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出海产业研究及2023年投资策略优选三大赛道(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2022年回顾:结构性亮点突出,双循环可期宏观层面:需求回落,结构分化2020年,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抓住了外需转移的机会,大幅度提升出口份额。2020年,中国出口的大幅扩张推动中国出口份额提升,中国出口份额增速达到11.6%,超过了2015年11.4%的水平。中国及时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恢复生产,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优势输出商品,弥补海外经济体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产能不足,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出口在全球出口的份额。2021年,外需扩张成为中国出发的核心因素。2021年中国出口份额增速回落,但全球出口金额同比大幅度提升至26.5%,强烈的外需推动中国出口金额达到33630亿美元,同比提升29.8%。外需短期内的扩容极大提升推动中国出口高速增长,但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和高基数影响,中国出口份额增速开始出现较大回落,出海结构性分化初露端倪。2022年,受国际地缘政治及发达国家加息周期影响,海外需求明显回落,出海结构性分化效应越发显著。在总量层面,2022年前三季度中,中国每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2022M8、2022M9的出口金额分别为3149.21、3227.55亿美元,同比增速下降至7.1%、5.7%,出口有所承压。在外需环境变动的背景下,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出海将会凸显结构性分化的特征。欧美弱,亚洲兴,区域出海表现各异。从202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大陆对各国/地区的出口金额来看,亚洲出口在6个大洲中占比最高,达到47%,欧洲、北美洲占比分别位21%、18%,合计占比接近85%;亚洲前十大贸易伙伴中,除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外,日韩、东盟是中国大陆出口占比最大的经济体,而且在2022年9月,除日本外,中国大陆面向各国/地区的出口金额增速出现回升;而对欧美地区各国的出口增速在2022年8月和2022年9月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比甚至出现负增长。在欧美外需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大陆对于东盟、日韩、印度的出口保持一定的韧性,未来这些地区或将成为替代欧美出口需求的主要支撑。受成本与全球通胀影响,中国货物出口短期面临较大压力。回顾疫情以来,美、德、英、法、日、韩等发达国家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通胀水平持续高涨,原材料成本高企,因此,中国货物出口承压。根据中国航运景气调查及CCFI出口运价指数,2020年三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与中国航运信心指数超过100,进入景气区间,2022年三季度,两指数分别下降到97.19、92.34,小于100,进入弱景气区间;2022Q3,港口企业景气指数,港口企业信心指数也下降到104.79、101.01,临近100;叠加出口运价指数大幅度下降,中国出口总量短期承压。但是海外主要经济体在面对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困境时,仍需要中国高性价比的中间品(如钢铁、铝、各类化工制品等);在应对CPI上涨时,同样需要中国高性价比的消费品。因此,我们预计中国出口在总量层面将面临较大压力,结构性分化将会越发显著。政策层面:多省发力,保稳提质政策托举外贸保稳提质,出口助力稳产业链稳经济。2022年以来,国家围绕外贸、出口给出一系列“保稳提质,促进发展”的政策支持,各地政府在支持企业保海外订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出台配套措施。2022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交通物流、跨境电商、示范区等基础设施和保险、信贷、金融、跨境支付等金融工具角度支持外贸,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进而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广东、上海等地结合疫情恢复情况,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出台政策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省份,西北省份如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支持力度也提升迅猛。行业层面: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演进,创新型、高科技型行业出海可期中国出海加速从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切换。2022年以来,中国出口承压,但是结构性特征显著,其中全球化创新行业,如汽车、化工、医药、机械设备出口增速较高。2022年9月,中国汽车出口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金额同比提升227%,乘用车同比提升178.3%,汽车(包括地盘)同比提升140.3%,增速较高;锂电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同比提升95.5%、92.5%,保持高速增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增速同比增加1.8%,有所放缓,木及其制品同比下降9.8%,家用电器9月同比大幅下降16%。中国制造出海正从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切换,朝着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外供需不平衡带来结构性机会,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海景气向好。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高能耗的基础产品的外需大幅增加,部分化工类和贱金属等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保持高位,未来替代效应有望助推贱金属类产品出口长期保持较高增速;与此同时,高科技类产品出口增速不减,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出口景气度快速攀升,2022年8月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4.4%,产品竞争力较强;药品出口金额增速回落主要受高基数影响,2022年8月增速为-64.6%。公司层面:出海产业增速回归常态,上游资源和电新保持高景气度在2019-2022H1时间段内,我们假设海外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过50%的上市公司其近三年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将符合条件的440家上市公司组合为“出海产业”组合。基于整体法测算,出海产业组合22Q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5%、20.7%;22Q2收入、归母净利增速13.5%、10.3%,环比分别下降7.0、10.4pcts。2018-2019年,出海产业组合业绩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2020-2021Q1,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及时、国内产业链的快速修复和国外需求转移,出海产业组合的营收快速增长,利润大幅改善;2021Q3-2022Q2,受制于高基数效应和全球需求疲软,出口逐步回落,出海产业组合业绩增速回归常态。从中信证券一级行业来看,出海产业组合2022年以来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和净利润趋势下滑主要受家电和计算机行业的拖累;与此同时,2022Q2电子、医药、机械、轻工制造的营收增速大幅放缓,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上游资源产业营收增速则不断攀升。从出海产业组合的盈利能力看,2018~2022Q2,其整体毛利率从25%下降至20%,呈现出波动缓降的趋势,其中医药行业毛利率最高,平均在40%-50%波动;有色金属的毛利率明显改善,从2020Q1底部的3%回升至11.5%;基础化工、机械的毛利率较为平稳,家电、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的毛利率则处于小幅下降的通道中。2018~2022Q2出海产业组合整体净利率和ROE均呈现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在疫情后波动上升,2022Q2出海产业的净利率为8.0%、ROE为2.9%;各行业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医药、机械和家电的净利率提升比较明显,2022Q2相较于2019Q2分别提升7.5、4.7、4.6pcts;有色金属行业ROE改善较为显著,2022Q2相较于2019Q2提升3.8pcts。市场层面:2022年以来出海产业回调较深,估值回归底部,投资性价比提升回顾出海产业组合从2018年以来的累计收益率变化情况,受制于贸易争端影响,2018-2019H1出海产业组合表现疲软,略弱于大盘;2019H2-2021年,受益于贸易争端的缓解和疫情下海外需求的爆发,出海产业组合相较于全市场有明显的超额收益;2022年以来,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提升、海外高通胀需求疲软,出海产业组合出现了两拨较大回调,截至10月15日收益率为-16.6%。我们将上市公司根据出海业务的占比从0%至100%划分为6档来观察海外业务占比从低到高是否存在超额收益。可以发现,2020年之前,高海外业务公司和低海外业务公司之间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差异;2020-2021年,海外业务占比越高的公司收益率约高,呈现显著的单调性;2022年以来,海外业务占比超50%的公司回调更深,相较于海外业务占比小于30%的公司明显走弱。从出海产业组合的估值来看,其PE-TTM在2020年7月13日达到高点100倍,随着海外业务盈利能力的不断改善,现阶段出海产业PE-TTM为28倍,仅处于2018年以来10%分位,具备较高的安全边界和投资性价比。资金层面:国内公募和外资加注出海产业,主要聚焦医药和电子行业从基金的持仓规模来看,2022H2基金持仓出海产业7054亿元,较2021年下降16.7%,出海企业基金持仓占基金股票总持仓的比例从2018的4.3%提升至2022H2的11.1%,公募机构对于出海产业的认可程度大幅提升,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子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从陆股通的持仓规模来看,2022H2陆股通持仓出海产业1769亿元,较2021年下降18.0%,出海企业陆股通持仓占陆股通股票总持仓的比例从2018的1.7%提升至2022H2的8.6%;与此同时,我们根据托管行的类型将外资拆分为三种类型,从2018年10月起,配置型外资累计净流入1160亿元,交易型外资累计净流入151亿元,“伪外资”净流出3.5亿元,偏向长期价投的外资不断加注出海产业;陆股通资金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子和有色金属行业。2023年展望:需求回暖,供给比较优势清晰,新范式竞争要素完备海外出行回暖,线下消费需求恢复可期世界主要经济体自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影响,至今已经有接近三年的时间,中间虽有疫情反复,但整体出行的生活方式变动还是向着逐步回暖的节奏演进,GoogleMobilityTrend数据显示,到访零售&娱乐项目的人相比基准区间(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2月6日相应项目到访人数的中值)的客流回复态势良好:2022年10月,全球范围可度量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到访零售&娱乐项目的客流都恢复到接近基准的水平,南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到访零售&娱乐项目的客流甚至超过了比较基准;对比到访食杂店&药店的客流情况,几乎全部可度量的国家都恢复甚至超过基准水平。海外出行回暖节奏向好,欧美国家,如德国、美国,到访公园的人数也逐步恢复到稳定,全球线下消费需求恢复在望。中国制造价值不减,“要素红利”强化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价值稳固,中国经济结构日趋完善。中国出口份额逐年提升,202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份额已经达到世界的15.1%,份额效应提升的背后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自2015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强国战略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出口份额增速连续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分工中占有重要地位,价值稳固。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中国制造出海大有可为。此外,从中国出口类目测算中国经济复杂度,HarvardGrowthLab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杂度指数由1995年的0.3提升至2020年的1.3,中国经济复杂度正跻身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经济结构日趋完善,产业链完备性大幅度提升,这将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好的产业协同,强化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出海价值稳固,产业升级后高质量产能有望开拓海外市场。要素红利强化比较优势,企业出海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我们采用进出口差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来衡量比较优势,从2021-2022M9的数据来看,我国汽车产业中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保持较高的比较优势,2022M9,比较优势系数达到0.91、0.89,乘用车在2022年比较优势逐步提升;电子产品中,锂离子蓄电池比较优势系数从2021M1的0.68提升至2022M9的0.91;机械设备(机电产品*)中,机床比较优势系数从2021M1的0.07提升至2022M9的0.23,家用电器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依旧保持较高的比较优势系数。目前,我国制造业优势正由用工成本等传统要素向统一大市场、现代化工业体系、工程师红利、数字化红利等现代要素转变,中国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丰富的产业集群和优质的人才供给使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面向未来,工程师红利、产业链红利仍将继续兑现,伴随着产业升级、统一大市场的建立、科技创新大幅度投入,在部分产能过剩、利润稀薄的行业,研发端的差异化竞争将成为生产端产业升级的重点;统一大市场将在消费端为创新科技、产业升级提供消费渠道,为中国企业积累产品验证和数字化经验。日积月累的数据和算法将不断加深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竞争优势,为出海提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认为知识密度较高且具备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逐步提升的产业将会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因此,我们结合全球价值链中的知识密度和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来看,在细分产业中建议关注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服制造等。基建稳固,流量红利,品牌出海正当时出海链路已通,中国出海产业发展阶段正由“供应链出海”迈向“品牌出海”。中国电商及社交平台出海顺利,根据SensorTower数据,在东南亚地区Lazada、阿里、京东旗下电商APP下载量在过去两年(2020年9月28日-2022年9月28日)分别同比提升1.9%、58%、920%,SHENIN在各地区下载量(2020年9月28日-2022年9月28日)同比提升112%,抖音及Tiktok于2022年7月超过6900万下载量,同比增长13.2%,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下载榜冠军。互联网巨头出海有望复刻国内成功经验,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更顺畅的渠道,链路已通,基建稳固,中国品牌出海不日可期。内容平台影响力渐强,中国品牌有望复刻国内经验,抓住流量红利快速破圈。疫情之下,消费者消费触点向线上迁移,Adyen&KPMG《海外零售消费白皮书》显示,调研样本中55%的美国企业认为线上销售可以弥补疫情间门店损失,超过全球51%的比例,拉美、阿联酋、亚太、欧洲认可线上销售可以弥补疫情损失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4%、6%、49%、7%。消费者认知途径发生转变,互联网时代,用户与品牌的触点正由传统线下渠道,向线上电商渠道和内容平台转移。JungleScount《2022Q2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时,超过53%的调研用户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阅读产品信息,46%的调研用户会阅读评论了解评价,45%的用户认为品牌对于评论的回应很重要,46%的调研用户觉得自己经常被“定位”。在主流的内容平台中,33%的Tiktok用户会考虑在平台上关注一个品牌,相比于Youtube上51%用户会关注一个品牌,Tiktok的占比略低,但随着全球运营扩张,我们认为Tiktok将会形成新流量红利,中国品牌具有在国内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内容平台上实现“品牌破圈”与“品牌营销”的成熟经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望最大化利用好出海流量红利。投资策略:优选三大赛道回顾2022年以来中国出口数据和出海企业情况,出口总量承压但结构化特征凸显,其中汽车、锂离子蓄电池等产品出口金额增速保持高增长。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中国制造有望持续享受中国要素红利,发挥供给侧优势,并将持续受益于海外出行需求的修复;“出海基建”向外蓬勃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出海范式转变。与此同时,受益于消费者习惯改变,出海企业有望复刻国内经验享受到流量红利,共促出海产业链长期向好。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有三个赛道值得重点关注:(1)便携式储能:便携式储能赛道是典型的“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的行业,2022年出口高增长展现的中国制造产能优势。面向未来,我们认为,便携式储能行业将受益于海外出行需求持续修复带来的外需持续增长,行业龙头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中国出海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的流量红利;(2)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积极布局出海业务,2021年开始成果不断兑现,汽车出口销量迅速提升,展现出中国制造的产品优势。面向未来,我们认为,中国车企将充分发挥中国制造要素红利,依托在新能源汽车上先发积累的技术及产品优势,保持出海业务向好发展;(3)跨境电商:近年来中国头部电商积极拥抱海外市场、挖掘增量,在高潜新兴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出海产业链的上游(品牌和文娱)的蓬勃发展助推出海范式从“产业链出海”向“品牌出海”向“文化出海”的长期升级,跨境电商作为“卖铲人”助力全球贸易链向降本增效的方向前进,长期向好。便携式储能:中国制造、全球市场、出海营销品类初起,市场广阔。便携式储能电源,又称“户外电源”,是内置锂离子电池的小型储能设备。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以下简称CIAPS)发布的《中国便携式储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便携式储能电源2016年全球仅出货5.2万台,预计2021年出货量达到483.8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8%,预计2026年,全球出货量达到3110万台;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9%,预计2021年达到113.3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882.3亿元。便携式储能赛道整体呈现市场规模大、增速高的特点。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从2020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区域分布来看,全球工厂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凭借消费电子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上下游配套齐等明显优势占据了90%以上的生产量和出货量。目前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南美等区域)占比较低;中国消费占全球的4.9%,当前占比较低,但是随着露营、自驾游、周边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中国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该行业是典型的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的行业,出口供给随海外出行需求恢复和渗透率提升而快速增长,是比较优势强、长期空间广阔的品类。发展初期,格局未定。便携式储能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格局尚未出现明显的集中现象,龙头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市占率小幅度领先,其中华宝新能2020年出货量在全球占比达到16.6%,营业收入占比达21%,领先于其他品牌。便携式储能需求场景丰富,用户群体较大,存在广阔的全球市场需求,渠道多以线上为主,CIAPS预计线上渠道销售额2021年占比达到86.2%。目前行业发展处于高增阶段,众多新玩家入局,存在明显的长尾效应。随着各家企业在产品端、营销端发力,培养用户习惯,我们预计便携式储能产品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行业格局也可能会出现波动。聚焦品牌运营,放眼出海营销。便携式储能具有明显的消费品属性,产品力是基础,品牌力和渠道力是未来提价放量的关键。行业头部企业大多打造自主品牌,目前初现品牌壁垒。华宝新能入驻亚马逊、日本乐天、日本雅虎等平台,采用M2C模式构建全链路经营体系,还通过网络红人和名人推荐官为品牌宣传,提升垂直领域品牌影响力;安克创新延续跨境电商优势,深化与亚马逊、速卖通、eBay等电商平台合作,并在北美地区入驻沃尔玛、百思买等全球知名连锁商超,在其他地区的线下拓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展示出优异的渠道力。面向未来,出海营销预计将为头部企业构筑品牌力和渠道力,提振业绩。汽车出海:行业蓬勃发展,中国车企销量、利润均可受益中国汽车出海迎来“高光期”,成长空间仍广阔2021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出海“高光期”的元年,2022年增长势头不减。2017-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销量保持在100万辆左右的水平,2021年出口销量达201.5万辆,同比增长达103%,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2022年1至9月我国汽车出口销量达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汽车竞争力逐渐凸显,成长空间仍广阔。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在全球各个市场市占率均有提升,竞争力逐渐凸显。2018-2021年,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在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的市占率提升显著,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市占率亦有增长。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在非洲外的其他地区市占率仍相对较低,有较大提升空间。2021年,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市占率仍较低,分别为5.8%、3.3%及1.1%;在南美洲及大洋洲市占率略高于10%。中国车企积极布局出海,叠加自主新能源车竞争优势,共同促进汽车产业出海蓬勃发展。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在近两年得到突飞猛进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面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中国车企积极布局出海,同时海外车企纷纷收缩业务版图,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了市场空间;其二,中国较早地对新能源车进行财政补贴,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车,在新能源车方面具有较长时间的耕耘,积累了技术能力及产品经验,因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中短期燃油车助力出海蓬勃发展,长期看新能源车前景广阔基于汽车技术发展的时间、当地本土品牌的实力,我们把欧洲、北美、日韩区域定义为高势能市场,把其他包括东盟、南美、中东、非洲等在内的地区定义为低势能市场。,燃油车方面,我们更加看好中国燃油车进入本土品牌实力较弱、竞争松缓的低势能地区;电动车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在研发上起步较早,自我迭代效率高,凭借当前产品、技术实力领先,有望对高势能地区实现突破。自主品牌燃油车在低势能地区已获得一定市场空间。当前,以非洲、南美洲为代表的低势能地区仍以燃油车为绝对主导,中国车企在低势能地区已获得一定市占率,2021年,我国出口汽车在非洲、南美洲市占率分别达21.5%、12.9%。我们认为自主品牌汽车除了外形、空间等具有较好表现外,智能化也是重要的差异化标签,助力中国品牌占领市场。高势能地区电动化进程领先或已开始着手推进电动化转型。处在高势能地区的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视程度较高,多数国家电动化进程已经较为领先。如挪威是目前全球电动化渗透率最高的国家,2022H1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88%,另外如德国、英国等众多欧洲国家2022H1新能源车渗透率均超20%。日本新能源车渗透率当前虽然较低,但日本政府已经在2022年加强新能源车补贴力度,有望助推日本新能源车进一步普及。自主品牌积极布局高势能地区新能源车市场。中国车企已经逐步将版图扩张到高势能地区,积极涌入如德国、挪威及日本等国家的新能源车市场。如比亚迪在进入挪威市场后,继续尝试将元PLUS、汉等车型卖到欧洲其他各国以及日本等汽车工业强势地区。另外如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也在挪威市场取得消费者初步认可后,逐步将车型继续输送到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作为新能源车出海始发站,中国车企已在挪威获取消费者认可。作为中国车企出口新能源车的共同首选目的地,挪威具有电动化进程完善、无强势本土品牌和对进口新能源车税收优惠等特点。目前国内已有比亚迪、蔚来、小鹏、名爵等多家品牌将电动车出口挪威市场,车型覆盖轿车、SUV、MPV多种类别及价格带,在智能化配置、空间及性价比均有可观优势。中国品牌在挪威市占率迅速提升,在2022Q2已达11%,其中名爵及比亚迪已站稳脚跟,蔚来注册量增长迅速。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德国等国家已经取得市占率的提升,有望复刻在挪威的成功经验。基于在挪威的成功经验,中国车企逐步扩张到其他高势能地区,且已取得可观成绩。如在德国市场中,虽然其本土品牌强势,但已经进入德国市场的吉利领克以及上汽名爵实现注册量及市占率双提升,2022年1-9月,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在德国注册量达到9836辆,其中2022Q2注册量达到4351辆,环比提升17%。另外在日本市场中,因本土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落后,比亚迪强势介入,也有望取得领先地位,助推日本电动化转型。中短期燃油车助力出海蓬勃发展,长期看新能源车前景广阔。在低势能地区,中国车企依靠在外形、空间、智能化等维度的优势已获得一定市场空间。在高势能地区,中国车企亦开始布局,在挪威已占据一席之地,在德国已开始取得一定成绩,后续亦有望深度参与日本电动化进程。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出海中短期仍将以燃油车作为主要驱动力,预计2025年中国品牌燃油车海外销量可达223万辆;中长期将靠新能源车进一步占据市场,预计2030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海外销量可达307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涨价出海,整车出口利润可观新能源车出海运输成本约1-2万元,税收成本受目的地国家税收政策影响而差异较大。面向出海,在中国工厂生产的整车物料、人工、折旧等成本与在国内销售的整车没有变化,所以出海额外成本主要分为国内海关税收、海运成本及目的地国家税收成本。整体来看,目前中国车企出海的运输成本约1-2万元,而税收方面的额外成本视不同目的地国家而差异较大。具体三个部分的费用如下:1.中国海关关税:中国出口的汽车在海关享有较为优惠的退税政策。中国车企需要交纳的税种主要分为6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环保税及土地使用税。增值税需要交付离岸价的13%左右,退税额度达到9%;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均为全额减免;城建税、环保税、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不给予退税。2.运输费用:海运费用上涨,单车运输成本为10000-12000元。目前中国车企整车出海基本采用海运,较少部分采取铁路运输。2021年整车出口量激增,运力出现紧缺,海运费用大幅上涨,以欧洲为例,2022年9月出口欧洲新能源车单车滚装船海运成本在10000-12000元左右。随着中国车企出口量的稳步提升,但出口运力短期紧缺,我们认为单车运输成本将逐步上升。此外,部分车企已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舰队”,为未来降低运输成本带来可能。3.目的地国家税收:国家间税收差异较大,新能源车税收利好。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目的地主要为欧洲及亚洲。在欧洲市场中,挪威是对外来新能源车最为友好的国家,该国免征10%的进口汽车关税及25%的增值税;德国、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目前没有对新能源车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国家新能源车进口汽车关税约为10-20%,增值税水平为15-25%,增值税水平高于国内。在亚洲市场中,泰国计划在2026年之前实施新能源车进口关税豁免政策,日本在2022年年初与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对汽车等商品采取关税减免政策。跨境电商:新通路、新势力、新格局电商消费逐步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疫情后的新常态,高潜新兴市场是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的主战地。根据德勤和TikTokforBusiness《2022出海营销白皮书》显示,2020年疫情爆发助推全球电商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19年的12.5%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8.3%;未来五年,全球电商零售额预计约57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2%,渗透率仍会持续攀升,预计在2026年达到约24.5%。与此同时,全球电商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根据零售规模、渗透率和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期,可以定位出规模体量大、渗透率高但增速放缓的重点成熟电商市场(以北美、欧洲、日韩澳为核心)和规模小、渗透率低于全球平均但未来增速快的高潜新兴市场(以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为核心)两类市场,其中高潜新兴市场是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的主战地。跨境电商助力全球贸易链向降本增效的方向前进。传统的品牌出海通常有6-7个环节,利润主要分布在拥有渠道和资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租赁协议2023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 (2024)1-4酸钠盐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3年天津市益中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2023年家政服务项目融资计划书
- 零食行业蓝皮书
- 电力电缆模拟习题+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维修人员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访客管理制度
- 2024年旅游产品销售与推广合同3篇
-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PPT)
- 单片机C语言音乐播放程序
- 空冷岛详解ppt课件
- IATF16949作业准备验证及停工后验证规定
- 石墨坩埚生产制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75页)
- 消防联动调试记录表通用
- EN10204-2004中文版
- (重要)高中数学数列十种求通项和七种求和方法,练习及答案
- 教师师德考核记录表
- 江苏省对口单招计算机原理教案课件
- 300MW机组热力系统计算与经济性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