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非攻谈墨子_第1页
兼爱非攻谈墨子_第2页
兼爱非攻谈墨子_第3页
兼爱非攻谈墨子_第4页
兼爱非攻谈墨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非攻”谈墨子墨子是战国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先习儒学,思想却不受其羁绊,后“背周道而用夏政”,自创墨家学派。儒墨两派之间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互相辩驳,在先秦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兼爱”与“仁爱”何为“兼爱”?即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不受地位等级、家族地域的限制,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墨子在《兼爱》篇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告诉世人兼爱的重要性,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反之,“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正一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墨子在人人平等的美好理想下提生的普遍的爱,与儒家思想在亲亲、尊尊基础之上提由的有差别有等级的“仁爱”是不同的。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崇尚平等博爱;儒家则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上,自然有亲疏厚薄。所以,墨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是第一个站在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为其发声的人,始终相信“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并用最质朴的方式,将这份平易的爱洒向了每一个个体。“非攻”与“反战”何为“非攻”?即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在墨子眼中,“春秋无义战”,当时进行的战争弱肉强食,相互兼并,以大多数的消亡殆尽换来极少数的幸存,均属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在《非攻》中,墨子作了这样的类比:医生救治了上万人,只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就不配称为良医,战争同样不是救治社会动乱的良方。为了劝导战争的发起者认识到战争之不义,墨子在《非攻》中又作了另一种推理,首先讲一个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人人皆知这是“亏人自利”的不义之举;然后层层深入,从“窃其桃李”到“攘人犬豕鸡豚”,再到“取人牛马”,又到“杀不辜人”;最后讲到最大的“亏人自利”就是攻打别国,至此让好战者理屈词穷,感到自己的大不义,使世人明白,只有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消祸乱才是治世良方。为了止攻伐、求和平,墨家弟子可以赴汤蹈火,历史上有名的“止楚攻宋”就是最好的体现。鲁国工匠公输班为楚王建造了云梯,楚王想凭借这一新式武器去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长途跋涉到楚国找到公输班,劝阻楚王伐宋。他解下衣带,围作围墙,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抵挡住了新武器的进攻,使得楚王打消了攻伐的念头。墨子以其卓越的才能制止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彰显了崇高的人格力量若将“非攻”与儒家思想推崇的“仁政”相比较,会发现有一些相似之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通过礼乐的教化来巩固统治、收服民心,也反对武力征服。但孔子并不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主动向国君上奏讨伐,比如当孔子听闻齐国大夫陈成子以下犯上、弑杀了齐简公,就告于哀公,请求由兵讨伐。可见,对于战争的态度,儒墨两派是有区别的。那么,“非攻”是否就等于“反战”呢?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将当时的战争分为“诛无道”和“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种。以兼爱为目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战争,如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正义之战,是受认可的;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因私欲膨胀,为扩张势力而发动的战争则不属于此范围。“重利”与“轻禾“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一语道由儒家的义利观,而孟子“鱼与熊掌”的类比则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儒家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与儒家截然不同的是,墨家将“利”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墨子认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墨家所注重的是“百姓之利”“社会之利”“国家之利”,所以“利”即“义”,“义”是为“利”,形成了“义利合一”的观念。这与法家的“重利”又是不同的,法家立足于人的自私好利,于是通过奖赏的方式豉励人去追逐私利,从而实现富国强兵。同为“利”,儒家、法家所指的是私利,而墨家却是一种立足于全局的公利,墨家的“兼爱”情怀可见一斑。“文”与“质”“质”就是内在的本质,即品德、修为、内涵;“文”就是外在的修饰,如仪容、举止、礼节等。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君子立足于世间,应做到表里如一,内在的品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文采彰显品德,就无法推己及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墨子崇尚“质实”,富于现实性、针对性。他反对孔子注重周礼,“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更反对“厚葬靡(浪费)财”,致力于节俭的生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他的学说中,《墨子》一文不重文采,讲究实用,文意通俗,语言质朴。韩非子说墨子担心“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墨子曾用“买桂还珠”的寓言故事来比喻因为语言过于繁复华丽而妨害了事物的本质,因而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独具一格。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也是造成《墨子》对后代散文影响不大的原因之一。秦汉以后,墨子“非天命”(认为天命论是统治者们编造由来愚弄百姓的)的思想终为统治者所不容,墨家思想日渐衰微,后继乏人。但在千年后的今天,墨家思想中所包含的平等、博爱、互利、救守、奋进、竞争、节俭、守纪等观念,以及言辞中严密的逻辑和对自然科学的初探,依旧是一笔宝贵财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羊①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由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②之,故臣为之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墨子?兼爱中》)注:①??羊:母羊。②说:通“悦”,高兴。(1)结合材料,谈谈墨子的“兼爱”观。(2)墨子认为推行“兼爱”并非难事,应当如何推行?【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