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2.掌握虚词“以、于、为、乃”的意义与用法。学习目标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学习目标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何、以、于、为、而、则、乃、虽、且、虽、与、所、焉。本节课先讲解4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下一节课讲解余下的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梳理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何、以、于(一)“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③以中有足乐者
④以其境过清⑤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复习“以”(一)“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③以天下之所顺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②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
(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如: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以”前
(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
①不以疾也(《三峡》)②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
(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2.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3.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4.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以致)5.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凭借)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典型例题
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处所,译作“从”、“在”、“到”等。如: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试用于昔日二、复习“于”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二、复习“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
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
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
5.“于”介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5.“于”介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6.“于”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原因”。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鱼我所欲也》)6.“于”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原因”。如: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1.管夷吾举于士(从)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4.吾祖死于是(在)5.有求于我也(对)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
(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三、复习“为”(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
3.表示被动,译作“被”。(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如: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表示被动,译作“被”。(常与“所”连用,也有
(二)“为”用作动词,读“wéi”。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②知之为知之(《论语》)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④若为佣耕(《陈涉世家》)(二)“为”用作动词,读“wéi”。
2.“为”也可表动作行为,作一般动词:如:
①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②向吾不为斯役(做)《捕蛇者说》③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两小儿辩日》④为人五(雕刻)《核舟记》2.“为”也可表动作行为,作一般动词:如:
(三)“为”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岳阳楼记》。(三)“为”用作名词,如:
(四)“为”用作语气助词,“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如: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四)“为”用作语气助词,“焉”与“为”合用,表示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动词,雕刻)2.行拂乱其所为(动词,做)3.项燕为楚将(判断动词,是)4.愿为市鞍马(介词,为了)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如: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③乃记之而去四、复习“乃”(一)“乃”用作副词。四、复习“乃”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出人意料。可译为“却”“竟(然)”等。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出人意料。可译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①久而乃和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副词,才)2.乃大惊(副词,竟然)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词,才)4.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5.陈涉乃立为王(副词,于是,就)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典型例题
1.【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中考例题分析1.【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以面受参考答案B
A句中的“以”译作连词“来”;
B句中的“以”译作介词“用”;
C句中的“以”译作介词“因为”;
D句的中“以”译作动词“认为”。
“以面受沫”中的“以”可译作介词“用”,与B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致。参考答案B
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
参考答案C
A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向”;
B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比”;
C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在”;
D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对”。
“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与C句中的“于”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在”的意思。参考答案C
3.下列句中“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句中“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参考答案C
A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认为”;
B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凭借”;
C句中的“以”用作连词,译作“来”;
D
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因为”。“刑以惩恶”中的“以”用作连词,译作“来”,与C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致。参考答案C
4.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苏以数谏故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
参考答案DA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把”;
B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根据”;
C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因为”;
D
句中的“以”用作连词,译作“来”。
“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用作连词,译作“来”,与D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致。参考答案D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句中第一个“以”表示原因,译作“因为”,“以是”译作“因此”;第二个“以”译作介词“把”)。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答案: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句中“之”用作代词,代这件事;句中“于”用作介词,译作“到”)。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梳理了“以、于、为、乃”等4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我们掌握文言文虚词有一定的启发。同时,本节课结合近年中考试题作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虚词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小结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2.掌握虚词“以、于、为、乃”的意义与用法。学习目标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学习目标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何、以、于、为、而、则、乃、虽、且、虽、与、所、焉。本节课先讲解4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下一节课讲解余下的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梳理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何、以、于(一)“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③以中有足乐者
④以其境过清⑤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复习“以”(一)“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③以天下之所顺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②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
(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如: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以”前
(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
①不以疾也(《三峡》)②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
(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2.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3.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4.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以致)5.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凭借)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典型例题
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处所,译作“从”、“在”、“到”等。如: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试用于昔日二、复习“于”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二、复习“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
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
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
5.“于”介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5.“于”介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6.“于”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原因”。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鱼我所欲也》)6.“于”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原因”。如: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1.管夷吾举于士(从)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4.吾祖死于是(在)5.有求于我也(对)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
(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三、复习“为”(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
3.表示被动,译作“被”。(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如: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表示被动,译作“被”。(常与“所”连用,也有
(二)“为”用作动词,读“wéi”。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②知之为知之(《论语》)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④若为佣耕(《陈涉世家》)(二)“为”用作动词,读“wéi”。
2.“为”也可表动作行为,作一般动词:如:
①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②向吾不为斯役(做)《捕蛇者说》③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两小儿辩日》④为人五(雕刻)《核舟记》2.“为”也可表动作行为,作一般动词:如:
(三)“为”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岳阳楼记》。(三)“为”用作名词,如:
(四)“为”用作语气助词,“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如: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四)“为”用作语气助词,“焉”与“为”合用,表示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动词,雕刻)2.行拂乱其所为(动词,做)3.项燕为楚将(判断动词,是)4.愿为市鞍马(介词,为了)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如: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③乃记之而去四、复习“乃”(一)“乃”用作副词。四、复习“乃”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出人意料。可译为“却”“竟(然)”等。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出人意料。可译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①久而乃和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副词,才)2.乃大惊(副词,竟然)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词,才)4.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5.陈涉乃立为王(副词,于是,就)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典型例题
1.【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中考例题分析1.【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以面受参考答案B
A句中的“以”译作连词“来”;
B句中的“以”译作介词“用”;
C句中的“以”译作介词“因为”;
D句的中“以”译作动词“认为”。
“以面受沫”中的“以”可译作介词“用”,与B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致。参考答案B
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
参考答案C
A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向”;
B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比”;
C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在”;
D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协议
- 2025年区块链数字资产金融科技合作协议样本
- 2025年企业培训课程居间合同
- 2025年仓储场地租用合同范本
- 2025年物业企业节能减排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个人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分销客户保密协议
- 2025年地区作者征询合同
- 2025年因本公司原因造成您的经济损失赔偿协议
- 2025年仓库环境安全监管协议
- GB/T 22484-2008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
- GB/T 14040-200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课件整理
- 奥氏体型不锈钢-敏化处理
- 作物栽培学课件棉花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弱电施工验收表模板
- 绝对成交课件
- 探究基坑PC工法组合钢管桩关键施工技术
- 国名、语言、人民、首都英文-及各地区国家英文名
- API SPEC 5DP-2020钻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