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市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阿坝市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阿坝市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进行着系列生命活动调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裁判员喊出“准备”口号时,运动员很快做好起跑姿势,肾上腺素等增加,说明激素具有迅速调节的特点。B.长跑过程中,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收缩C.由于大量排汗,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比赛过程中血糖浓度稳定不变,主要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作用2.以下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利用红细胞制作纯净细胞膜的实验中用到差速离心法B.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浸泡法处理枝条时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高的地方完成C.在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后需要用50%酒精漂洗10分钟D.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0~t1阶段,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t1~t2阶段,群落中的营养结构较容易发生改变C.t1~t4阶段,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D.t3~t4阶段,总初级生产量与植物呼吸消耗量相等4.研究人员对某植物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的各项生理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层析液提取叶片光合色素时,加入碳酸钙能保护叶绿素B.遮光处理后,该植物的根系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Mg2+减少C.与75%遮光组植株相比,90%遮光组植株叶肉细胞内C5的生成速率较高D.若要探究温度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适宜在遮光75%的条件下进行5.下列为某家族ABO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的血型已经清楚(见图中标注)。已知该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1.1,IB基因频率为1.1,i基因频率为1.8;人群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11111。已知控制血型与疾病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9号为该病男患者的概率为1/313C.3号与4号再生一个O型孩子的概率为9/21D.5号与B型血男性生一个O型血儿子的概率为1/176.真核细胞中通常含有一个细胞核。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与细胞膜结构上的联系可以通过内质网来实现B.有丝分裂中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的mRNA减少C.rRNA和有关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D.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____,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_____键.(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_____.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_____(填过程)合成mRNA.(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_____(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_____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_____.8.(10分)我国从东北到西北基本上都有大麦的分布,尤其是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更是大麦的主产区。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2n=14)。因杂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I和II分离,染色体III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含III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欲测定正常的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3)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其中形状为_______种子种植后方便用来杂交育种。(4)在稳定遗传的大麦群体中由于隐性突变出现一株高产植株(研究发现高产与低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为判断该突变是否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R、r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判断(所选择的亲本需写明其基因型和表现型)。①实验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甲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E(20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乙图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图中鹰与狐狸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2)乙图曲线所示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3)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__________演替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10.(10分)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森林覆盖率只有1.4%。自1962年,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对遭受破坏的塞罕坝林场进行恢复,就是要恢复林场的结构和功能。林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人工种植品种选择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2)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该群落的单位面积CO2吸收量显著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3)为了防治害虫,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4)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为针叶松,其常见病虫害之一为松毛虫。林场建设者提出了防治松毛虫的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施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投放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因为N、P元素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研究人员拟采用生物控制技术进行防治,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植物,这种空间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2)图甲中,在5、7月份,水深1.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1.6m以下有机碳生产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研究及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在不投放饵料或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大量养殖能够吞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这些放养鱼类的生态作用是_________。(4)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①~③表示生理过程)。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答案解析】

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维持动态平衡;(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人体内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数值范围为0.8~1.2g/L。血糖相对稳定是因为血糖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人体内血糖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二是肝糖原的分解,三是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也有三条:一是血糖的氧化分解,二是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三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等。3、当饮食过咸或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感→主动饮水;另外下丘脑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经过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题目详解】A、听到裁判员喊出“准备”口号时,运动员很快倾身站位做好起跑姿势,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A错误;B、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此时产热的主要方式是骨骼肌收缩,B正确;C、机体大量排汗后尿量减少的调节机理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血糖不断被消耗,这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识记体温平衡、水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的过程,并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2、B【答案解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5)观察:

a、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b、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细胞的物象为止;

c、仔细观察:先到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意染色体的特点。【题目详解】A、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以用离心法(而不是差速离心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B、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扦插让其生根,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C、在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后需要用清水漂洗10分钟,C错误;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空白对照实验,D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有关的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3、D【答案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复杂也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题目详解】A、t0~t1阶段为遭受大火烧毁前的状态,此时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正确;B、t1~t2阶段指烧毁后的初始状态,此时群落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差,故较容易发生改变,B正确;C、t1~t4阶段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逐渐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C正确;D、t3~t4阶段达到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此时总初级生产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相等,D错误。故选D。4、D【答案解析】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内因包括色素含量、酶数量等。【题目详解】A、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无水乙醇用于色素的提取,A错误;B、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2+,图中看出遮光处理后,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因此植物的根系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Mg2+增加,B错误;C、与75%遮光组植株相比,90%遮光组植株叶肉细胞内C5的生成速率较低,C错误;D、图中显示75%的遮光条件比较适宜,探究温度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时,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光照强度这种无关变量应在遮光75%的条件下进行,D正确。故选D。5、D【答案解析】

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E、e表示),据此答题。【题目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EE、2/3Ee,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1/11111,即ee的概率为1/11111,则e的概率为=1/111,因此E的概率为99/11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EE的概率为(99×99)/(111×111),Ee的概率为2×99/111×1/111,人群中正常个体中Ee的概率为Ee/(EE+Ee)=2/111,因此,9号患病为男性的概率为2/3×2/111×1/4×1/2=1/616,B错误;C、关于血型,3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IAi:IBi:ii=(2×1.1×1.8):(2×1.1×1.8):(1.8×1.8)=1:1:4,则3号为O型血的概率为4/6=2/3,3号个体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6×1/2+1/6×1/2+4/6=5/6,4号个体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2,因此3号和4号再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C错误;D、5号个体有A型、B型和AB型三种血型,其中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4×1/2×2=1/4,6号B型血有两种基因型IBiB或IBi,其中基因型是IBi的概率为(2×1.1×1.8)/(2×1.1×1.8+1.1×1.1)=16/17,因此5号与B型血男性生一个O型血儿子的概率为1/4×16/17×1/2×1/2=1/17,D正确。故选D。6、A【答案解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题目详解】A、内质网内可以与外层核膜相连,外可以与细胞膜相连,A正确;B、在有丝分裂中期,核膜、核仁等已经解体消失,不存在核孔,B错误;C、rRNA的合成与核仁有关,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合成的,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稳定存在磷酸二酯脱氧核苷酸RNA聚合酶转录甲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解析】

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题目详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3)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甲、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用这两种酶切割可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甲正确;乙、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乙错误;丙、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但用这两种酶切割不会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丙错误;丁、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XbaI的切割位点,丁错误。故选甲。(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8、不遵循7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长粒低产雄性不育植株(mmBB)与高产可育植株(MMbb)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种植F2各植株,最后单株收获F2的种子并统计其数量比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答案解析】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基因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示中两对基因连锁,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故可用mm基因型的个体做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可免去了对母本去雄的操作。【题目详解】(1)由图示可知,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M、m)和种子形状(R、r)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6号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故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农作物,没有性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14,故测定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7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3)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可知该个体产生的花粉为MmRr、mr,由于含Ⅲ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故能参与受精的花粉为mr,该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MmRr∶mr=1∶1,且都能参与受精,故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MmmRrr∶mmrr=1∶1,由于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故F1表现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其中形状为长粒的种子由于雄性不育,故种植后杂交时无需去雄,即方便用来杂交育种。(4)设控制高产的基因为b,则突变体高产的基因型为bb,则题(3)中方便用来杂交育种的植株基因型为mmBB,其与高产植株(MMbb)杂交得到F1(MmBb),F1自交得到F2,单独种植F2各植株,最后统计F2的产量(不考虑交叉互换)。若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则F1(Mm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Mb:mB=1∶1,F2的基因型为1MMbb∶2MmBb∶1mmBB,由于mm表现雄性不育,故mmBB不能产生后代,F2植株MMbb、MmBb分别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2,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则后代配子比例不受雄性不育的影响,F1(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b∶B=1∶1,F2的基因型为1b∶2Bb∶1BB,F2植株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3,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它染色体上。【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三体杂交的情况以及连锁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最后一小题实验设计需要学生对连锁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较熟悉。9、捕食和竞争15%J型100次生恢复力【答案解析】

题图分析:图甲中,牧草属于生产者;牲畜、昆虫和鼠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人、食草鸟、狐狸、鹰属于次级消费者.图乙中,λ>1时种群数量增加,λ=1时种群数量稳定,λ<1时种群数量减少。【题目详解】(1)图甲中,鹰以狐狸为食,同时鹰和狐狸又有共同的食物--鼠,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捕食和竞争。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所以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00÷20000×100%=15%。(2)由图乙中曲线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λ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只要λ大于1,种群数量就增长;只要λ小于1,种群数量就下降;所以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该种群在第20~30年间的λ=1,所以种群的增长率为0。(3)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尽管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在该地方发生的演替叫次生演替,显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次生演替的真实写照,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答案点睛】熟知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另外呈现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的辨别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耐旱、本地物种生产者增多且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单位面积不同的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上升,总光合速率上升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喷洒高效农药可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放养松毛虫寄生蜂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化,植被增加,且随着生产者增多群落垂直结构也变的复杂,单位面积不同的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上升,单位面积CO2吸收量显著上升,使群落的总光合速率上升。由于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可通过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题目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建立生态系统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即人工种植品种选择与当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