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民间文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神话(p-32)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2.史事传说(p-52)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它的侧重点在记事。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p-59)所谓箭垛式,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间传说中的鲁班形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4.AT分类法(p-65)“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美国学者汤普森在1926-1927年间,对阿尔奈的索引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所选资料范围扩展到欧洲、亚洲、南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修正了故事情节的提要,增加了各国资料的出处,对一些流传较广、情节较复杂的故事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1928年,他出版了英文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61年,该书再一次修订后又印行了第二版。“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AT分类法”为国际间的学术对话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一分类体系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尽管多次增补,但是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故事仍未列入或列入较少,中国便是其一;关于故事范围的界定、故事类别的划分以及类型编排的顺序等,“AT”分类法也有许多不够合理之处。5.仪式歌(p-122)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其中以礼俗歌在民间流行最广,如出嫁歌、婚礼歌、孝歌或丧歌、起屋上梁歌等。6.花儿(p-128)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形式特别,又有多种流派,因而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花儿既是一种格律体民歌,其结构形式又富于变化,以大体押韵、上下两节句式和节奏的均衡对称来构造优美和谐的格律,于变化中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调子。花儿主要分为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7.民间谚语(p-139)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8.民间小戏(p-159)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9.田野作业(p-201)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二.思考题1.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p-11)【论述】*********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它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这种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与书面文学很不同的特点,因此,纯粹使用文艺学方法很难全面揭示民间文学产生和流传的规律。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民间文学也是一种集体传承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民间文学的历史来看,最早对民间文学加以注意并从事搜集和研究的,主要是民俗学家。至今为止,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仍然主要属于民俗学研究的范围。但民间文学关注的是民间文化中的语言艺术部分,并主要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加以研究。民间文艺学比一般的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特定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史,不了解特定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许多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难以理解。例如,不了解社会进化史,就很难理解洪水神话中“兄妹结婚”“葫芦生子”等情节;不了解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深重压迫,就不能理解人民为什么对《孟姜女》那样的偏爱,使它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反过来,民间文学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无论在史料还是在史观上,都如高尔基所言:“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民间文学与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在许多民族中,尤其是那些处于前文学社会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历史与文化大多靠口头文学世代相传。因此,民间文学的研究又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民间文艺学也需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不了解语言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就不能完全解释民间文学这种特殊的语言艺术。一些有影响的民间文艺学方法,如太阳神话学派、原型构拟方法等,都借鉴和利用了语言学的成果。反过来,由于民间文学以方言的形式讲述,且流传时间很长,因此也是语言学家们研究方言、民族语言以及古今语言变迁的珍贵资料。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密切,它对人民大众以口头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文化创造进行科学的探索,从中揭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特别是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下层民众的心理、感情、生活和历史,展示民间文化丰富深刻的内涵和背景。尽管这样,民间文艺学仍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甚至还有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地理方法等。因此,尽管它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可借鉴它们的方法与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简述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p-44)********神话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神话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叙事”一词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叙述内容,指构成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及其深层意蕴等;二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叙述内容与叙述话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叙述话语又始发于叙述动作,没有叙述动作,便没有叙述话语。神话早在人类史前时代,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创立了一些具有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成为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神话和史诗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就发展到顶峰,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成为后世作家的灵感源泉与写作范本。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的启示力和规范力。中国的诗歌得益于神话的影响极其深刻,《楚辞》的许多篇章都驰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神话意象,《天问》对上古神话传说发出了许多旷古未有的质疑,《九歌》纯为神话之作。《离骚》中也多方运用了神话素材,《诗经》中也不乏神话的结晶。神话对散文的影响也很显著《庄子》是先秦散文中受神话影响最显著的。神话这门最古老的语言艺术,对现代艺术也仍然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与吸引力,对文学(尤其是诗歌)或诗化的现代小说,对造型艺术和音乐意境的开拓,也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神话的艺术想象奇幻而瑰丽。原始人类让思维超越了自然的限制,自由驰骋。蔚蓝的长空会裂开,也可以补,而且是用五色的石头补,思维在这里连续三次超越自然。神话中的众多意象、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都为后世文学确立了某种不可逾越、不可移换的神话原型。神话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但是他们通过幻想,创造了大量的神灵和半人半神的英雄。神话也具有很强的悲剧性与崇高感。在原始时期,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是现实存在。后羿射死九个太阳、巨人夸父追上了太阳,他们都战胜了困难,但是结局却是悲惨的死亡,人类的伟大希望和它自身力量的渺小之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对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3.简述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p-55)******联系由于两种体裁的部分作品产生的时间十分相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神话,也可以作民间传说来看待。有不少的民间传说来自神话,从而使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同时神话和民间传说都有解释和叙事功能。区别: 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神话可以说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4.民间故事传承人。具有以下特点:(p-81)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我国故事学界一般认为,能将50则以上故事的讲述人,基本上可称其讲述家。从讲述数量划分,故事家又分为三级:即:50则级、100则级、数百则级。讲述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民间故事传承人表现为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讲述活动得到听众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谭振山是蜚声辽河两岸的故事家,这位普通农民能讲述一千余则故事,在他居住的家乡方圆数十里之内,许多人都听过他讲述的故事,是当地出名的“故事篓子”。1992年,他应日本方面的邀请,赴日出席“世界民话博览会”,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走出国门到海外讲故事的故事家。2006年,“谭振山口头文学”作为唯一的一个个人项目当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宝级”的故事家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故事家是民间文学传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传承素质,对民间文学作品从来不是机械、死板地转述,总是努力发挥其主体的积极作用,对故事程式能够很好地掌握与活用。如在故事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加工处理、表述语言的地方化、个性化等方面,几乎每个故事家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传承风格与创造能力有自己的传承线路。民间故事的传承人都有自己的传承线路,这是由民间文学流传的规律所决定的一种民俗现象。谭振山掌握的一千多则故事中有600余则来自他的几位前代传人,他的祖母孙氏、继祖父赵国宝、伯父谭福臣、相邻沈斗山。几乎每一位故事家都拥有几条主要的传承线路,正是他们对前人讲述故事的大量接收、贮存、传递、创新,才有民间文学的丰富多彩。5.民间歌谣的特点(p-125)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历代学人盛赞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切自然,感人肺腑。冯梦龙也认为山歌最可贵之处在于“情真”,“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黄遵宪将民歌比作“天籁”,强调的也就是“情真”由于歌谣这种口头文学样式最为轻便灵活,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还最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运用,借以表达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激荡心胸的喜怒哀乐之情,因而情真意切、袒露民众心声便成为这些歌谣作品受人称道的显著特征之一。“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我国许多民族在诗歌艺术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民间歌谣的形式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动人景象。仅就人们较为熟悉的,便有四句头、五句子、十字调、信天游、爬山调、花儿、藏族的“鲁”和“谐”以及壮族的“欢”等多种格调。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借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抒情民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它又有明喻、借喻、暗喻之分。“姐妹生的灵巧手,采茶好比绣金球,上采好比蝶恋花,下采好似金鱼游,左采好似龙戏水,右采好似凤点头。采得春风笑开口,采得青山笑点头”。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兴即“借物起兴”,南北朝民歌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合当还故处?”写被远徙的征人,前两句托物是为了引起后两句的意思。民间歌手还常常将赋比兴这三种基本手法在一首民歌中结合起来运用,创造情景交融、饱含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送妹送到小桥头,手扶栏杆望水流,桥下河水长流去,小妹一去不回头。民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竞奇争巧,刻意求新,力求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来表达具有普遍性的思想感情,造成新鲜活泼、感人至深的意境。还有夸张手法的运用,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上邪》6.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特征(p-96)一、中国史诗按传承地域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除了“三大史诗”之外,在南方、北方都有源远流长的史诗表演系统。这些史诗一直被人们珍视为民族历史的“根谱”与文化瑰宝。由于这些史诗基本上是以口头方式流传,因而可以说,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一大特征。北方民族如蒙、藏、维、哈等,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傣、彝、纳西等民族的史诗多为中、小型的创世古歌和迁徙史诗。中国口传史诗蕴藏之丰富、样式之繁复、形态之多样、传承之悠久,在当今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公认的伟大英雄史诗,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外,在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维吾尔等北方民族以及南方诸少数民族,如壮、苗、傣、彝等民族中,还至少发现并记录了数百种长短不一的史诗或片段,他们至今仍是活形态的史诗,在民众中口耳相传。二、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史诗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史内容,这是中国史诗的第二大特征。三、中国史诗汇集了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格言、谜语、乃至歌舞、音乐、表演等民间口头艺术的精华,是历史、民族、文化、宗教、习俗、礼制等的集大成,具有多学科的综合价值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中国各民族史诗的类型多种多样,这是中国史诗的第三大特征。7.民间小戏的道具戏系统(p-162)主要特点是,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作的偶像、皮影或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主要有木偶戏、皮影戏、傩戏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也叫“傀儡戏”。它常以对话为主,或兼有歌舞伴随,通过虚拟、幻想、夸张等手法表现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风趣而又简练,带有漫画化的格调。其演出要求演手与木偶人之间在动作、语言、情感方面高度和谐统一。山西孝义市,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平阳县、苍南县、广东省梅州市,海南省海口市都保存有木偶戏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由剪纸发展而来,起源于陕西西安。最初是用纸剪成侧面人形,后来逐渐以半透明的驴皮、羊皮,牛皮制作,更加结实耐用。它用动物的皮革做成道具,再用灯光照射在白色的方幕上,投影演出,观众在暗处观看。唐山皮影、孝义皮影、花县皮影、北京皮影、四川皮影都以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傩戏。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除疫鬼,其特点是演员带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贵州。河北武安、安徽池州、江西万载县等都保存着傩戏。傩戏的研究涉及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有待深入探索。8.各民族的交流整合有什么表现(p-185)【论述】一、首先表现为一源分流的亲缘民族中保存着一些共同的民间文学传统。我国不少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一源分流的关系,这些亲缘关系在他们的口头传统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他们共同拥有一些相同的民间文学传承。例如在今天的瑶、畲she、苗族中都有以盘瓠(hu)为中心的族源神话,这些民族都出自东夷族团,在属于东夷的殷商被西来的羌人后裔击败之后,东夷中有一部分人融入华夏集团,有一部分人可能出海或绕道东北去了朝鲜、关岛和日本群岛,但大部分却迁往南方。其中一支原来生活在黄河与淮河之间,以徐州为中心的支系,族名为徐。徐在公元前512年为楚所亡。徐族向长江流域迁徙过程中,进入南岭山脉的一部分成为瑶族,在江西、福建、浙江山区与汉族结合的一部分成为畲。另一部分曾经定居在洞庭湖一带,后进入湘西和贵州山区,成为苗族。苗、瑶在语言上同属一系,表明他们从一个来源分化的。而他们共同拥有盘瓠神话,以此来解释他们的族源,也是他们来自一源分流的证明。射日神话汉族有《后羿射日》,壮族有《康特射日》,苗族有《杨亚射日》,其他如傣族、傈僳族、怒族也有这类神话。二、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融合,还表现在汉语和汉族民间文学起到的某种“标准化”作用上。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汉民族作为一个凝聚中心曾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汉语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成为“标准语”,使得这些民族无论是在共同点的民俗节日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以汉语作为民间文学的共同载体。著名的《刘三姐》,其歌词多为壮族人民以汉语创制。汉语作为强势语种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有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以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民间文学创作。例如仡ge佬lao族长期与汉人杂居,交往频繁,以致汉语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用语,所以他们的民歌多采用汉族的七言四句体,连形式也借用了汉族的“十二月”“送郎”“采花歌”等,像仡佬族的情歌,就多以汉语来创作。汉族作为中国民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其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三、少数民族的优秀民间作品不断被发现并迅速得到全国的认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根据广西柳州地区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和民歌改编的电影《刘三姐》,一经上映,迅速风靡全国,至今传唱不衰。在全国性民间文学普查工作中出版的《阿凡提故事》《阿古等巴故事》,使一批少数民族的民间机智人物走向全国,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道。中国各族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上,既不断吸收来自相邻民族的民间文学素材,又成功地保持了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最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多元之美。这种共创共享,在保持着多元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向更新、更大、更丰富的道路发展。9.试述神话的文化史价值(p-43)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都有极其重大的文化史价值。许多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它紧密地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生产,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解释。宇宙起源神话、天柱神话、后羿射日和沃焦神话构成了一套圆满的“宇宙论体系”,展示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成果。它紧密地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生产,人们通过神话解释万物,总结经验,传授历史,表达愿望,明辨是非,歌颂祖先和神灵,因此,神话既促进了生产,又有利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神话也是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的部分,在民间文学众多的形式中,神话最具想象力,最为活泼奔放,好些幻想亲切而又自然,如太阳每天在咸池洗澡才会踏上征程。神话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它展现了人类的英雄气概和美好品德,表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愿望,强烈而奔放的感情,同时,由于神话的想象和幻想,还开辟了后世的浪漫主义传统,对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屈原就深深受到了神话的影响,其作品《离骚》就写的乘奔御风,悠游自在。李白、李贺等优秀的诗人也在神话中取材,受到了神话的影响。神话作为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的主动叩问和思索,具有元典的哲学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人类的类本质、感悟生命和认识自然的独特方式。作为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创造,全部神话都有一个基本的和统一的主题,即人,表现人的本质。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精神需要的实现。从人的活动的全面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情感的外化。从人的活动的创造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能动性表现。从人的活动的社会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社会关系的反映……神话体现了自然地人化和人化的自然地辩证统一。神话的文化史价值也体现为它对人类文化史上的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原始的科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无一不曾受益于神话的积累,神话的世界观,构成了各民族、各学派世界观的雏形。”要全面认识人类文化现象的本质与内涵就必须寻求其在神话中的根源,怪诞离奇、古拙朴实的民俗形式在神话中往往可以发现其真实的意义。直到今天,我们对于人类文化史上的许多现象还没有科学的认识,需要神话来诠释和解释这些现象。神话的文化史价值还体现为它的现实意义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与维护。神话在许多民族中都发挥了“根”的凝聚作用,民族神话的讲述和传承,有力地促进了特定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在每个族民的心中都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树立起对民族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在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自觉自愿地为本民族取得优势地位做出应有的贡献。10.试述民间故事的内容特征(p-73)一、内容特征民间故事主要借助幻想来构建内容与情节,即使是切近现实的生活故事,其中也一定带有某种程度的幻想与理想化的虚构。可以说,幻想是民间故事内容的重要特征。按故事的发展脉络来看,民间故事的内容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人类社会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类故事主要借助一些古老的、初级形态的幻想,突出“人为万物之灵”,在自然界压力面前的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豪迈气概;同时,也表现人类对大自然所持有的神秘、崇拜等复杂情感以及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亲和关系。蒙古族故事《猎人海力布》是代表性作品。猎人海力布得到一颗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鸟兽的语言。但是如果泄露鸟兽传达的秘密消息,他将受到天神的惩罚变成石头。然而,当他听到鸟兽议论将有山洪暴发时,还是宁愿牺牲自己,毅然地通知人们转移,最终自己变成了石头。第二,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在许多故事中,人们仍然以“超现实”或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然而却是超阶段的幻想,来表现他们对封建统治者和压迫剥削者的反抗与斗争,抒发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例如,《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的333c型“狼外婆”故事,在我国可谓是流传广泛,妇孺皆知。这是一个世界著名故事类型,我国流传着这一类故事的众多异文。这类故事中反面角色中有吃人的老虎、豺狼、猩猩等,故事讲述它如何装扮成和善的外婆,骗取了孩子们的信任,并吃掉了其中的小的一个。当其伪装被孩子们识破后,孩子们又如何利用智慧将其除掉了。有关这一类故事的最早记载,见清人黄之隽的《虎妪传》以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来隐喻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表现积极社会的矛盾冲突与斗争,或者借自然界中的动物争斗、弱肉强食来影射人类社会生活的故事有多中类型。如朝鲜族女故事家金德顺讲述的《哈儿妈尼冬至打老虎》,我国许多民族皆有流传的《十兄弟》故事,都是以神奇的构思赞颂了不畏强权的反抗者。第三,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生百态,进行了全景式勾描。这类故事的内容特点是:并不依照生活本身固有的面目构建情节,而是循着理想的、幻想的方向展开故事。故事细节并不一定符合常情,但结局却是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民间故事内容的这一特点,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在另外一些故事中,处于社会下层的主人公可以肆无忌惮地讽刺挖苦皇帝;长工不仅将地主骗的团团转,最终还娶了地主的女儿为妻。在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故事中,有相当数量的内容是表现人性的善恶以及社会道德伦理的。主要是取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的道德观念的故事。这类故事往往反映民众家庭及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矛盾,对人物的行为表现进行道德的评判。在这类故事中,体现人性真、善、美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处于卑贱地位的柴郎、织女、农夫、工匠、猎人、渔夫、牧童、孤儿等劳苦大众。故事在展示他们身世及命运遭遇的同时,生动地揭示出他们的正直、善良、勇敢、诚实、质朴、舍己为人等优秀品质与高尚品德。同时,故事中也着力刻画、揭示了与劳苦民众对立的统治阶级以及社会生活中人品低下、心术不正的人,揭露他们的邪恶、残忍、虚伪、狡猾、贪婪、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等,对这些人物表露出来的人性假、恶、丑的一面,进行了对比性刻画,表现出对这些人物极大地蔑视与无情的唾弃。二.艺术特征【简答题】第一,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民间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没有明确的姓名,常用老大、老二、张三、李四,或者只交代人物的身份,如货郎、老头、小伙计,还有英国的约翰、日本的太郎等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是含混的,常以“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交代时间。用“在海边上,有一个村子”来交代地点。第二,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民间故事角色设置通常是两兄弟、三姐妹。如《蛇郎》故事。民间故事的结构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其结构主要有“单纯式”与“复合式”两种。一般的寓言、笑话及生活小故事的结构多为“单纯式”。“复合式”又分为“三段式”(又称“三叠式”“三复式”)和“连缀式”,主要见于情节曲折的故事。第三,民间故事的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的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尤其在形象塑造方面,民间故事既体现出个体形象的鲜明性、单一性,又表现出整体形象的类型性、丰富性,“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十分突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正反对比、一好一坏。三、传承特征【简答或论述】第一,故事传承的时间和场所。民间故事的传承活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与场所。受生产与生活的制约和影响,这种传承活动多是在农家的炕炉、劳动场所展开剂节庆、红白喜事等集群性民俗活动时进行的。满足女故事家李成明、李马氏的采录者这样记述两位老人讲故事的时间和场所:“冬季是农闲的季节,寒夜又那样漫长,于是,躺在温暖的炕头上,或围坐在火盆边,嘴巴吧唧着旱烟,也许手里纳着鞋底等活计,手不闲,嘴也不闲地讲述着。夏季坐在大树下,或者在庭院里,以此来消磨暑天的酷热。秋天扒苞米需要的人手多,讲故事会吸引来劳动帮手,还会忘记了疲劳。第二,故事传承的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与社会传承。家族传承(p-80)民间故事具有集体流传的特点。在传承的实态上,却是通过具体的、个别化、有时甚至是单线传承来体现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承,多数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由长辈传述给子女或者晚辈,带有祖传、家传的性质。这种个别化的传承十分普遍。家族传承又分为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社会传承(p-81)社会传承指家族传承之外的故事传承活动,包括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社会传承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内(如地域范围、职业范围)进行的故事传承活动。如这种传承活动是在特定的生活地域内进行的,可以视为地缘传承;如是在某种行业中进行的,可视为业缘传承。第三,民间故事传承人。具有以下特点: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我国故事学界一般认为,能将50则以上故事的讲述人,基本上可称其讲述家。从讲述数量划分,故事家又分为三级:即:50则级、100则级、数百则级。讲述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民间故事传承人表现为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讲述活动得到听众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谭振山是蜚声辽河两岸的故事家,这位普通农民能讲述一千余则故事,在他居住的家乡方圆数十里之内,许多人都听过他讲述的故事,是当地出名的“故事篓子”。2006年,“谭振山口头文学”作为唯一的一个个人项目当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宝级”的故事家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几乎每个故事家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传承风格与创造能力有自己的传承线路。民间故事的传承人都有自己的传承线路,这是由民间文学流传的规律所决定的一种民俗现象。谭振山掌握的一千多则故事中有600余则来自他的几位前代传人,他的祖母孙氏、继祖父赵国宝、伯父谭福臣、相邻沈斗山。几乎每一位故事家都拥有几条主要的传承线路,正是他们对前人讲述故事的大量接收、贮存、传递、创新,才有民间文学的丰富多彩。11.试述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p-83)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及心路历程。民间故事独特地伴随着历史,越是古老的故事,越具有历史的黏着和多层的积累,经过不同时代的传承,往往打上不同历史时代的印记,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古往今来,民间故事不仅随时记录和反映社会民众的思想愿望、历史评价、生活态度和审美倾向,而且成为广大民众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民间故事视为人类社会特殊的文化史录,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多重文化价值。近年来,我国史学研究在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突破,如有的学者已经明确提出“自下而上”或“走向民间”的历史学研究取向。这里说的“下”就是民间文学、基层社会、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它们才是人类历史的基础和主体。并且提出,一要把以往忽略的基层社会的历史、普通民众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历史和民间文化史弹去灰尘,重新放在适当的或者重要的位置;二是要以“自下而上”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改造政治史学范式下的传统研究领域。民间故事内容保罗万象,涉猎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民族、民俗、哲学、宗教以及天文、地理、生态、气象生物等各个领域。这部浩大的人类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具有多重文化的复合形态。在民间故事中,历代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在民间故事中也可以排出时间的序列。它不是以偶然的个别的文化现象为文化史提供某些参考资料,而是以总体的时间序列性为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具有历史阶段意义的思考。以民族史为例,民间故事植根于民族土壤之中,对民族历史的反映就很充分。从原始部族、氏族到民族的形成及民族的融合与分化,在各民族的故事中都有生动的反映。特别是有关民族生活、风俗习惯、迁徙、生产技术、文化、宗教、婚姻与家族等内容,在故事中的反映更是多层面的。民间故事对文化史的反映是艺术化的,对某些文化现象的理解常常带有想象和臆测的成分;在表现上服从于艺术的要求。故事不是以社会文化本身的科学面貌出现的,因而其文化价值是独特的。民间故事在培养新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人民的健康品德观念和高贵的阶级感情在故事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她们在故事里对黑暗的事情进行无情的批判,对善良、美好、正义的事物给予无限的支持,这些都将化为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人们的情感,将吸收这些可贵的力量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得到发扬。民间故事的艺术教养功能也是值得重视的,许多伟大的作家都表示,他们在接受艺术教养的初期,都收到了民间故事的影响,高尔基在其俄文本的《天方夜谭》的序言里,提到了故事对他的积极作用:“当我从从我的外祖母和乡亲中听到童话故事时,这些故事给了我智慧,对于我的成长,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民间文学的语境构成(p-190)【论述】一、时间即传承人表演过程中共时态的自然时间首先,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发现,在特洛布里安德群岛,由于各自功能的区别,人们在不同的时间表演神话、传说、故事。神话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仪式相联系而成为仪式的说明,一般在一年的不同时间里,经过仪式的准备才能讲述,传说由于其功能在于提供知识,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间讲述,民间故事的主要功能是娱乐,一般在每年的11月间即种植季节和打渔季节之间的天黑后讲述。其次,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不同文类、不同类型或主题的故事、歌谣、有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演时间,表演者和听众都会自觉地沿袭传统形成的习惯,否则,便是不合时宜,甚至有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等产生影响。马林诺夫斯基发现,在特洛布里安德群岛,神话、故事的表演还要置于特定的时间段,田野里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需要受到神话故事的魔法的少许影响,农忙季节还未到来,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一天中的这个时侯。二、空间即传承人进行表演时具有一定范围的、由传承人与听众共同参与所形成的自然场所。首先,空间是承载具体表演场景的物理场所,具有自然属性。幻想故事多在漫长的冬季的火塘边讲述,情歌多在山野地头对唱。不同的口头文类,具有相对约定俗成的表演空间。其次,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空间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意义。神话一般在神圣空间中表演、再次,在传承人的表演中,时间与空间紧密联系,构成了传承人表演的时空。在特洛布里安德岛上,人民结伴远离家门或坐船远航的时候,年轻人总会对沿途景致、异地风情发生兴趣,提出各种问题。三、传承人即民间文学的表演者民间文学虽然是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但现代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真正对民间文学的传承演变发生作用的,是为数不多的、具有超强记忆能力和创作才能的传承人语境研究注重考察传承人的个人生活史、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民间文学的表演传统对其口头传承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姿百态的民间生活样式,不断地丰富传承人的个人素养和人生阅历。语境研究强调传承人在民间文学传承演变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传承人既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口头程式理论认为,口头史诗的表演者不是重复制作的简单接受者,真正的口头诗人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单独的歌,每一次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表演都带有歌手的标记。辽宁省著名故事家谭振山的讲述实践表明,杰出的口头传承人集表演与创作与一身。谭振山在讲故事时有三不讲:女人在场不讲“荤”故事,若是情节中有,点到为止,小孩在场不讲鬼故事,若是情节中有鬼出现,他总是故意丢点,并在后文中讲明鬼都是人装的,唯恐吓坏了孩子,人多的场合,不讲思想意识不好的故事,专讲对听众有道德训诫的故事四、受众即传承人进行民间文学表演时的接受者语境理论认为,受众与表演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交流互动的表演场景,民间文学的文本是表演者与听众交流过程的产物,受众的趣味、爱好、现场的即时反应等因素,会或隐或现地影响到传承人的表演:好的讲述是被听众刺激出来的。湖北省著名故事家刘德培讲述故事时十分注重听众的不同需要,他说:“讲经不能乱讲,人家喜欢听哪样的,讲的要对到路子。年纪大的老汉人家,喜欢听打官司的,断奇案的,我就讲《生死结》这类;年轻人喜欢听笑话,我就讲讲笑话,年纪不大不小的,喜欢听古人古事,我就讲讲秦汉三国,讲讲唐朝宋朝。”五.表演情境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这种理想的表演情境说就是“自然语境”,不为非惯常的因素所干扰。“自然语境”作为真实的表演语境,是民间文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理想的调查情境。六、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各个地位、角色之间的稳定关系,承担角色,参与互动的行动者认同于共同的价值规范体系,是社会结构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前提。社会结构实质上是制约着特定类型角色互动的抽象规范模式。还有一种表演方式,采取与现实生活相反的、颠倒的语言和逻辑,从而暂时改变社会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或者在文本中建构出一个想象的“颠倒的世界”。民间诙谐文化和狂欢文化,与官方节日相对立,狂欢节仿佛是庆贺暂时摆脱占统治地位的真理和现有的制度,庆贺暂时取消一切等级关系、特权、规范和法令。狂欢节语言特有的“逆向”“相反”“颠倒”的逻辑,各种形式的戏仿和滑稽的改编,都是民众建立的一个“颠倒的世界”七.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人类思想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世代相传。语境研究将传统看做是文化的连续性因素,表演者所受的传统的影响与创造性、语境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张力关系。13.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收集有哪些方面,说说你的理解(p-208)一、各种体裁的作品俱收对于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的作品都应该进行搜集,不论是散文类体裁,还是韵文类体裁;不论是神话、传说、故事、长诗、歌谣还是民间说唱、小戏、谜语、谚语和歇后语;不论是长篇讲唱,还是简短的俗语,只要它们在民众中流传,就应该搜集,不要以个人的好恶厚此薄彼,甚至偏废。二、各种内容的作品俱收在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时,采录者不仅要搜集和记录稀有的民间文学作品,还要注意搜集和记录广为流传的普通作品,没有普通的、一般的民间文学作品,也就无法理解甚至确定特殊的民间文学作品。不仅要搜集内容完整、思想进步和健康的民间文学作品,也要注意搜集那些内容残缺、意义受到歪曲,甚至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语言课程设计客房管理系统设计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2024年广告业专业人才聘用合同一
- 2024年度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协议
- 2024内部控制培训与实操指导服务合同3篇
- 安卓名片课程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固定纸盒课程设计
- 银川2024年度存量房买卖合同3篇
-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软件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路分析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太原理工大学
- 跨境TIR公路运输场景实测白皮书-中俄篇 2024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课件
- 学校大门及围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上海交响乐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店面装修合同范本下载店面装修合同范本版2
- 医院药品过期处理与废物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企业年会的活动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