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课件_第1页
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课件_第2页
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课件_第3页
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课件_第4页
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谈松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1主要内容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趨势制度变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主要内容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一、战略机遇期的机遇与挑战(一)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及其意义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场202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要求它进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一、战略机遇期的机遇与挑战(一)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及其意义3在过去两千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国家,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25%,1820年为33%。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2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欧,在18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后来,它错过了工业革命,经济出现停滞,1949年GDP仅占世界5%。——世界银行:《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2001年在过去两千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4知识革命时代的教育国际竞争“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象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

知识革命时代的教育国际竞争5知识革命对教育竞争的影响: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指出:“知识是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的病根。”加纳和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民收入相差无几,而90年代初后者是前者的6倍,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韩国在获取和利用知识上的成功。知识革命对教育竞争的影响:6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2001》,2000年,在47个国家中,我国处于优势的教育和人力资源指标均为数量指标,如我国人口与劳动力数量排名第1,就业比例排名第2,人口负担系数排名第6;但许多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质量的指标基本均为弱项,如文盲率第44位、熟练劳动力易获得性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排名第42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易获得性排名第47位,均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严重负债项。国际竞争力的比较:7归结起来,战略机遇期就是社会转型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归结起来,战略机遇期就是社会转型期:8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教授在其<大学与美国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从<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到后工业社会的倡导者贝尔教授都认为大学将是未来社会的中心机构.现代发达社会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发明创造.而大学历来对前两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发明创造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9高等教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高等学校要适应、促进和指导社会的发展。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评价高等教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10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需要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需要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11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就业方式,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使大学生就业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就业方式,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使大学生就业成122000年全国15-64岁人口8.5亿人;2003年9.1亿人;2010年将达到9.7亿人;2020年将接近10亿人。80年代经济年增长率9。3%,就业年增长率3%,90年代经济年增长率10。4%,就业年增长率1%。1996—1999年城镇工人从1。49亿减少到1。17亿人,减少3200万人。而今后10年每年将有800—900万新增就业劳动力,实际只能有550-6502000年全国15-64岁人口8.5亿人;2003年9.1亿13(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及其影响

1、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从1998年在校生780万,增加到2004年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提高到19%;年招生数从1998年270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62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增加到2004年的420万人。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及其影响1、高等教育发展的新14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科院校600所,专科学校417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3:2,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34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9:1;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1553所,其中本科院校642所,专科学校911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2: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9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27:1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科院校600所,15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校均规模20世纪90年代前2000人,2002年6700人,比1998年3335人翻了一番;生师比从1998年的11:1,提高到19:1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校均规模20世纪90年代前2000人16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变化1)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与单一公办教育体制的矛盾,全国现有2200多所公办高等学校,而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只有223所,政府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公办教育的经费,民间办学的扩展势必要求学校制度的变革;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变化17(2)随着入学对象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将改变划一、呆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更具选择性和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2)随着入学对象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将改变划一18(3)学校层次、类别和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的评价和人才选拔制度,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亟待改革;(3)学校层次、类别和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高等教19(4)面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调整,政府治理制度的变革成为制度变革的关键。(4)面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政府对高等教育20二、高教发展的若干趋势二、高教发展的若干趋势211、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民主化的主要含义:教育机会均等现阶段教育民主化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与管理的民主性政策:公平与效率1、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民主化的主要含义:教育机会均等222、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依据: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的多样性

●内涵: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教育类别的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人才规格的多样化 ●政策:学校的分类与特色2、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依据: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的多样性233、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与教育的社会化知识社会中的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化的含义:学校功能的社会化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教育管理的社会化教育教学体制的社会化●政策:学习化社会中的高等学校3、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与教育的社会化244、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WTO与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与高教发展: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教育开放政策:教育服务贸易与教育国际竟争4、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WTO与教育的国际化25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教育技术基础的变革教育手段方式的变革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教育组织管理的变革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266、人才培养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动因:学科分化与综合;社会发展面临综合的问题;职业变动的需求;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综合素质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继承与创新6、人才培养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动因:学科分化与综合;社会发展27三、制度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三、制度创新:发展的新课题28制度的内涵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制度:“要求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秩序: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的建立起来的秩序”。制度的内涵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29“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30制度创新的出发点1、扫除体制性障碍:包得过多(办学体制);统得过死(管理体制)2、建设学习型社会:从制度化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制度向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转变3、人才强国:从工业社会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向知识社会个性化人才培养制度转变制度创新的出发点1、扫除体制性障碍:包得过多(办学体制);311、办学体制的制度选择办学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民办学校

独立学院

公办学校的分校

公办学校改制

多种主体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

1、办学体制的制度选择办学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32问题:一方面过于单一的办学体制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公办学校体制改革缺少制度安排,若干种办学形式带有过渡性特点。问题:一方面过于单一的办学体制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公办学校体33制度创新的思路:多主体、多形式办学制度按照公共管理理论,划分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主要有三个因素:所有权;资金来源;社会控制形式。按这三个因素,社会组织大体会有四种情况:政府所有并使用政府资金;政府所有但使用私人资金;私人所有但使用政府资金;私人所有并使用私人资金。第一和第四分别属于公共和私人组织,第二和第三则属于“半公共”、“半私人”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路:多主体、多形式办学制度34制度选择和安排的几种类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混合型学校营利性学校;非营利性学校归类: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学校;非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学校;非政府举办的营利性学校制度选择和安排的几种类型:35制度设计中的法规与政策问题:产权关系;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制度设计中的法规与政策问题:36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现代学校制度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37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现代学校制度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38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转变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从强政府、弱社会向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转变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39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从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内部决策向程序化决策转变;从中央集权向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分权转变从政府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40能力建设为本的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能力建设为本的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41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学习能力影响国家兴衰全球化和知识革命把智力竞争提到核心地位国民能力水平影响国家竞争力

从国家层面看:42从企业层面看: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市场为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从企业层面看:43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转变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从强政府、弱社会向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转变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44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从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内部决策向程序化决策转变;从中央集权向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分权转变从政府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45第二、社会参与制度市场准入与市场规范认证与评估社会中介机构第二、社会参与制度市场准入与市场规范46第三、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性质学校法律地位学校产权第三、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与政府的关系47学校内部治理行政—学术—市场的关系决策—执行—监督的关系管理者—制度—文化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48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社会中心机构)决策与管理的社会参与;教育教学的双向参与(产学研一体,政府、企业、学校“三重螺旋结构”,“三明治”合作教学)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93、能力建设为本的

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3、能力建设为本的

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50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学习能力影响国家兴衰全球化和知识革命把智力竞争提到核心地位国民能力水平影响国家竞争力

从国家层面看:51从企业层面看: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市场为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从企业层面看:52我国正经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消耗世界40%的水泥、30%的钢材、%49%的煤炭,只生产4——5%的产品。经济发展从侧重引进外资向发展民族准备转变企业从引进技术、设备向自主创新转变我国正经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53从教育层面看:学历本位的升学导向影响教育的能力;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窄化教育的能力建设;学校本位的教育制度阻碍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能力建设从教育层面看:541、制定国家能力建设标准,建立国家能力教育序列

美国劳工部的《要求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20世纪后25年形成的两个条件:即商业和工业的全球化以及工作岗位中技术的爆炸性增长改变了青年一定一代进入劳动世界的状况。这些变化很少在我们应如何青年人就业中得到反映,也很少在多种加以组织但是工作岗位中得到反映。”

1、制定国家能力建设标准,建立国家能力教育序列55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共引进技术和设备2400多亿美元,其中引进技术200多亿,而真正吸收消化的仅占2%,专利不到世界的2%。而日本在50——60年代共引进技术53亿美元(三万项技术),到80年代成为技术创新强国,国际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世界第一。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共引进技术和设备2400多亿美元,其中56我国正经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消耗世界40%的水泥、30%的钢材、%49%的煤炭,只生产4——5%的产品。经济发展从侧重引进外资向发展民族准备转变企业从引进技术、设备向自主创新转变我国正经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57五种能力资源:确定、组织、规划和分配资源(时间、金钱、物资、人力资源)人际关系:与他人共同工作信息:获取和使用信息系统:理解复杂的相互关系技术:运用多种技术工作

五种能力资源:确定、组织、规划和分配资源58三部分基础基本技能:读、写、算、听说思维技能:创造性地思考、决策、解决问题、形象思维、懂得如何学习、推理个性品质:有责任感、自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正直、诚实三部分基础基本技能:读、写、算、听说59制定能力标准的思路由国家制定岗位分类由行业制定岗位能力规范由国家制定国家能力分级标准以国家能力标准作为教育培训和人员录用的依据制定能力标准的思路60《中国区域教育现代化》课题组对六省12市31736名职工调查,在20种岗位能力中,只有“撰写工作报告与技术文件”、“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查阅排除故障的技术资料”三项能力,学校起了重要作用,其他能力90%以上有工作岗位和培训提供。《中国区域教育现代化》课题组对六省12市31736名职工调查61改革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历与能力并重的教育体系

能力序列进入学历系统:教育设计学校教育转为终身教育:制度设计学校组织纳入学习型社会:体系设计

改革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历与能力并重的教育体系

能62

3、发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共同提高

国家竞争能力

健全新机制:寻找利益共同点衍生新组织形式:建设利益共同体

3、发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共同提高

国家竞争能力

健全新机63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个性化教学;多样化评价;灵活的选择人才使用制度:打破单位终身制,社会化聘任制;打破唯学历、资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制度64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谈松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65主要内容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趨势制度变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主要内容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6一、战略机遇期的机遇与挑战(一)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及其意义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场202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要求它进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一、战略机遇期的机遇与挑战(一)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及其意义67在过去两千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国家,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25%,1820年为33%。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2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欧,在18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后来,它错过了工业革命,经济出现停滞,1949年GDP仅占世界5%。——世界银行:《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2001年在过去两千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68知识革命时代的教育国际竞争“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象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

知识革命时代的教育国际竞争69知识革命对教育竞争的影响: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指出:“知识是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的病根。”加纳和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民收入相差无几,而90年代初后者是前者的6倍,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韩国在获取和利用知识上的成功。知识革命对教育竞争的影响:70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2001》,2000年,在47个国家中,我国处于优势的教育和人力资源指标均为数量指标,如我国人口与劳动力数量排名第1,就业比例排名第2,人口负担系数排名第6;但许多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质量的指标基本均为弱项,如文盲率第44位、熟练劳动力易获得性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排名第42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易获得性排名第47位,均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严重负债项。国际竞争力的比较:71归结起来,战略机遇期就是社会转型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归结起来,战略机遇期就是社会转型期:72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教授在其<大学与美国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从<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到后工业社会的倡导者贝尔教授都认为大学将是未来社会的中心机构.现代发达社会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发明创造.而大学历来对前两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发明创造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73高等教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高等学校要适应、促进和指导社会的发展。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评价高等教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74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需要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需要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75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就业方式,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使大学生就业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就业方式,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使大学生就业成762000年全国15-64岁人口8.5亿人;2003年9.1亿人;2010年将达到9.7亿人;2020年将接近10亿人。80年代经济年增长率9。3%,就业年增长率3%,90年代经济年增长率10。4%,就业年增长率1%。1996—1999年城镇工人从1。49亿减少到1。17亿人,减少3200万人。而今后10年每年将有800—900万新增就业劳动力,实际只能有550-6502000年全国15-64岁人口8.5亿人;2003年9.1亿77(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及其影响

1、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从1998年在校生780万,增加到2004年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提高到19%;年招生数从1998年270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62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增加到2004年的420万人。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及其影响1、高等教育发展的新78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科院校600所,专科学校417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3:2,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34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9:1;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1553所,其中本科院校642所,专科学校911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2: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9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27:1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科院校600所,79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校均规模20世纪90年代前2000人,2002年6700人,比1998年3335人翻了一番;生师比从1998年的11:1,提高到19:1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校均规模20世纪90年代前2000人80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变化1)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与单一公办教育体制的矛盾,全国现有2200多所公办高等学校,而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只有223所,政府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公办教育的经费,民间办学的扩展势必要求学校制度的变革;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变化81(2)随着入学对象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将改变划一、呆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更具选择性和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2)随着入学对象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将改变划一82(3)学校层次、类别和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的评价和人才选拔制度,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亟待改革;(3)学校层次、类别和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高等教83(4)面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调整,政府治理制度的变革成为制度变革的关键。(4)面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政府对高等教育84二、高教发展的若干趋势二、高教发展的若干趋势851、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民主化的主要含义:教育机会均等现阶段教育民主化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与管理的民主性政策:公平与效率1、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民主化的主要含义:教育机会均等862、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依据: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的多样性

●内涵: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教育类别的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人才规格的多样化 ●政策:学校的分类与特色2、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依据: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的多样性873、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与教育的社会化知识社会中的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化的含义:学校功能的社会化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教育管理的社会化教育教学体制的社会化●政策:学习化社会中的高等学校3、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与教育的社会化884、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WTO与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与高教发展: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教育开放政策:教育服务贸易与教育国际竟争4、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WTO与教育的国际化89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教育技术基础的变革教育手段方式的变革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教育组织管理的变革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906、人才培养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动因:学科分化与综合;社会发展面临综合的问题;职业变动的需求;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综合素质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继承与创新6、人才培养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动因:学科分化与综合;社会发展91三、制度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三、制度创新:发展的新课题92制度的内涵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制度:“要求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秩序: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的建立起来的秩序”。制度的内涵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93“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94制度创新的出发点1、扫除体制性障碍:包得过多(办学体制);统得过死(管理体制)2、建设学习型社会:从制度化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制度向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转变3、人才强国:从工业社会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向知识社会个性化人才培养制度转变制度创新的出发点1、扫除体制性障碍:包得过多(办学体制);951、办学体制的制度选择办学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民办学校

独立学院

公办学校的分校

公办学校改制

多种主体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

1、办学体制的制度选择办学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96问题:一方面过于单一的办学体制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公办学校体制改革缺少制度安排,若干种办学形式带有过渡性特点。问题:一方面过于单一的办学体制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公办学校体97制度创新的思路:多主体、多形式办学制度按照公共管理理论,划分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主要有三个因素:所有权;资金来源;社会控制形式。按这三个因素,社会组织大体会有四种情况:政府所有并使用政府资金;政府所有但使用私人资金;私人所有但使用政府资金;私人所有并使用私人资金。第一和第四分别属于公共和私人组织,第二和第三则属于“半公共”、“半私人”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路:多主体、多形式办学制度98制度选择和安排的几种类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混合型学校营利性学校;非营利性学校归类: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学校;非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学校;非政府举办的营利性学校制度选择和安排的几种类型:99制度设计中的法规与政策问题:产权关系;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制度设计中的法规与政策问题:100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现代学校制度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101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现代学校制度2、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政府治理制度102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转变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从强政府、弱社会向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转变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103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从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内部决策向程序化决策转变;从中央集权向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分权转变从政府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104能力建设为本的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能力建设为本的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105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学习能力影响国家兴衰全球化和知识革命把智力竞争提到核心地位国民能力水平影响国家竞争力

从国家层面看:106从企业层面看: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市场为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从企业层面看:107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转变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从强政府、弱社会向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转变第一、政府治理制度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108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从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内部决策向程序化决策转变;从中央集权向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分权转变从政府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几个现实问题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109第二、社会参与制度市场准入与市场规范认证与评估社会中介机构第二、社会参与制度市场准入与市场规范110第三、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性质学校法律地位学校产权第三、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与政府的关系111学校内部治理行政—学术—市场的关系决策—执行—监督的关系管理者—制度—文化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112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社会中心机构)决策与管理的社会参与;教育教学的双向参与(产学研一体,政府、企业、学校“三重螺旋结构”,“三明治”合作教学)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133、能力建设为本的

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3、能力建设为本的

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114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学习能力影响国家兴衰全球化和知识革命把智力竞争提到核心地位国民能力水平影响国家竞争力

从国家层面看:115从企业层面看: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市场为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