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I编辑中外教育管理史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选贤贡士制度 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书馆《师说》的作者是韩愈“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6年。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1939年。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学生会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亚里斯多德。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学在官府教育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我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鸿都门学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近1300年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我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五四以前普通学校主要借鉴的教学方法是赫尔巴特教学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全国遵行的教育宗旨是三民主义教育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放在第一位的是干部教育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下列学校类型不属于古埃及的是古儒学校《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人文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要求世界上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意大利的维多利诺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校俄国第一部原则上规定国民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各阶层儿童的法案是《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遂宁和桂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重定学堂章程折》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评议会西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汉代,作为外戚把持特权、扩张势力的产物的学校是宫邸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属于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选士制度选贤贡士制度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宋代太学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明代全权负责领导地方官学的行政长官是提学官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较,学程缩短了3年民国初年,负责规划学科课程、审定申请学位者合格与否以及教育总长、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教授会“六三三”学制也称《壬戌学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独立运动的主帅是蔡元培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产生于希腊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在近代欧美,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的中学是实科中学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宋代积分制规定:月考优等积1分,而作为升舍的重要依据是一年10次月考应累积8分明清国子监的学生中,通过捐纳钱物而获得监生资格的是例监生明清时期,由富裕人家独自聘请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的私塾称为坐馆《劝学篇》的作者是张之洞民国初年,在中小学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学级各科教学者,称为本科正教员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新学制对师范大学的任务做的规定不包括发展中等师范教育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后规定:高等教育实行单科多院制《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作者是费希特《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下列将中学教育视为“高级国民教育”的国家是日本英国的大学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美国独立后,各州争相建立州立大学林肯学校的创办人是弗莱克斯纳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学校是公学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创办了著名的沃尔顿学校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局协同管理学校教育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和闲暇教育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的思想家是昆体良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学校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实用性原则最早在哈佛大学实行选修制的校长是埃里奥特以“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葛雷学校《郎之万一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六条改革原则不包括学科相通原则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贺拉斯·曼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俄国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即生长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昌平坂学问所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表现主义”游戏学校的创办人是普拉特《学校与社会》的作者是杜威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办者是杜威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由于人文主义教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发点。(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主权”:“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自由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太学三舍法:宋代太学三合法是按学生学业水平实行分舍教学,按学生平时操行及月、岁等考试成绩决定升舍的教学管理方法。这种教学管理办法是王安石创立的。达特茅斯学院事件: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壬子一癸丑学制》:191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1913年对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即《壬子一癸丑学制》。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公学:公学历史悠久,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公学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公学虽对入学学生的身份放宽了,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有增无减,它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14.苏湖教法:北宋时期,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名闻天下。分斋教学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庆历兴学时,诏取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明体达用”是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地。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15.“五育”并举教育方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在这篇论著中,他批判了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指不分贫富、贵贱、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意义。17.劳动学校:是德国凯兴斯坦纳创办的活动学校,由于劳动在活动中所占比例很大,故又称为“劳动学校”。劳动学校的理论基础是公民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即公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职业与个人的福利和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凯兴斯坦纳虽然以批判旧的知识教育来抬高劳动教育,但劳动学校实质上不过是职业训练学校和培养顺民的学校。18.学生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类型。该类型大学在领导体制上由学生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聘请教授、确定学费、规定学时等校内重大问题均由学生决定。学生大学以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为代表。19.达特茅斯学院事件: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20.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文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做任何发挥。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20.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是教学制度的一种。18世纪90年代,由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国和殖民地印度创造,因而得名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简称导生制。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导生制是英国国民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1.学田制:是宋代为解决官学经费,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由学校经营,以田租赁收入作为固定办学经费,此项制度元明清三朝皆袭用之。它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官学的发展。22.福建船政学堂:是左宗棠于福建马尾船厂内创立的洋务派最早的军事学堂。学堂分为前后堂,前堂学习轮船制造,后堂专习管理驾驶。所习课程除外语和算术、几何、物理等基础文化课外,还设有专业技术课和实习课;另外,还要求阅读一些封建性书籍。学堂认真教学,严格管理,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早期的海军军官和科技人才。23.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1.简述两宋时期书院的特质。(l)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方丈职责极为相似。书院的教学颇似寺院之学,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2)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生的,所以书院对古代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古代书院最大特点之一。(3)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答: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第一,书同文。第二,行同伦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答:(1)学区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美国是移民国家,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社区,在社区里,孩子们往往就近入学,社区又被称为学区。学区有不同的类别,如市镇学区、县学区、城市中的学区和特殊学区等。学区可以制定教育计划,聘任教师、校长、购买教材等。(2)县和市镇是基层的管理组织。(3)每个州设置州教育委员会,行使教育职权。(4)联邦只能以民主、自由为首要原则,主要责任是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5)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管理。简述“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铂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作课程:学生都是来自未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设置工作课程可以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一种连续性。课程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个单元,称为“工作单元”。“工作”的设置应经过全体教师商讨决定。每一个单元有一主题思想2.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比如地理课中的地形单元有一个工作间。也叫学术工作间,里边有书籍、尺子和仪器,另外还有一间实验室,这里挂满了各种图片3.年级划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但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4.工作合同: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手册上铅印着某科、某日的学习问题。学生在工作手册上回答问题。课程采用单独进行。道尔顿计划的本质是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按其自己的速度取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内容被彻底地吸收5.教师是导师:教师的教学贯彻在与学生的讨论中。讨论以个别讨论为主,也可以出简报,约某部分或几个学生讨论。道尔顿制的工作课程、个别教学、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很具体,因而在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尔顿制的特点是工作课程和个别教学合同。5简述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答: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发展,从根本上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建立新型的世俗化的大学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是:(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面。(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新的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4)创办新式大学(如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柏林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如巴黎理工大学和日本的工科大学等)。简述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答:稷下学官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并不是毫无规矩。学生守则的名称:《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据考证,“当是齐稷下学官之学则”。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总之,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简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答:1.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他用;2.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3.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育8、简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管理体制的影响。答:教育职业化在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美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确实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它也使国家和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教育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工商实业界不负责地利用和抛弃。(2)教育受社会势力和思潮左右,缺乏独立性。(3)教育工商界直接操纵而肤浅地把教育变成经济的武器,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种族)和个人的最终利益受损。这种代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简述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答:(1)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立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2)建立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3)以儒术取士。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4)视学制度。君子视学自古有之,皇帝每次视学都要聚众亲自宣讲,以弘扬儒学。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答:《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教育,兼理笔墨收支等项事宜,并兼充教员。学生在60人以上可置正教员或副教员。登记账目、照料杂务,须置司事一人。(2)中学堂设监督一人,统辖全学人员,主管一切教育事宜。下设教员若干人,分教各科教学;掌书一人;文字一人,专管学堂往来文牍;会计一人,负责学堂的款项出入;设庶务一人,管理学堂的各项杂务。(3)高等学堂韵最高领导是监督,统辖全学人员,主持全学教育事务。正副教员及掌书官均听命于教务长,文案、会计和杂务官均听命于庶务长,监学、检查官均听命于斋务长。(4)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设总监督,总管全堂各分科大学事务。总监督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5)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正教员、副教员、监学、附属小学办事官、小学教员、庶务员,由监督主持全学事务。优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务长、庶务长、斋务长,以及中学办事官、中学教员、小学办事官、小学办事员。(6)实业学堂分高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各级实业学堂的组织管理办法基本上依照同级普通学堂或师范学堂的办法管理,但实业学堂设有实验场等,事务繁杂,可酌情增置委员司事办理。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12.简述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这是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教育的一种体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确立标志。这种体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办学,比较灵活,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和控制,可能造成地方官僚机构的庞大等。13.国民政府时期重建的教育部较民国初年有哪些进步?(1)从教育部的官员任命来看,有特任、简任、荐任和委任之分,管理层次清晰,体现了管理的有序性;(2)从编制上看,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3)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课程及标准设计起草委员会等,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进步;(4)教育视导无论从机构设置上还是从实施上,都趋于完善。14.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答: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15.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1.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2.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3.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4.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教育要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16.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1.乡村寄宿试学校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论述题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试述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答:(1)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清政府陆续创建、改建了各类新式学堂,此外还有民间创办的私立学堂等,这些学堂的创建与管理,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上为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鸦片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3)郑观应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学校制度,进而提出了变更学制的意见,还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3)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了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4)梁启超则一面上疏提改革教育的建议,一面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末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3.试述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答:(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宋代经三次兴学运动,官学制度更加完备,地方学校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宋代教育行政制度沿袭唐制,并有所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的地方官学的大发展。(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宋代严格选任教师,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地方官学教师的选任采用新的“考选教官”制度。(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放宽了入学等级;制定了严格的学规。(6)教学管理的发展。教材的更新;“三舍法”和“积分制”的实行。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观在现代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答: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享誉最盛的一位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而且对苏联、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之所以流传广、传播深、是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站在了哲学的角度。(1)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对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也相应地成为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①实用主义的目的。杜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的生长,这就是“教育即成长”,同时,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纯粹性原则。教育即成长,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的生长、社会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②较高的理论价值。杜威把纯粹性原则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这种纯粹性才能保证教育价值的实现。杜威的“纯粹性”是一种理想的理论设想和理论原则,但在对于如何理解和确保教育工作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点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③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作用。杜威对学校、课程和教师职责的理论构想为教育提出了可贵的思想。杜威认为学校存在浪费,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唯一办法。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提出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的设想。杜威把德育放在教育之首,立意是好的,也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思想,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2)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对实验学校的设想,集中体现了杜威的学校观。按照杜威的学校观建立的芝加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新教育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进步主义教育前进了一大步,对当时和以后的教育实践都极具指导意义。5.评述晚清新政时期对师生管理的措施。教师管理的措施: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明定教师的身份和任期,制订小学教员检定制度;学生管理的措施:注重品行,严格控制学生思想;奖励学堂出身;禁止学生在学期间另就他事;管理措施的意义及作用:有助于师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于教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但将教员列作职官,以便节制的规定,则体现了封建的专制管理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管理措施,虽利于学生专心学业,但其重点却在进行思想的钳制。6.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答: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当时正是德国民族和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不过,那两所大学主要还是强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而柏林大学则是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为主要的追求,以科研带动教学,把授课作为次要的问题考虑。学校不再以博览群书、熟读百家为目标,而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从事具有创建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究的工作。为此,他们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学、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并请专家讲授实验化学。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荟萃柏林大学讲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学风,保证了教学的最优质量。黑格尔后来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马克思也在该校学习,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欧美长达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也使德国成为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可以说,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7.汉代宏观教育管理措施在中国教育上的意义?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统治者为了选拔贤才,提高各级官吏素质,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是察举制度(1)察举制创立。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等(2)察举制实施。察举科目可分为两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常科包括孝廉、秀才。特科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子等。贤良方方正:察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明经: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童子:选拔12——17岁之间的“博通经典”者,旨在发掘天才儿童(3)察举制教育管理功能。察举制推行400余年不仅选拔出不少济世之材,而且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察举制的实行,调动了世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读书人引向功名利禄的角逐之途。再次,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举制从所设科目到选拔人才的具体标准,均体现“独尊儒术”的要求。2.规范经学内容。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后,儒家经典就成为法定的教学内容(1)统一经学标准。汉后经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儒经注释的统一工作(2)刊刻石经。西汉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丝帛为主,东汉才开始比较普遍地使用纸。熹平石经,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规范了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有了统一、标准的教科书,也难保在师徒相传中不“走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规定传授经学必须严格遵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8、杜威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分析是什么?以及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杜威所痛心的是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杜威认为一切浪费都是因为组织问题,而组织背后是一种动机和观念,核心是隔离2、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的隔离,使学生不能自然地接受教育,造成浪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离,使学生不能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造成浪费;3、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惟一办法。这种浪费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说:1.物质资源(1)器材。学校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实际性和操作性,购置了大量的器材,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有很多的器材都不能很好的运用给学生。造成了浪费(2)规划、设备。当今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大量的改造工程,大量的购买设备,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规模很大,可学生并不多,这种规划也造成了浪费(3)外交方面。例如我们学校现在办学有很多地方要打点,上级来考察了要吃饭,办什么事情要请客,打红包等等。这种浪费更为严重。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可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个学校师资力量应根据学校学生的特长和专业来配备。如果师资力量比较强,可学生不多,那就造成了师资的浪费。即教育者的浪费。如果学生要学的很多,可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那就造成了学生的浪费。即受教育者的浪费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管理1、夏商时期学校的名称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虞瞬时有“庠”夏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校”学校发展到商代又创设了瞽宗和学瞽宗是宗教学校;学是进行一般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2、西周学校系统3页天子设立的(五学)大学国学诸侯设立的(一学)叛宫小学乡学3、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府”的含义:1.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2.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4、夏、商、西周时期教育教学教学管理:⑴学校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的,乡学还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⑵内容特点:①重视军事教育②重视宗教教育③商朝的礼乐教育。⑶西周时期教育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⑷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主张:①敬德保民②主张“彝教”⑸西周时期,建立了;(实学制度)、(选贤贡士制度)。视学包括;(天子象征性的视学)、(督导性的视学)。选贤贡士制度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5、“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因1.政治上,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2.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6、视学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视学包括:天子象征性的视学,督导性的视学,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两个方面,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7、选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是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8、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的变革最直接的表现是: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9、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⑵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①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是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③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10、私学兴起的意义: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从政事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各家各派在创办私学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为后世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儒家的教育管理⑴孔子尤其重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⑴《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以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⑵《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⑵、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在人性问题上持“性善论”,认为人人皆可以成尧舜。⑶、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持“性恶论”,⑷、《大学》明确大学教育的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明明德”,即发扬人与生俱来的善性(美德)。第二目标是“亲民”。第三目标是“止于至善”⑸、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大学》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⑹、《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开宗明义的概括了儒教的文教政策思想,提出了“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精辟论断。内容有:1“有教无类”②关于学制的构想。“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③关于视学制度⑺、儒家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提出的设置课程的原则。“志于道”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孔子认为这些教育目标和要求,要通过“六艺”教育来完成。他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⑻、儒家的教学常规:主张要重视入学教育。⑼、儒家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主张要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情况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⑽、儒家的教师管理思想。主张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2、墨家的教育管理⑴教育管理思想:①主张要以“强说人”的精神,由他们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从而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理想社会。②墨家所要培养的“兼士”,既要有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又要有履行墨家道义的实际才能和本领。墨家不仅重视“识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⑵私学的管理:①培养目标;以培养“兼士”(贤士)为目标。②教学管理;重视教以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③组织管理制度:墨家私学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13、稷下学宫的管理特色:⑴、教育体制:稷下学宫是齐国创办的,所以,稷下学宫是官办的。从内部的教学管理上看,稷下学宫又是私学的集合体。⑵、办学原则;稷下学宫办学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原则。⑶、学生管理:《管子》中的《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14、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弟子职》15、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其次;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再次;规定了学习的规则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16、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①书同文②行同伦(统一道德规范)③设三老以掌教化④禁止私学,焚书坑儒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7、“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实施措施①设《五经》博士②建立博士弟子制③以儒术取士④视学制度18、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内容①罢墨百家,独尊儒术(核心)②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19、“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意义:不仅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大发展,而且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方针,对整个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汉武帝所采取的文教政策与秦代文教政策的区别(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秦始皇采取的是极端残暴的高压政策;汉武帝则以疏导、劝诱为主,23、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官学和私学并举24、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监管。太常在隋唐以前一直都是太学的行政长官。25、汉代的学校管理⑴太学的管理:①办学目标:为朝廷培养各种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向导作用。②教师的管理:汉代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之首称为祭酒,③学生的管理:太学的学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二是有郡国县官选送的。三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四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正式生)④教学管理:Ⅰ、儒家经典是太学唯一的教学内容。Ⅱ、太学没有修学年限的规定。Ⅲ、教学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论辩Ⅳ、博士讲授往往是大讲堂授课,或由高足弟子代为讲授。Ⅴ、太学注重考试,考试有太常主持,通过者委以官职,次为“学选”考试的办法谓之策试,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⑵汉代地方官学的职能:①传授儒家经典②推行地方教化⑶私学的管理:⑴类型,蒙学、专经研习⑵名称,蒙学私学的名称“书馆”“乡塾”。研习专经的私学的名称“经馆”“经舍”“经庐”⑶教材,蒙学私学的教材《急就篇》《苍颉篇》。研习专经的私学的教材《五经》⑷研习专经的私学的传授方法,“次相授传”“转相传授”26、察举的主要科目:⑴常科(孝廉、秀才)⑵特科(贤良方正、明经、童子)27、察举制以《五经》为教材。28、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⑴、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①实行察举选士制度②规范经学内容东汉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主持召开著名的白虎观会议。撰成《白虎通》一书。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2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⑴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⑵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⑶专门学校和综合学校的设置⑷私学和家庭教育的发展30、九品中正制的含义“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用),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该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31、实施九品中正制的条件⑴中正官的品德和识鉴才能⑵品评人才是否有明确的标准。32、刘劭所著的《人物志》是最早的人才学著作。46、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⑴挫伤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更加门庭冷落⑵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发展。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47、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⑴重振儒术⑵兼融佛道48、科举制产生的原因(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因?)⑴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⑵要巩固政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⑶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为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6年)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建立。49、、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50、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1、科举考试的标准是儒家经典《五经正义》,其考试方法是贴经,墨义,对策,诗赋52、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⑴调动了世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⑵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53、隋唐的学校系统:隋朝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在大理寺设有律学。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官学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和广文观。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55、两宋文教政策的内容:⑴兴文教⑵儒、佛、道、三教并用。56、两宋时期的三次兴学运动:⑴庆历兴学。①代表人物:范仲淹。范仲淹主张把兴学育才与科举选才的改革结合起来,“教以经济(经国济世)之业,取以经济之才”他认为只注重科举而不兴教育。③教学内容:以“六经”为主。④具体措施(在那些方面进行改革?):Ⅰ诏令州县兴学。Ⅱ改革科举Ⅲ创设太学,整顿国子学⑤教学模式:苏湖教法⑥意义:虽然庆历兴学随新政失败而结束,然而其影响是深刻的。如何把兴学和科举改革结合起来,培养和选拔“明体达用”人才,始终是北宋教育改革的目标。明体达用思想影响了一代学风。⑵熙宁、元丰兴学。①代表人物:王安石。②兴学内容:王安石从兴学育才入手,建立“教、养、取、任”的配套制度。Ⅰ教之之道Ⅱ养之之道Ⅲ取之之道Ⅳ任之之道③具体措施(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Ⅰ整顿太学:实行“三舍法”,颁布《太学令》;严选学官,实行“教官试”。Ⅱ整顿地方官学Ⅲ增设专门学校Ⅳ明定教学内容Ⅴ改革科举制度⑶崇宁兴学。。①代表人物:蔡京。②兴学内容:Ⅰ诏天下兴学贡士,推行三舍选考法。Ⅱ增设画学、道学,复办书学、算学。Ⅲ废止科举,代以学选。57、北宋三次兴学运动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振兴官学,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58、苏湖教法的含义: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闻名天下。分斋教学方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59、“苏糊教法”的主要特点?①“明达体用”是“苏糊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明达体用”的精神实质就是“学以致用”②分斋教学是苏糊教法的核心。分斋,即学校分为“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以教学儒家经典为主。分斋教学实行分科教学和主副科制度,在教育史上有开创意义。此外,苏湖教法还包括实行讨论、游学、直观教学等一系列内容。60、太学三舍法: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月一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由太学教官主考),岁一公试(初场经义、次场策论,由降敕差官主考)。合格者升为内舍。学习两年。合格升为上舍,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61、宋代的官学管理的发展:⑴建立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⑵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长官称提举学事使,是我国设置专门地方行政机构的开始。⑶创行“学田制”⑷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⑸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⑹教学管理的发展。“四书”的地位上升,与“五经”并列为钦定教材。“三舍法”“积分制”的实行。62、书院主要作为国家修书藏书的机构,(皇家图书馆)。这就是民间最早的书院。63、书院的特质(书院特点?)书院是私学,它继承了古代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64、宋代著名书院的名称:①白鹿洞书院:洛阳人李勃、李涉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创建。后朱熹修复。②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朱洞建讲堂斋舍,创办书院③应天府书院。曹诚在河南商丘建学校。范仲淹曾就学于此。④嵩阳书院:程颢、程颐先后讲学于此。⑤石鼓书院:李宽读书于此。⑥茅山书院:宋仁宗时侯遗创建的。65、书院的管理:⑴书院最主要的负责人是山长⑵书院的制度最具代表性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为了后世书院学规的范本。⑶书院的教学,多采用自由讲学的形式。著名的会讲有“天鹅湖会讲”。书院教学以自学为主。考课,是书院教学的重要制度。展礼,是书院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⑷宋代书院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学田的田租。学田的来源:一是有朝廷或官府赐给。二是靠私人捐赠。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管理经验67、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⑴尊孔崇儒、兴学设教⑵维护民族文化传统68、辽金元书院官学化的主要表现(特点):⑴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书院⑵掌握书院的领导权⑵加强书院经费的管理⑶加强对书院的招生、考试、学生出路的管理。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后)的教育管理69、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⑴尊孔崇儒,推崇理学⑵网罗世人,禁锢思想。朱元璋还创设了八股取士,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并且以朱元璋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70、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常科只有进士一科,三年进行一次。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⑴乡试:第一名为解元。⑵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⑶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应试者被正式赐出身,进士。分三甲。一甲第一“状元”;一甲第二“榜眼”;一甲第三“探花”;二甲若干名,赐出身,进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71、明清八股取士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严重的败坏了学风。考试的题目又必处于《四书》、《五经》,就助长了一些读书人的侥幸心理;72、明清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或官员)的名称:⑴明清时期,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机构仍是礼部。⑵明清地方官学,由中央任命各省提学官,全权负责领导,强调地方行政长官。⑶央官学的行政机构是国子监。73、明清官学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是国子监。也是全国最高学府。74、明清时期教师的管理:⑴对教师的要求与监督。⑵教师的考核。75、明清时期学生的来源:⑴教育对象的范围分为:一为“荫监生”(官生)。二为“贡监生”。三为“举监生”。四为“例监生”。⑵明初规定学生的名额,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⑶明初规定,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由学校出身,童试又分为“县考”“府考”“院考”。76、倡导实学的著名书院: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77、(明清蒙学的类型)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私塾”。分为三种:⑴教师在自己家里。称为“门馆”“家塾”⑵由一族一村延请教师择址建馆教⑶由富裕人家独自聘请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称做“做馆”“教馆”。78、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⑴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北宋时编写的《百家姓》、南北朝时梁周兴的《千字文》。⑵.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教材。清朝李毓秀以学规、学则的形式编写的《弟子规》。⑶诗歌类教材。《千家诗》《神童诗》、清朝孙洙编写的《唐诗三百首》⑷综合知识类教材。唐朝李翰的《蒙求》、《龙文鞭影》、清朝邹圣脉在明人程登吉《幼学须知》基础上增订的《幼学琼林》。蒙学在经过初步的识字、读写训练后,即开始教授《孝经》和《论语》以及《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也是蒙学主要的材料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79清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晚清文教政策的核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在《匡时策》一文中。。⑵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与“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确立。系统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⑶在“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指导下,使学习西学合法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80、“中体西用”文教政策对晚清的影响:在“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指导下,清末的教育及其教育宗旨,仍有浓郁的封建性,但是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学习西学合法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81、新式学堂的创建与管理的意义: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上为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82、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类型: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83、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名称:⑴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⑵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⑶技术(实业)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申报学堂、湖北矿务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江南储才学堂等84、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最终目的:“自强”“求富”,巩固封建统治。85、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办学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86、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种类:⑴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的。⑵湖南时务学堂,梁启超为总教习。⑶京师大学堂,孙家鼎为管学大臣。87、洋务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管理发展的意义:洋务顶住顽固派官僚的反对,突破封建教育的樊篱,率先引进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办起我国第一批新式学堂,不仅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新型的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88、创建近代学制的思想准备:容闳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提出了创建新学制的过度办法。1898年,康有为出版《请开学折》89、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1905年下诏各省停止科举考试。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91、教育部成立的时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蔡元培被任命为临时政府教育部总长。92、教育部建制的特点:(民国初年教育部建制特点)⑴重视成人教育⑵注重初等教育的发展⑶教育总长的地位、权限有所提高⑷开始建立近代教育行政视导机构。可以称作是近代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93、《壬子----癸丑学制》较《葵卯学制》的进步性(《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不同点)⑴学程缩短了三年,⑵废除了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贵胃学堂⑶废止了按学校等级奖励给毕业生科举出身的规定⑷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⑸取消了当时占课时最多的读经讲经课⑹打破了清末只允许私人办中等以下学校的律令,规94、《壬子----癸丑学制》的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但是,这个学制也有许多不足,中学阶段的问题最为突出。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96、大致到20年代,我国近代的教育行政体制建成了自中央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县教育局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标志着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成。97、1923年教育部公布了《县教育局规程》,规定以董事会为教育局的参议机构。98、《壬戌学制》与《壬子——葵丑学制》相比:⑴缩短了小学修业的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⑵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⑶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兼顾升学和就业。⑷注意地区差别,给地方伸缩余地。99、《壬戌学制》的意义(正确的评价“六三三”学制),他是我国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101、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高等学校的管理的基本措施: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⑴明确提出了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⑵又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⑶他则推行校长和委员会结合的制度,成立了评议会为立法机构。⑷开放女禁。核心思想,就是“教授制校”。蔡元培根据“沟通文理,废科设系”的思想,对学科设置进行了改革。第十一章民国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103、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⑴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他用⑵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⑶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育大学院制的内容105、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内容明确提出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民国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普通学校的管理:⑴开始实行训育制度。⑵校长的资格、任用制度。大多为“委任制”少用“聘任制”。⑶教师管理。国家普遍实施了教师检定制度。107民国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1935年《中学规程》对校内考试作了如下规定1.中学学生成绩分学业、操行及体育成绩三项2.学生成绩考查分4种:日常考查、临时试验、学期考试、毕业考试3.学生成绩的平定办法:平时成绩由日常考查和临时测验组成,前者占各科成绩的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4.规定缺课三分之一以上不得参加考试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108、苏维埃教育文化教育总方针和具体措施总方针: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09、土地改革时期中央苏区政府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文教政策:⑴彻底改造和整顿旧教育⑵教育必须为革命战争服务。⑶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⑷争取与培养知识分子为革命教育事业服务⑸依靠社会力量办学。110、苏区教育行政机构的创立:1928年5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湘赣边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内正式设立了教育部。1931年11月设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瞿秋白为部长。112、苏区的干部教育学校名称:⑴苏维埃大学(苏大)⑵中央农业大学⑶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军大学,1937年迁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⑷高尔基戏剧学院11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教育要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⑵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⑷坚持“干部教育第一”抗日战争时期教师的管理外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古代的教育管理1、最早学校产生的年代:古代的“文明古国”在这些国家里(古埃及、古巴比伦)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学校。2、最早学校的类型:古埃及的学校种类: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寺庙学校3、古印度的学校教育分为:婆罗门教育(吠陀学校、陀儿学校、森林学校)、佛教教育。“古儒学校”是印度最为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4、印度最早的学校是婆罗门教创办的宗教学校,婆罗门教学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吠陀经》,主要教学方法是口授、演示、复述、讨论和练习。最著名的有六所,以那兰陀为最5、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制度:古希腊的教育制度主要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①斯巴达的教育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其目的是培养武士和统治者。②斯巴达人是国家的。军事教育的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③斯巴达人也重视女子的军事教育。培养的目的:一是培养健壮的母亲,可以生育健康的儿童。二是在男子外征时保卫本土。6、斯巴达教育的影响,尤其是柏拉图的统一强迫的教育管理思想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立法的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7、雅典的教育特点:⑴雅典的教育也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⑵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⑶教育内容:身既体育,心既德育,智育、美育。比斯巴达丰富。8、雅典的三种学校: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体操学校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国立体育馆。9、雅典的教育影响:注意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10、古罗马教育:⑴共和前期的教育:基本性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农夫--军人的教育。⑵共和后期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如下教育制度:①文法学校主要学习希腊文以希腊文学为主,逐渐增加拉丁文和拉丁文学。②修辞学校是以培养演说家为目的的科目有:修辞学、哲学、法律学、希腊语、数学、天文学、音乐。③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的变革:罗马共和国政体结束进入帝国时期。进行了变革,首先,加强对私立初等学校和私人教师的视察和严格监督;第二,将高一级的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该为由国家统一管理;第三,废除教师的奴隶身份,该教师私人收费讲学为国家官吏。11、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古罗马的巴勒斯坦兴起,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明令定基督教为国教。古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特别热忠用基督教精神改变教育的性质。教会开始自己办学校。1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㈠、柏拉图的教育管理思想:13、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在纪念传奇英雄阿加德谟的花园里开办了学园“阿加德米”。柏拉图的代表作主要有《理想国》《法律篇》。柏拉图的教育管理思想典型地体现了教育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特征。柏拉图在继承和综合斯巴达、雅典、埃及等教育制度14、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哲学王、等级与和谐教育:柏拉图教育理想中的最高培养目标是哲学王②柏拉图继承了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的教育制度15、柏拉图强调“四艺”:⑴算术⑵几何⑶天文⑷音乐。是学习了雅典的经验,重视认得和谐发展。㈡、亚里斯多德的教育管理思想:16、亚里斯多德社柏拉图的学生,创设了一所哲学学校,称吕克昂学园。17、亚里斯多德教育管理思想与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在本质上的异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管理思想是亚里斯多德在希腊文明衰落时期对希腊教育制度和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18、亚里斯多德的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⑴教育立法的思想。亚里斯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国家教育立法思想的。⑵自由教育思想。其目的在于人的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与功利性相对立的。具体包含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⑶教育心理化思想。亚里斯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具体措施。强调“中庸”的美德。19、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为自己、为朋友,为事业本身之完美的教育,是针对偏狭的、功利的职业教育而言的。自由教育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㈢昆体良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昆体良的专著《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专著。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者。20、西欧封建时期的教育有:教会教育、世俗封建教育。21、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和教会教育:这时基督教会垄断着西欧的教育。22、教会学校的类型:僧院学校有内学和外学之分。23、教会学校传授的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学、算术、天文、几何、音乐)。24、希腊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5、世俗封建主教育(世俗学校的类型)有: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26、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⑴幼时的家庭教育;⑵七八岁后的侍童教育;⑶14--21岁侍从教育(从侍)。27、骑士七艺: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28、城市学校的兴起29、城市学校:市民与领主和教会进行斗争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后,成立了主要由市民上层代表组成的市政府机关,由这种市政府机关管理的学校,就是城市学校。30、城市学校的特征:⑴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⑵教育内容有宗教教育⑶有读,写,算⑷手工业和商业的专门教育。31、城市学校的意义:⑴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⑵城市学校成为后来初等学校的基础。32、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33、意大利的萨拉尔诺大学是著名的医科大学。发展为法律大学。以神学著名。设有:神、医、法、文4科。34、西欧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学生大学、先生大学。35、中世纪大学一般均享有特权。文科具有预科性质。已经有了学位制度。36、中世纪大学的意义37、学生大学:是由学生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聘请教授、确定学费、规定学时等校内重大问题均由学生决定。(波伦亚大学)38、先生大学:是由老师组成的行会,掌握全校校务,校长的推荐、教师的工作、学位授予及学生管理都由教师决定。(巴黎大学)第二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管理39、要素:活动是儿童的天然愿望。身体的关节活动如:打、拿、掷、推、挥动、角力等,是体育和劳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智力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数”“形”“语”。40、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41、赫尔巴特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就是论理学。42、教学的教育性:赫尔巴特特别重视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44、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5、人文主义教育主要特征⑴充分相信人性,以培养人为教育目标⑵扩大教育对象,创建新式学校⑶教育内容广泛发展,学科范围迅速扩大⑷创造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46、1786年制定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国民教育法令第四章近代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延伸84、公学: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古老的“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法学校85、1898年英国“教育署”成立是中等教育发展的结果86、1868年英国提出的三类中学体现了教育的双轨制度:一类中学;主要目的是升大学,学生可读到18岁。二类中学;主要培养医学、法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可读到16岁。三类中学;主要培养职员、文书之类的人才,学生只需读到14岁。87、1898年“教育署”应运而生。88、19世纪拿破仑上台后,撤消中央学校,代之以中央办的国立中学和地方办的市立中学。89、1891年实科中学改称现代中学。90、近代德国中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实科中学的兴办和骑士学校的衰亡。91、最早的职业学校: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在哈勒创办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一)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92、大学出现于中世纪,近代高等教育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93、中世纪大学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具体体现在17、18世纪,那一时期被称为大学的“冰河期”。96、学位及考试制度是大学的基本制度。作为学位的博士大约最早产生在德国的耶鲁大学。最早的准学士学位大约出现在英国。在中世纪要得到学位必须通过辩论这种口试形式。到近代,笔试开始成为大学考试的主要形式。97、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在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课程是神学及古典人文学科。到了近代自觉科学课程以及包括哲学在内的学的世俗的人文学科课程逐渐进入大学。98、以科学研究为基础,重视科学研究,也是大学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99、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⑴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都是由多所学院组成的。导师制是牛津和剑桥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两所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文科和神学。文科课程一般教学全部用拉丁语教学。4年后,通过考试,就可以被授予学士学位。再学习3年得到文科硕士学位。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1687年的《数学原理》,确立了数学在大学文理课程中的地位,1856年分别制定了《牛津大学法》和《剑桥大学法》。⑵牛津和剑桥之外的高等教育:1666年在牛津郡的内特勒贝德建立了一所高等专门学院。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65年,出版了《伦敦皇家学会哲学会报》。1768年成立了皇家艺术学会、不列颠博物馆,使伦敦成了世界上最大图书馆所在地。法国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⑴巴黎大学:法国最大的大学是巴黎大学,是中世纪先生大学的代表。巴黎大学设神、医、法、文4科,是科目最齐全的一所大学。⑵高等专门学校:1794年创办的公共工程中心学校,后来改名为巴黎理工学院,法国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和科学教育的新中心。⑶中央集权的管理:1806年,拿破仑创建帝国大学并颁布了《帝国大学令》101、德国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德国大学基本上以巴黎大学为典范。⑴新大学运动: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德国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梅兰希顿是当时领导者之一。主张,教义必须与科学相结合。魏丁堡大学是新教大学的重要代表。103、柏林大学: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的亲自帮助下创办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和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彻底结束了欧美长大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104、美国近代高等教育与管理。哈佛学院1780年该名为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特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105、俄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最举影响的大学是1755年在罗蒙诺索夫倡议下成立的莫斯科大学。第五章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106、新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合乎资本主义精神的、能干的、足智多谋的事业家、统治人才或大批受过特殊训练的劳动力。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成为欧美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微生物学》本科题集
- 九江-PEP-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期末试卷
- DB5120T 22-2024 柠檬种植农业气象服务规范
-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勾股定理的综合探究题型(原卷版+解析)
- 2024年非标智能装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氧化石墨烯粉体失重率测定 热重分析法-征求意见稿
- 2.5.1 三角函数的应用-仰俯角、方向角问题 同步练习
- 保育员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 酯油脂-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三)
- 煤矿瓦斯超限分析及预防措施
-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报告样板
- 涂层工安全操作规程
- 含砷硫化铜精矿的氧化焙烧
- 维修电工高级实操题库
- 风电场安全性评价
-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甲卷)及答案解析
- 新生儿科品管圈成果汇报模板成品-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课件
- 饲料公司总经理岗位职责
- 体育课少年拳(第一套)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