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_第1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_第2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_第3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_第4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1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第三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应用第四节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第五节货物动态跟踪技术及应用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2本章内容提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了解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本章内容提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3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及其专门的外部设备连接起来,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要点:①计算机网络是多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互连的集合体;②计算机网络中的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实现信息交换。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是指4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具体包括数据交换和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一)数据交换和通信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数据交换和通信。该功能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传递数据、文件和信息。(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些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具体包括5(三)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

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是指当一项任务相当复杂或者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将该项任务分配给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或者传送给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以便均衡各计算机的负荷。(四)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计算机网络具有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当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技术备份,并由网络中的另一台计算机代替出现故障的计算机来完成其所承担的任务,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三)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6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是通用的划分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简称MAN)和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简称WAN)。(一)局域网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网络。此处所指的“局部的地理范围”指的是一栋大楼、一个学校或一个公司的范围等,范围大小一般可以是方圆几米至几千米内。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有很7(二)城域网

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在方圆10千米至100千米范围内。(三)广域网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是指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覆盖范围比城域网更广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广域网。(二)城域网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的8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主要包括光纤、双绞线、空气(用于无线网)等传输介质,以及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连设备。(二)用户端设备用户端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等。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主9(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指WindowsXP(用于工作站)、WindowsServer2008(用于网络服务器)、Linux等。(四)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为互联网提供通信支持的一种网络通信语言,如网络中使用最多的TCP/IP协议等。(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指Wi10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有源实体设备与通信线路之间的连接方式。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型结构和混合结构。其中,星型结构最为常用。

星型结构是指所有节点均通过独立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一个交汇点上,且交汇点外的任何两个节点之间没有直接连通的通信线路,从而形成辐射状的网络结构。各种拓扑结构如下页图所示。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12五、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人员、设施、设备、运输工具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物流信息畅通的有机整体,并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在这个有机整体内高效率地采集、传输、管理和共享,从而促进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五、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13第二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一、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的集合。(一)数据库的概念第二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一、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14(二)数据库的特点1.实现了数据共享2.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3.增强了数据独立性4.实现了数据集中控制5.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二)数据库的特点1.实现了数据共享15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是指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16(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

数据定义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提供数据定义语言,供数据库用户定义数据库结构和建立所需数据库,并自动将其保存到数据字典中。2.数据操纵

数据操纵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提供数据操作语言,供数据库用户实现对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3.数据库运行与控制

数据库运行与控制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保证对所有访问数据库操作的统一管理,并保证数据库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174.数据库建立与维护

数据库建立与维护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提供相应的实用程序来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与初始数据的输入,以及数据转换、存储、恢复、数据库重组合、系统性能监视、分析等功能。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主要存放描述数据库结构的有关信息,以方便用户访问、使用和管理数据库。6.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传输处理的数据,从而实现用户程序与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4.数据库建立与维护18三、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一)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是指以数据库为核心,借助数据库管理软件及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三、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一)数据库系统的概念19(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强弱是衡量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

3.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是指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方便用户操作数据库的程序。(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204.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数据库系统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存储数据库、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硬件资源。5.数据库管理员及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简称DBA)是指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人员;用户是指在应用程序的支持下,操作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员。以上五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如下页图所示。4.计算机硬件2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22四、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内部的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是由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抽象模式构成。四、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23(一)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指对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二)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也称模式或逻辑模式,是指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指24(三)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指对数据物流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靠两层映像连接起来的。所谓映像,是指将数据库的三级模式进行相互转换的规则。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的两层映像具体是指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像和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数据之间的转换如下页图所示。(三)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25《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26五、数据库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物流信息和数据要求被灵活、高效地存储、传递和访问,如货物库存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物流设备信息等大量信息都必须实时地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五、数据库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是以27第三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应用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称EDI)技术是指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的一种信息技术。第三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应用电子数据交换28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一)单证格式化(二)报文标准化EDI技术传递和交换的单证都具有固定的格式。EDI技术现在采用的标准是联合国UN/EDIFACT的报文标准。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一)单证格式化(二)报文标准化29(三)处理自动化(四)通信网络化EDI传递过程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从自动处理到自动处理的过程,期间没有人工干预。EDI技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来传输信息和数据。(三)处理自动化(四)通信网络化EDI传递过30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组成(一)EDI数据标准

EDI数据标准是指为了使不同商业用户的计算机都能识别和处理EDI系统所传递和交换的信息,而制定的一种各贸易伙伴都能理解和使用的协议标准。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组成(一)EDI数据标准31(二)EDI软件及硬件

EDI软件主要包括转换软件(Mapper)、翻译软件(Translator)和通信软件。EDI硬件是软件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等。(三)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用于传输EDI标准格式文件。(二)EDI软件及硬件EDI软件主要包括转换32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现为包括映射、翻译、通信、接收和处理EDI文件等的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数据交换系33(一)映射映射是指通过转换软件将用户文件或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EDI平面文件,或者将EDI平面文件转换成用户文件或数据。(二)翻译翻译是指通过翻译软件将上一环节的平面文件根据EDI标准转换为EDI标准报文,或将EDI标准报文转换成EDI平面文件。(一)映射映射是指通过转换软件将用户文件或数34(三)通信通信是指通过通信软件将上一环节生成的EDI标准报文组成EDI信件,然后接入通信网络并自动将报文投递到贸易伙伴的EDI信箱中。(四)接收和处理EDI文件接收和处理EDI文件是发送EDI文件的逆过程。(三)通信通信是指通过通信软件将上一环节生成35四、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一)EDI技术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接收客户传来的EDI订购单报文,并将其转换为企业内部的订单形式;待货物出库时,则通过EDI系统将出货单和催款对账单传递给客户。(二)EDI技术在批发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批发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与厂商方交换传输商品的采购信息、送货与验收信息以及账款信息,以及与客户方交换传输商品的订购信息、出货与收货信息以及账款信息。四、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一)EDI技术在生产企业36(三)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接收从客户处传送来的订单,并实时向客户传递收货信息、送货信息、货物在途情况信息,最后与客户相互传递账款信息。(四)EDI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与供应商交换货物需求信息和货物供应信息,并实时交换送货信息、验货信息、付款信息和收款信息。(三)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37第四节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一、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包含的技术主要有条码编码原理及规则标准、条码译码技术、光电技术、印刷技术、扫描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物流活动中应用较多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是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技术及应用。第四节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一、条形码技术条38(一)条形码概述1.条形码的概念

条形码是指由宽度不同的黑条和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组成的,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如下页图所示。其中,黑条简称“条”,是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白简称“空”,是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一)条形码概述1.条形码的概念392.条形码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条形码一般由空白区、起始符、数据符、校验符和终止符五个部分组成(参见下图)。(1)空白区

空白区也称静区,是指条形码收尾两端外侧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区域。2.条形码的组成(1)空白区40(2)起始符

起始符是指位于条形码起始位置若干条和空,其标志着一个条形码符号的开始。(3)数据符

数据符是指位于条形码中间,用于表示该组条码所包含的特定信息的若干条和空。(4)校验符

校验符是指位于数据符之后,用于对数据符所译出的信息进行校验的若干条和空。(5)终止符终止符是位于条形码终止位置的,标志着一组条形码结束的若干条和空。(2)起始符413.条形码的分类条形码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20多种。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条形码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EAN、UPC码:用于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的商品条形码,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EAN码和UPC码。其中,又以EAN码使用最为广泛;UPC码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②Code39码:因其可同时表示数字和字母,故主要用于各行业内部的管理。③ITF25码:主要用于物流管理。④Codebar码:多用于血库、图书馆和照相馆的业务中。3.条形码的分类42条形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码制分和按排列方式分。(1)按码制分按照条形码的码制分,可以将条形码分为UPC码、EAN码、ITF25码、39码、Codebar码、128码、93码、49码等。下面对常用的条形码进行介绍。①ITF25码(如右图所示):它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条码,其字符集为数字0~9。这种条形码的编码字符个数为偶数,所有奇数位置上的数据用条编码,偶数位置上的数据用空编码。条形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43②Codebar码(如右上图所示):它是一种长度可变的非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条码,其字符集为数字0~9、字母A~D以及6个特殊字符($、+、-、:、。、/)。其中,字母A~D仅作为起始符和终止符,并可任意组合。③EAN码:它的字符集为数字0~9。EAN码分为标准版(EAN-13)和缩短版(EAN-8)两种。标准版由13位数字构成,如右中图所示;缩短版由8位数字构成,如右下图所示所示。②Codebar码(如右上图所示):它是44④EAN-128码:它是我国推行的一种条形码。EAN-128码有三套字符集,共可以表示出128个ASCII码编码,如右上图所示。⑤UPC码:UPC码一种长度固定的连续型数字式条码,其字符集为数字0~9。UPC码有两种类型,即标准版(UPC-A)和缩短版(UPC-E)两种。前者由12位数字构成(如右中图所示),后者由8位数字构成(如右下图所示)。④EAN-128码:它是我国推行的一种条形45(2)按排列方式分按照条形码的排列方式分,可以将条形码分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①一维条形码是指仅在一个方向上(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达信息的条形码。②二维条形码是相对于一维条形码而言的,是指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内二维方向上分布形成的黑白相间的,用于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如下图所示。(2)按排列方式分46(二)条形码扫描器

条形码扫描器是用来读取条形码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转换成可用信息的识读设备。条形码扫描器从形式上分为手持式和固定式,从原理上可分为接触笔、CCD扫描器(电荷耦合器件扫描器)和激光扫描器三类。1.接触笔

接触笔是一种顶端带光孔的笔状扫描器,如右图所示。接触笔是最经济的条形码扫描器,其体积小、重量轻,且阅读条码长度不受限制。但接触笔的误码率较高,且操作人员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正确使用。(二)条形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器是用来读取条形472.CCD扫描器

CCD扫描器是一种利用光电耦合器对条形码信息进行识读的设备,如下图所示。CCD扫描器的价格较便宜、耗电少、体积小,且操作方便,对于表面不平或软质物品的条码均能识读。但其扫描距离较短(一般工作距离宜在1~2英寸),且首读成功率较低,误码率较高。2.CCD扫描器483.激光扫描器

激光扫描器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条码识读设备,如下图所示。激光扫描器的阅读距离较大(一般为8~30英寸)、扫描宽度不受设备开口宽度的限制、识别速度快,且对印刷质量不好或模糊的条码也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扫描首读成功率和精度较高。3.激光扫描器49(三)条形码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比,条形码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条形码制作简单2.信息采集速度快3.信息采集量大4.可靠性高5.灵活实用6.自由度大7.设备简单且成本低(三)条形码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50(四)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条形码技术在运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分拣和搬运货物时,为将条形码标签贴在货物包装上,然后在每个分拣点装置条形码扫描器,以通过扫描条形码而识别货物信息。2.条形码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货物入库或出库时,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货物包装上的条形码,以采集入库或出库货物信息;在进行货物盘点时,采用手持扫描器对所需盘点的货物信息进行收集,并自动处理盘点重复等错误。(四)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条形码技术513.条形码技术在配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为商品、货架、装卸台,甚至运输车辆贴上条形码标签,通过条形码扫描器对商品及相关设备的信息、货物数量信息、位置信息、闲置车辆信息等进行采集和统计,以便配送中心清楚地知道货物位置、数量、在库时间、可用车辆数量等信息。4.条形码技术在商场POS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商品上贴上条形码,然后通过条形码扫描器将入库商品、出库商品和在库商品的条码信息输入POS系统,那么POS系统就能够为商场快速而准确地反馈商品的进、销、存等个环节的信息。3.条形码技术在配送中的应用52二、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写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一)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和应用系统四部分组成,如右图所示。二、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adioFre531.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又称RFID标签,是指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并附着在物体上,用以标识目标对象的信号发射设备。RFID标签的特点:体积小、安全保密性好、响应速度快、不与阅读器接触等。RFID标签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很多种类:①按照标签有无电源,RFID标签可分为主动标签和被动标签。②按照存储的信息能否被修改,RFID标签可分为只读式标签和可读写标签。1.电子标签542.阅读器

阅读器又称读写器,是指提供与RFID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发射设备。阅读器的主要功能包括:查阅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信息;向空白的RFID标签中写入数据信息;对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修改;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加密、纠错及出错报警;与后台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2.阅读器553.天线

天线是在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装置。4.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指对RFID系统的运营进行支撑的信息系统,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信息系统3.天线56(二)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予以概括:

步骤1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外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射频信号区域内时,RFID标签将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被激活的能量。

步骤2RFID标签通过自身内置的天线,将自身携带的唯一的电子编码信息发送出去。

步骤3天线将RFID标签发出的编码信息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调解和解码,然后传送到后台应用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步骤4应用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RFID标签信号的合法性,然后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发出指令信号,以控制执行机构的操作活动。(二)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系57(三)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存储量大2.数据读取方便快捷3.标签数据可更改4.可实现实时通信5.抗恶劣环境能力强6.安全耐用(三)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58(四)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RFID技术在仓储环节的应用①在货物接收作业活动中,当贴有RFID标签的货物或容器进入物流中心时,装卸平台上的RFID阅读器将自动识读标签信息,以便确认货物的数量、规格、种类、型号等信息是否与订单信息一致。②在货物入库作业活动中,可首先在库位和货架上贴上相应的RFID标签,再由RFID系统根据仓库库位情况自动生成货物上架库位地址等信息,根据此信息就可将入库货物直接送往指定库位和货架。③在货物出库作业活动中,RFID应用系统将需出库的货物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到该类货物相应库位的RFID标签上,并显示出该库位需出库的货物数量。(四)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RFI592.RFID技术在运输环节的应用在物流运输过程中,RFID技术与卫星定位系统的结合应用,可以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当贴有RFID标签的货物和运输工具经过一些设立了RFID阅读器的地理位置时,无需运输工具停下来,RFID系统就能够及时了解运输工具及其装载货物的信息。2.RFID技术在运输环节的应用60第五节货物动态跟踪技术及应用

目前,货物动态跟踪技术主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为涉及地理空间信息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第五节货物动态跟踪技术及应用目前,货物61(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GIS模型和GIS人员五部分组成。1.计算机硬件

GIS的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数据输入、显示和输出等外围设备。2.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用于存储、分析、显示地理数据,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和GIS专业软件。(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地理信息系统主623.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的数据。这些数据具体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4.GIS模型

GIS模型是指为解决某一专门问题而构建的,将客观世界中相互联系的数据转化为信息世界中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模型。5.GIS人员

GIS人员是GIS服务的对象,具体包括从事GIS开发的专业人员和采用GIS完成日常工作的用户。3.地理空间数据63(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校验、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分析、可视化输出等。1.数据输入GIS的地理空间数据通常抽象为不同性质的专题或层,如一张地图上的数据可以分层为土地数据层、地形数据层、水文数据层和人口数据层等。数据输入功能是指GIS可把各专题或各层数据转化为空间坐标及对应代码,并输入到计算机(如下页图所示)。(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64《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652.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功能是指GIS可通过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输入的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纠正,对数据拓扑结构进行构建和校正,对图形进行编辑、整饰、拼接等。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功能是指GIS采用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定义、存储、设置访问权限、检索、更新和维护等。2.数据校验664.数据查询和分析

数据查询功能是指GIS可以实现图形查询和属性查询,还可以实现图形与属性之间的交叉查询;数据分析功能是指GIS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采取不同的应用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常见的数据分析有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等。5.可视化输出

可视化输出功能是指GIS可以将系统处理和分析数据后得出的结果通过可视化工具表现出来,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地图、图形、文字、声音等。4.数据查询和分析67(三)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1.提供配送区域规划最佳方案企业可以采用GIS应用模型分析出每个分销点能够覆盖指定的某个区域,且每个分销点所管理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2.提供车辆最佳路线企业可以采用GIS应用模型分析出车辆从一个起始点到一个或多个终点的最短路线、费用最低路线或时间最短路线。(三)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1.提供配683.提供配货最佳方案企业可以采用GIS应用模型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4.提供仓库最佳配置方案通过GIS应用模型能够很容易地分析出一定区域内应设置物流仓库的数量,以及各物流仓库的规模及位置等。3.提供配货最佳方案69二、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是指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实时、精确三维导航和定位的新一代卫星系统。GP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地为用户确定指定目标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并具有测速、测时等功能。二、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70(一)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GPS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三大部分构成。1.空间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它们位于距地表约万千米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轨道倾角为55°,各轨道平面之间相距60°。人们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至少4颗卫星,如右图所示。(一)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GPS由空间部71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由1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①5个全球监测站分布在全球各地,它配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所有可见卫星的接收机,负责将跟踪测量的卫星观测数据定时发给主控站。②主控站收集到从各监测站发送来的跟踪数据后,计算出卫星轨道和时钟差参数,然后将结果发送到地面控制站。③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将时钟差参数和主控站发送来的卫星星历注入到卫星上的存储器中。2.地面控制部分723.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主要由接收机硬件、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GPS信号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是跟踪卫星并捕获卫星信号,进而测量或解调出接收机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变化率、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按定位解算方法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3.用户设备部分73(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GPS的定位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个未知坐标点上对多个已知坐标点进行观测,观测量为已知点到未知点之间的距离,进而根据已知点坐标求出未知点的坐标,如下页图所示。(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GPS的定位的74GPS信号接收机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未知坐标点”,围绕地球运行的可同时观测到的卫星的位置就是“多个已知坐标点”,且该已知坐标点至少有4个。GPS信号接收机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未知坐标75GPS根据多个已知点坐标求解一个未知点坐标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存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的至少4颗GPS卫星。步骤2地面控制部分在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跟踪和观测,并利用观测所获得的数据计算出时钟差参数,然后将该参数和这些GPS卫星的卫星星历参数注入上空运行的卫星。步骤3GPS卫星接收到地面控制部分发送的数据后,则不断向外发送自身的时间信息和卫星星历参数信号。步骤4GPS信号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后,高精度地测量GPS卫星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至少4颗GPS卫星在其轨道中的已知位置,通过解算观测方程解算出接收机天线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或状态参数(瞬间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GPS根据多个已知点坐标求解一个未知点坐标的76(三)全球定位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1.实时监控将GPS装入所有运送货物的车辆后,就可以在任意时刻发出指令查询运货车辆所在的地理位置、速度等信息。2.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调度将GPS装入所有运货车辆,可以实现车辆出行路线规划,还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GPS发出调度指令。(三)全球定位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1.实时监773.图文互查客户可以在与GPS相连接的计算机中,通过点击车辆图表来查询该车辆及其所载货物的文字信息,也可以通过输入车牌号码或订单号来查询车辆所在位置、货物具体内容的相关图片信息。4.紧急救援在物流活动中,借助GPS还可以实现紧急救援。3.图文互查78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79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第三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应用第四节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第五节货物动态跟踪技术及应用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80本章内容提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了解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本章内容提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81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及其专门的外部设备连接起来,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要点:①计算机网络是多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互连的集合体;②计算机网络中的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实现信息交换。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是指82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具体包括数据交换和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一)数据交换和通信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数据交换和通信。该功能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传递数据、文件和信息。(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些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具体包括83(三)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

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是指当一项任务相当复杂或者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将该项任务分配给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或者传送给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以便均衡各计算机的负荷。(四)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计算机网络具有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当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技术备份,并由网络中的另一台计算机代替出现故障的计算机来完成其所承担的任务,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三)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84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是通用的划分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简称MAN)和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简称WAN)。(一)局域网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网络。此处所指的“局部的地理范围”指的是一栋大楼、一个学校或一个公司的范围等,范围大小一般可以是方圆几米至几千米内。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有很85(二)城域网

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在方圆10千米至100千米范围内。(三)广域网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是指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覆盖范围比城域网更广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广域网。(二)城域网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的86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主要包括光纤、双绞线、空气(用于无线网)等传输介质,以及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连设备。(二)用户端设备用户端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等。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主87(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指WindowsXP(用于工作站)、WindowsServer2008(用于网络服务器)、Linux等。(四)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为互联网提供通信支持的一种网络通信语言,如网络中使用最多的TCP/IP协议等。(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指Wi88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有源实体设备与通信线路之间的连接方式。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型结构和混合结构。其中,星型结构最为常用。

星型结构是指所有节点均通过独立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一个交汇点上,且交汇点外的任何两个节点之间没有直接连通的通信线路,从而形成辐射状的网络结构。各种拓扑结构如下页图所示。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89《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90五、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人员、设施、设备、运输工具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物流信息畅通的有机整体,并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在这个有机整体内高效率地采集、传输、管理和共享,从而促进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五、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91第二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一、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的集合。(一)数据库的概念第二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一、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92(二)数据库的特点1.实现了数据共享2.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3.增强了数据独立性4.实现了数据集中控制5.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二)数据库的特点1.实现了数据共享93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是指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94(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

数据定义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提供数据定义语言,供数据库用户定义数据库结构和建立所需数据库,并自动将其保存到数据字典中。2.数据操纵

数据操纵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提供数据操作语言,供数据库用户实现对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3.数据库运行与控制

数据库运行与控制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保证对所有访问数据库操作的统一管理,并保证数据库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954.数据库建立与维护

数据库建立与维护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提供相应的实用程序来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与初始数据的输入,以及数据转换、存储、恢复、数据库重组合、系统性能监视、分析等功能。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主要存放描述数据库结构的有关信息,以方便用户访问、使用和管理数据库。6.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功能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传输处理的数据,从而实现用户程序与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4.数据库建立与维护96三、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一)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是指以数据库为核心,借助数据库管理软件及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三、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一)数据库系统的概念97(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强弱是衡量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

3.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是指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方便用户操作数据库的程序。(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984.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数据库系统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存储数据库、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硬件资源。5.数据库管理员及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简称DBA)是指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人员;用户是指在应用程序的支持下,操作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员。以上五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如下页图所示。4.计算机硬件99《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100四、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内部的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是由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抽象模式构成。四、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101(一)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指对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二)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也称模式或逻辑模式,是指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指102(三)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指对数据物流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靠两层映像连接起来的。所谓映像,是指将数据库的三级模式进行相互转换的规则。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的两层映像具体是指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像和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数据之间的转换如下页图所示。(三)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10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二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104五、数据库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物流信息和数据要求被灵活、高效地存储、传递和访问,如货物库存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物流设备信息等大量信息都必须实时地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五、数据库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信息系统是以105第三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应用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称EDI)技术是指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的一种信息技术。第三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应用电子数据交换106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一)单证格式化(二)报文标准化EDI技术传递和交换的单证都具有固定的格式。EDI技术现在采用的标准是联合国UN/EDIFACT的报文标准。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一)单证格式化(二)报文标准化107(三)处理自动化(四)通信网络化EDI传递过程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从自动处理到自动处理的过程,期间没有人工干预。EDI技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来传输信息和数据。(三)处理自动化(四)通信网络化EDI传递过108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组成(一)EDI数据标准

EDI数据标准是指为了使不同商业用户的计算机都能识别和处理EDI系统所传递和交换的信息,而制定的一种各贸易伙伴都能理解和使用的协议标准。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组成(一)EDI数据标准109(二)EDI软件及硬件

EDI软件主要包括转换软件(Mapper)、翻译软件(Translator)和通信软件。EDI硬件是软件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等。(三)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用于传输EDI标准格式文件。(二)EDI软件及硬件EDI软件主要包括转换110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现为包括映射、翻译、通信、接收和处理EDI文件等的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数据交换系111(一)映射映射是指通过转换软件将用户文件或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EDI平面文件,或者将EDI平面文件转换成用户文件或数据。(二)翻译翻译是指通过翻译软件将上一环节的平面文件根据EDI标准转换为EDI标准报文,或将EDI标准报文转换成EDI平面文件。(一)映射映射是指通过转换软件将用户文件或数112(三)通信通信是指通过通信软件将上一环节生成的EDI标准报文组成EDI信件,然后接入通信网络并自动将报文投递到贸易伙伴的EDI信箱中。(四)接收和处理EDI文件接收和处理EDI文件是发送EDI文件的逆过程。(三)通信通信是指通过通信软件将上一环节生成113四、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一)EDI技术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接收客户传来的EDI订购单报文,并将其转换为企业内部的订单形式;待货物出库时,则通过EDI系统将出货单和催款对账单传递给客户。(二)EDI技术在批发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批发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与厂商方交换传输商品的采购信息、送货与验收信息以及账款信息,以及与客户方交换传输商品的订购信息、出货与收货信息以及账款信息。四、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一)EDI技术在生产企业114(三)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接收从客户处传送来的订单,并实时向客户传递收货信息、送货信息、货物在途情况信息,最后与客户相互传递账款信息。(四)EDI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EDI系统与供应商交换货物需求信息和货物供应信息,并实时交换送货信息、验货信息、付款信息和收款信息。(三)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EDI技术115第四节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一、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包含的技术主要有条码编码原理及规则标准、条码译码技术、光电技术、印刷技术、扫描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物流活动中应用较多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是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技术及应用。第四节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一、条形码技术条116(一)条形码概述1.条形码的概念

条形码是指由宽度不同的黑条和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组成的,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如下页图所示。其中,黑条简称“条”,是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白简称“空”,是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一)条形码概述1.条形码的概念1172.条形码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条形码一般由空白区、起始符、数据符、校验符和终止符五个部分组成(参见下图)。(1)空白区

空白区也称静区,是指条形码收尾两端外侧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区域。2.条形码的组成(1)空白区118(2)起始符

起始符是指位于条形码起始位置若干条和空,其标志着一个条形码符号的开始。(3)数据符

数据符是指位于条形码中间,用于表示该组条码所包含的特定信息的若干条和空。(4)校验符

校验符是指位于数据符之后,用于对数据符所译出的信息进行校验的若干条和空。(5)终止符终止符是位于条形码终止位置的,标志着一组条形码结束的若干条和空。(2)起始符1193.条形码的分类条形码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20多种。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条形码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EAN、UPC码:用于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的商品条形码,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EAN码和UPC码。其中,又以EAN码使用最为广泛;UPC码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②Code39码:因其可同时表示数字和字母,故主要用于各行业内部的管理。③ITF25码:主要用于物流管理。④Codebar码:多用于血库、图书馆和照相馆的业务中。3.条形码的分类120条形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码制分和按排列方式分。(1)按码制分按照条形码的码制分,可以将条形码分为UPC码、EAN码、ITF25码、39码、Codebar码、128码、93码、49码等。下面对常用的条形码进行介绍。①ITF25码(如右图所示):它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条码,其字符集为数字0~9。这种条形码的编码字符个数为偶数,所有奇数位置上的数据用条编码,偶数位置上的数据用空编码。条形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121②Codebar码(如右上图所示):它是一种长度可变的非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条码,其字符集为数字0~9、字母A~D以及6个特殊字符($、+、-、:、。、/)。其中,字母A~D仅作为起始符和终止符,并可任意组合。③EAN码:它的字符集为数字0~9。EAN码分为标准版(EAN-13)和缩短版(EAN-8)两种。标准版由13位数字构成,如右中图所示;缩短版由8位数字构成,如右下图所示所示。②Codebar码(如右上图所示):它是122④EAN-128码:它是我国推行的一种条形码。EAN-128码有三套字符集,共可以表示出128个ASCII码编码,如右上图所示。⑤UPC码:UPC码一种长度固定的连续型数字式条码,其字符集为数字0~9。UPC码有两种类型,即标准版(UPC-A)和缩短版(UPC-E)两种。前者由12位数字构成(如右中图所示),后者由8位数字构成(如右下图所示)。④EAN-128码:它是我国推行的一种条形123(2)按排列方式分按照条形码的排列方式分,可以将条形码分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①一维条形码是指仅在一个方向上(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达信息的条形码。②二维条形码是相对于一维条形码而言的,是指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内二维方向上分布形成的黑白相间的,用于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如下图所示。(2)按排列方式分124(二)条形码扫描器

条形码扫描器是用来读取条形码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转换成可用信息的识读设备。条形码扫描器从形式上分为手持式和固定式,从原理上可分为接触笔、CCD扫描器(电荷耦合器件扫描器)和激光扫描器三类。1.接触笔

接触笔是一种顶端带光孔的笔状扫描器,如右图所示。接触笔是最经济的条形码扫描器,其体积小、重量轻,且阅读条码长度不受限制。但接触笔的误码率较高,且操作人员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正确使用。(二)条形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器是用来读取条形1252.CCD扫描器

CCD扫描器是一种利用光电耦合器对条形码信息进行识读的设备,如下图所示。CCD扫描器的价格较便宜、耗电少、体积小,且操作方便,对于表面不平或软质物品的条码均能识读。但其扫描距离较短(一般工作距离宜在1~2英寸),且首读成功率较低,误码率较高。2.CCD扫描器1263.激光扫描器

激光扫描器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条码识读设备,如下图所示。激光扫描器的阅读距离较大(一般为8~30英寸)、扫描宽度不受设备开口宽度的限制、识别速度快,且对印刷质量不好或模糊的条码也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扫描首读成功率和精度较高。3.激光扫描器127(三)条形码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比,条形码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条形码制作简单2.信息采集速度快3.信息采集量大4.可靠性高5.灵活实用6.自由度大7.设备简单且成本低(三)条形码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128(四)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条形码技术在运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分拣和搬运货物时,为将条形码标签贴在货物包装上,然后在每个分拣点装置条形码扫描器,以通过扫描条形码而识别货物信息。2.条形码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货物入库或出库时,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货物包装上的条形码,以采集入库或出库货物信息;在进行货物盘点时,采用手持扫描器对所需盘点的货物信息进行收集,并自动处理盘点重复等错误。(四)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条形码技术1293.条形码技术在配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为商品、货架、装卸台,甚至运输车辆贴上条形码标签,通过条形码扫描器对商品及相关设备的信息、货物数量信息、位置信息、闲置车辆信息等进行采集和统计,以便配送中心清楚地知道货物位置、数量、在库时间、可用车辆数量等信息。4.条形码技术在商场POS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商品上贴上条形码,然后通过条形码扫描器将入库商品、出库商品和在库商品的条码信息输入POS系统,那么POS系统就能够为商场快速而准确地反馈商品的进、销、存等个环节的信息。3.条形码技术在配送中的应用130二、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写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一)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和应用系统四部分组成,如右图所示。二、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adioFre1311.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又称RFID标签,是指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并附着在物体上,用以标识目标对象的信号发射设备。RFID标签的特点:体积小、安全保密性好、响应速度快、不与阅读器接触等。RFID标签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很多种类:①按照标签有无电源,RFID标签可分为主动标签和被动标签。②按照存储的信息能否被修改,RFID标签可分为只读式标签和可读写标签。1.电子标签1322.阅读器

阅读器又称读写器,是指提供与RFID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发射设备。阅读器的主要功能包括:查阅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信息;向空白的RFID标签中写入数据信息;对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修改;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加密、纠错及出错报警;与后台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2.阅读器1333.天线

天线是在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装置。4.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指对RFID系统的运营进行支撑的信息系统,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信息系统3.天线134(二)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予以概括:

步骤1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外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射频信号区域内时,RFID标签将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被激活的能量。

步骤2RFID标签通过自身内置的天线,将自身携带的唯一的电子编码信息发送出去。

步骤3天线将RFID标签发出的编码信息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调解和解码,然后传送到后台应用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步骤4应用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RFID标签信号的合法性,然后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发出指令信号,以控制执行机构的操作活动。(二)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系135(三)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与其他自动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