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剑川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剑川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剑川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变形虫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只能存活几天B.变形虫通过胞吞摄食的都是大分子物质C.变形虫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稳态D.置于清水中的变形虫会因渗透吸水而胀破2.近年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李斯特氏菌属于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体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体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与酵母菌细胞的最大差别是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②该细菌细胞结构简单,所以其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③该菌以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④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⑤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⑤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向酵母菌培养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并不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4.已知某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B.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3%,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1.19%C.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5.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时,肾脏的某些细胞会加速分泌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EPO),红细胞数量增多有利于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从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生活,EPO分泌增加B.EPO及其功能类似物可能是运动比赛的禁药C.EPO参与体液调节,作用的靶细胞是肾脏细胞D.血氧含量的降低会引起脑干中呼吸中枢的兴奋6.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通过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进而诱发风湿性心脏病。在这一过程中()A.发生了强烈的过敏反应 B.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C.心肌细胞诱导产生抗体 D.需要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要经过精确的四次有丝分裂之后,方能启动减数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调控机制,用EMS诱变筛选,发现一株果蝇tut突变体,其精原细胞不能停止有丝分裂,而出现精原细胞过度增殖的表现型。(1)显微观察野生型果蝇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6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8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4条染色体。细胞中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2)为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为隐性性状。推测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若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3)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已报道有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性状一样,研究人员为探究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就是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员采用缺失定位法对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将一株一条染色体缺失某片段的果蝇(缺失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如果F1表现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将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这些染色体缺失区域的_______(交集/并集)区域。8.(10分)科学家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4C标记的14CO2,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离、鉴定光合产物。实验结果:若光照30s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14C标记的化合物(C3、C4、C5、C6等);若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请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卡尔文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理出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样时,卡尔文和同事每次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从代谢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9.(10分)2019年8月,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持续大火,大批森林遭灾难性毁灭。研究者曾调查某雨林生态系统,共有5个营养级(以A、B、C、D、E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5个营养级的能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营养液ABCDE能量(J•m-2)160.02×1071001.37×10719.89×1070.37×1072.5×107(1)该雨林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填A~E字母)。据表看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有______________特点,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2)雨林在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请推测大批森林被火烧毁灭后可能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3)雨林中的树木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还在艺术、文学等创作领域有重要地位,这体现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价值。10.(10分)某富养化河流的生态修复结构如下图1,图2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迁入量(106cal.m-1.a-1)(1)图1利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分,降解有机污染物。河底通入空气,有利于____________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演替。(2)分析图2,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106cal.m-1.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箭头____________中(请在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择)。11.(15分)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棉花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回答下列问题:(1)棉花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_______酶、__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水解棉花的酶X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填一种化合物)。(3)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技术,此技术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的原因是_________。(4)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酵母菌进行了改造,得到如下三种菌株。菌株Ⅰ:能合成酶X,但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菌株Ⅱ:合成的酶X能分泌到细胞外;菌株Ⅲ:合成的酶X能分泌到细胞外并固定于细胞壁上。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棉花生产大量酒精时,选用菌株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答案解析】

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其中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水分主要通过细胞膜进出,变形虫伸缩泡的作用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其中也有代谢废物,以调节水分平衡。细胞核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变形虫去掉细胞核以后就不能取食,也不能生长,所以只能存活几天。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变形虫的摄食过程就是胞吞作用,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如蛋白酶的分泌就是通过胞吐作用实现的。【题目详解】A、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由于缺少了质提供的物质基础,故只能存活几天,A正确;B、变形虫通过胞吞摄食的不都是大分子物质,B错误;C、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而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C错误;D、置于清水中的变形虫不会因渗透吸水而胀破,变形虫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结构将多余的水分排出,D错误。故选A。2、B【答案解析】

①李斯特氏菌属于致死食源性细菌,为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因此与酵母菌细胞的最大差别是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①正确;②有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②错误;③该菌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变形并将细菌包起来而进入细胞,所以该菌以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③正确;④InIC是该细菌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而该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④错误;⑤该菌使人类细胞膜更易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⑤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B【答案解析】

1、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题目详解】A、从酵母菌培养瓶中抽取样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A错误;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但鉴定蛋白质不需要,B正确;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故选B。4、B【答案解析】

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的遗传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用Aa表示该病的基因。【题目详解】A、女性人群中和男性人群中该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相同的,A错误;B、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3%,则该病的基因频率即为3%,则由于女性纯合子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所以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3%×3%=1.19%,B正确;C、女性患者(XAX-)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其父亲,但祖父传给其父亲的染色体是Y,所以该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父,C错误;D、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所以其XA不可能来自祖母,D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种群基因频率在X染色体上的疾病计算,掌握其特点。5、C【答案解析】

题意分析: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时,会刺激肾脏的某些细胞会分泌分泌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EPO),该激素会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使得红细胞数目增多,使氧气运输增多,以缓解机体缺氧的状态,这是机体的自我调节性的适应。【题目详解】A、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致使体内EPO分泌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多有利于机体适应低氧环境,A正确;B、运动比赛会导致机体血氧浓度降低,使用EPO及其功能类似物会增加红细胞数量,进而增强运动员耐受低血氧的能力,提高比赛成绩,B正确;C、EPO作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其分泌细胞(而非靶细胞)是肾脏细胞,C错误;D、血氧含量的降低是引起脑干中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会引起脑干中呼吸中枢的兴奋,D正确。故选C。6、D【答案解析】

抗体引起自身正常的心肌细胞损伤,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产生,B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C错误;体液免疫过程需要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参与,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8和4过度增殖分离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交集【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研究是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野生型果蝇和tut突变体杂交,子代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说明该突变基因为隐性遗传,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F2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7,说明bgcn突变体的bgcn基因和tut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表达互不影响。【题目详解】(1)含8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含4条染色体的细胞;含16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2)F1中雌雄果蝇杂交,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1,表明过度增殖为隐性性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若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F1的基因型为Aa,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则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3)据遗传图解可知,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且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若将未突变的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则F1表型为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与缺失突变体杂交,F1表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染色体缺失区域的交集区域。【答案点睛】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比例,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比例。有时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比如本题中的9:7。8、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C3→(CH2O)使酶失活,反应停止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答案解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题目详解】(1)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作为原料,探究暗反应的过程,所以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2)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可以使酶失活,反应停止;纸层析法分离化合物的原理是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答案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熟记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及应用,结合教材实验识记纸层析法的原理。9、C逐级递减某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还有未利用部分光合作用含碳有机物温室效应加剧,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间接(价值)和直接【答案解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碳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反复流动,循环利用。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题目详解】(1)据题表分析:B表示生产者,A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所以雨林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是C。据表看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还有未利用部分。(2)雨林在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大批森林被火烧毁灭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温室效应加剧,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3)雨林中的树木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体现出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雨林中的树木在艺术、文学等创作领域有重要地位,体现出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0、分解者需氧型次生60.78.1%⑦【答案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还有火烧、病虫害、严寒、干旱水淹水等等。2.(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去向一般有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枃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三是死亡的遗体残骸、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四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题目详解】(1)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利用这一点可降解河床中的有机污染物。河底通入空气,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有利于需氧型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根据以上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使得河底发生了次生演替。(2)由图2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即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60+迁入量0.7)×106cal.m-1.a-11=60.7×106cal.m-1.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食鱼鸟类同化量/鱼类同化量×100%=(0.5÷6)×100%=8.1%。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属于水生植物残体,因此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箭头⑦中。【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特别是把握分解者的类型和作用,识记次生演替的概念,能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解决问题,理解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把握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去向,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