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研析高考·明规律1研析高考·明规律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研清教材·固基础2研清教材·固基础4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认识区域(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________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_。指标空间单位指标空间单位(2)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____和边界。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名师点睛]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形状地理环境条件形状地理环境条件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东部沿海长江东北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部沿海长江东北亚热带季风温水稻水田黑土旱地石油水稻水田黑土旱地石油(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水田旱地水稻棉花玉米春小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畜牧(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水田旱地水稻棉花[名师点睛]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的民居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3研析考点·破疑难3研析考点·破疑难12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考点一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考点一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方法技巧〕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该方法主要反映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如区域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点等。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其实质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地理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处理,明确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可以对区域内气温、降水量和河流的流量等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方面,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因素。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AD(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文字信息:由材料“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可知,图示中的大多数村名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等有关。【思维过程】自然要素地理方位文字信息:由材料“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设问信息: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的特征。调动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设问信息: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考向一区域特征(2021·四川省成都市模拟)藏区碉房,称为“卡尔”或“宗卡尔”,原意为堡寨。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有三至四层,外墙用块石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因外观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大致有平地碉房和山地碉房两类,山地碉房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考向一区域特征下图为山地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下图为山地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主要目的可能是 (
)A.遮挡阳光 B.防御野兽C.稳固墙体 D.防风避寒(2)山地碉房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多向空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C.气温 D.风向DA(1)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主要目的可能是 ()D(3)受藏区气候影响,山地碉房一般选址在 (
)A.迎风阳坡 B.迎风阴坡C.背风阳坡 D.背风阴坡[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碉房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D正确;屋内需要采光,目的不可能是为了遮挡阳光,A错;防御野兽不是主要目的,B错;碉房为石木结构,外墙用块石和片石砌筑,墙体本身较为稳固,所以不是为了稳固墙体,C错。C(3)受藏区气候影响,山地碉房一般选址在 ()C第(2)题,山地碉房多建设在险峻的山石上,地形因素导致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多向空中发展,A正确。第(3)题,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受藏区气候影响”。藏区气候高寒,气温低,风力强劲,山地碉房应建设在背风(风力较小)阳坡(气温相对较高)处,C正确。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考向二区域差异(2021·广东省肇庆市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如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考向二区域差异(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B(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防潮 D.保温(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土壤BC(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解析]
第(1)题,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①错;区域内地形包括山地、谷地及部分狭窄平原,受地形条件影响,传统民居产生差异,②对;传统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在山区,树木较少地区,多为石头房,竹木生长条件好的地方,以此为原料,③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④错。第(2)题,陕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时间阳光位于南方,且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南面窗户大主要是为了冬季获得更多的阳光;若为了通风透气,则应南、北都设窗;该地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需要防潮;窗户面积大,增大了与外界热量的交换,不利于保温。[解析]第(1)题,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第(3)题,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民居注重房屋排水;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注重雨水收集。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及时间长短,降水量大小受到影响,故形成该差异的主导因素为大气环流。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思维模式如下图:思维模式如下图:(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知识扩展]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知识扩展]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1·天津联考)读“天津市2006年~2016年三次产业增速图”,读图,回答(1)~(2)题。(2021·天津联考)读“天津市2006年~2016年三次产(1)下列推断与天津市三次产业增速相符的是 (
)A.2008~2009年,三次产业增速都加快B.2013~2016年,第三产业增速最快C.2012~2014年,三次产业增速差异拉大D.2010~2011年,三次产业增速都放缓BB(2)图中显示,天津市经济结构中 (
)A.第一产业产值2010年达到最大值B.第二产业产值一直在增加C.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增加D.三次产业比重都一直增加CC【思维过程】【思维过程】设问信息:1.天津市三次产业增速特征;2.天津市经济结构特征。调动知识:区域发展阶段。设问信息:1.天津市三次产业增速特征;2.天津市经济结构特征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1·山东省聊城市模拟)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1)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B.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C.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D.第Ⅳ阶段——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2)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粮食种植比重太高 B.耕地零星分散C.农业收益相对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较大BC(1)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据表格信息可知,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A不符合题意;第Ⅱ阶段的特征是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由于粮食生产附加值低,因此增强发展动力不是为了扩大种粮面积,B符合题意;第Ⅲ阶段的发展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导致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说明第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C不符合题意;[解析]第(1)题,据表格信息可知,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第Ⅳ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因此第Ⅳ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D不符合题意。第(2)题,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C正确;粮食种植比重太高,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不一定要发展非农产业,A错误;当地第Ⅰ阶段曾经开展土地整治,做到了耕地平整集中,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因此这不是乡村发展非农产业的原因,D错误。第Ⅳ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4研透技法·提素养4研透技法·提素养55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地理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地理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提升演练〕(2021·安徽省黄山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科尔沁沙地位于西辽河中下游(图甲),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面积约万平方千米。这里曾经是草茂水美的科尔沁大草原,孕育了西拉木伦河流域灿烂的红山文化;同时还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的经济区。而今昔日的科尔沁大草原已经变成了科尔沁沙地,沙化的土地已经占到了草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提升演练〕为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过去牧区的牧民一般居住在蒙古包中(如图乙)。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为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过去牧区的牧民一般居住在蒙古包中(如图(1)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蒙古包包身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的原因。(2)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秋平”指的是秋季水热条件较好,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上利于蒙古包搭建,且水草丰富;“冬阳”指的是选择阳坡,温暖避风。请任选其一,从地理角度分析选址“春洼”或“夏岗”的原因。(3)简述该地区由游牧逐渐发展成定居牧业的原因。(1)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蒙古包包身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解析]
第(1)题,内蒙古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多大风,包身呈圆柱形,受风阻力小,不易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排水或雨雪。第(2)题,“春洼”指春季选择洼地环境建蒙古包,内蒙古高原上春季降水较少、多风沙,地势低洼处,可避风沙,洼地地势低,可能有地表水,如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源等,水草比较丰富,故春季选择洼地。“夏岗”指夏季选择高岗处建蒙古包,蒙古高原草原面积广,夏季雨水较多,高岗地区不易积水,夏季比较炎热,岗地地势较高,凉爽透风,蚊蝇较少,故夏季选择高岗。第(3)题,本题可从科技、交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解析]第(1)题,内蒙古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多大风,包谢谢观看!谢谢观看!67[答案]
(1)多大风、雨雪天气;包身呈圆柱形,受风阻力小,不易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排水(雨雪)。(2)“春洼”:春季降水较少、多风沙,地势低洼处,可避风沙,洼地可能有地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源,水草比较丰富。“夏岗”:夏季雨水较多,高岗地区不易积水;夏季比较炎热,岗地地势较高,凉爽透风,蚊蝇较少。(3)①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少,社会经济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增加;②交通条件改善,市场扩大;③政策支持定居牧业;④养殖技术提高;⑤生产设施及装备增多且更先进等。[答案](1)多大风、雨雪天气;包身呈圆柱形,受风阻力小,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研析高考·明规律1研析高考·明规律70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研清教材·固基础2研清教材·固基础72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认识区域(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________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_。指标空间单位指标空间单位(2)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____和边界。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名师点睛]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形状地理环境条件形状地理环境条件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东部沿海长江东北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部沿海长江东北亚热带季风温水稻水田黑土旱地石油水稻水田黑土旱地石油(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水田旱地水稻棉花玉米春小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畜牧(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水田旱地水稻棉花[名师点睛]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的民居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3研析考点·破疑难3研析考点·破疑难80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考点一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考点一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方法技巧〕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该方法主要反映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如区域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点等。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其实质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地理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处理,明确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可以对区域内气温、降水量和河流的流量等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方面,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因素。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AD(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文字信息:由材料“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可知,图示中的大多数村名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等有关。【思维过程】自然要素地理方位文字信息:由材料“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设问信息: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的特征。调动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设问信息: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考向一区域特征(2021·四川省成都市模拟)藏区碉房,称为“卡尔”或“宗卡尔”,原意为堡寨。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有三至四层,外墙用块石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因外观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大致有平地碉房和山地碉房两类,山地碉房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考向一区域特征下图为山地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下图为山地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主要目的可能是 (
)A.遮挡阳光 B.防御野兽C.稳固墙体 D.防风避寒(2)山地碉房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多向空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C.气温 D.风向DA(1)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主要目的可能是 ()D(3)受藏区气候影响,山地碉房一般选址在 (
)A.迎风阳坡 B.迎风阴坡C.背风阳坡 D.背风阴坡[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碉房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D正确;屋内需要采光,目的不可能是为了遮挡阳光,A错;防御野兽不是主要目的,B错;碉房为石木结构,外墙用块石和片石砌筑,墙体本身较为稳固,所以不是为了稳固墙体,C错。C(3)受藏区气候影响,山地碉房一般选址在 ()C第(2)题,山地碉房多建设在险峻的山石上,地形因素导致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多向空中发展,A正确。第(3)题,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受藏区气候影响”。藏区气候高寒,气温低,风力强劲,山地碉房应建设在背风(风力较小)阳坡(气温相对较高)处,C正确。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考向二区域差异(2021·广东省肇庆市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如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考向二区域差异(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B(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防潮 D.保温(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土壤BC(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解析]
第(1)题,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①错;区域内地形包括山地、谷地及部分狭窄平原,受地形条件影响,传统民居产生差异,②对;传统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在山区,树木较少地区,多为石头房,竹木生长条件好的地方,以此为原料,③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④错。第(2)题,陕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时间阳光位于南方,且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南面窗户大主要是为了冬季获得更多的阳光;若为了通风透气,则应南、北都设窗;该地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需要防潮;窗户面积大,增大了与外界热量的交换,不利于保温。[解析]第(1)题,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第(3)题,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民居注重房屋排水;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注重雨水收集。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及时间长短,降水量大小受到影响,故形成该差异的主导因素为大气环流。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思维模式如下图:思维模式如下图:(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知识扩展]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知识扩展]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2021·天津联考)读“天津市2006年~2016年三次产业增速图”,读图,回答(1)~(2)题。(2021·天津联考)读“天津市2006年~2016年三次产(1)下列推断与天津市三次产业增速相符的是 (
)A.2008~2009年,三次产业增速都加快B.2013~2016年,第三产业增速最快C.2012~2014年,三次产业增速差异拉大D.2010~2011年,三次产业增速都放缓BB(2)图中显示,天津市经济结构中 (
)A.第一产业产值2010年达到最大值B.第二产业产值一直在增加C.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增加D.三次产业比重都一直增加CC【思维过程】【思维过程】设问信息:1.天津市三次产业增速特征;2.天津市经济结构特征。调动知识:区域发展阶段。设问信息:1.天津市三次产业增速特征;2.天津市经济结构特征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1·山东省聊城市模拟)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1)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B.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C.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D.第Ⅳ阶段——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2)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粮食种植比重太高 B.耕地零星分散C.农业收益相对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较大BC(1)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据表格信息可知,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A不符合题意;第Ⅱ阶段的特征是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由于粮食生产附加值低,因此增强发展动力不是为了扩大种粮面积,B符合题意;第Ⅲ阶段的发展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导致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说明第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C不符合题意;[解析]第(1)题,据表格信息可知,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第Ⅳ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因此第Ⅳ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D不符合题意。第(2)题,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C正确;粮食种植比重太高,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不一定要发展非农产业,A错误;当地第Ⅰ阶段曾经开展土地整治,做到了耕地平整集中,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BM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针灸医师必读
- 外设电缆施工方案
- 造价员《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 宠物营养师考试项目评估与绩效考核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总结与推广计划
- 启发2024年统计学考生的试题及答案
- 学校艺术工作计划提高学校艺术教学效果
- 水务预算与资金使用监管计划
- 业务风险的监测与管理计划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3年版)实施细则
- 2023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练习与答案解析
-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8.5发布)
- 排水沟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CAD教程CAD基础教程自学入门教程课件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课件
- 停水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电商部运营助理月度绩效考核表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人防门
- 第12课送你一个书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