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讲稿29_第1页
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讲稿29_第2页
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讲稿29_第3页
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讲稿29_第4页
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讲稿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党课讲稿)前言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现如今,我们对于养老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而长久的话题。这个话题的热度基本上没有降低过,随着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注的焦点变得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细化。2015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两会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由台之后,在基层、在省市层面、在立法中的一个新的创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全程直接进行了立法操作,包括调研、起草、三次审议,然后经大会700多位市人大代表投票,最终高票通过。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今天我就跟大家汇报、探讨一下居家养老的相关事宜。谈到居家养老,很多人应该是有比较清晰的概念的,但是在社会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在北京,咱们经常说“9064”。“9064”实际上讲的是北京市政府对全市养老服务格局的把握。什么叫格局的把握?也就是90湎家养老、6%t区养老、4%1构养老。因此,有人把“9064”理解为有钱人是那4%勺机构养老,没钱的就在家养老。从莫个角度来讲,也认为居家养老基本上就是政府不用管了,你想我在家待着,你管我干嘛?所以人们首先对居家养老就有一个认识误区。其实这个“居家养老”不仅仅是指在家待着养老,它确确实实是指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它实际上涉及身边的服务体系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围绕着咱们在家里那张床的周边,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使你基本上不用由自己家门,就能够把老年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解决掉,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居家”问题。今天我要讲的“居家养老”不是家庭养老。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讲究家庭观念。实际上很久以前,我们的家庭都是大家庭,七大姑八大姨、上上下下,家中居于最高位的是年龄最长的这位。因此所有的养老问题,基本上都在这个家庭内部,大家你搭把手,我搭把手就能解决了。所以那个时候叫做“家庭养老”,或者“家族养老”。但是如今时代变了,无论是因为原来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家庭越来越小了。现在平均每个家庭的人数才2.45个人,而在十年前还将近3.67个人,每个家庭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很难通过依靠家庭内部亲人的相互支持,来解决我们自身面临的养老问题。实际上一个大家庭就是个小社会,它是一种小型的社会养老,但是现在没有这个大家族了,就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来支撑在家的每一个人能够很好地在老年期有高质量的生活,所以“此居家非彼居豕O这些年,大家都非常关注老年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但是当一个事情上升到一定层次时,可能随之就要作曲调整。比如在北京,平均每天大约有400多人迈入60岁,平均每年大约有10多人迈入60岁。这说的是老龄人口的净增长。按这种速度,基本上再过一万天(这个“一万天”是一个相对虚的概念也就是大约30年左右),北京的老龄人口就会从现在的每5个人里有1位老年人,变成每3个人里就有1位老年人。在这个过程当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我们总人口数的超过30%这个数字反映的不光是一个或几个老年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跟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咱们的邻国日本是最早步入严重老龄化的东方国家,日本现在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了总人口数的1/3。那么日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是老年人和青年人、中青年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本也算一个西方国家,各个党派都要靠拉选票,因此,政治家为了能够获得选票,会给所有手持选票的人尽可能多的承诺。那么这样的老年人更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因为他们有闲暇,他们也更关注政治活动,因为他们想获得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的票变得不仅是越来越多,而且是越来越积极,而且越来越实在。因此,西方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他们为了讨好这些老年人,就要给这个群体加很多福利政策,当加给的福利政策多了以后,它就打

破了一个平衡一一破了一个平衡一一中青年人不干了有干的事全都给了这样一个群体,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所他们就对未来逐渐地丧失了希望,因此,他们的创新动力和工作动力连续降低,这就产生了代际冲突。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对一个群体的过度呵护,实际上也是一种歧视。咱们讨论过一个关于“孝”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让父母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是不是还锄一锄地?是不是打扫一下厨房的卫生?其实各种他能干的事还是应该让他去干。不能强硬地剥夺他的权利说,哎呀,你去歇着吧,您应该享清福。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孝”。老年人只有不断地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才能够不仅在身体上,而且从心理上都让老人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依然存在。影响老人死亡率的最大因素不是疾病,是失能。什么意思?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公民叫做老年人。当然在西方,比较常用的是65周岁以上。那么“老老人”指的就是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导致这一年龄段老人死亡的最大因素是什么?不是疾病。虽然他们身上可能有多种疾病共存,但是主要的因素是失能。就是一旦他因为各种原因卧床不起以后,身体状况就会急速下滑,这时候的死亡概率就会骤然提高。所以我们老说,“孝”不光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孝”还是一种能力。所以有时候,过度的呵护也是一种歧视。所以对于居家养老,很多老百姓由于自身角度考虑会说,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居家养老。当然,这样说是对的,因为在中国,居家养老或家庭养老本来就是我们的传统。但是这样说也不对,因为居家养老不是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因为养老真正还是在哪最滋润?还是家里最滋润。家里不光有较好的硬件环境和心理舒适度,周边还有熟悉的人。人总归是一种社会动物,人需要一个很好的周边环境。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老年人要入住养老机构,在选择入住时,老人的内心要经历非常艰难的纠结和挽扎。一般来讲,老年人最后即使下定决心要入住养老机构,他也要打10个以上的电话,问这问那、犹犹豫豫。这样反复纠结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他熟悉了几十年的环境要面临一次重大的调整和转变。对于人来讲,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讲,是不愿意做这样的转变的。所以居家养老不仅是经济上的选择,是国策上的选择,实际上也是每个人自然的选择。居家养老涉及绝大部分人。首先,每个人都要经历居家养老,而且绝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居家养老,所以居家养老这个话题确确实实值得我们做很深入的探讨和实践,以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北京市通州区的医养结合是做得最好的。通过各个部门的努力,通过卫计委,让医院直接找养老机构进行相关服务的对接,但是医养结合不仅仅停留在让医疗机构的相关服务进到养老机构,更不是好像拿到了医保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医养结合有更深入的话题。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手术以后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的老年人,或者偏瘫、脑卒中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实际上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医养结合的问题,叫什么呢?叫做连续医疗。医院是干什么的?是负责疾病的急性期治疗的。但是并不是说从医院由来,一到家里头,马上就是家里的状态,中间一定要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有时候处理不好就很难。我也是在接触了养老工作以后才知道,咱们所知道的偏瘫,也就是手部痉挛的状态,实际上本来是可以不发生的。换句话说,如果咱们身边有朋友或者家里有老年人脑溢血、偏瘫了,刚从医院完成了急性期治疗,把栓塞通了,在接下来这一两周里,应该马上辅以非常具有针对性、康复性的治疗。但是这个阶段的治疗,现在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也没有人帮你做指导,结果就导致老年人落下了残疾,以至于后面要用更长的时间,通过更艰苦的努力去纠正。所以说,关于医养结合,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对于养老的恐惧,或者说是对于居家养老的恐惧,其实是源于我们对它不知底数。我前面给大家描述的这些误区,就是因为我们以前不太了解这块内容。因为有时候因为我们本身还不是老年人,说实在话,我们真不知道老年人怕什么。很多老年人怕,是怕在了细节,很多的怕是不太容易说由来的。今天,有很多街乡镇的同志在做老龄工作时比以前讲究了,讲究啥?就是干老龄工作要先做调研。以前不是没做过调研,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对老年人的问题、困难、困惑,确实不太清楚,因为我们并没有面临这样的困难,所以我们没有切身感受。那么他们难在哪儿?老年人有“三怕”。一是生存。咱们现在实现了养老金的对接,疾病问题用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咱们有一个兜底了。二是失能。就是当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时,不得不借助身边的人和社会的支持,而我们对这些情况有时候往往是不太清楚的。所以我们跟街乡镇的同志也说,老年人的难处在哪儿?在他的门后面。凡是在街上、社区、小区、村里面能见到的老年人,他的难处往往是可以看到、可以了解到的,但是在他们家门后面的难处,往往我们是很难了解到的。三是心门。老人心里藏着事、说不由来是最难的。如果能知道这些事,就能为老人解决根本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老人往往是不太容易说由口的。因此如果能进入这两个“门”,我们基本上就能了解老年人的难处到底是什么,他在困惑什么、烦恼什么。关于居家养老服务,以前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位的,那么北京市由台《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后,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定义。那么咱们现在叫做依法有据了。《条例》中首先强调的是“家庭是基础”。也就是说居家养老,家庭成员承担着首要责任,同时由政府主导,城乡社区作为依托,社会保障制度给以支撑。那么《条例》中的另外一个难点在哪儿?是后面的三个部分,即三大服务。这三大服务实际讲了提供三个不同服务的不同主体,一是以政府为代表的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街乡镇同志们要明白,谁是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我们为他提供什么服务?要服务到什么水平?二是专业化服务。养老服务的一个最重要的难题是专业化服务。前段时间评“孝星”,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孝星”的身体也带有一定的疾病。这些疾病跟照看老年人的工作紧密相关,他们往往都有腰肌劳损的情况,在搬运、移动卧床的老年人的时候,由于使用的方式不够专业,所以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落下了病。但是现在我们把非常专业的技能教给他们之后,他们不但非常省劲,而且不会再给自己带来其他伤病,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有质量的生活打下一个可持续的基础。三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也就是要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包括居委会、志愿者,他们提供的公益互助服务是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替代的。我们有的时候说“成本很高、价格很贵”,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把更有人情味的公益互助服务引进来。它不光是省钱的问题,实际上是需要通过公益互助的服务,让老年人更多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居家养老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种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就相当于在自己家里这张床的周边,通过政府的主导、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地参与、家庭的全面参与,围绕它建立起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可以把这个体系理解为区域的为老服务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街道、乡镇组织服务来满足地区老年人需求的能力。下一步,在全市贯彻《条例》中,在对自身服务能力进行评估的时候,其中有一点就是,对于一个街乡来讲,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服务的一个区域,它实际上是,这个老年人有什么需求,你是否得到的满足的比率,应该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服务能力的表现的形式。这种服务能力体现在这三大服务的供给上,也就是来自于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群众性组织,我们提供这三种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专业化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的能力。这里头,有些是需要我们引导的,有些是我们要主导参与的,有些是我们要培育和推动的。一、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八个方面。在《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八个主要内容,这八个主要内容实际上写得很实在。第一个就是关于“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要把“吃”的问题放在首位。下面围绕着《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跟大家做一个沟通。实际上在北京讲“居家养老”只是这些年的事。那么要实行居家养老需要有一个地方性法规来推动、来保障。因为咱们已经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切切实实能够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制度体系。怎么开展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这实际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因此在这当中,就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这八方面的内容。第一,用餐;第二,医疗卫生;第三,老人在老年期面临失能,需要家庭在家中提供家庭护理的问题;第四,为失能、高龄、独居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第五,利用社区,帮助那些暂时不能实现居家养老的家庭,为老人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日间照料。以前对于日间照料,我们并不清楚“我要服务你什么",所以只是简单地把老年人弄过来。很多那时候,咱们建的托老所成了一个摆设,每回检查的时候,都要找些老年人坐在崭新的床单上,然后等领导一走,老年人如释重负地赶快回去接孩子了。从专业的角度看,这反映的是什么呢?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托老所到底服务谁?服务谁的什么?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托儿所的概念弄到这儿,结果还不具备运营专业托儿所的力量,还没有专门的法人、专门的运营队伍来做这样的服务,因此托老所当然就变成了一个形式上的内容。第六,家政。要为老年人提供很多在健康的中青年人看来很

简单的服务。看似只是举手之劳的事,对他们来讲却很艰难。比如说打扫卫生、洗澡、洗头,包括走由家门,甚至从家里的卧室走到厕所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他们看来,可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给我们家93岁的老年人洗澡,基本上洗一次澡,我需要动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我要用三周的时间跟他讨论要洗澡的问题,他会用各种原因、各种理由推脱,最后说洗不了澡,等终于下定决心,觉得不得不洗时,我还要用两周的时间准备好洗澡的各种环境,屋子的温度要适合等。最后洗完就好像打了一场大仗,基本上给他洗完澡,我也是一身臭汗,然后我在旁边要歇老半天。因为其实没有专业性的服务,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而这些在我们当中,是需要通过很多的方式来实现的。现在在一些老旧小区,原来我们自身的洗浴条件并不到位,在有些平房、农村地区,老年人实际上也都需要条件。像北京通州区的仇庄村,于家务的仇庄,中青年人真正能够做到“孝”字当头,陪着老人去洗澡,这样不光是老年人,家里人洗澡也一律免费。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是需要更多的新农村、更多的基层社区去努力实现的。第七,精神慰藉。老年人是需要精神关爱的。咱们都知道,到了老年以后,对于物质上的需求实际上是逐渐萎缩的,但是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对于精神关爰的需求,有时候是不减反增的。我们见过很多很落寞、孤寂的老年人,实际上他们在精神上的痛苦要比“吃得少点、吃得不好点”痛苦得多。因此,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对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干预,都是非常重要的。第八,文化娱乐活动。文化、文体活动实际上是通过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方式,让老年人回归社会生活,是一个参与社会的路径。大多数人往往是喜欢扎堆的,不太喜欢独处,人与人要不断地交往。你像我家,有时候我看老人跟保姆会别扭,会互相较劲、互相算计,有时候我还不断给他们调解,想把这个“扣”给他们解开,后来我才发现,有时候稍微让老人去算计算计也挺好,为什么呢?那么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也是保持老年人头脑清楚,使全身更多的机能都能够被调动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有时候这个问题可能要用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在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时候,最后收获的重点不是简单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名次等,而是老人们一起通过这种文化和体育的方式参与了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有年龄段限制的。按规定,女士们55岁退休,现在开始逐渐也要延迟退休。在延迟退休的过程中,实际上大家更多的(当然在座的反馈可能不一样)都希望早退休,但实际上退休以后,你还真不就是享清福的日子,你还需要有事做。这事可以是你自己找的工作,可以是你一辈子想做却没做的事。但是总的来讲,还是要“痛并快乐着",还真没有“闲就快乐着”,好像还真不是这样。因此,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身体健康程度和生活状况不同,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是各种各样的。二、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应该是一个多重的责任。在履行这个责任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各自的参与者。也就是说,家庭是他们的基本责任,但是老年人本身也有应当承担的责任。从奥种角度来讲,在座的各位,不论是青年同志,还是中年同志,每个人实际上都要未雨绸缪,都要对自己未来的60到80,80到100岁这两个20年,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身体的准备、环境的准备等等。因为说实在话,是苦是甜,只有自己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那么你自然就要承担所带来的苦痛。这实际上是老年人本身应该做到的,所以要改变我们对老年的认识,是每个人需要做的。为什么要把组织起来的老年人和老年人本身区别开来?因为一个个体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把看似弱小的个体组织起来时,他们实际上是非常有力量的。把老年人组织起来,是所有政府部门的在养老方面的工作。我们和老年人打交道时,头脑中应该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因为只有把老年人组织起来,我们才能够把老年人的需求组织起来。“需求”一旦经过打包,合并同类项,就可能变成一个市场可以直接对接的内容。北京朝阳区的团结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调查的是老年人理发的事,而且说的是80岁以上老年人理发的事(单个事件)。当时,有一家“一元”理发店让老人免费理发,理几次可以。但是如果按月算,每月理一次,一年要理12次发,如果把这个理发工作包下来,好像就很困难了。一开始,他们让理发店去做理发服务对接时也很难,因为理发店也要换出店面的租金。后来他们做了这样一个事,他把整个社区(我记得整个社区应该有2000名80岁的老年人)的老年人,以每人每年12次理发给了一个价格。咱们先说每次理发就算10块钱,一年是多少?24万。理发店把这笔钱面向社会招标,就是谁愿意给这2000名老年人每月理一次发。结果有一个理发店的经理头脑比较活,他干脆就招了几个理发师,组了一个专门的理发团队,实际上相当于它(理发店)的一个分部,每天专门上门给这些人理发,来换这笔钱。因为他也不用付店面租金,他们完全是上门理发,每天只要排好工作安排,每人每天理多少人。这实际上就是组织起来以后的结果。那么来自于政府、市场、社会(也就是社会组织),这都是我们主要承载的一个表达的方面。两翼,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区,地区的单位和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尤其是专业的志愿者是我们要培育的,他们都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各自承担责任的不同的责任方。那么在这种责任当中,实际上《条例》还明确规定,当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和数量,要承担相应的费用。这实际上有两个概念。一,家庭要承担责任;二,在承担责任的过程当中,你要付由相应的费用。换句话说,还是要有一个市场交换。我们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误区,也是比较普遍的误区。就是在为老年人设置服务项目时,大家好像不知不觉地老爱把它设计成免费服务,但是这些免费的事就会带来后面非常难的问题一一免费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使这种老年服务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先把服务放在市场中。换句话说,亲兄弟首先要明算账,然后再加入亲情,加入志愿者服务所有的热情。如果不把市场放在前面,那么我们这个事是做不长的。在北京市通州区有个孝子网。孝子网创办之初,网站的负责人也是想做大孝子,然后也设计了很多相对免费的服务,但是时间久了发现难以为继,拆东墙补西墙。但是社会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那么你不可能永远是拆东墙补西墙,当你亏空的时候,就必须重新来调整原来设计的机制,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市政府、区县政府,以及街道、乡镇层面,各自都有不同的责任。我强调不同,是因为它一定由于我们各自所处位置的不同,所要担负的责任不是上下一般粗,穿一个直筒裤,因此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各自的责任。市里面有市里要承担的责任。像“十三五”规划,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设施标准、养老设施配件等到底要怎么布局,这些都是市级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街乡镇层面,我们实际上也有明确的任务。按我们现在的要求,北京市人大正在做《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执法检查。从通州人大、政府,上个月也刚跟市人大做过相应的汇报,其中有一点就是要了解我们在区县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街乡镇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要清楚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要有我们自身的理解,清楚我们的落实情况。那么这个里头,实际上我们是有自身的责任的,而且在这次全市的要求当中,要求我们对条例,在街乡镇的落实,是要拿由我们贯彻实施的方案的,这对大家是有要求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街乡镇处在最前端的位置,是我们做政府工作的最前站,也是政府跟老百姓进行沟通,能够进行最完整接触的地方,所有政府的相关政策都要在街乡镇层面进行最后的整合。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服务对象,一个个具体的人,我们要把政府的政策落实到他们身上。反过来,要把每一个服务对象零散的需求,通过梳理、整合,按照政府不同的职能,再反映到各个委办局去。所以街乡镇刚好是一个职能转换的地方。那么在这个转换的地方,我们承担的任务实际上也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大家看到第四部分,为什么要强调信息网络?信息网络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每个老年人的需求太松散了,每个人的需求又太分散了。只有通过网络这种虚拟的形式,把需求搜集以后,相对地凑整打包,再看是由政府买单,还是由企业提供服务,还是由社会组织来承接,或者说帮助解决问题。它需要有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而在街乡镇层面,需要有这样一种网络平台,或者说类似于网络平台的服务形式。像对志愿者的培养、培训、挖掘、管理,也是我们第五个内容当中,对街乡镇层面提由的相关的要求。同时,我们还要做相应的服务组织。从社区来讲,不论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我们是最前端的,是触角,我们要随时敏锐地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意见。同时要帮助政府,换句话说也是监督政府、监督企业、监督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当中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做好了。这都是需要村委会和居委会负责解决的。同时我们还承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老年人组织起来这个组织,可能从莫种程度来讲,更像村委会的组织。换句话说,要做实,要真正把这些老年人组织起来,不但要让他们真正地去参加文化、体育活动,而且还要互助、抱团取暖。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可能产生一些经济效益。因为老年人本身也是藏龙卧虎,他们还有体力,更多的智慧,他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在这样一个条例当中,对非政府部门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也提由了相应的责任和任务要求。当然,还需要社会化的服务。专业化是社会化服务的基本发展方向。这种发展方向解决问题的方式,跟我们大家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候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人家做得更精细、更精致,能够更切实地解决现存的问题。我举个例子,老年人岁数越大,有时候越容易摔跟头,老年人一旦跌倒以后,不像中青年、小孩,拍拍屁股,啥事没有,老年人很可能直接就骨折了。这一折,老年人一卧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有时候要防止老年人颠倒是很重要的家庭辅助措施。实际上我们可以分析由很多老人跌倒的原因。比如有时候你会注意到,老年人走路时老拖着脚。为什么要拖着脚呢?是他脚腕部位的肌肉有点控制不力了,或者有点松弛了,所以他的脚老拖着,一拖着,就容易绊倒自己,所以容易摔倒。这样的老年人绊脚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脑袋。可能头部部分的血管堵了,然后造成大脑对整体的控制、对腿部的控制和远端的支持由问题了。当然,一个是要解决脑部的问题,还有一个叫做脚痛治脚。问题在哪儿?这时候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咱们小时候都用过垫板,我们现在有一种对老年人的工程辅具,做得很像垫板。对于这样的老年人,只要在他每天穿袜子的时候,在他脚后跟带这么个拖,把袜子一穿,他就不会再那么跋拉着,就不太容易自己拌蒜,直接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说,服务是要非常专业化的。一个很简单的,花不了两三块钱的小垫板,可能就可以防止一系列大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去用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想法,用专业的观念思考。我们自己可能不专业,但是我们要相信和用专业的人,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论在区县,还是在街乡镇,乃至在社区、村,我们都要引导、支持、豉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来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当然,这种服务形式现在越来越规范化了。比如通过签约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我觉得今后这种标准化或者规范化的进程会越来越快,我们大家要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有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实际上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这个条例实际上是我们使居家养老服务能做到家的法律基础。三、居家养老服务的行动策略那么实际上由台《条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那么我们的行动策略是什么?对于居家老年人而言,既然要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我们首先要支持他的家庭,支持他的子女,让他的子女、他身边的人学会去关爱和支持老人。比如说现在养老照料中心有一项功能叫做喘息服务。什么叫喘息服务呢?就是为家里有老年人卧床在半年以上的家庭进行疏导。咱们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时候有它非常实在的客观原因。说实在话,一个卧病在床达半年以上的老人,他对整个家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一种精神压力,而这种压力是需要疏导的。有时候我们会见到一些“虐老”现象,我们对这些现象咬牙切齿,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做改变,这种“虐老”现象是会随时发生的。比如说,今后如果我们给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有一个专业的问题,就是他们这儿的护理员是几班倒?如果他告诉你说,我们是“一对一”的。你会觉得很兴奋,养老机构也把这个当作卖点给你说。那你就要马上跟他说一句,看来您这不专业。因为首先,“一对一”就涉及一个成本问题。其次,“一对一”的方式意味着这位护工或者护理员,几乎24小时都必须跟这个老年人在一起,或者要随时关注老人的所有需求。一天可以、两天可以,时间一长,这个人自然会懈怠,自然会有很多负面情绪,最后对老年人的服务就会大打折扣。说实在话,我跟大家讲,有时候我们家里的那个家政服务员,她要休息,我会顶替她一天,让她放假。我顶完这一天半,我都觉得疲惫不堪。当然,这一天我会努力把所有我能给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在24小时之内都使劲提供给他,但是说实在话,让我坚持一个礼拜可以,天天这样,我也坚持不下来。那么,我们现在就希望各级乡镇由台这样的政策,市局现在也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就是让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生趟差”,到哪儿去?到我们所管辖的养老照料中心或者养老机构,我们给他购买养老机构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的服务,然后让他的陪护人员、子女和旁边伺候的人,能够痛痛快快、顺心地放一个礼拜或两个礼拜的假。甭小看这几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喘息,能帮助他们用更好的状态和服务质量来服务老年人。现在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正在做一项重大的工作,就是对家中伺候老年人的人,包括子女、亲属、自己的老伴,也包括保姆进行免费的培训,教你怎么能够更懂老年人,能更容易跟老年人沟通。这实际上也是支持家庭很重要的一部分。再一个,就是支持老年人自立和自理。有时候过分的呵护是一种歧视。有时候过分地剥夺老年人本来应有的劳动机会,或者说能够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再一个,要支持最需要支持的。我们资源本来就有限,而且老年人不是所有的困难都无法自己克服,我们要支持什么?要支持他自己不能克服的、失能的那部分。什么是失智?是他身不由己,是他的头脑已经不受自己控制。大家知道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人面临的是什么么?他会陷入痛苦不能自拔。所以他需要我们的支持,需要我们帮他摆脱阴影。相比较物质支持而言,实际上老年人并不看重你买的东西本身,他看重的是你给他买东西的这份心意。所以有时候,你可能把更多的的心意转化成更多的精神关爱,对他来讲才是更重要的。我以前挺傻,买了东西以后,挨了一顿数落。老人说你又买东西,告诉你不用买。他跟你很生气,很着急的样子。我就顺着他,你不让买,我就真不买了?结果后来发现他实际上也不是,过两天会问我,那个东西也挺好。我心里想,你不是想要吗?干吗还不让我买?后来我才明白,老人在骂你的同时,也是他获得精神关爱的一种路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所以对老年人,还要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多加琢磨,不仅要落在物质层面上。TOC\o"1-5"\h\z有一些临时生病在家,或者卧床不起的老年人,面临着一个送饭的问题。实际上送餐是需要成本的。以前解决这个方式,很多时候是由居家村委会捎带着送点东西。以前我们要求餐馆免费送餐,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现在基本上一个食堂的工人,他一天的基本收入怎么着也得100块钱,如果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算,他每个小时至少有10块钱、20块钱的收入。这是他基本的收入水平。如果送餐路线熟的话,基本上也得20分钟左右。在人口密集度比较高的地方是这样的,松散的地区花费得更多。如果我们不解决送餐的问题,就很难解决送餐持续性的问题。所以咱们这一次有一个老年营养膳食服务体系支撑的时候,对于需要送餐的老年人是有送餐补贴的。像一些订餐网站,比如说送一餐五块钱的话,咱们愿意去支持送餐的成本,但是他们不愿意做。为什么呢?因为订单太散了。我们现在希望能够把这样的单逐渐地固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把分散的订单变成一个整单,这样的话,就可以收回他的成本,这个送餐服务就可以往下走。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老年症状叫肌少症,就是一种肌肉减少的症状。肌肉不光是力量的象征,肌肉还是人体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匪夷所思吧?实际上在每次活动当中,肌肉量的多少能够传递给大脑不同的信号来支配人体的新陈代谢。基本上人在40岁以后,平均每年身体的肌肉总量会减少1%为了尽量不让肌肉减少,要保证合理的膳食。我们通过医院的CT截面给相同情况、相同年龄下的两位老人做肌肉比较,其中一个老人的胳膊大部分是脂肪,红色部分,也就是肌肉量就很少。而另外一个老人,如果红色的肌肉面积比较多,这个老人身体相对也比较健康。中国人做饭,比如说蒸或煮,食物的营养素比较容易流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缺钾,或患有低钾症,低钾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心脏的问题。如果能给老人多补充营养素,他们的身体会更加强壮。这是吃的问题。行的问题。在家里,我们可以防止老人跌倒,由门是不是有障碍?在一些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老人怎么上下楼?我们做过调研,很多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到了一定状况以后,终年累月难以下一次楼。我们希望这些老旧小区的街道领导,实际上我们真拿由个项目,市里面愿意支持,就是让这样的老年人至少一个月下一次楼,晒一次太阳,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奢望。但是如果哪个街道愿意做这样的事,市里面一定会给予全面的支持。这些在政策当中,包括跟区民政局都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等着您拿项目来用这个钱,所以这些都希望大家做。止匕外,我们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护理康复。我们教老年人吃药,很多老人吃药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我曾经算过我们家那位老年人吃药,每次大约得吃一两药,我说要不然你饭吃得少呢,几乎拿药当饭了。但是由于这些药是不同科室的大夫开的,相互之间有些是重复的,有些是相互抵消的,有些一起食用甚至可能还会有不良反应的。那么我们需要对药物实施综合管理。有时候老糊涂了,该吃的药不吃,不该吃的药吃一堆,这实际上都需要做很多的内容。很多老年人反映,慢性病开药得两个礼拜、一个月去拿一次药,很辛苦。真自己生病了,家里没人陪着看病,所以就很需要助医的服务。刚才说了连续医疗。今后如果有老人骨折、偏瘫,在手术后,回到家马上能有相应的专业服务,能提供相应的支持,来解决连续医疗的问题,很多人会减少二次住院的可能,会减少我们由此留下很多后遗症的可能,这实际上都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老年人和中青年面临的问题不太一样。中青年叫什么?看疾病。中青年面临的都是疾病,都是非常明确的问题。老年病是什么?是多种病同时在一个老年人身上共存,多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的特征。所以老年看病跟儿科类似,应该是个单独的医学学科,然后看病结果也不一样,中青年看病叫做什么?治愈。但是老年人有很多病根本谈不到治好的程度,是生活质量好了没有?比如说你老疼痛,疼痛降低了没有?视线转移没有?所以现在大家逐渐能接受癌症了,癌症现在也被归到慢性病系列。为什么?因为“带癌生存”是一个越来越被大家普遍认同的概念,也就是说过了五年的生存率,今后你身上可能就带有癌细胞,癌细胞甚至也在转移,但是你还活着,只不过会有很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已。所以我们要对老年综合征进行综合施策。我们再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在刚退休的那段时间,要有一个从职业体系到自我安排管理体系的重大转换,很多人得适应很长时间,如果这段时间早点适应好,他后面的20年、40年都会过得很好,而且会很有收获和成就。否则的话,就真成了闲着养老了,而且越闲越容易生病,越生病就会越痛苦。亲人去世给人带来的打击是很大的,尤其是子女去世、老伴去世,那种痛苦往往是隐在心里头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帮老人做一些调试。止匕外,代际冲突、孤寂的化解,也都需要我们帮老人疏解。现在我们研究了很多老年游戏,通过老年游戏,直接为老人进行了孤寂的化解。还有动物治疗法。让老人养狗、养猫,通过养小狗小猫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化解了老人内心的不良情绪。我们现在正在着力做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的补贴制度。这个制度针对的是谁呢?主要是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的老年人,也就是“三无人员”、低保(现在又延展到低收入)的老年人。并且现在还想把它扩展到所有的高龄老年人,也就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根据老人的失能状况提供补贴。现在在五个区县试点,它的核心是解决两个事。第一,筛查。筛查失能老人都有哪些,失能的状况如何?第二,组织提供针对失能老人的特有服务。这个是咱们现在的工作,目前已经安排了6千万(资金投入)在这五个区县在试点。那么要筛查由这些对象,就需要有一个老年人需求的综合评估体系。北京市通过跟卫计委、人力社保、民政的沟通合作,三家共同建立这样一个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能够把一些老年群体筛查由来,把老人的需求筛查由来,筛查由来以后,通过一个信息系统把老人的需求跟服务做对接。养老照料中心的目标不光是做养老机构,它的核心在于对“居家”的辐射,在于对社区的支持。所以2015年,北京市为所有已经建成养老照料中心的街乡镇都安排了这样一个项目内容一一居家辐射。每一类都有十大项服务,每一项的服务都安排了至少20万元的这样一个支持。你可以设计自己的项目,现在是286个辐射项目,涉及到90个街乡镇,这是又安排了5700万。《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首先提到的是“吃”的问题,因此在原来老年餐桌的基础上,要建设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北京在市中心六城区和房山、顺义两个区做区县试点,他们各自都在进行多种模式的探索。顺义把全区划成了两大块,每一块都招了一个服务企业,两家企业各自负责一大块,两边形成竞争。作为一个中央厨房,从生产产品开始,然后远程输送,输送完以后,最后一公里进到各家各户,它是做了这样一个试点。房山区最后向社会招募了一家连锁企业,它这个连锁是纵向连锁,就是从种菜、养猪等开始,它有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有加工场所,然后又购置了送餐的车辆,每天弄完以后,给现在的十个街道定点派送。应该讲,这是他们的一个探索尝试。在朝阳区,采用了信息化的方式,做了一个信息整合,然后通过“1+43+N的方式,给43个街乡镇和所有的社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这实际上是配餐、送餐、助餐服务。助餐就是在源头上保证老年人的营养膳食平衡。另外,为失智老年人配备防走失手环。前一阶段时间,我记得在通州有一个老年人走失了,到派生所的时候,他(头脑)又清楚了,派生所觉得他头脑挺清楚的,就让他回去了,结果由去走着走着,又走失了。最后这个老年人好像在哪儿卧地不起,就去世了。还有北师大一个知名的教授,也是脑袋糊涂以后,走失了。走失了三天,他的学生和关心他的人都在找他,最后在宣武区的一个公园里被一个保洁工人找到了,当时也是奄奄一息。现在这类的问题越来越突生,那么政府现在正想给所有已经有点糊涂的老年人配备这样一个手环,带在亲人手上,到时候随时能够通过手机APP(应用软件)看到老人在哪里,老人的行走踪迹,一旦有问题能够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