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Page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伴”,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令人回味无穷。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明]胡来朝亭立湖心,伊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明]郑焊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明]张岱参考答案:1。联中“浑无"即好像无有之意.桑麻,代指农业生产.“四季笙歌”“六桥花柳",均指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与“穷民”无立锥之地的生活境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讽刺意味.虽然此联用的是曲笔,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2.此联极富想象。自苏东坡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以来,从此就有了“西子湖”的美称。而此联又把湖心亭比作西子泛舟于湖上的扁舟,可谓佳喻巧思.“雨奇晴好”,用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句意。“席开水面"形容湖面如席之平广,十分形象。“月白风清”用苏东坡《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一句.这副对联富于想象,灵活清新.3.这一副对联描写的是西湖,也引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