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①,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朱布②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③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④,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⑤,六幕⑥相联如月去箧⑦,人履⑧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注】①级:层。②布:铺排。③贻(yj:赠给。④讫(q》:完毕。⑤弥束:木板
上下更加紧密的束。弥:紧密。⑥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⑦月去箧:打开的箱子。月去箧,音quqioeffi:从旁边打开,打开。⑧履:走,踩踏。(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①山门圮于河土己:②尔辈不能究物叽物理:③遂反潮流逆上矣遂:④患其塔动患:(2)翻译下列句子。①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②匠师云:朱布瓦,上轻,故如此。”(3)读了【甲】文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4)《河中石兽》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于是;担心(2)①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②工匠师傅说:朱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这样。”(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解析】【分析】(1)本题中,物理”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事物的道理、规律";患”是动词,理解为担心“忧虑”。(2)①句中,啮"本义是皎",这里理解为侵蚀、冲刷“;为"意思是形成";②句中,故”意思是所以“,如此"意思是这样”。(3)《河中石兽》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记叙僧人、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事情,告诉人们认识事物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所以本文从开头到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都是在叙事,最后一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是作者的议论,这句议论也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所以通过这个议论句就能找到答案。(4)《河中石兽》中,有对老河兵和讲学家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例如:闻之笑曰……”又"笑曰……;《梵天寺木塔》中,也有对喻皓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例如:皓笑曰……o《河中石兽》中,老河兵和讲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谦虚稳重,一个骄傲自负;《梵天寺木塔》中,无可奈何”写出了匠师的无能,笑”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二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答案为:⑴①倒塌;②事物的道理、规律;③于是;④担心⑵①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②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这样。”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⑷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了解刻画人物有哪些方法。【附参考译文】【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乙】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朱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束氏狸姓①宋濂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姓。狸雅,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姓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姓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_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十病鼠,.鼠群行.有②.急从束氏假狎加以去。狎独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土怒^推入之。狸姓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昨奋掷而出。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姓哉!(《宋文献公集》)【注】①狸姓:野猫。②(wen@: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束氏日市肉啖之愿为由鞍马B.竟不知世之有鼠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丕可得C沿鼠行不敢下—求之上流,固颠D.鼠度其无技关山度若飞(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古代汉语词典》:①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②熙熙:和乐的样子。③如也: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南郭有土病鼠,鼠群行,有堕!!,急从束氏假狸姓以去。(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下联:狎姓【答案】(1)A(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姓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3)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解析】【分析】⑴B: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最终,最后;C: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下方,下游;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⑵寰己,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意思是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内容上写狸姓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结构和写法上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⑶南郭:城南。土:读书人。病鼠:家里发生鼠患。堕掉进瓮里。句意是: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4)文章以老鼠的事例告诉人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根据“束氏日市肉啖之”狸姓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姓奋掷而出”,对出下联:狎姓每日啖肉见鼠而出。故答案为:⑴A⑵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姓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⑶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得出正确选项。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⑷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附参考译文】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把家周围的老鼠都抓得快没有了。猫没吃的,饿了就大声嚎叫。束氏就每天到市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城南有个读书人的家发生鼠患,他家的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甚至掉进缸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回去。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耳朵,瞪着两只眼睛,黑如亮漆,赤色的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见状不由得发怒,就将猫推了下去。猫害怕极了,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从缸中逃了出来。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①,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②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③,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④故旧耶?念之!念之!祝兴夜寐,无忝⑤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节选自《朱子大全》)(注释)①下借指父母。②汩:搅乱,扰乱。③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④乡党:多里、家多的人。⑤忝,辱。(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理是自不好学/可而不可即—B.故令汝一行/两狼之并驱如故_C.汝若^彼/孰若孤DJM见父母亲戚/归来见天子(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答案】(1)D(2)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3)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解析】【分析】(1)A.即:就/达到;B.故:所以/以前的,原来的;C.若:如果/比得上;D.归:回来。(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译为: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3)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故答案为:⑴D;⑵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⑶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4.阅读文言文后答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有卖油翁臀担而立②尔安敢轮必射!③康肃笑而遣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富含情趣和哲理,通俗易懂,意味深长。B.本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个场面,陈尧咨的射箭写得十分简略。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C本文用睨之“微颔之“置”覆”酌”沥”等词语表现了卖油翁的身手不凡、谦虚沉稳。D.本文结尾写陈尧咨笑而遣之”,一个笑”字生动的刻画出陈尧咨的有所领悟和自我解嘲,是传神之笔。【答案】(1)放下;轻视;打发(2)①(老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到葫芦里。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3)C【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释:放下。遣:打发。(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覆:覆盖。徐:缓缓地,慢慢地。杓:舀东西的器具。沥,灌注。惟:只,不过。尔“通耳":相当于罢了”。(3)C.没有体现卖油翁的谦虚”。故选C故答案为:⑴放下;轻视;打发;⑵①(老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到葫芦里。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⑶0=【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甲文作者是朝的刘禹锡,乙文作者是宋朝的(人名)。(2)翻译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甲文中与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首尾呼应的的句子是。(4)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文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并以孔子的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以此为荣的自豪。B.乙文作者自比陶渊明,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菊花那样恬淡、隐逸、与世无争。C乙文作者从陶渊明谈到今世人,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荷花那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D.甲文作者从山到水再到陋室用类比的说理方式表达了陋室不陋,有德则馨的观点。【答案】(1)唐;周敦颐(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解析】【分析】(1)《陋室铭》是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鲜,少;闻,听到。(3)首尾呼应是指句意上的相互对照。何陋之有”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写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是因为品德高尚就不会感觉到简陋。开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就不显得简陋了。二者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4)B.乙文作者自比莲,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故答案为:⑴唐;周敦颐;⑵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⑷B【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⑶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对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前后的呼应。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群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⑧之,为庭实⑨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衡: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体道:体悟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⑥砥碗: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⑧树:栽植。⑨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1)下列成语中是”的含义与文中关如是“中是”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实事求也B.唯利是图C各行其整D上匕比皆也(2)文章从竹之不固”“心空”"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使用的写作手法,以竹的特征象征君子的品质,物我交融。【答案】(1)D(2)性直;节贞;托物言志【解析】【分析】(1)失如是“中是”的意思是这样”,A项,对,合理,与非”相对;B项,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C项,认为对;D项,这样;故选Do(2)结合本文的内容,从关键语句竹本固”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似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可知,是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和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美德,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属于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故答案为:⑴D⑵性直;节贞;托物言志【点评】⑴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本文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美德,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属于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附参考译文】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副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顾《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间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之心。予新授一名日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因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间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间而己不,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敦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①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根据语境,为下面句中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冬不改柯,夏不易时,其素彳1原如是也。①易A.容易B.改变②素A,朴素,质朴B.向来,平素(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莲之爱,同子者何人?丹之爱,宜平众矣。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品质的理解。【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②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解析】【分析】⑴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是否弄懂该句的大意,是否能根据句式、词性、语感将句子断开,考查的知识点多样,需要考生加以重视。句意是:老天不让他长高,强争也没用,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是根本。据此断句为: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⑵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易:动词,改变。素,副词,向来,平素。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句意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②是:这样。待:对待。谓:说。至:极点。句意是: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4)君子”一般指品德高尚的人。甲文的莲花: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嵌崎磊落的风范,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乙文的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以黄杨的知命”劝喻世人当知艰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奋发有为,摆脱困厄以求成功。故答案为:⑴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⑵B;Bo⑶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②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明白语句大意,,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要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⑷本题考查分析形象的品质。答题时应注意,把握好文言文的形象的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思想品质。【附参考译文】【乙】黄杨木生长在千米高山云雾笼罩的岩壁上,以岩缝中的滴水和雨露为养分,可以说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长成。黄杨生长极其缓慢,有千年黄杨长一寸之说。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这样评价黄杨木说: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黄杨木长得慢是大家共知的,但是至于闰年反缩一寸,倒是未有人考证过。苏轼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但即便是这样,黄杨也安守困境,冬不改柯,夏不换叶,所以李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知命树”,安于天命,老天不让他长高,强争也没用。李渔说,按常理,闰年闰月,树木应该多长一寸才是,现在黄杨非但不多长,反而缩短一寸,这造物主对它的安排实在太不公平了。但黄杨并不恨天怨地,而照样把枝叶长得很茂盛。所以李渔评价它有君子之风,说莲是花中君子,黄杨就是树中君子”了。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生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关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正仿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宥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解释划线的词语。①罢兵而去②是亡吾信也(2)翻译下面句子。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答案】(1)离开;失去(2)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3)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政原得卫”。【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亡:失去。(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吾:我。为:做。(3)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致原”得卫。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关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故答案为:⑴离开;失去;⑵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⑶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政原得卫”。【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的。(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②棹数小舟③湮于沙上④啮沙为坎穴(3)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案】(1)《阅微草堂笔记》;纪的(2)倒塌;划船;埋没;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3)庙僧只考虑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4)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5)议论。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解析】【分析】(1)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啊(1724-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孤石老人,人称茶星。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市)人,故又被称为纪河间,因去世后谥文达”,故又称纪文达。他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侍讲、学政、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2)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棹”:划船。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圮“湮“啮”等生僻词,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所以说他们都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4)由讲学家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的话,可以看出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而由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分析,可以看出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观臆断。(5)一问,考查表达方式的类型。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明显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用反问”的修辞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用主观臆想或者纯理论知识来看待问题,往往是错误的。二问,写启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做出判断。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故答案为:⑴《阅微草堂笔记》;纪日匀;⑵倒塌;划船;埋没;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⑶庙僧只考虑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⑷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⑸议论。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⑵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⑸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作答。【附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日: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力: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转转不己②如是再□鼠③尝得一古画④善求(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答案】(1)停止;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曾经;善于、擅长⑵D(3)①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②猫眼瞳孔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4)①生活中要善于观察;②要将理论联系实践;③用心思考,认真分析;④积累生活经验。【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英美文学鉴赏与批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日语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上海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中医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与卫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天津市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建100亩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天津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吉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陕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食堂餐饮配送投标方案
- 公共关系礼仪实务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紫草科旋花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课件
- 超市会员流程制度
- 安徽省安庆市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道德经》(老子)课件
-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周记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随笔(7篇)
- 榕江县锑矿 矿业权出让收益计算结果的报告
- 机电常用材料进场验收要点
- 电镀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 湖北省武汉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