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备人

麻阳洋

执教者课 型

新授

课时

2

时间1.反复诵读,因声求气,逐步加深对李白“诗仙”内涵的理解,鉴赏雄奇瑰丽、教学目标变幻莫测的梦境。深层含义理解“诗仙”浪漫的艺术特色及人生的理想追求。教学重难点 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了解他独立傲岸的人格。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一、课堂导入1.同学们,提到盛唐诗人李白,你会想到他的哪些诗句呢?请说一说。明确:学生自由发言。2.李白的很多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李白有一个美誉,大家也一定十分熟悉。这个美誉是哪两个字?明确 :“诗仙”。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谈及诗歌,“诗仙”李白是绝对不能回避的。他用自己的笔墨、自己的才情演绎了一个意外的精彩,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将诗歌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杜甫说他的诗是“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笔,去感受他的诗风,体会他的情感 ,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二、解题梦中游天姥山,写诗作为分别留念

,,吟诗体属歌行体留别,分别留念。三、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回答,基础训练有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 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除应制作诗、陪侍出游之外,李白别无他事,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天宝三年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 ,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四、读诵正音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诵读点拨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这要通过语音的”舒缓徐疾,抑扬顿挫”才能达到目的。请学生诵读该首诗中的几个片断,师生共同评点。( 1)感情是什么?(2)哪些字要重读?( 3)节奏如何把握?(哪些地方要读得快?哪些地方要读得慢?)点拨是难点,兹选三个片断分析如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四句节奏整齐划一,须读得气势贯通,雄浑有力,”横”“拔”须读得高亢,”倾”要读得柔和而富有倾”要读得柔和而富有深情,表现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从而突出作者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六字句写诗人惊定时所见,宜舒缓;四字句写诗人惊奇于自然界的伟力,应快读,声调要高昂;七字句写仙境初开,诗人惊喜异常,又须读得舒缓,不过,声调较六字句要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是全书的主旨,从这里可以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摧眉折腰”四字须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三字节奏要适当放慢。3)听媒体范读视时间许可和学生实际情况,或选听,或全听,或反复听。在媒体范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听、用心体会的同时,在文中进行适当的标注。五、解析字词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之梦吴越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失向来之烟霞须行即骑访名山六、品读探讨(一)诵读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部分。教师先疏解诗意,在提出问题:天姥山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 :(1)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阅读讲解天姥山具体有高、大、远、神秘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表现手法:虚实相结合,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前一句是抑,后一句是扬。李白诗风。

先抑后扬、夸张、想象。“海客谈瀛洲,烟涛,云霞明灭或可睹,前一句是虚,后一句是实,下面则运用了夸张、想象手法,能够充分体现天姥山高耸雄伟,风景也一定异常独特,李白想不想去?酷爱漫游的李白当然会去。他是怎样去的?明确:梦游。“一夜飞度镜湖月。”(二)第二段分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李白急切地梦游天姥山 ,开始了他的奇异之旅。活动: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你最想拍下哪一幅画面来纪念这次奇异的游历?请写下你用相机记录的画面,并将其介绍给大家。明确:分组归纳,朗读展示画面,还原诗句1.月下清丽之景(幽静凄清)——镜湖明月、剡溪渌水、清猿啼叫2.日升明快之景海日东升,天鸡鸣叫山中奇幻之景千岩万转、奇花异石、旦暮忽变(幽深迷离)熊咆龙吟、岩泉震响、青云密布、烟雾升腾(宏大壮阔)洞天仙境之景金银楼阁、霓衣风马、虎瑟鸾车、仙人如麻问题:梦中出现的这些画面 ,让我们叹为观止。鲁迅先生说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李白是不是在梦境中乐不思蜀了呢?那他是怎样醒来的?明确:不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指导读出嗟叹的感觉。)问题:都说梦为心声,李白在借这样一个梦吐露什么样的心声?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再来讨论一下。试着结合诗句来回答。明确:(讨论、交流)。基本可分为“梦是李白理想世界的象征”和“梦是李白宫廷生活的象征”两种观点。)但我们都不是李白, 对梦境的理解也只能是见仁见智,“美是具有多义性的”,探究的过程就是对美追求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梦境是李白短暂宫廷生活的反映。(板书:以意逆志)年8月,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诗歌中月下清丽之景中,“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可能指自己通过朋友的引荐得以进入朝廷中心的奇特际遇。到海日初升这种引人入胜之境可能写的是自己初入朝廷,备极殊荣的愉快。玄宗皇帝亲自“ 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以七宝床赐食 ,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他认为自己“致君尧舜”理想似乎能够实现了。山中奇幻之境与洞天仙境之境的是指自己在宫廷生活的所见所感。“熊咆龙吟殷岩泉”。熊,相传为黄帝有熊氏的后代,中国古代又有“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和“禹治水通轘辕山,化为熊”的神话传说,可见“熊”在古人的意识中绝非非常之物;至于龙,就更不用说了,从来就是“人君之象”。至于“殷岩泉”“栗深林”“惊层巅”和“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等,天庭之威仪写朝廷之声威令人害怕,列缺、霹雳,乃是天庭震怒之象,借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神仙盛会的辉煌灿烂,借指统治者、贵者奢侈豪华的排场。这一年多的时间,李白过得并不轻松。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他本人十分感念玄宗恩德“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然玄宗把他看作词臣,他担任的职务是翰林供奉,并不是翰林学士,只是为皇帝个人文化娱乐生活提供服务,并不参与朝政,与他本身的理想不一样,加上权贵又不断排挤他,所谓“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他在长安只住了一年多,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理想中的宫廷并不是想象中的仙境,也并不能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相反,这里让人心惊胆战。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经历了追求到失意的过程,这也正是本诗呈现的梦境。特别是作者在大写梦游天姥山的梦境之后却突然冒出“别权贵”来,那么,诗中此前写的权贵在哪里?如果此前诗中没有写到权贵,而后面却突然冒出“别”权贵来,岂不是荒谬吗?(三)李白梦醒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朗诵第三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说的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感情?学生翻译: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明确:作者正是在以梦境的虚幻表现现实的虚幻。诗人在唐玄宗宫中供奉翰林一年多,以其亲身的经历对统治集团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于是就有了这番梦境的表现。然而无论权也罢,贵也罢,都随着虚幻的梦境一齐破灭了。展示出了梦破裂后的伤感、人生如梦的无奈、了悟后的自嘲释然之情。那什么能够安慰诗人呢,他的出路是什么?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作者所说的名山应是他的精神寄托的地方,那里没有狭隘和势利,,有的是自由与洒脱。在山水中,李白在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怎么能够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3.最后一句写出了李白的什么感情 ?明确:表现了李白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对权贵的蔑视,写出了自己傲岸的性格,一身正气,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愿望未能实现而充满愤懑的呐喊,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一丝逃避现实的态度。七、小结:明确“梦游”是贯串全诗的红线。开头至“对此欲倒东南倾”是“梦前”,“我欲因之梦吴越”至“梦中”,从“忽魂悸以魄动”到最末“梦后”。梦为现实之曲照 ,李白通过想象通过梦游天姥把自己在政治生涯的坎坷不平曲折地表现了出来,在这其中,展现了人生亮丽的一面,这一面也是时下这个社会所需的。八、 再次齐读 ,感受诗歌。九、 朗读《将进酒》《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