解析: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以及全中国人民悲愤交加,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C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排除A;北伐战争主要是在南方进行的,不符合材料中松花江的地理范畴,排除B;国共合作抗战开始于1937年,排除D。故答案为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A排除;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C排除;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D排除。故答案为B。CB例题讲解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工业体系相对成熟,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出超地区.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到1937年,在日本的操控下,伪满洲国对日贸易一改过去的出超,牢牢地处于入超状态,传统以大豆为主的农畜产品出口比率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日本1932—1945年制造枪炮的生铁,四成以上的进口均来自伪满洲国。材料二:随着伪满洲国产业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1937—1941年)的实施,日本对伪满经济的统治范围几乎扩大到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1937年5月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1938年2月颁布《总动员法》,动员和控制战争所有需要的人力、物力,1938年4月制定了钢铁类统制法,统制范围延伸到煤炭、钢铁、制铜、水泥、化工等生产资料,1938—1939年将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价格也都统一控制起来。(1)材料一中的东北对外贸易变化开始于什么事件?日本操控农畜产品进出口是出于怎样的国内因素考虑?日本在生铁的进出口上,为何与对大豆的政策不同?(2)材料二中,伪满洲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东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如此设计的背景是什么?(3)东北在日本战时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研究日本掠夺东北的数据有何意义?答案:(1)九一八事变。转嫁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生铁是战备物质,为日本对外扩张作准备;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从伪满洲国进口生铁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2)让东北经济处于日本的全面控制之下。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3)日本战时资源供给基地。对于侵略的描述可以有各种途径方法,但数据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方式,它无可辩驳地揭露侵略的事实,展现我们受到的伤害。复习旧知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于北平卢沟桥过程: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名将:佟麟阁、赵登禹时间: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工农红军的改编: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复习旧知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淞沪会战:时间:1937年8月13日于中国上海市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四行仓库战斗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意义: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手段: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结果: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共6个星期),在长达六个星期的野蛮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启示: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遏制反华势力,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例题讲解1.(2021·江西)“内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北伐的胜利进军 B.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C.北平的和平解放 D.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2.在《“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言论认识正确的是(

)A.口述历史就是传闻,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B.否定口述历史具有史料价值,体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C.准确反映了日本对华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D.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企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解析:A.北伐的胜利进军,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侵华日军的步步紧逼,内地的高校纷纷迁移到西南各省及内陆省份,故选项B符合题意;C.北平的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D.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解析: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本题选D项。BD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材料二

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1)请介绍材料一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6分)(2)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2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1分)答案:(1)“九一八”纪念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抗战纪念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2)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中国遇难者达3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份;(3)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复习旧知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时间:1938年3月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经过: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胜利原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得当;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正确地把握了战机。......武汉会战:时间:1938年6月至10月战役:万家岭大捷等结果: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在优势的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特点: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意义: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复习旧知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时间:1941年12月经过: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豫湘桂战役:时间:1944年地点:河南、湖南和广西国民党政策:积极抗日,消极反共结果:丢失了河南、湖南和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例题讲解1.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撇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C.抗日战争进人反攻阶段 D.正面战场进人抗日高潮2.“1938年5月美国《生活》杂志报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台儿庄大捷()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B.是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彻底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C.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D.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解析: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B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C;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D。故答案为B。BB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材料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1万余人和击毙日军3千余人的战役是什么?(2)用材料的原文概括出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作用。答案:(1)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2)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复习旧知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25日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多人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论持久战》的发表:背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内容:毛泽东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作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复习旧知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军事上: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经济上: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1.倡导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2.制定持久胜敌抗战方略,驾驭战争全局3.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将敌拖进持久战的泥潭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复习旧知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时间:1940年下半年于华北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作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评价:“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彭德怀)例题讲解1.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A.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中国军队全面反攻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坚持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12月,面对日伪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故选项A符合题意;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不符合题意;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不符合题意;D.中国军队全面反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成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所以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有③④.排除选项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AB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案: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复习旧知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表现: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原因: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全民族抗战: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于陕西延安内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复习旧知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背景: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国际背景);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国内背景)日本投降:对日宣战: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8日苏对日宣战,9日远东苏军共150余万人,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8月10日,蒙古对日宣战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苏、英等国代表参加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抗战胜利原因: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关东军;蒋介石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复习旧知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胜利意义:国际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1.落后就要挨打,居安思危,树立民族忧患意识2.要重视科教兴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3.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4.努力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5.坚持中共领导,加强国防建设,积极进行自主创新6.牢记历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启示:例题讲解1.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1938年10月,一封由马来亚寄往晋江的家书中写道:“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利……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从家书中可知当时()A.营商环境相对宽松,赚钱容易 B.国内粮价稳定,物资充足C.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 D.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2.(2021·岳阳)标志日军在中国战场攻势结束的战役是()A.长沙会战 B.常德会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