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_第1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_第2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_第3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_第4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议用时:45分钟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夯实】

(2020·广东联考)生态树池是设置在车道两侧以滞蓄、净化并渗排雨水径流的城市生态设施,兼具遮阳挡风、除尘降噪等功能。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地的生态树池景观及结构,据此完成1、2题。【基础夯实】1.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

)A.落叶阔叶乔木 B.常绿硬叶乔木C.常绿针叶乔木 D.常绿灌木2.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其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 (

)A.提示行人注意安全B.增加入池径流总量C.防止入池固体堵塞D.降低入池径流流速1.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题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下游亚热带气候区,夏季多雨,不适合蒸腾作用弱的常绿硬叶乔木。该生态树具有夏季遮阳作用,常绿针叶乔木生长缓慢,常绿灌木低矮,遮阳效果差。落叶阔叶乔木生长快,树冠庞大,叶片大,夏季遮阳效果好,夏季蒸腾作用强,冬季叶落蒸腾作用弱,适合当地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水分变化。第2题,由图可知,溢流井建在生态树池,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地表径流由路面流入生态树池时可能会携带一些泥沙、树叶等固体物质,如果将溢流井口凹入地面,沉积物会在井口堆积,阻塞径流汇入。故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固体物质不易在井口堆积,且有过滤装置,防止入池固体堵塞。生态树池内行人较少,提示行人注意安全不是主要目的。井盖形状对入池径流总量影响较小。井盖形状对入池径流流速影响较小,降低流速不是主要目的。【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题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下游亚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也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集会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下图)。据此完成3、4题。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3.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 (

)A.使城市空间结构紧凑B.导致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C.延缓职住分离的趋势D.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4.图中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同,可以推断甲处 (

)A.大气环境质量最优 B.换乘线路数量最多C.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D.消费人群分布最广3.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解析】3选D,4选D。第3题,由材料可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大量人流,会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商业的重要因素:交通和市场);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指城市功能区的组合和分布,现代轨道交通主要是疏散人流和产业流,交通便利可能会让功能区更分散;交通便利后,可以加大工作和居住地距离,加大职住距离等;因此轨道交通主要是对城区有影响,对人口是否前往农村没有多大影响(我国城市尚未发展到逆城市化阶段)。第4题,甲地区商业中心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周围消费人群的分布也是最广;商业中心等级最高不能说明环境质量最优,常住人口密度最大往往在住宅区;由图可知甲处换乘数量线路并不是最多的。【解析】3选D,4选D。第3题,由材料可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2020·浙江联考)读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曲线图,回答5、6题。(2020·浙江联考)读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5.深圳城市建成区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这主要得益于 (

)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B.其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C.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D.其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6.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 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 D.地表径流减少5.深圳城市建成区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这主要得益于 (【解析】5选B,6选A。第5题,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都是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深圳邻近香港,受其影响经济发展迅速;深圳是移民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第6题,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大,居民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地表硬化面积大,降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解析】5选B,6选A。第5题,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都是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图1为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图2为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表格为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温差/℃5.26.05.46.05.5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2)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解析】第(1)题,从地形看,该地处于背风坡,风速小,导致自净能力下降;从植被看,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城市绿化带中的树木落叶,直接影响净化效果。第(2)题,要根据图2明确该城市土地利用上的变化,即城市不透水层面积大大增加,实质上是地面硬化,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第(3)题,由表可知,城郊之间的温差较大,说明热岛效应较强烈,因此在城郊之间形成城市风环流,为了减少市区的污染,郊区有污染的工厂应当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下沉气流(距离)之外的区域,并在郊区提高绿化率,净化回归到城市的气流。【解析】第(1)题,从地形看,该地处于背风坡,风速小,导致自答案:(1)该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对污染气体的净化作用减弱。(2)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由于城郊之间的温差产生了热力环流,污染物随地面风由郊区流向市区。措施:郊区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风环流(热力环流)下沉气流(距离)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答案:(1)该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气温【能力挑战】

(2020·南阳一中模拟)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由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发明,他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来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能力挑战】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2.推测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是 (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C.安装维护费高 4 D.市场需求不足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地面绿地日益被侵蚀的今天,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植物墙应运而生。第2题,植物墙安装维护技术较成熟;植物墙设计崇尚美观高雅,推崇环保自然,又兼具功能性及实用性,市场需求旺盛;由图1可知,植物墙安装与维护的费用高,使植物墙普及难度较大。【解析】1选B,2选C。第1题,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

(2020·上饶模拟)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据此完成3~5题。(2020·上饶模拟)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3.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是 (

)①施工工期较短 ②施工污染较小③建筑造价较低 ④节约能源资源⑤抗震性能较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的区域是 (

)A.常住人口介于5~20万人的微小型城市B.常住人口小于50万人的东部沿海城市C.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的中西部城市D.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3.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是 ()5.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B.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C.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D.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5.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再按照设计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组装过程不需要经过凝固期,组装速度快,施工工期较短;不进行现场浇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施工污染较小;工厂化生产构建,能源利用效率高,节约能源资源。由题中“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可知,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构建间进行后期装配,建筑物标准和现场浇筑一样,都符合相应的抗震标准,抗震性能相当。第4题,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经济发达,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生产装配构建的设计、生产条件。该地区环保要求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占用空间较小,环境污染小,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第5题,有利于推进建筑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技术含量高,利于建筑物提高舒适度、艺术美感等,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装配式建筑虽然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建筑构件成本较高,总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对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作用有限。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短,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构件,产品质量易于检测,有利于保证质量安全。建设成本。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回答6~8题。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6.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A.雏形阶段 B.加速阶段C.调整阶段 D.成熟阶段7.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 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6.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8.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 (

)A.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B.以核心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拉大D.已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8.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 ()【解析】6选A,7选D,8选A。第6题,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阶段是雏形阶段。第7题,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突出;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圈圈层萎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8题,由图可知成熟阶段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以外围地区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缩小;是否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从图中无法看出。【解析】6选A,7选D,8选A。第6题,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加固训练】

(2020·北京西城区模拟)“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据此回答(1)、(2)题。【加固训练】(1)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

)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2)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1)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中国绿心”位于第三级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工业不发达。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图示,“中国经济效益;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9.(2020·浙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流域示意图。9.(2020·浙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二城镇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中原城镇群地处我国中原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材料二城镇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材料三黄河流域及所经的九个省区,沿线有山西中部城镇群、关中城镇群、中原城镇群、山东半岛城镇群和京津冀重点城镇群,但没有同长江经济带那样进入国家区域战略(区),即没有形成黄河经济带。(1)试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推测黄河经济带没有形成的可能原因。(3)为顺利推进中原城镇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材料三黄河流域及所经的九个省区,沿线有山西中部城镇群、关中【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山东半岛城镇群位于山东中东部,位于暖温带,气候宜人;毗邻渤海和黄海,沿海有众多港口城市,交通位置优越;隔海与日本和韩国相望;位于辽东半岛、京津唐、长江三角洲之间,处于核心位置;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相交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陇海线沿线,处于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山东半岛城镇群位于山东中东部,第(2)题,黄河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枯水期较长且时有断流现象,冬季结冰期较长等因素不利于航运;黄河流域的对外交流受交通密度不够大、政策实施时间较晚、传统思维等因素影响,开放性不高,对外贸易不够活跃,该流域城镇间的发展缺少密切联系,功能互补性较差,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显著;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经济腹地较小,没有门户城市和枢纽城市。第(2)题,黄河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枯水期较长且时有断第(3)题,由图可知,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郑州,要进一步提升郑州的核心功能,增加其辐射带动作用;在做强核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形成等级有序的城市体系结构;促进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中小城市接收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优化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内城市间的交流协作。第(3)题,由图可知,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郑州,要进一步提答案:(1)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2)黄河流量少,经常断流,没有航运之利;黄河流域的对外部交流包括对外贸易方面,是多途径多门户的(或经济腹地狭小),没有门户城市与枢纽城市;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显著。答案:(1)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3)提升郑州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3)提升郑州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议用时:45分钟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夯实】

(2020·广东联考)生态树池是设置在车道两侧以滞蓄、净化并渗排雨水径流的城市生态设施,兼具遮阳挡风、除尘降噪等功能。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地的生态树池景观及结构,据此完成1、2题。【基础夯实】1.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

)A.落叶阔叶乔木 B.常绿硬叶乔木C.常绿针叶乔木 D.常绿灌木2.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其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 (

)A.提示行人注意安全B.增加入池径流总量C.防止入池固体堵塞D.降低入池径流流速1.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题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下游亚热带气候区,夏季多雨,不适合蒸腾作用弱的常绿硬叶乔木。该生态树具有夏季遮阳作用,常绿针叶乔木生长缓慢,常绿灌木低矮,遮阳效果差。落叶阔叶乔木生长快,树冠庞大,叶片大,夏季遮阳效果好,夏季蒸腾作用强,冬季叶落蒸腾作用弱,适合当地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水分变化。第2题,由图可知,溢流井建在生态树池,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地表径流由路面流入生态树池时可能会携带一些泥沙、树叶等固体物质,如果将溢流井口凹入地面,沉积物会在井口堆积,阻塞径流汇入。故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固体物质不易在井口堆积,且有过滤装置,防止入池固体堵塞。生态树池内行人较少,提示行人注意安全不是主要目的。井盖形状对入池径流总量影响较小。井盖形状对入池径流流速影响较小,降低流速不是主要目的。【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题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下游亚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也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集会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下图)。据此完成3、4题。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3.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 (

)A.使城市空间结构紧凑B.导致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C.延缓职住分离的趋势D.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4.图中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同,可以推断甲处 (

)A.大气环境质量最优 B.换乘线路数量最多C.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D.消费人群分布最广3.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解析】3选D,4选D。第3题,由材料可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大量人流,会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商业的重要因素:交通和市场);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指城市功能区的组合和分布,现代轨道交通主要是疏散人流和产业流,交通便利可能会让功能区更分散;交通便利后,可以加大工作和居住地距离,加大职住距离等;因此轨道交通主要是对城区有影响,对人口是否前往农村没有多大影响(我国城市尚未发展到逆城市化阶段)。第4题,甲地区商业中心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周围消费人群的分布也是最广;商业中心等级最高不能说明环境质量最优,常住人口密度最大往往在住宅区;由图可知甲处换乘数量线路并不是最多的。【解析】3选D,4选D。第3题,由材料可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2020·浙江联考)读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曲线图,回答5、6题。(2020·浙江联考)读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5.深圳城市建成区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这主要得益于 (

)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B.其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C.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D.其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6.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 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 D.地表径流减少5.深圳城市建成区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这主要得益于 (【解析】5选B,6选A。第5题,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都是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深圳邻近香港,受其影响经济发展迅速;深圳是移民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第6题,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大,居民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地表硬化面积大,降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解析】5选B,6选A。第5题,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都是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图1为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图2为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表格为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温差/℃5.26.05.46.05.5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2)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解析】第(1)题,从地形看,该地处于背风坡,风速小,导致自净能力下降;从植被看,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城市绿化带中的树木落叶,直接影响净化效果。第(2)题,要根据图2明确该城市土地利用上的变化,即城市不透水层面积大大增加,实质上是地面硬化,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第(3)题,由表可知,城郊之间的温差较大,说明热岛效应较强烈,因此在城郊之间形成城市风环流,为了减少市区的污染,郊区有污染的工厂应当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下沉气流(距离)之外的区域,并在郊区提高绿化率,净化回归到城市的气流。【解析】第(1)题,从地形看,该地处于背风坡,风速小,导致自答案:(1)该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对污染气体的净化作用减弱。(2)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由于城郊之间的温差产生了热力环流,污染物随地面风由郊区流向市区。措施:郊区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风环流(热力环流)下沉气流(距离)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答案:(1)该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气温【能力挑战】

(2020·南阳一中模拟)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由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发明,他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来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能力挑战】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2.推测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是 (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C.安装维护费高 4 D.市场需求不足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地面绿地日益被侵蚀的今天,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植物墙应运而生。第2题,植物墙安装维护技术较成熟;植物墙设计崇尚美观高雅,推崇环保自然,又兼具功能性及实用性,市场需求旺盛;由图1可知,植物墙安装与维护的费用高,使植物墙普及难度较大。【解析】1选B,2选C。第1题,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

(2020·上饶模拟)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据此完成3~5题。(2020·上饶模拟)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3.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是 (

)①施工工期较短 ②施工污染较小③建筑造价较低 ④节约能源资源⑤抗震性能较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的区域是 (

)A.常住人口介于5~20万人的微小型城市B.常住人口小于50万人的东部沿海城市C.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的中西部城市D.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3.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是 ()5.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B.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C.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D.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5.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再按照设计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组装过程不需要经过凝固期,组装速度快,施工工期较短;不进行现场浇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施工污染较小;工厂化生产构建,能源利用效率高,节约能源资源。由题中“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可知,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构建间进行后期装配,建筑物标准和现场浇筑一样,都符合相应的抗震标准,抗震性能相当。第4题,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经济发达,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生产装配构建的设计、生产条件。该地区环保要求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占用空间较小,环境污染小,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第5题,有利于推进建筑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技术含量高,利于建筑物提高舒适度、艺术美感等,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装配式建筑虽然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建筑构件成本较高,总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对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作用有限。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短,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构件,产品质量易于检测,有利于保证质量安全。建设成本。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回答6~8题。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6.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A.雏形阶段 B.加速阶段C.调整阶段 D.成熟阶段7.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 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6.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8.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 (

)A.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B.以核心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拉大D.已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8.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 ()【解析】6选A,7选D,8选A。第6题,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阶段是雏形阶段。第7题,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突出;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圈圈层萎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8题,由图可知成熟阶段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以外围地区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缩小;是否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从图中无法看出。【解析】6选A,7选D,8选A。第6题,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加固训练】

(2020·北京西城区模拟)“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据此回答(1)、(2)题。【加固训练】(1)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

)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2)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1)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中国绿心”位于第三级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工业不发达。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图示,“中国经济效益;绿心的建设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