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认知过程课件_第1页
专题三认知过程课件_第2页
专题三认知过程课件_第3页
专题三认知过程课件_第4页
专题三认知过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认知过程

——感知觉

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光、热、压力、振动、辐射、机械力和其他物理能量的刺激。如果没有感觉,人就像生活在一个黑暗和寂静的真空世界里,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无法看到美丽的鲜花,无法听到朋友的笑声。可以说人对客观世界的意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人对宇宙的概念是从感觉开始的,人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本章主要内容一、感觉及其规律二、知觉及其特征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感觉的概念

1、感觉(Sensation)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如看到颜色、闻到气味和尝到滋味等均属感觉)

2、感觉的重要意义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观察窗空气调节装置扬声器记录生理数据的导线护目镜耳机麦克风手铐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Deprivation)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心理学家荷比、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图形试图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的现象。(二)感觉的种类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越高,感觉越灵敏;绝对感觉阈限越高,绝对感受性越低,感觉越迟钝。用公式表示为:E=1/R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感觉类别韦伯分数视觉(对亮度差异的辨别)重压(对重量差异的辨别)痛觉(对皮肤灼痛刺激强度的辨别)听觉(对声音高低差异的辨别)触觉(对皮肤表面压力大小的辨别)嗅觉(对天然橡胶气味差异的辨别)味觉(对盐量咸度差异的辨别)1/631/501/301/101/71/41/3不同感觉的最小韦伯分数(中等强度范围)试试看当举起300克重量时,至少增加多少克人才能够感觉到重量增加了?1200克呢?(K=1/50)每公斤水中含盐3克时,人能够尝出咸味,那么,至少增加多少克盐,人才能觉出比先前咸了?(K=1/5)2、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暗适应:明暗(10秒)(感受性提高)明适应:暗明(1分钟)(感受性降低)

“戴眼镜找眼镜”、“棉衣穿久了不觉得重”听觉适应……味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视觉适应:嗅觉适应:皮肤觉适应:

思考:痛觉适应吗?但痛觉的适应很难发生适应的一般规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当不同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某一感受器时,便产生同时对比。例如,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的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月明星稀”也是感觉的同时对比的现象。当不同的刺激先后作用于某一感受器时,便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吃了糖果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

颜色对比(2)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即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某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联觉作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联觉:指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黄色产生甜的感觉,看见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二、知觉及其特征(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种类(三)知觉的规律(重点、难点)……(一)知觉的概念1、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特点:(1)是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2)是在已有经验参加之下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的加工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区别: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心理现象,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较复杂的认知心理现象。联系:一方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经过加工,对事物作出的整体解释。另一方面,两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属于感性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感觉也不能脱离开知觉而独立存在,因此人们常常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二)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根据所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又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正误性,还可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

物体知觉物体知觉是指人们对物体特性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形状、大小、深度和方位等空间特性。时间知觉:反映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反映的是事物在空间位移和速度变化方面的特性。在一张纸上按顺序写如下一组符号时间要求:写五分钟(不允许看手表,估计时间到了就举手),看谁写得最多任务一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对有关个人或群体特征的知觉。包括:对人的知觉:是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知觉,借以了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自我知觉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社会知觉偏差:第一印象:与陌生人初次接触时给人留下的印象。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某种印象后,会以此推论此人的其它方面的特征。例如:“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俊遮百丑”等。刻板印象: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对某类人产生固定的看法,从而把个体简单地归入某一类人中去。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刻,对原有的印象起削弱作用。对熟悉的对象起重要作用。认知偏差

特点第一印象先入为主近因效应最近信息晕轮效应以点盖面刻板印象固定看法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视错觉、听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等。哪个红球更大?X”的两条腿的颜色是否一样呢?交叉处的白点和大块的白色是否一样亮呢?底长还是高长呢?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不对?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因为,在水平面上,随着物体往后退,不仅视角变小了,而且它们在视野中相对于水平线的位置也升高了。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从众多的刺激中优先选择少数对象加以知觉,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部分就是知觉的对象,未被选择的其它刺激物就称为知觉对象的背景。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a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例:黑板上的白粉笔;书中的黑体字;用有色笔改作业、书中标重点、“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b新颖的、运动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出来教学:使用活动教具C对象与背景的组织结构越清晰,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来

主观因素知觉者的目的任务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客观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并不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整体优先性:在很多情况下是先感知整体,然后再感知部分。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各个成分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客体在空间、时间上接近时,以及在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物理性能上相似时,具有闭合、连续与共同的运动方向等特点时,易被组合成一个整体。接近性规律○○○○○○○○○●●●●●●●●●○○○○○○○○○●●●●●●●●●相似性规律连续性规律封闭性原则(2)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当知觉对象的个别部分发生变化,而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不变时,仍能保持整体的知觉映象。例:如一首乐曲用不同乐器或不同音调来演奏,高度变,但整体不变;如果顺序、音程、长度变,整体(曲调)就会发生变化。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觉者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语言的作用。当知觉对象信息不充分时,知觉者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残缺部分进行补充整合,从而获得完整映象。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要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做出最佳的解释,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理解可以使知觉更为深刻,更为精确,可以使知觉速度提高。知觉的理解性例:外出旅游时,看到一块山石,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当导游说这是“嫦娥奔月”时,人们则越来越觉得像。

不合理图形(8-5)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不合理图形(8-6)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不合理图形(8-7)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知觉者的知识经验。(2)言语的指导和补充。(3)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动机、期望、情绪、兴趣、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主观因素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大小常性(Size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形状恒常性

形状常性(Form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颜色恒常性

颜色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客观因素:被知觉对象变化范围要适当。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知觉的恒常性就会被破坏。主观因素: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恒常性影响也很大。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感知对象的恒常性。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直观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或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模像直观:通过模型、图片、幻灯等手段模拟实物形象的教具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生动具体的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直观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学生感知效果

(1)适宜的刺激强度根据感觉强度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在教学中,音量要适当,板书字迹、制作教具应大小适中,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2)对比律根据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规律,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线条粗细、形状大小、声音的高低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知觉对象能被清晰地感知。(3)活动律根据知觉中活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时,应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4)组合律根据知觉对象的组合规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提供学生感知对象应组合得当,使学生易于产生清晰的整体感知觉。

(三)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师社会知觉能力1、正确对待首因效应

注意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但是,对待学生,教师则不能单凭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来鉴定学生。2、重视运用近因效应

教师应重视从每个学生身上获得的最新信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