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_第1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_第2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_第3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思想专题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百家争鸣呼市二中历史组周剑<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要求: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复习思路>在“已讲过”的基础上,注重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知识体系的构建,重点剖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注重课堂学生掌握的实效,探究问题引领复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教学设计>导入:(已学知识直接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核心是指那家思想?——儒家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我们一同来回顾主要有哪些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幻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受冷落秦——焚书坑儒法家治国受压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为正统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收到佛教、道教的冲击隋唐——复兴儒学的主张宋明——复兴儒学的运动,儒学发展新阶段:理学明末清初——活跃局面我们就从“百家争鸣”说起,复习思路“为什么(背景)——是什么(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怎么看(评价)”。讲授课程:“百家争鸣”含义回顾:(幻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许多思想家为实现各自的政治抱负展开激烈的争论,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形成了许多思想流派,各个流派之间展开了互相驳难、互相论辩的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请同学们找关键词——春秋战国、思想家、实现政治抱负、学术局面得出“如何定义历史概念?”——时间、人、目的、定性“百家争鸣”主要学派回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被誉为春秋战国两座文化高峰的是——儒家、道家接受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墨家(代表下层民众,特别是小生产者)春秋张国时期最实用的思想——法家(奖励耕战,严刑峻法)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问题探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原理,渗透“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基础上创造的”理念,从而训练学生解这类问题的能力。1、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逐渐确立2、政治:奴瓦封确,社会大变革问题探究:(幻灯)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材料二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了私家学者集团兴起。——《中国文化概论》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得出结论: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和受重用4、思文:“学在官府”—学在民间过渡:百家争鸣就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瓦封确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对此主要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呢?二、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每个代表人物从所处时期、主要思想、简评三个角度复习1、儒家(1)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主张:政治——仁、礼、德治宗教——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开创私学、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整理“六经”评价:儒家思想开创者、至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问题探究:何为“礼”?——克己复礼为仁礼是周礼,西周时形成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什么在这时提倡“礼”?——从春秋末年的时代特征解析春秋末年,奴隶制衰落,天子权威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礼崩乐坏”,要维护日渐衰亡的周礼。由此看出,孔子代表谁的利益?——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但是,孔子的愿望能实现吗?——不能。这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孔子仍要维护渐趋没落的政治制度,也证明了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回忆以前做过的关于孔子思想局限性的习题)(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主张:继承德治,提倡“仁政”“民贵君轻”(早期民本思想)人性本善评价:“亚圣”问题探究:孟子的早期民本思想能否等同于近代所说的“民主”?(幻灯)2011高考题(2011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科综合历史)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得出结论: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行仁政。关系:有一定的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也有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问题探究:孟子思想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主张统治者重视民意,以仁政治理国家,用仁政来回复和填充人的善性。(3)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主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治国方略——礼法并用人性本恶提出“君舟民水”问题探究:荀子思想中治国方略和人性本恶之间的内在联系?——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治国必须以法,但凭后来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所以治国仍以礼教为主,合起来就是礼法并用。构建知识体系思考儒家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之间的关系?——递进(继承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战国末期(早—相对保守,晚—相对进步)“仁”“德治”——“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告诫统治者“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对鬼神敬而远之————————————————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被动地逃避—主动地遵循自然规律,使其为人类服务)过渡:“至圣”的孔子对弟子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那么道家创始人的老子又提出哪些思想呢?说明:本课需要两课时,第一节设计复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第二节复习道家、法家、墨家思想和百家争鸣的评价。所以这节公开课只讲到这里。<板书设计>百家争鸣背景1、经: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确立2、政:奴瓦封确3、阶:“士”的崛起和受重用4、文:“学在官府”—学在民间二、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春秋末期主张:政—仁、礼、德治(1)孔子宗—敬而远之教—创私学、教育理念和方法、整理“六经”评价:创、思、教继承发展战国继承发展主张: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