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教学建议2022年12月_第1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教学建议2022年12月_第2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教学建议2022年12月_第3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教学建议2022年12月_第4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教学建议2022年12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教学建议(2021年·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1.从高考真题来看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1.从高考真题来看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P25第2单元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领悟设问方向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1.从高考真题来看(2018·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1.从高考真题来看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47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1.从高考真题来看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47(2018·全国Ⅰ卷·4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反哺真题讲解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1.从高考真题来看《纲要(上)》P150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1.从高考真题来看(2021年·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纲要(上)》P150补充必备知识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2.从编写特点来看两本纲要+三本选必通史+专题整合+概述经典表述+学术前沿拓展+深化价值导向+素养渗透图表丰富+情境多元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2.从编写特点来看例: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专题整合引言+配图:历史情况+生活情境;(唯物史观)通史梳理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2.从编写特点来看例: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专题整合引言:历史+生活情境;

唯物史观通史梳理而非“独尊”而非“只用”而非“儒家文化”而非“钳制思想”而非“面临危机”若干细节表述修正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2.从编写特点来看例: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核心表述内涵凝练价值导向一、“旧”高考为何要重视“新”教材3.从内容细节来看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二单元单课课题

主要增加内容及侧重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文明起源(考古、时空、实证)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纷争过程及民族交融(华夏认同)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秦暴政、速亡与楚汉相争(人物形象)四、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疆域开拓与民族关系(时空、人物)、新莽政权、东汉的兴衰(国家治理)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整课均为新增(时空与历史脉络、国家治理与民族交融)六、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隋唐民族关系、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赋税制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八、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玄学、中外文化交流(时空、人物)便于建立思维体系利于把握拓展方向(2020年·全国Ⅲ卷·25)曹操屯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021年·全国乙卷·41)孝文帝地方行政改革(2020年·全国Ⅰ卷·47)西魏苏绰“六条诏书”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1.横纵对比,拓宽认知广度

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物种交流殖民扩张观念更新世界市场《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口迁移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物种交换商品流动殖民扩张区域交流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标题凸显导向变化选必细化主题拓展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1.横纵对比,拓宽认知广度

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物种交流殖民扩张观念更新世界市场《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口迁移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物种交换商品流动殖民扩张区域交流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粮食增产饮食改良抵御饥荒人口激增耕地扩大生态破坏屠杀奴役疫病传播族群变化大洲开发经济转型文化认同(2018·全国Ⅱ卷·41)大豆种植(2016·全国Ⅱ卷·41)人口迁移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2.深入挖掘,提升理解深度

例:对陆王心学的理解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因此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人民版必修三P15—P16????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中外历史纲要(上)》P85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2.深入挖掘,提升理解深度

例:对陆王心学的理解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因此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人民版必修三P15—P16????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中外历史纲要(上)》P85标榜过高,实践太难;知行分离、疏离群众高不可攀的道德律VS世俗化的社会趋势程朱、陆王本殊途同归明良知,人人皆可为圣贤心理合一,简易便行但求于心,自我做主挽救人心的努力VS逸出常轨的暗流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2.深入挖掘,提升理解深度

宋明“新儒学”发展逻辑“应”其挑战“承”其道统“拓”其外延“深”其内涵“易”其方法“广”其大众“固”其信仰程朱之弊引发陆王的反动,陆王之弊引发清儒之反动。这恰恰形成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清代朴学的嬗变。——李凯《高中必修课程“宋明理学”教学分析》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3.纲举目张,完善知识维度例:借用“大概念”“在历史学科中,它不仅指具有较清晰内涵和外延的名词术语,更多的指向那些能够关联起诸多概念名词的论题,更加侧重于对某一部分乃至整个历史学科知识的宏观认识,侧重于构建历史知识间的合理联系,架构起历史学科体系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能够关照人生和现实的历史感悟,等等。”

——丁继华、杨竞、刘晓兵《论大概念教学的实施路径》,《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1年第5期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3.纲举目张,完善知识维度例:借用“大概念”“在历史学科中,它不仅指具有较清晰内涵和外延的名词术语,更多的指向那些能够关联起诸多概念名词的论题,更加侧重于对某一部分乃至整个历史学科知识的宏观认识,侧重于构建历史知识间的合理联系,架构起历史学科体系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能够关照人生和现实的历史感悟,等等。”——丁继华、杨竞、刘晓兵《论大概念教学的实施路径》,《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1年第5期——胡玉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大概念及其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12期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例:《纲要(上)》古代史肇始与雏形(远古—先秦)形成与奠基(秦汉)交融与繁盛(三国—隋唐)并立与重塑(辽宋夏金元)稳固与危机(明—清中叶)文化活跃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流变政权更迭儒学整合发展文艺出现高峰科技成果发达中外交流频繁*重“结构”;设“联系”会“迁移”;可“评价”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4.问题引导,训练思维强度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5《韩文公荐士》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例:《纲要(上)》第11课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了解其中所说“糊名”“誊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唐宋两朝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为情所困”VS“最号至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4.问题引导,训练思维强度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5《韩文公荐士》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例:《纲要(上)》第11课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了解其中所说“糊名”“誊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唐宋两朝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为情所困”VS“最号至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2020·全国Ⅱ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4.问题引导,训练思维强度“四个金字塔”问题Lv1:指向具体知识(名称、时代)问题Lv2:指向解释与说明(背景、性质、影响)问题Lv3:指向比较分析(归类、异同点)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4.问题引导,训练思维强度“五个金字塔”问题Lv1:指向具体知识(名称、时代)问题Lv2:指向解释与说明(背景、性质、影响)问题Lv3:指向比较分析(归类、异同点)问题Lv4:指向情境迁移提出、解决问题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5.细抠表述,提高答题精度主线特征2:危机(阐述+解释+结论)(关键能力中的)历史探究能力、历史表述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转换能力、组合应用能力等——据黄牧航《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维测评模型》,《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9期“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是对信息的理解和阐释”…“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并规范地阐述历史事物。”——徐奉先《高考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研究》,《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年第5期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5.细抠表述,提高答题精度(2020·全国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本单元所说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也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导语时空界定主线特征1:鼎盛(阐述)时空延展+时代全貌(转折/对比/过渡)主线特征2:危机(阐述+解释+结论)

阶段特征例: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进行复习备考5.细抠表述,提高答题精度

具体事件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德国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宗教改革”子目例:如何准确、简练、有逻辑地概述宗教改革?大背景:时代趋势+现实矛盾

小背景(导火线):时空+人物+事件核心思想、主张、结果时空拓展(区分主次)历史意义:链接过去+重塑当下+启迪未来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1.注重新版课标的引导性例:2020年课标的再修订

——李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载《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年第7期劳动素养英雄人物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1.注重新版课标的引导性例:2020年课标的再修订据统计,仅《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涉及的英雄人物有70余人,英雄群体近30个。英雄人物英雄群体卫青、霍去病、岳飞、邓世昌、赵一曼、左权、杨根思、雷锋…戚家军、台湾义勇军和黑旗军、东北抗联、人民解放军、志愿军——李卿《铭记英雄学习英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英雄人物的记述》,《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10月劳动元素劳动事件李冰、王进喜《耕织图》…大生产运动社会主义探索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梳理下列历史变化:劳动工具的发展变化…劳作方式的发展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李杰、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劳动素养探析》,《新课程评论》,2020年第10期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1.注重新版课标的引导性例:2020年课标的再修订据统计,仅《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涉及的英雄人物有70余人,英雄群体近30个。英雄人物英雄群体卫青、霍去病、岳飞、邓世昌、赵一曼、左权、杨根思、雷锋…戚家军、台湾义勇军和黑旗军、东北抗联、人民解放军、志愿军——李卿《铭记英雄学习英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英雄人物的记述》,《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10月劳动元素劳动事件李冰、王进喜《耕织图》…大生产运动社会主义探索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梳理下列历史变化:劳动工具的发展变化…劳作方式的发展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李杰、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劳动素养探析》,《新课程评论》,2020年第10期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1.注重新版课标的引导性例:“北洋军阀”与“卫所”“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P14)“军阀的专制统治、割据和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P83)(2020·全国I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1.注重新版课标的引导性例:“北洋军阀”与“卫所”“要注意明、清两朝在这个问题(经略边疆)上的连续性……如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明朝卫所和土司的二重管理体制加快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从羁縻统治到直接管辖的变化过程。”(P81)

材料

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2.注重内容补充的针对性(2019年·全国Ⅰ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官方解析】……试题提供了北美和拉丁美洲发展的差异,要求考生解释原因。在教科书中,对于西欧各国的生产方式及其向殖民地的移植没有集中或直接的表述,需要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理解领会,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2.注重内容补充的针对性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些什么?

课标分析“四大板块”“承前启后”“隋、唐虽然是盛世,但时间并不长,而从三国到南北朝,实际上是在为盛世奠定基础,因此,在学习时就需要注意将这两个时段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考虑。”——《课标解读》P79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2.注重内容补充的针对性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些什么?

回溯真题(2020·全国Ⅲ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2021·广东高考·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2016·全国Ⅱ卷·24)三国曹魏《三体石经》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2020·全国Ⅲ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2021·广东高考·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2016·全国Ⅱ卷·24)三国曹魏《三体石经》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2.注重内容补充的针对性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些什么?

回溯真题制度流变:三公九卿——三省——三省六部察举——九品中正——科举均田——两税区域开发与民族交融:南方开发——运河兴修——商贸兴盛前秦统一——北魏改革——隋唐繁荣文化活跃:经学式微——三教归儒——儒学复兴人之觉醒,异彩纷呈——中外互鉴,走向高峰(2021·浙江选考·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单衣,重量仅49克。识图(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A.①B.②C.③D.④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3.注重图表资源的启发性(2020·山东高考·9)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侧重考查知识记忆侧重考查分析思维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3.注重图表资源的启发性(2020·山东高考·16)图1、图2、图3为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侧重考查对比理解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3.注重图表资源的启发性(2021·山东高考·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略

材料二图1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黄泛区示意图——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侧重考查综合解释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3.注重图表资源的启发性——《中外历史纲要(下)》P73例:统编教材中的图表资源运用——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P62三、“新”教材备考运用的注意事项3.注重图表资源的启发性例:统编教材中的图表资源运用——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P71一战前后欧洲地图出现了哪些变化?观察这两幅地图,并结合《中外历史纲要》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这些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在此期间,全球范围建立起了何种“新秩序”?有何特点?并说明这种“新秩序”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概述1、概念: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也为高校选拔生源提供参考。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概述2、报考对象:具有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籍的高二、高三年级在校学生,2023届以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均可报考。3、考试科目: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7科,各科考试内容及形式将依据《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执行。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一)试卷情况1、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为30个选择题,共计60分,非选择题有4个小题,共计40分;

3、考试内容为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二)选择题答题技巧1、训练好阅读理解能力能重要,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准确概括是理解清楚材料的基础。2、注意材料中连词带来的前后变化,“但是”出现,后半段材料比前半段重要,“虽然”出现,前半段材料比后半段重要。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二)选择题答题技巧3、材料有两个时间,一定要对比两个素材的异同。4、表格题、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分析技巧没有本质差别,都是找特殊、找变化和找规律。只是要注意,能说明速度变化的素材,不一定能说明总量大小、比重变化。但是,说明比重变化的题能说明发展速度快慢。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三)非选择题答题规范1、要做到书写规范。考试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日常练习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习惯使用。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如出现错别字,用横线拉掉即可,全部涂黑会造成标记试卷,记作零分。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三)非选择题答题规范2、要做到格式到位。答题应分段,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每条答案应分点作答。将与题目关联紧密,有把握的写在前面,方便阅卷老师看点给分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三)非选择题答题规范3、要做到层次到位。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合适的答题逻辑。如按照政治{制度,政策,政权,中央与地方,各民族关系},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状况,经济状况,交通设施,生活水平},文化{文明交流,思想观念,教育,文学艺术,文化政策},或者起因,经过,结果。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三)非选择题答题规范4、要做到语言到位。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三、陕西省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讲评1.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gui)满于陈,划界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到各地的诸侯,有的会以封地为姓氏,B项正确。三、陕西省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讲评7.为促进香港行稳致远,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人大代表法案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践行()A.和平建国方针

B.睦邻友好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方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人大代表法案的决定》”可知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