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稿课件_第1页
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稿课件_第2页
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稿课件_第3页
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稿课件_第4页
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人:彭婷单位:高安华林初中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人:彭婷单位:高安说实验原型及改进2说教学反思4说教材31说教学过程33说课目录说实验原型及改进2说教学反思4说教材31说教学过程3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石。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实验,所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切身体验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设计并做好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识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养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研究化学知识的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识记质量守恒定在探究活动中注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二、实验原型及不足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上分析是因为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但没有用实验证明此反应的速度较慢,用时较长,效果不够理想,视觉冲击力不够二、实验原型及不足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上分析是因为二二、实验改进将铁钉换成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换成注射器和输液管,利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来验证将烧杯换成了矿泉水瓶,先操作瓶塞塞紧的实验,再操作取下瓶塞的对比实验二、实验改进(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三)概念分析、拓展提高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二)实验探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引入新课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拉瓦锡研究氧化汞在密封容器内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引入新课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演示实验

实验改进

得出结论

小组实验

数据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演示实验实验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猜想2等于猜想1大于猜想3小于

作出猜想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猜想2猜想1猜想3作出猜想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1

红磷燃烧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1红磷燃烧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演示实三、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2

铁钉与硫酸铜反应3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小组实验三、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2铁钉与硫酸铜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3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发现质量“不守恒”以及现象不明显各组交流讨论,找原因改进实验装置盐酸碳酸钠粉末

数据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3等于大于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3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学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再次实验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装置密封

实验改进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出定律并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结论反应前反应后反应后生成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2预计可能出现的实验装置三、教学过程--概念分析,拓展提高①“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探讨的是物质质量而不是体积。②“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③“参加”:是指实际反应了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或者剩余的物质不包括在内。2预计可能出现的实验装置三、教学过程--概念分析,拓展提高①四、教学反思2预计可能出现的实验装置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我相信,这种方法将使我的学生受益无穷。四、教学反思2预计可能出现的实验装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人:彭婷单位:高安华林初中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说课人:彭婷单位:高安说实验原型及改进2说教学反思4说教材31说教学过程33说课目录说实验原型及改进2说教学反思4说教材31说教学过程3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石。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实验,所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切身体验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设计并做好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识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养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研究化学知识的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识记质量守恒定在探究活动中注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二、实验原型及不足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上分析是因为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但没有用实验证明此反应的速度较慢,用时较长,效果不够理想,视觉冲击力不够二、实验原型及不足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上分析是因为二二、实验改进将铁钉换成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换成注射器和输液管,利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来验证将烧杯换成了矿泉水瓶,先操作瓶塞塞紧的实验,再操作取下瓶塞的对比实验二、实验改进(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三)概念分析、拓展提高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二)实验探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引入新课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拉瓦锡研究氧化汞在密封容器内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引入新课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演示实验

实验改进

得出结论

小组实验

数据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演示实验实验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猜想2等于猜想1大于猜想3小于

作出猜想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猜想2猜想1猜想3作出猜想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1

红磷燃烧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1红磷燃烧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演示实三、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2

铁钉与硫酸铜反应3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小组实验三、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2铁钉与硫酸铜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3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发现质量“不守恒”以及现象不明显各组交流讨论,找原因改进实验装置盐酸碳酸钠粉末

数据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3等于大于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3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学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再次实验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装置密封

实验改进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三、教学过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出定律并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结论反应前反应后反应后生成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2预计可能出现的实验装置三、教学过程--概念分析,拓展提高①“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探讨的是物质质量而不是体积。②“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