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的心境。(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2.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贾生才调更无鱼可怜夜半虚前席(2)这首诗歌采用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的感慨。【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答案】(1)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2)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解析】【分析】(1)竽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的意思是: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其中无限”一词修饰绿阴”,可见桃李长得旺盛,俨然一片绿意葱葱的景象。由此抒发了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的情怀。(2)莫忘小桥流水”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前小桥流水的惬意生活。这是作者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对田园生活的怀恋之情。故答案为:⑴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⑵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霁夜①(北宋孔平仲②)寂历③帘极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⑤。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⑥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霁夜:雨过天晴之夜。②孔平仲:北宋诗人,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③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冷清。④帘极:窗帘和窗牖。⑤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⑥南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从帘板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B.颔联先实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虚写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C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D.尾联由今夜推想到明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夜色,在夜深人静之时尤显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冷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虚实对比。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欣悦的意趣。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答案】(1)B⑵C【解析】【分析】(1)B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项表述错误,颔联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是虚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是实写。(2)理解诗歌内容,辨析四个选项可知,C项褰现出”表述错误,颈联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诗人的清秋逸兴,很有艺术效果。故答案为:⑴B;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②东风:春风。(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的自然属性。(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1)拟人;耐寒(不畏严寒)(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解析】【分析】(1)诗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的意思是: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将木芙蓉赋予人的思想,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芙蓉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努力开放的情形,用其鲜艳的色泽表达了木芙蓉不畏严寒的精神。据此可填写作答。(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茶芙蓉”,实际上是借笊芙蓉”来写人。特别是〜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拟人;耐寒(不畏严寒)。⑵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⑵本题考查分析托物言志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结合诗句分析作答。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冬至
齐m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答案】(1)数片“和〜夜明”。(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中提取数片”,从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乙夜明”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故答案为:(1)数片“和〜夜明(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1)诗中用一个“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笼;近酒家(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通过前两句可知,笼”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故答案为:(1)笼;近酒家(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8.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比喻,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2)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答案】(1)不畏;(一时的)困难和假象;望眼⑵D【解析】【分析】(1)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宋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望眼”体现了诗人非凡的洞察力。2)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句描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流露出的是浓烈乡思和满心的哀愁。D:含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故选Do故答案为:⑴不畏;(一时的)困难和假象;望眼;⑵D。【点评】⑴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参考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的画面。(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答案】(1)凄冷、迷蒙(2)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解析】【分析】(1)这首诗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一幅朦胧而又清亮凄冷的水乡月夜图画。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笼”月'笼沙”是说迷蒙。寒水”是说凄冷。(2)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故答案为:⑴凄冷、迷蒙;⑵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点评】⑴本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答案】C【解析】【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的爱。尾联笔锋一转,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故ABD正确,C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里丘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品味颔联中钟”或割”字的妙处。【答案】(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张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2)示例一:钟”字是凝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示例二: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高耸的泰山将天色分割,泰山南北呈现出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云“鸟”的动态画面;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曾(层)“归”,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钟”字是聚集之意,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字是分割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故答案为:⑴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张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⑵示例一:钟”字是凝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示例二: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高耸的泰山将天色分割,泰山南北呈现出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点评】(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销售团队业绩提升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挖机租赁合同终止及清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停车位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私人房产出售与装修质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矿石国际贸易保险合同
- 2025年度班组承包资源整合项目合同
- 2025年文学艺术创作著作权许可合同
- 酒吧装修临时用工合同
- 卫星通信系统服务购买合同
- 社区O2O服务平台开发合同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1月)数学试题(蚌埠一模)(含答案)
- 2025年春节安全专题培训(附2024年10起重特大事故案例)
- 2025年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沈阳名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知识培训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口算训练每日100道
- 高一生物生物必修一全册考试题带答题纸答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