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建设工期根据类似项目经验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缩短工期,使项目尽早投入使用并产生效益,建设期初步安排为3年,即2016年7月〜2019年6月。建设地点陕西省******各乡镇。分别为三岔镇、瓦子街镇、石堡镇、白马滩镇、界头庙镇、崂岭乡、场台乡。建设单位名称***林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住所:陕西省******石堡镇中心街老中医院法人代表:肖楠注册资本:五千万元人民币成立日期:2016年02月18日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林业发展项目的投资(仅限以自又资产)开发,经营,管理;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林特产品的生产、销售;花卉苗木的繁育、种植和销售。许可经营项目:餐饮。法定代表人肖楠编制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规定和要求;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3、《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9、项目调研过程中搜集到的其他相关资料。1.3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万亩,其中:包括三岔镇占地16000亩、瓦子街镇3500亩、石堡镇占地8550亩、白马滩镇占地11000亩、界头庙镇占地1500亩、峻险乡占地8000亩、场台乡占地1450亩。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万亩,包括征地67亩(包括一条3公里的机耕路)和流转土地40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建筑辅助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中包含五项内容(苗木繁育基地、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农林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苗木繁育基地(1)开发3000亩优质果树苗木培育基地,分别位于三岔镇、石堡镇。三岔镇2000亩、石堡镇1000亩。(2)栽培优质绿化树种培育基地占地2000亩,分别位于白马滩镇、石堡镇。白马滩镇1200亩、石堡镇800亩。(3)基础建设4000平方米,位于三岔镇苹果库。2、农副产品种植基地(1)开发培育2500亩优质亩苹果园,位于三岔镇。(2)培育万亩精品核桃园。分别位于三岔镇、崂岭乡、瓦子街镇、石堡镇、场土台乡、界头庙镇、白马滩镇,其中:三岔镇2000亩、峻岭乡1500亩、瓦子街镇1500亩、石堡镇2500亩、场土台乡800亩、界头庙镇700亩、白马滩镇1000亩。(3)开发2500亩花椒示范园,位于白马滩镇。(4)建设25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位于石堡镇红石崖。(5)种植万亩杂粮。三岔镇3900亩、界头庙800亩、瓦子街600镇、峻岭乡4000亩、场土台乡700亩(6)野生菌培养位于石堡镇。(7)万亩玉米种植,管理厂区4000平方米。三岔镇4000亩、白马滩镇5000亩、瓦子街镇500亩、峻岭乡500亩。3、建设畜牧业养殖标准化基地本养殖基地占地为2400亩。包括:肉牛和绵羊养殖、深水产品养殖、森林猪养殖、野山鸡野兔养殖,观光生产管理区建设约7千平方米。深水产品大闸蟹、冷水鱼、小龙虾养殖在石堡镇、场土台乡、白马滩;肉牛和绵羊养殖白在马滩镇、崂岭乡、三岔镇;野山鸡野兔养殖在白马滩镇,森林猪养殖在白马滩镇,观光生产管理区在石堡镇。4、拟建20条农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拟建20条农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包括:核桃、杂粮、蜂蜜、苹果、野菜、杏仁、薰衣草精油等生产线,基础厂房建设10000平方米。分别位于石堡镇、崂岭乡、瓦子街镇、界头庙镇、场土台乡、白马滩镇。5、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本观光园占地5000亩建设,位于石堡镇,包括:生态餐厅、农业科技展厅、有机水果采摘,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1.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56000.3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估算为49000.3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8789.9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010.77万元;基本预备费4199.57万元);流动资金估算为7000万元(含铺底流动资金2100万元)。4本项目投入总资金56000.30万元,其中:企业自行筹措44800.30万元,占总投资的80.00%,申请专项基金1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20.00%。1.5财务评价本项目实施后具有较好的财务效益,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5929万元,财务评价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5.62%,所得税后4.32%,均大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项目投资静态回收期所得税前12.98年,所得税后14.06年,财务净现值税前2517万元,税后1355万元,均大于零;总投资收益率4.98%,盈亏平衡点78.86%,以上数据说明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各项财务指标显示,本项目从财务上讲是安全可行的。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数据指标详见下表:表1-1主要经济数据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备注I经济数据1项目总投资力兀56000.302建设投资力兀49000.303流动资金力兀7000其中:铺底流动资金力兀21004年平均营业收入力兀159295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力兀10256年平均总成本费用力兀121187年平均利润总额力兀27868年平均所得税力兀69759年平均净利润力兀209010年平均息税前利润力兀278611年平均增值税力兀1484II财务评价指标1总投资收益率%4.98%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5.62%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力兀2517Ic=5%4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12.985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4.32%6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力兀1355Ic=4%7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14.068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78.86%结论和建议结论本项目提出的理由充分,符合国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对项目的市场分析,科学拟定规模,通过对工程方案、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成本估算、经济评价等详细调查分析论证,得出本项目可行,尤其是社会效益比较理想。本项目建设后,解决1759户贫困人口,直接带动就业人数400人,农业观光园预计年参观达6万人次,极大促进***的经济发展。项目的社会稳定性风险等级低,且与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因此,项目的社会评价可行。建议1、养殖、种植以及加工工艺、技术、设备的选型,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做到高起点、高标准2、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市场开拓和媒体宣传工作,尽早签订稳定的产品销售方向,确保项目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积极运用技术经济的方法降低成本。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特别是要关注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发展动向,及时更新技术,改进设备,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1、2015年12月24日,我国“三农”最高会议一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议就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着重提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鼓励商业化运营农村服务业。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指出: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5年12月31日)指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机制相联系。巩固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纠纷调处等服务。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5、《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打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2.2项目区域背景1、区域概况***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位于陕西省中北部、9***东南缘。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降水量563.9毫米,无霜期平均172天。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4镇3乡3个社区服务中心,总人口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素有黄土高原“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是都市人群避暑纳凉、生态观光、踏青吸氧、探险狩猎、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1)历史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黄龙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发掘出土的距今3至5万年的“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属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的一种类型,对于研究亚洲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填补了我国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出土的旧石器时期的石斧为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石斧。现存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古刹庙宇、摩崖石窟随处可见。黄龙是红25军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西北大捷一一瓦子街战役就在这里打响,5000多名革命先烈洒血黄龙,铸就了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典范,现在依然是国家重要的军事基地,是非对外开放县。境内人口来自全国9个民族24个省区,汉、满、回、蒙各个民族和睦共处,风俗习惯相互融合,构成了多元的文化体系,孕育了黄龙人亲土爱乡、海纳百川、诚善怀朴、敬业上进的精神品格。(2)生态效益。境内土地广袤,林草丰茂,林草覆盖率高达91%,属陕西五大林区之一,是横亘在关中和陕北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对维护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的植物有645种,动物122种,其中珍稀动物19种,尤以金钱豹和世界珍禽褐马鸡最负盛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以县境制高点神道岭为分水岭,呈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为宜川、韩城等8个县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年来,黄龙高举生态旗、大打生态10牌,围绕“龙文化”主题,精心打造神道岭、无量山、瓦子街战役纪念地等景区、景点,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柏峪生态民俗风景区、石门峡水上漂流等亮点景区备受关注,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基地。(3)产业发展。黄龙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和“中华蜜蜂之乡”。核桃作为黄龙的优势产业,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其良种化繁育、园艺化管理、规模化栽培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全县核桃面积已突破27万亩,正常年份产量可达6000吨,年产值达2亿元。中蜂养殖突破2万箱,仍以每年2万箱的速度递增,所产中华蜂蜜被称为“蜜中极品”,倍受市场青睐。10万头国家级安格斯优质肉牛养殖基地项目进展顺利,香菇、杏仁、黑木耳、松针菇、羊肚菌等天然绿色产品发展迅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启动实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此外,青兰高速、省道304、201线贯穿县境,伴随黄渭高速、榆商高速开通,黄龙必将纳入西安、延安和(山西省)临汾三个城市“两小时经济圈”,良好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为加速黄龙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社会经济发展2015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2673亿元,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8.1%;社零总额完成2.6155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89元,增长10.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909元,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750万元,增长12.4%。“多元结构”建立农业发展新格局。完成核桃标准化建园1.08万亩,四条梁等5个核桃繁育基地认定为省级核桃示范基地。“渭北核桃安全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被确认为陕西省科技成果。新增苹果111.1万亩,建设苹果防雹体系1400亩,完成孟家山千亩矮化苹果示范园等6个市级苹果示范园建设。新增中蜂1.5万箱,中蜂产业现代示范园建成投用,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种植粮食17.2万亩。舍饲养羊、肉牛、生猪等畜牧养殖稳步发展。繁育苗木8121亩,养殖大闸蟹28万只,七彩山鸡养殖规模突破40万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落实基本农田保护16.45万亩,完成各类营造林6.5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2.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4.4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整理2282亩。率先在全市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流转土地2.46万亩,新增家庭农场26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生态旅游”孕育跨越发展新引擎。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神道岭景区道路、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一期、龙湖一期项目建成。神龙湾生态旅游度假区、龙湾生态园等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游客接待中心投用,发展家庭公寓120余套,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一房难求”的问题,同时创新了历年来沉淀住房去库存的新思路。筹划了“相约黄龙・行游绿洲”、“清凉之夏・爽游黄龙”、“红叶节”、“冰雪节”四季营销活动,生态旅游受到中省市媒体持续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宣传报道100余篇,转发量、点击率突破百万。举办全民旅游培训99班次3.5万人,培训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70%,创省市之最。全年接待游客8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68.3%和353.5%,占全年GDP的26%。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0%以上,50%以上的产业扶贫人口直接或间接在旅游产业中受益。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12业和新引擎。“惠民利民”指引社会事业新方向。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法”扶贫方略,按照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精准摸底、精准识别、精准措施、精准时限和标准、精准考核巩固五个步骤,对全县精准扶贫户1576户3009人实行“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全覆盖精准施策。实施“4321”结对帮扶,落实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旅游扶贫等十四项精准扶贫措施,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6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2.3项目现状公司目前拥有***石堡镇水磨湾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正准备建设的吉家河观光园,并与3家合作社进行合作。1、***石堡镇水磨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石堡镇水磨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于2016年3月由县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划拨到***林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名下,由***腾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具体经营。园区位于县城西南部的店子河村,距城区5公里,是一个及设施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园内现有设施包括:(1)水培、育苗、花卉为主要功能区的1350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1座,内部建设品尝、洽谈的生态餐厅和会议培训;(2)双面菜菌一体化日光温室6座,单面日光温室11座;(3)600平方米框架式结构名优产品展厅及办公场所1座;(4)配套建设集菌种操作间、接种室、场地、灭菌房、自动化13生产设备、培养室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车间1座。***林投公司指导***腾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凭借生态园的先天优势开辟了***首家花卉租赁及日常管护业务,为县城各大酒店、餐饮娱乐城所提供优质的服务,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承接***城区美化工程-城区摆花及日常管护。在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园区还将生态餐厅经营的红红火火,前来就餐的人络绎不绝。为了与配合***“多彩黄龙”建设项目,在林投公司的指导下,特意量身定做了二十多款宣传类花盆。同时为园区配备了夜间亮化设施,为多彩黄龙建设增色添彩。2、吉家河观光园吉家河观光园位于***石堡镇吉家河村,是“多彩黄龙”项目建设十大景观之一,占地52亩,由花卉观赏园、水果采摘园和娱乐垂钓园三部分组成。其中观赏园栽植有五角枫、紫叶李、海棠、丁香、樱花、牡丹、月季、美人蕉、金鸡菊、常夏石竹等彩叶树种和花卉植物29种;采摘园栽植有樱桃、葡萄、核桃、猫猴桃、红枣、山楂等果树15种;垂钓园建有湖中岛及凉亭、钓台,并养殖有淡水鱼,为喜爱垂钓的游客提供方便。该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是一个集乡村体验、水果采摘、花卉观赏、垂钓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为厌倦都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观赏游玩的新天地。图2.1吉家河观光园效果图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现代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本项目建设正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及“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对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与响应。项目实施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农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家庭经营仍然适用于现代农业,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应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金融资金的引入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也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契机。“三产融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吸引资源要素特别是资金进入到现代农业生产,同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生产方式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的建设是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位于***东南部,当地经济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对当地经济提升力度不大。本项目为***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15建设,规划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千亩优质苹果园、万亩精品核桃园、千亩花椒示范园、千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万亩杂粮种植、万亩玉米种植、肉牛和绵羊养殖、深水产品养殖、养猪、野山鸡野兔养殖,并建设20条农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和5000亩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种养殖、深加工、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项目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三产融合从理论层面到付诸实践,其背景:一是农民收入明显下降,需要大力提升农业附加值。二是农业缺乏吸引力、劳力老龄化,需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农村缺乏活力、空心化,需要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拓展农业多功能,增强农村地区活力。三产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林水产劳动者为主体,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餐饮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进而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其核心是依托当地农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目的是留住产业、留住利润、留住人气。从而解决“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项目建设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运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种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一方面,种养依靠当地农民,种养产品可由企业回购,解决了农16产品销售问题,使农民收入得到保障,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需要大量的生产工人;项目还建设农业观光园区,发展旅游业,两者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再者,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加地方税收收入,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有利于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7第三章市场分析我国畜牧养殖业市场发展分析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林牧渔行业总产值达到10222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201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51497.37亿元,201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477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2013年我国渔业总产值为9634.58亿元,2014年我国渔业总产值达到10334.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2013年我国牧业总产值为3902.43亿元,2014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达到4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图3.12006-2014年我国农林牧渔行业总产值走势图18H袖3.02\衣业53.56%图3.22014年我国农林牧渔行业产值分布结构图■衣业总声道:亿元图3.32006-201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走势图■坤业总产局:亿元图3.42006-2014年我国林业总产值走势图191200010334.2610000SCOT60004000200€a2M«*200:荤加髓干2M9年20lC^刘口年2012年2013^20K^■渔业急产宣:亿元图3.52006-2014年我国渔业总产值走势图45CC-42S6.00£必£±2C-D3i2C*=2C<Ci2011^£C13=2CH^■较业总产值;亿元图3.62006-2014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走势图现代畜牧养殖业建设的基本思路1、加快推进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要从规模化到标准化到产业化。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2、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建设定位:种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引种强监管。203、加快推进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建设原则: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全。推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现代饲料产业体系。4、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预警调控机制,加大信息引导力度;推进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5、加快推进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措施:严格行政许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执行监管。农产品加工产业分析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1、总量迅速扩大。2014年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5.5万家。2003-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增加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2014年达到1.17万亿元。2、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2014年,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213、规模企业增多。2003-2014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2014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以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以上。4、结构优化升级。2014年,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3%,比2003年提高了10多个点。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达90%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1-3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8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超过工业1.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5元,低于工业4.3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技术、冷冻保鲜、分子蒸储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促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加工程度精深化,产品结构多样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中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领军企业。目前全国共有龙头企业42000多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700多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582家,如双汇、蒙牛、伊利、汇源、华龙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这些资产在50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创造了中国农22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很大差距。1、加工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还不到1倍;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1的水平,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产业集中度不高。2、加工专用原料少,规模化种植程度低,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发展我国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如美国开发出玉米品种3000多个,我国只有100多个品种。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如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专用基地建设在一些地区刚刚起步;油料作物中,高芥酸、高硫甘的油菜子品23种种植比例过大,从而使加工成本增加,油品质量不高。中国小麦、玉米、稻谷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7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专用原料的缺乏,导致了大量的原料进口,如我国95%的橙汁需要依赖进口。3、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技术装备,工艺水平难以大范围提高虽然如前所述我国与农产品加工的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模仿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总体上,我国80%左右的农加工技术装备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20世纪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到10%。这一切都直接制约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方向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围绕大宗和优势品,提高精深加工程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24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2、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近期应开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3、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业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观光农业市场分析我国旅游市场概况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2008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25年增长5.5%ffi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出现回暖,达2636万人次,增长0.27%;港澳台同胞入境旅游市场降幅明显收窄,达1.02亿人次,下降0.63%;入境过夜游客5562万人次,下降0.11%;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1.07亿人次,增长19.49%;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增长10.67%。全年旅游总收入3.38万亿元,增长14.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69亿美元,增长10.16%。2015年全年国内旅游接待总量达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43万亿元,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0.0%和13.2%。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并重的局面初步显现,国内居民出游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度假超过观光、增长见识成为第一大出游目的。入境旅游在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增长,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1.33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港澳台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外国人市场企稳,其中韩国、越南等近程外国人市场率先回升向好。出境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出境旅游1.2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12.0%。观光农业旅游的内涵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它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26简称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分析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工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1、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2、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27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宥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万人。如何转移?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综上,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陕西省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存在问题观光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陕西发展观光农业具有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本身风险较小,投资较少,而收益却很高,陕西民间自发兴起的各类农业观光活动已纷纷开展起来,吸引了大批的观光消费者,生意可谓火爆。这一方面反映出陕西发展观光农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但陕西境内的观光农业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经营过于单一。有些农业观光活动往往只是靠交通便利或是邻近文物景点,提供农家饮食服务、住宿、观赏通常是附带的,具它如农园的设计、综合服务根本谈不上。28(2)缺乏特色。各个观光区及其区内的服务项目完全雷同,没有看点,没有卖点。(3)服务品质较差。由于大都是农民个体的商业性活动,唯以谋利为目的,所以,在经营服务上不注意服务品质,只重眼前是否赚钱,根本不理会长远发展和园区的整体形象。2、对策(1)突出特色和文化内涵。陕西观光农业起步较晚,目前看这并非劣势,因为全国各地现有的观光农业园区多无特色,文化内涵也不丰富,大都是果园在果熟季节的“采摘型”或普通动植物观赏型,也有一些以农家饮食服务为主的“农家乐”型。这给陕西观光农业的后来居上留下空间。而要后来居上就必须设计、策划出有特色的园区,或者突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特色就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有文化内涵就有持久的市场魅力。显然,这给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当高的难度,但这是必须的。因而应当在这方面给予特别重视,并舍得投入,应视同作战方案,当作成败的关键。当然,特色设计要建立在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而是要着力实现、挖掘当地具有的特色文化、特色物产、特色景观。(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包含如下含义:一是指各地区在发展观光农业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宜搞则搞,不宜则罢,不可盲目跟风,没有条件也勉强上马。二是指对于适宜发展该产业的地区,要找准定位,发展适宜自身条件和文化特点,能发挥比较优势的观光类型。观光农业市场前景从观光农业的功能看,观光农业是指利用农业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及特色农业产品等,为人们提供人们休闲观光与生活体验服29务,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业态,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观光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实践。观光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观光农业还可以通过于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这些功能,休闲农业开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故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社会也对观光农业发展的需求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综上所述,本项目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观光农业,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集种植、养殖、加工、观光体验、生态农业、特色餐饮服务于一体,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生态环境、农业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体系,符合当今农业发展趋势,其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产品销售方案及营销策略1、经营策略(1)核心策略①深入了解产业链上下游,发掘客户和市场需求,形成有价值的解决方案;②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开发技术水平。30(2)具体策略①成立公司研发平台,重视技术储备,积极引进先进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技术,加快产业的发展;②实行市场细分,通过产品差异化,以逐步渗透的方式介入相关市场。2、产品定位策略始终把产品品质(好产品+好服务)放在第一位,树立好产品的口碑,避免产品质量的波动性。3、市场定位策略以陕西市场为主要市场区域,辅以周边地区的市场销售。4、价格定位策略紧随市场价格,同时根据原辅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及时小幅度的调整产品价格。5、市场促进策略(1)形象宣传和推广方式宜采取立体运作,运用多种媒体和考虑客户对象可视途径,进行系统推广。(2)建立片区市场服务中心,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包括产前的信息提供、种苗供应;产中的信息咨询、疾病防治、技术培训;产后的信息反馈、产品销售等。与兽药生产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相结合、一举多得,在服务的同时,更能增加中间环节的利润。SWOT分析表3-1项目SWOT分析表优势(S)劣势(W)31

优良的自然种养条件资金短缺政府支援优势当地条件优势市场渠道尚未建立机会(O)威胁(T)项目市场需求大种苗培育风险项目符合陕西省及***的发展规划自然环境对产业的破坏32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项目建设地点6।^安鑫艮1-县4JXsi唾长县、/I学乜口期fc±111/'Q\120公里/号,卜目所在地、)/口、冢Q&力看艮/一米3/以110X0、3尊/咱%县、。港城y1、lr-“V区2z?L八K图4.1项目区位图4.2建设条件。永和城、\。隆县X—O血—-EU^★大宁县。浦县J-4f夕卜多宇与V-JR1/I"/fe.县10公里一KV^^0«运彘脑一—。商城县0,)—十3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各县域和乡镇,具体包括三岔镇、瓦子街镇、石堡镇、白马滩镇、界头庙镇、娘岭乡、场台乡。4.2.1地质条件33本项目处于***境内,***境内的地层为鄂尔多斯地台,处陕北构造盆地的最南边沿。褶皱、断裂极不发育,为一向北倾斜、倾角1°-3‘的平缓单斜。局部有较小的平缓褶皱,断裂以断距很小的正断层为主,多集中在县东南部。黄龙土壤复杂多变,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是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2.9%。其次是以原黄塘土、黑坤土为主的黄土残填土壤,还有以淤土、黄塘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总之,黄龙土壤比较肥沃,潜在生产力大。土地总面积2752平方公里。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PH值6.5〜8.3。4.2.2气象条件***属季风型大陆性山地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性气团影响,天气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春季暖气团势力增强,气温回升较快,多大风出现,降水相对增多。夏季受蒙古气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温暖多雨,降水集中,多阵性天气产生,降水量居全年之冠。秋季冷暖空气交替出现,秋初气温缓慢降低,多连阴雨天气。由于地形原因,南北、东西温度差异较大,年均气温为7.6—10.2Co其中范家卓子乡、白马滩镇最热,崂岭乡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5C,极端最高温度为36.7C;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7C,极端最低温度为-23.7C,年较差为27.2Co无霜期126—186天,南北相差6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西北部降水多于东南部。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霜冻、干旱、冰雹、连阴雨等。水文条件34黄龙河流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河道10条,50~100平方公里的8条,10~50平方公里的65条,1~10平方公里的365条,总计1公里以上的河流、沟道1028条。主要山脉大岭为最大分水岭,构成东注黄河、西注洛河两个区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条,均为出境河。发源自黄龙山区的潺水河、石堡河、仕望河、仙姑河等水系,呈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交通条件项目区内交通十分便利。青兰高速、省道304、201线贯穿县境,伴随黄渭高速、榆商高速开通,黄龙必将纳入西安、延安和(山西省)临汾三个城市两小时经济圈工良好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为加速黄龙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建筑材料项目所在地境内建材市场广阔,项目所需石料、砂、石灰、沥青、钢材、商品混凝土、木材及粉煤灰等建筑材料,均可就近采购。环境保护条件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加强环保意识,抑制环境污染。地震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项目区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于第三组。4.3基础设施概况1、供水35当地水资源丰富,能够满足项目用水需求。2、供电本项目生产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供电电压10kV,由附近市政电网接入口接入即可,地区变电站裕量可以满足本项目用电需求。3、邮电通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移动通讯覆盖全县。同时程控交换、光缆通信、数据传输、因特网等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覆盖全面,完全能满足该项目的通讯要求。4、施工条件本项目实施有着极其优越的施工条件。一是施工场地环境较好,道路交通、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统筹解决;二是交通方便,施工设备等可以运至现场,能节约运输费用;三是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有利于降低施工工资成本。36第五章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指导思想本项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遵循生态优先的根本原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环境优美***。本项目建设将做到科学规划、适地适树(品种)、精心培育、细心饲养、合理利用,确保企业从基地建设中获得经济实惠。本项目的实施还将为当地提供一批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直接带动当地农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本项目将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上相得益彰,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挖掘潜力,提高技术含量。2、本项目建设采用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以及规模化的加工、旅游的产业融合格局。3、注重基础,讲求效益,科学经营,合理利用。项目定位本项目定位:***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是由***林业综合开37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公司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构建***种养殖、深加工、旅游三产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项目的建设,把基地打造成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乃至陕西地区有特色的三产融合的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并努力使之成为当地旅游重要景点。项目运营公司采用企业参与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的方式为确保原料来源充足稳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来实现项目目标,既保障原料来源充足,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公司已经与3家合作社进行合作。建设规模与内容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万亩,其中:包括三岔镇占地16000亩、瓦子街镇3500亩、石堡镇占地8550亩、白马滩镇占地11000亩、界头庙镇占地1500亩、峻险乡占地8000亩、场台乡占地1450亩。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万亩,包括征地67亩(包括一条3公里的机耕路)和流转土地40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建筑辅助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中包含五项内容(苗木繁育基地、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农林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苗木繁育基地(1)开发3000亩优质果树苗木培育基地,分别位于三岔镇、石38堡镇。三岔镇2000亩、石堡镇1000亩。(2)栽培优质绿化树种培育基地占地2000亩,分别位于白马滩镇、石堡镇。白马滩镇1200亩、石堡镇800亩。(3)基础建设4000平方米,位于三岔镇苹果库。2、农副产品种植基地(1)开发培育2500亩优质苹果园,位于三岔镇。(2)培育万亩精品核桃园。分别位于三岔镇、崂岭乡、瓦子街镇、石堡镇、场土台乡、界头庙镇、白马滩镇,其中:三岔镇2000亩、峻岭乡1500亩、瓦子街镇1500亩、石堡镇2500亩、场土台乡800亩、界头庙镇700亩、白马滩镇1000亩。(3)开发2500亩花椒示范园,位于白马滩镇。(4)建设25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园,位于石堡镇红石崖。(5)种植万亩杂粮。三岔镇3900亩、界头庙800亩、瓦子街600镇、峻岭乡4000亩、场土台乡700亩(6)野生菌培养位于石堡镇。(7)万亩玉米种植,管理厂区4000平方米。三岔镇4000亩、白马滩镇5000亩、瓦子街镇500亩、峻岭乡500亩。3、建设畜牧业养殖标准化基地本养殖基地占地为2400亩。包括:肉牛和绵羊养殖、深水产品养殖、森林猪养殖、野山鸡野兔养殖,观光生产管理区建设约7千平方米。深水产品大闸蟹、冷水鱼、小龙虾养殖在石堡镇、场土台乡、白马39滩;肉牛和绵羊养殖白在马滩镇、崂岭乡、三岔镇;野山鸡野兔养殖在白马滩镇,森林猪养殖在白马滩镇,观光生产管理区在石堡镇。4、拟建20条农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拟建20条农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包括:核桃、杂粮、蜂蜜、

苹果、野菜、杏仁、薰衣草精油等生产线,基础厂房建设10000平方米。分别位于石堡镇、崂岭乡、瓦子街镇、界头庙镇、场土台乡、白马滩镇。5、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本观光园占地5000亩建设,位于石堡镇,包括:生态餐厅、农业科技展厅、有机水果采摘,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产品方案产品方案确定的原则1、根据当地、陕西省及全国产品市场需求来确定方案。2、根据企业自身优势、经验及种植、养殖、加工水平来确定。3、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项目产品方案应符合国家发的相关产品目录,符合企业发展战略。4、原材料供应遵循行业对原材料供应的相关规定、规范。根据项目所采用的原材料的可得性及其数量、品质、供应的稳定性来确定项目产品方案。技术设备条件应与可能获得的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产品方案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综合实力、可利用资源的现状、市场状况、综合利用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本项目产品,具体见表5-1。表5-1产品方案40

序号产品名称单位备注1绿化树亩20002苹果系列产品吨75003精品核桃系列产品吨250004花椒吨7505无公害蔬菜吨37506野生菌吨3.57肉牛头1000出栏量8绵羊头750出栏量9水产品吨25010鸡只10000出栏量11兔只8000出栏量12森林猪头2800出栏量13野菜吨30014杏仁系列产品吨1000015杂粮吨120016蜂蜜吨150017熏衣草精油吨20041第六章建设方案技术方案技术规范1、《鲜苹果》(GB/T10651-1989)2、《花椒》(GB/T30391-2013)3、《玉米国家质量标准》(GB1353-2009)4、《肉牛饲养标准》(NY/T815-2004)5、《猪饲养标准》(NY/T65-2004)6、《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7、《鸡饲养标准》(NY/T33-2004)8、《肉兔饲养标准》(DB37/T1835-2011)9、《核桃坚果质量等级》(GB/T20398-2006)1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12、《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1-2001)13、《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14、《有机肥料》(NY525-2012)以及其它相关标准。技术选择原则1、先进性和前瞻性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性能好,工艺技术水平高,装备自动控制程度和可靠性高。选择采用国内领先或国外先进水平的技术。2、适用性体现在与项目的规模、原材料路线、辅助材料和燃料、设备、包42括国内和国外设备、主要和辅助设备相匹配与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环保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相适应。3、可靠性可靠性指培育和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4、安全性体现为在正常使用中确保生产安全。5、经济合理性体现在项目培育、饲养和技术流程短、设备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均衡、协调、物流输送距离短、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6、技术来源可靠性高。7、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繁育技术本项目苹果种苗繁育,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6.1育苗区育苗工艺流程该育苗区内运输以育苗运输车或电瓶车运送苗盘、苗盆为主具体流程概述如下:43

(1)组培苗工艺流程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用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接入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公司种苗基地应用组培无性系快速繁衍树苗,保持母本的生物特性和遗传性状,改善和提高苗木质量。组培苗培育工艺流程见下图62状,改善和提高苗木质量。组培苗培育工艺流程见下图62-I洗瓶,培养基分装培育品种种质材料选优消毒灭菌材料解剖分离高压锅灭菌干燥混合加热溶解冷却测调pH值琼脂+水水接种培养基质配制消毒移植炼苗移植出圃药品加热预溶接种培养增殖培养继代培养病理检查生根培养基质、移植、炼芾-I洗瓶,培养基分装培育品种种质材料选优消毒灭菌材料解剖分离高压锅灭菌干燥混合加热溶解冷却测调pH值琼脂+水水接种培养基质配制消毒移植炼苗移植出圃药品加热预溶接种培养增殖培养继代培养病理检查生根培养基质、移植、炼芾选取外植体、培养基配制图6.2组培苗培育工艺流程图关键技术:①外植体选择和灭菌是组织培养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器官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选择最易表达全能性的部位,在植株开始生长季节选取大小合适外植体;根据灭菌剂对外植体的生理影响、灭菌44效果和清除残留物的难易程度,选取适合的灭菌剂,对外植体进行灭菌;作好组培中细菌、真菌等污染预防工作。②培养基及其配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培的成败。培养基在外植体的分化、出芽、增殖、生根及成苗整个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培养材料的种类和部位,选取含适宜成分、种类的培养基配方,按上图操作程序,配制培养基。③作好接种和培养。接种室消毒,清洁超净工作台,接种人员清洁操作,预防细菌和真菌污染。接种后,将外植体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pH值和氧气及其他气体下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变,预防培养物的玻璃化现象。(2)温室育苗工艺流程温室育苗又可称设施育苗或可控育苗,是育苗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建筑、材料、机械、环境、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经营等科学技术,建温室等设施,创造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营养等最佳环境,确保苗木良好生长,提高苗木培育的效率和效益。工艺流程见下图:图6.3温室育苗关键技术:①根据培育品种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宜光、热、水、气、肥等因子,科学运用设施内的光、热、水、气、肥等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使先进的设施和培育品种,栽培技术组装配套,规范、高产优质培育45苗木。②播种床与杆插床的基质材料应有足够的持水能力,不含各种有害物质,能为种子发芽提供足够的养分。③杆插育苗应特别注意插穗质量,防止苗床积水;在杆插前使用ABT生根粉等药剂进行预处理。(3)移植苗将温室及大田培育的小苗移栽到大田,以培育更大的苗木。移植在早春进行或在苗木停止生长期间进行。株行距根据树种、培育要求确定,一般株距30-50cm,行距50-80cm。移植苗木应先选苗、分级、剪根,一般根系保留长度为12-15cm,对于常绿阔叶树种,可适当剪短侧枝。剔除带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发育不全和无顶芽的苗木。移栽时要使根系舒展,严禁窝根,覆土压实,及时灌水。移植后要搞好灌溉、中耕、除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