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英文导游词_第1页
同里古镇英文导游词_第2页
同里古镇英文导游词_第3页
同里古镇英文导游词_第4页
同里古镇英文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里古镇英文导游词【篇一:同里导游词】同里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同里原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过招摇,遂改名同里。同里隶属苏州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宁静朴实,水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退思园】一一重点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201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退思园建于光绪年间。园主任兰生,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因作战有功,先后担任各项官职。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墙,建桥梁,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退思园。退思园占地9.8亩,因地形所限,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人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建筑带有明显的徽派风格,各位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要建两个楼梯呢?东西两侧的楼廊既遮阳、避风、挡雨雪,又方便主仆上下楼时避让,一举多得。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庭。中庭设计围绕待客”两字展开。有头无尾的旱船似一艘刚靠岸的客船,将远道而来的客人载到热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两旁,分别种了广玉兰和白玉兰。那么为什么要种玉兰树呢?一是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可无兰”。二是玉兰寄意金玉”,玉兰飘香意为金玉满堂。如果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留多日,坐春望月楼既可吟诗酬唱,也可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岁寒居是主人在岁暮风雪之时,与知己围炉品茶论诗之所。因为园主被革职回乡而建园,经营多年的仕途毁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脑袋。因此,主人将自己与左、彭两人誉为岁寒三友。透过花窗,可见腊梅,苍松和翠竹。退思园尽管只占9.8亩地,但园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园以池为中心,各式建筑皆紧贴水面,被当代园林学者、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誉之为贴水园”。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尤为珍贵。菰雨生凉轩贴水而筑,菰雨生凉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镜子是园主之子任传薪从德国带回,虽锈迹斑斑,但质地很好,非常珍贵。天桥北侧,矗立一块独体太湖巨石,形着驻足老人,故称老人峰。老人峰巅有灵壁石,酷似昂首寿龟,神形兼备,有健康长寿石之誉”。请大家注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后侧的揽胜阁,揽胜阁与坐春望月楼相连悬挑在花园西北角,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可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满园景色,又能按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顺乎自然地将男女分开。我们再说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凉工冬景是岁寒三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秋景关香秋满”所在。大家请看,这里遍植丛桂,每当桂花飘香之时,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觉秋高气爽。从进园以来我们一直在感受着退思园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在结束退思园的游览之前,请大家关注自己脚下,我们现在所踩的是一块福地。请看,中间的寿”字,隐意长命百岁,周围五只蝙蝠是幸福之福。五福捧寿,有寿有福,围绕福寿转一转,福寿双全轮回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绕福寿”一圈,再随我出退思园。【崇本堂】这里是崇本堂,整个建筑占地不足一亩,从沿街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到下房共分五进,从正厅到后楼,建筑里前低后高结构,民间称之为连升三级如果说同里是一座历史建筑博物馆,那么嘉荫堂就是一座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因布局紧凑,且多为木结构,所以在厅楼之间都建有风火墙,楼廊左右设蟹眼天井,备泻水防火之用。崇本堂共有三进门楼,分别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遗范”和商贤遗泽”,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业之志,又时刻提醒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说明原主人是一位诚实、守信、有文化的商人。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内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厅长短窗的腰华板上刻有《西厢记》戏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楼底层长窗的腰华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十幅。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种隐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称之为富贵平安工笔和锭称之为必定高中工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喜鹊和红梅寄意喜上眉梢”,满装金元宝、银元宝朝内宅飞奔的图案就是日进斗金”等等。另外还有八仙图、琴棋书画图、福禄寿禧图等隐藏在58幅木雕中,请大家随我一起到后楼寻找,看谁先找全。【二桥】重点各位游客,刚才向大家介绍了商贾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对同里人民具有特殊意义的三座桥介绍给大家。我们现在站的是长庆桥,正前方的梁式石桥为太平桥,左前方的拱形石桥是吉利桥。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庆事,一定要约亲朋好友来太平、吉利、长庆三桥走一圈,以桥名求平安,图吉祥,保幸福。如今,走三桥又有了新的含义: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常驻永不老。今天各位作客同里,就请一起走三桥吧。同里古镇以三多闻名,一是桥多,全镇有49座风格迥异的石桥。最古老的桥是建于南宋的思本桥,距今虽有七百多年,但仍巍然屹立。二是名人多,从宋朝到清朝嘉庆年间,共出状元1人,进士42人,文武举人90多人。三是深宅大院、私家园林多。【嘉荫堂】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嘉荫堂,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去参观。嘉荫堂旧称柳宅,主人柳炳南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亲戚。因经营油坊有方,发迹后迁到同里,花了两万两白银于明国初年建起了嘉荫堂,堂内各处建筑都有十分精细的雕刻,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穿过后门,便来到了嘉荫堂的内宅衍庆楼。衍庆楼内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的木雕。西北角是水秀阁,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清水砖雕门楼。有谁知道它们叫什么?这一组图案叫暗八仙”,八仙即民间传说的八位仙人,所谓暗八仙”就是见物不见人,见物似见人。上面的每一种图案分别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芦指铁拐李,宝剑指吕纯阳,朝板指曹国舅,笛子指韩湘子,鱼鼓指张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蓝指蓝采和,扇子指汉钟离。将暗八仙”放在上彷,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字牌上厚道传家”四字则是主人希望后人诚恳和宽容待人。下榜中央部位的福禄寿”深浮雕,是祈盼未来生活能够三星高照。我们现在来到正厅,厅内高大宽敞。因为梁头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厅也被俗称为纱帽厅,大家可以数一下,一共刻着八幅《三国演义》戏文透雕,有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再请看,五架梁正中雕刻着八骏图,梁的两端刻有凤穿牡丹,隐意富贵吉祥。梁底的两幅图案请大家辨认一下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称心如意和必定高中,讨个好口彩。在结束今天的讲解之前,请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两旁建筑为明清风格而得名。1983年谢铁骊导演以崇本堂为主场景,以明清街、三桥景区为外景地,拍摄了《包氏父子》。从此同里古镇就成为众多影视导演心目中的天然摄影棚。1999年4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将同里古镇指定为影视摄制基地。在这条街上,店家销售的大多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游食品有状元蹄、腌菜览、闵饼、荧实、小熏鱼以及各种精美糕点等。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当然,为了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购买时请向店家索要购物凭证。【篇二:苏州同里古镇解说词】苏州同里古镇解说词[同里][同里入口牌坊前]同里古镇[995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而同里镇上百年历史的退思园与苏州古典园林”同宗同源,更被列为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治园宝典《园冶》的作者一计成正是水乡泽国同里人。同里的文化特质不但表现在古代科举场上折桂的这批状元举人们,还表现在众多古建筑中各具特色的代表作上一官宦人家退思园、商贾大户崇本堂、书香门第嘉荫堂,更多地表现在同里古镇在五湖环抱的地理环境中、在水乡灵动的清越气氛里、用儒家的坦然和从容规范了古镇的工整和恬淡。也许同里本身的名字由原来的富士”拆字为同里”,已经说明了宋以来小镇的质朴却殷实的书卷气。小小乡镇农耕渔织,里人勤奋攻渎,一向知书达理、平和而温良,不但培养出了一个状元、百位举人进士,还有无数文化人南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中庸的国度寻求真理的伸张。据说解放前富饶的同里90%以上的居民是地主身份,殷实的生活、养花养草的生活小情趣、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正是旧时江南的正宗。在整体上,同里布局井然,居住区与商业区错开。如今我们看到的明清街”一带正是以前的新填地商业中心,招牌飘扬,热闹而不嘈杂;各行业因水聚集成市,鱼行、竹行现已成了地名,安安静静的,让今人因揣摩而向往古时文雅的市民生活。同里镇内7条河流连着外围众多湖泊,如同莲叶脉络舒展;49座古桥下输送着袅袅的小船,自古而今;保留着大量的沿河明清建筑,一律深宅大院,沉默如智慧的老者,任由你去猜测过往它都淡然一笑;而街巷深处门前倚坐的老婆婆还在熟练地剥着水产一鸡头米,在暗黑的外壳里抖落出精白的圆润的珠粒,好象经过她的双手同里的精髓就这么不经意地层漏了出来,不经由任何文字。同里双棋盘的格局区别与用直的乡野,这里的水道更开阔而生出不凡的气度,水码头工整而优雅;区别于周庄商业化的世故,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把醇正扛南”的韵味勾兑了出来:文化千年的润泽、乐天知命的坦然、繁华而不张扬的平常心态。[退思园一茶厅内,面对影壁]现在我们来到了江南名园一退思园。退思园建成寸:1887年光绪年间,由著名画师袁龙设计。作为晚清园林艺术日益被浮夸的装饰风格所占据,人文化因素日渐式微的时代,退思园不愧是当时难得的佳构,还保留着苏州古典园林一贯的退隐作风、朴素格调与步步诗文。整个园子占地9亩日分,分为四部分:外宅接待部分、内宅居住部分、中庭宴居部分和内园退闲吟游部分。伞园风格一致,平和而安谧,虽是朱门显示主人身份和生活的富足,但空间组织疏朗有秩,全然没有一般清末园林的空间逼涩感;虽然只有内园的一泓池水,却在红花绿叶间弥漫着柔和婉丽的气息;虽然在组织上庭院部分占了全园的四分之三,却因为在各部分的细节处理上多处引入自然景致,以框景的形式作点睛之笔,使得庭、园的过渡自然而婉转,并且把占四分之一面积的东园作为构园的高潮和收笔,好象金戈铁马后的一曲鸟投林,把园主且退且思、且退且闲、且退且隐的,心情描摹得十分贴切。园主任兰生,字腕香,文武双全,接受过西学博物的知识,不但在军事上为朝廷立过功,还在地方政事上普及科学治理和科学工作方式。因受同僚弹劾,还乡置地,花两年时间完成了今天的退思园。[大厅内]由于主人遭贬返乡,从军多年的豪气和傲气并未消散,所以一代儒将一任兰生倒也从从容容地点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完全没有其它苏州园林园名那样,一味地失意才在无奈中追寻桃花源的自我欺骗、在小天地中自我满足的复杂的出世一人世情结纠缠。也许这样主人才大方地命名退思”,上朝尽忠,退朝则思补君王之过。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主人的秘密。看,东面放置的一面镜”,西面一口落地洋钟”,这不正是园主的心迹表露吗一进忠”这不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吗?不知皇上老儿是否听到了任主人的退思”的真意,终于还在任兰生的家园建成后不久就招他上朝尽忠去了。是否这种曲折的想法也使得我们的退思园在组织上也一反常规地改变了南北纵向铺展的格局,作由西向东的延伸,整个形状也成了曲尺形子。同时我们要指出的是,西洋镜和西洋钟是清朝上层社会流行的舶来品,主人在这里巧妙地既眩富又时尚还给来人猜了个哑谜,从中我们似乎还能看到任主人一丝幽默而得意的笑。[腕笏楼]抬头望空,一方狭窄的天空,南北两幢木结构的楼,一圈游廊回旋成典型的走马楼。这里就是园主与家眷起居的地方,也是家庭银库的所在地。这个完全的封闭式的内宅仅有东西院墙上两扇贴砖的封火门与其它部分连通。虽可以放火、防盗,但是居住在里面的人是否感到它沉重的压抑感呢?整座楼宇虽然明丽典雅,却是典型的后宫样式重檐封锁。腕笏,名取自主人的字一一腕香。这里柔和的风格来自于建筑的色调红而不艳俗,落地门窗花格秀丽,挂落围栏雕镂精细,当然还有女眷的温柔脂粉香。走马楼是当时盛行的建筑形式,楼上为主人睡房、楼下为侍从居所,两侧楼梯为方便主仆上下而设。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尚主流一徽派。由于徽商在全国商场上的大胜利大垄断,使得一向注重宗法制度的徽州人不但在家乡建起以骑马墙、走马楼、封火门、传雕门楼等为特征的深宅大院来光宗耀祖,还在各地或买园重新粉饰,或修建豪宅以作商谈寄居场所,一时徽派风格独领风骚、蔚为大观。江南园林也普遍在宅第部分带上了徽派特征,难得的是精雕细刻的局部处理和宽整大气的体例给出尘、阴柔的苏州园林带来了些须人间凡气和健康朝气。[庭院中央]这里南有岁寒居、迎宾居,北面坐春望月楼、揽胜阁曾是主人会友以及宾客留宿的地方。从内宅延伸出来的旱船象一个破折号,象一声从政治生涯下野的号子,把个退隐江湖后闲庭散步、吟风诵月、诗酒酬唱的小日子引入正题。船犹如主人的政治生涯有头无尾,收拾起心情,权且自我安慰于玉兰牡丹、富贵的护持中,往那对面求索云烟锁钥建筑上,由南至北渐次错落升高,在视觉上由于中间旱船的布置而不显得太规则,加上在南面或开向另一个小庭院以延伸视线,或花石为绘作岁寒图,中间花街铺地灰白变化,在古樟、玉兰的映衬下北面的坐春望月楼则在二楼的最东面伸人内园中作揽胜阁,良辰美景一一化作眼前窗中佳绘,虽足不出户天地精华尽收。这样的构造既合乎儒家礼仪,男女互不碰面,又方便了各自欣赏园中景色。在不得已中巧妙容通,在秩序中寻找变通,好象一直是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一可以崇古敬宗遵循规则,又在闲中适情适性,两不冲突。退思园的揽胜阁不失为这样的佳作。[水香榭内]进入云烟锁钥"退闲小筑”的月洞门,绕过屏风的遮挡,整个花园紧贴水面顿时一览无遗,细碎波纹中一切安然如水中红鱼优哉哉,世称贴水园”。金风玉器承载,蓝天碧云湖中,云石翻卷似浪,老藤鸦树桂香。尘俗的一切化解在清风明月中,这一切只有在退闲后才能真正有时间来领略吧。而贴水”的独创,把水乡人亲水”的本性表现非常充分。在建筑上,由于引镇外五湖水填满园林空间一年四季不枯;所有建筑的石础放得非常低,触手可及水面;而假山沿湖部分都做成浸在湖水中的形状,如同浪花飞溅,给人的感觉整个花园象浮在水面上的一样,并由于水波不兴生就微微荡漾的感觉一一贴水园”不是园贴水,而是心贴水,无比柔和无比温情自然被激发被引入游者的审美情绪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整个花园一弯池水由北经西而南,从东北角的琴房流出清泉,幽幽走过紫藤覆盖的曲桥,与西北角揽胜阁处涌出而穿过水香榭底部的另一股水源汇聚南行,绕过石舫闹红一舸工漫浸在菰雨生凉”的石基下,不知所终。总体上水面如一弯新月,而眠云亭所在的湖石假山如白日腾升。以前的池中遍植荷花,而闹红一舸”的词意也表现得最为贴切:水佩风裳无数。姜夔描绘的景色如此具象,园艺师用至阴至柔至幻的物种磨灭了建筑的棱角,以致于游者绝倒于幽谧中琴声催开的紫藤花落、带着莲香的水汽、桂香浸泡的水中月影和冰雪寒窗的笔墨纸香。正如我们身边的这条游廊花窗里嵌着几个字写道:清风明月不须一文钱买。文字属石鼓文,字出自李太白的诗《襄阳歌》:清风明月不须一文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整个建筑布局依琴棋书画四大主题来布置,依次是琴室、眠云亭、辛台和水香榭,两高两低,在水两侧互为椅角。园总体是以退思草堂为中心,由揽胜阁向菰雨生凉逐层往低,向东南方敞开。如果说全园灵魂从琴室曲桥处引气,那么在菰雨生凉和眠云亭之间则作漏气处理。在空中另有揽胜阁、眠云亭、辛台复道天桥相互成为对景,把阿旁宫勾心斗角的华美曲线勾画地美不胜收。作为建筑上的成就,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登者若白云在握;而眠云亭如同一座凌空的楼阁,假山即是它的基础,又形成了一个阴凉的石室;再者,天桥前面的一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似人仙境不愿离去的老者,峰顶还有一块色近的灵璧石,是不是象醉饮了这里的玉露琼浆昂头向月呢?如此天成的配合真是天下无双了。而在退思草堂内鸳鸯厅北面隔扇上藏有元代书法家赵孟?所书的《归去来辞》的珍贵碑拓,爱好书法的朋友可以有幸观摩一下他的真迹了。其实,在南侧的菰雨生凉的一幅对联里,我们最能体会当初园主退而闲的心境、退而思的真意: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这么理解,主人所谓思过并非真正反省在任时所有的不对,这层意义上的思过只为掩人耳目;也许是在诉说当初一心朝政、失去自我性灵以为过”,如今町以矫枉过正,回复到自然的人生常态中了。这会是主人所想拥有的幸福吗?不管如何图解设汁者的用意和园主人的领悟,退思园以它特有的江南士绅家园特征,用浓淡不一的绿意、鸟语花香的传递、山水相映的情趣再创了自然,人文化的自然,涛情画意的自然。1986年,它的这种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被美国纽约仿建在斯坦顿岛植物园内,名为退思庄”。而我们的退思园依然故我,一任世事变迁,风月永锁,任代代人退而思之。[出退思园,走至三桥,崇本堂前]我们面前正好处在三河会聚的地方,三座金山石桥由近及远分别是长庆桥、吉利桥和梁式桥太平桥。在这个角度,我们观察到所谓水乡古镇的所有特征:小河悠悠,舟楫缓缓,住家简洁而自守于古树的幽谧怀抱中,居民闲散而斜倚在清茶的竹榻边,没有世事纷扰,没有世故作态,这样的平和正构成了同里等一大批江南古镇的文化底蕴和对当今旅游者最大的吸引力。三桥呈品”字形,在清代就有,大家注意看可以看到桥洞两旁的对联,记述同里人捐钱造桥、造福里人的壮举,同时还描述了水上风光,记录了造桥年代,集志事、咏物、纪年于一体,非常有代表性。而同里人走三桥”的风俗更是特别,孩子满月、婚嫁喜庆时、六六大寿时,边走边喊:太平吉利长庆!桥本是水乡特有的道路,在人生特殊的节日里,过桥走上这特殊的路,不正象征着一个人出生、成长、成熟的几个最重要的阶段吗?美好的祝福发自平淡自在的生活,水乡人用他们最朴实的行动来庆贺自己的节日,同里的三桥也带上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另外,驳岸两侧我们看到很多规整的水码头”。虽然这是水乡居民上下船只、方便洗漱最常见的石阶河桥,但是同里的河埠头却是最工整的。单落水的,双落水的,八字形的,形式多样;但同时我们注意到大户人家的私家码头一定是宽敞庄重的,而且水码头上凿出的牛鼻”系缆石雕刻精美,不乏寓意深刻的图案。稍后大家可以在仔细的注意一下。我们身后的建筑,叫崇本堂”,是同里代表性的商人私宅。主人钱幼琴在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建成,占地不足一亩,分五进共二十五间。为什么说它是典型的商贾大户呢?第一,整个建筑前后共五进,在纵深上一进高过一进,称为连升三级”以求风水赐福;还因为受到建筑面积的限制,这样可以在潮湿的江南气候条件下便于通风采光。第二,整个建筑没有完整的文人特质的后花园。毕竟那时的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性灵的虚幻式的古典园林已经走向衰落,审美趣味集中在装饰主义的工艺之美和附庸风雅的情调之感。崇本堂在正厅的落地窗裙板上有一组《西厢记》戏文故事,在内宅堂楼腰板上有《红楼梦》人物雕刻,另外曹上眉梢”、松鼠葡萄”等传统的图案渐入俗套,而‘日进斗金”、富贵平安”、招财进宝”等题材则完全把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给暴露丁出来。我们将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首先游赏型的花园已经在这个建筑中消失了,主要追求家居厅堂实用性刻画;第二,和主人身份相符的商业俗文化以及匠气十足的戏文雕刻铺天盖地,只能给主人略撑场面,在本已经显得拥塞的空间里更显得突兀,不免让人觉得有摆阔买弄之嫌。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崇本堂几座门楼雕刻上看出主人为人处世、立业治家的宗旨。崇本”,为崇德思本”,德为一切的根本;敬侯遗范”、商贤遗泽"体现主人作为一名商人的良好品德指出了福泽后代的经世良药。虽然在外观上崇本堂保留了与古典园林同样的特征,但在艺术上远逊于后者;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沟通、人本化的自然的生活之道上、天人合一的追求上,作为商贾大产的崇本堂已经与前人的艺术生活相去甚远了。不过,今天我们在崇本堂里设置了小型的民俗博物馆倒相得益彰。走三桥的朋友,不妨继续你们的参观,去喜堂”、寿堂’看看当年花轿送女、红绿绸带结姻缘、媒婆点婚的蜡人场面;还有老寿星龙头拐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福。[过长庆桥,穿过对面小巷,左折入,进嘉荫堂正厅,在庭院中央]这里是书香门第柳炳南的私家住宅,名嘉荫堂”建于1922年,占地一亩四分,共四进三十二间。整个建筑前临街后临河,正对崇本堂,车船方便,带有明显的水乡建筑特点;同时由于建筑年代较近,受到相邻建筑的限制,建筑因地制宜,平面上前牛部小后半部大,中轴不对称。虽然是民国建筑,但是却不象年代稍远的崇本堂那样一味堆砌雕刻图案,在细节处理上极具文化性。在整个建筑方面,虽然没有退思园一样精细优美的园林布局,但是在正厅和后宅之间却辟出一一大块空地,青瓦为墨,粉墙作纸,屋脊线、窗檐线、走廊线条、门亭屋面曲线等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沉静的图案。由围廊牵引,廊间蕉竹小品点缀,青枫金桂墙前,疏朗有秩,明风犹存,在这一点上比崇本堂更人文化。还在堂楼衍庆楼后另筑水秀阁,借窗外水景入屋中,给呆板的建筑带来了许多生气,给沉滞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灵动。而同时正厅嘉荫堂”仿明纱帽厅的形式,也许是读书人对明代文化江南正宗的尊崇吧。在细节处理上,我们注意看大厅的廊轩,棚顶呈棱行,俗称鹤胫一枝香”;后面衍庆楼的廊轩顶中部又设斗搁结条菱角一枝香同样是纱帽翅,大厅里作《三国演义》英雄忠义故事,内宅作孝亲传道的透雕。总体上一致,细微处做文章。总之,含蓄简雅的明风扑面而来,各种雕刻细腻传神,比如暗八仙”的传刻,傅古图’,的木刻,称心如意”笔锭高中”的铺地石纹。在文化内涵上,我们不难发现诗书世家对于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追求、渎书为上品”的人生信条。在嘉荫堂梁顶云遮雾绕的装饰性雕刻中有鹤鸣九皋’的雄心壮志,门板上有蟾宫折桂”的仕途理想,更有必定高中”的暗喻。而对于装饰图案,又以人格化的梅兰荷菊作为首选,清雅可人,书卷气十足。整个建筑的气氛可以由门厅里的一幅楹联作为总结: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渎书。万般皆下品,唯有渎书高柳家为代表的书香门第,深居简出,以不甘寂寞的生活态度,在渎书过程中追求出入头地的官运亨通,同时在个人的精神世界追求极致完美。深厚长久的文化传统不但使同里人才辈出,还使同里民风淳厚,真正做到了厚道传家”的思想传承,还使同里古镇真正做到了出世”大世”的两相不悖。巨大的宽容使我们今天在同里还能看到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和平相处,三种不同的文化一仕、商、书膑足而居,在思、德、道”交错的涟漪中增添了文化古镇一一同里的魅力。【篇三:同里导游词】同里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