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_第1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_第2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_第3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_第4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关乎新课改工作的成败。因此,在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各种举措下,笔者积极探索与实践,具体如下: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好,并且取得较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定义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以上目标是相当有难度的,也是难以衡量的,而且对于究竟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我还有所质疑。诚然,课堂教学的确是一个“效度”的问题,但这个“效度”又是绝不可能用同一标尺来衡量的,因为左右课堂教学“效度”的因素实在很多。.“高效课堂”是不是双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既然是“双边活动过程”,那么,“高效课堂”就必然要指向“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目前对于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却有点模糊不清。高效课堂本应该以学生“学的效益”为基准点和归宿点,但我们的评判似乎很少去了解、去关注学生到底学得怎样。在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甚至“有效”时,我们似乎很少去问问学生的感受,而仍然是以教师“教的效率”为由发点和评价点这或许正是课堂评价的顽疾。.“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固定的授课流程?从目前铺天盖地的所谓经验来看,“高效”无不集中于教学环节和教学组织等几个方面。2011年8月《教研天地》里徐师品老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一文中明确指由,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一一自主学习一一整体把握一一精读品析一一交流展示一一总结拓展。我们试想一下,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都是用这样的一种流程学习语文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语文教师授课时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审美享受”又将去向何方?语文课中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诗意美感”将付之东流?.“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僵化的时间限制?有的学校还规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用时比例。表面上看,似乎颠覆了传统,避免了“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腾生了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可能“形式大于内容”,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是增加了人为的甚至是僵化的限制。无论是“10+30+5”的模式也好,还是“10+35”的机制也罢,这后面的“35分钟”都是一个缺少关注的未知数。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为教学载体,不同课文的难易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一篇课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难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又怎么可以用同一把时间的标尺来规定“教师的教”呢?也许在我们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相对浅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能确实只需要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点拨、引导,大部分学生就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是面对像《逍遥游》这样内容艰涩的文章呢?即便是教师“全力以赴”,其教学的效果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恐怕也可能会不尽如人意。.“高效课堂”应不应该依照校情、班情和学情?从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来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大致有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这固然不错。但是,我始终觉得,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变数最大的还是人的因素。这里所说的人的因素,既有教师的因素,更有学生的因素。其实,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即便是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时间,不同教师的处理方式、教学手段,其教学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再者,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现有的学习基础、理解和接受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绝无可能整齐划一,那么,又怎么可能同时趋向于“高效”呢?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间,同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高效”的,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则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我们不能排除对于极少数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无效”的O.“高效课堂”应不应该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放在对关键问题的探究上。但是,不要说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即便是学生能力相对整齐,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甚至“有效”,很大程度上也还要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与“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成正比。如果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势必影响到课堂进度和教学效率,教师就不得不花费时间用在非关键问题上,“教师的教”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又如何能够“高效”呢?而对学生个人而言,课前准备不足,就有可能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学的效益”就无法保证,“高效”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久之,则易造成学习的困难。再进一步说,这“课前准备”的程度说到底也还是有差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似乎没有“最充分”,只有“更充分”,因而也很难用一个尺度去衡量。因此,所谓的“高效课堂”只可能是有比较的、相对而言的,最可能的情况是同样的教学,对一部分学生可能是高效的,对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是低效的,“全面达标”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如果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确实存在,那也应该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的,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针对以上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自身的实践与研究生发,从班级文化建设、语文教学设计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漫谈一下我的教育教学。1.从语文教学设计中研读“有效课堂”与“一语三文”①运用的主要授课模式是“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我国语文教学界有广泛、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发表江苏王爱华、曹春华的长篇专论《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该文指由:“'语文味’从当初的一个实验性、先锋性的话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语文人的显语、共用语和日常用语”“'语文味’的影响已经遍及全国,深入人心”“‘语文味’从起初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2011年,程少堂老师还携语文味走上北大讲坛。四川师大文学院许书明教授在本校文学院开设《当代名师教学艺术研究》选修课,中学部分选择了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8位教师进行研究,程少堂老师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有“语文味”的课是一节好课,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的基础,是有可能成为高效课堂的一节课。这里的“高效”我们可以暂且理解为“实效”“有效”和“长效”。什么是语文味?这里引用程老师的定义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这也正是我所理解、想要达到的“高效课堂”的完美境界。现以笔者曾经上过的三节公开课为例,展现我在语文味课堂方面所做的探索。A.以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为主线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当时第一次接触“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语言、文章、文学!B.以“毛泽东诗词的文化密码解析”为主线教学《沁园春?雪》。在“一语三文”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赏析方法,以歌谣的形式教新的赏析角度。C.以"忠孝两全’的文化符号”为主线教学《木兰诗》,运用以下方法:四步阅读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得怎样;四美赏析法=语言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四知学习法=知背景+知作者+知内容+知主旨。“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主要依据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掌握每一个学生本学科的现有知识能力和实际水平。②运用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思维导图”主要采用“课上师生手绘+课前教师电脑绘制”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目前我们课题组的语文教师已经全部会操作思维导图的软件,以后会尝试让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一册语文书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整合复习。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教师手绘最为简易的板书,便于初一学生有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渡。课前教师运用电脑绘制大型思维导图,教师上课除了在黑板上写字外,图形的呈现配有文字的填充也是可以的。B.《沁园春?雪》。因为此课是一节公开课,所以课前教师先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不用全、深、大,只在图上投射由授课内容即可,课结尾部分众多学生手绘了“东征”路线图。C.《木兰诗》。课前教师电脑绘制思维导图,在前两次课的基础上,此次课的思维导图又有所改进。考虑到课堂很多生成不可预料,因此图中有很多留白。上课时,师生探讨研究后再填在思维导图上。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教学方式,如授课题目采用另拟命题的形式;作品赏析中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把“歌谣”“打油诗”的形式引入语文课堂,例如《朝代歌》《高低抑扬歌诀》《改错谣》《诗词鉴赏歌谣》等。2.以上课例的个性特征文化落脚点不同: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侧重“月”的意象。赏析重点在“月亮”,突由月亮这一意象是中国人情感深处最神圣的殿堂、最纯厚的依恋。②《沁园春?雪》。这首词以“大气磅礴”为主要创作风格和研究线索,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落脚点。③《木兰诗》。这一南北方民歌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我看来是忠孝两全的“文化符号”。教学策略不同: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程少堂的《程少堂讲话文》为基础,倡导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设计理念。②《沁园春?雪》。以曾大兴的《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为基础,提倡词内看词(语言*文章*文学)+词外看词(文化)。③《木兰诗》。倡导德教双馨+德智和谐。解读深度不同: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生入学两个月后教学此课,以单线教学的形式,强调中国的“月”文化:月是中国人最美好的感情寄托;月是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的象征;月是中国人摆脱现实痛苦,企盼超越现实,获得幸福的精神伊甸园。②《沁园春?雪》。在学生入学3个月后教授此课,采用“毛泽东词的风格+词中上下阙内容的界定”双线教学形式。③《木兰诗》。在学生入学8个月后教授此课。采用“木兰诗的作品特色+木兰的人物形象”双线教学的方式,强调语言之美:草原牧歌的音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文章之美:不拘谨严的生动描写,富有民歌味;文学之美: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富有时代感;文化之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富有中国味。从以上3个课例来看,教师内外兼修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是随时间变化呈螺旋上升趋势的。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到知识,在学习知识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得以丰富和发展。3.从我的教育科研中研读“有效课堂”一一“四步阅读法”我从2008年学校所举行的“红烛奖”赛课中得到启示,从那时起决定研究“四步阅读法”。后来课题《以“经典美文”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并由市级课题晋升为省级课题,有关此内容的研究又更进了一步。①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初中生对课内外阅读缺乏兴趣、没有时间读“经典美文”和找不到恰当的自读方法等问题,寻找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其研究价值如下:A.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于未来。B.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手中有限的阅读资源。C.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去读书、学习。②研究目标: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经过一定的实验和推广,逐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四步阅读法”还被编写进了校本教材。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第二本和第三本校本教材在扉页部分也加入6幅以“四步阅读法”为主的思维导图。草根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培育中小学科研文化,引导教师注意草根科研的“三要”:要课研、要刻研、要可言;“三不要”:不要言旧、不要言就、不要厌究。这样,草根科研才能充分发挥其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