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加工行业相关领域分析铜加工行业相关领域分析1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铜矿资源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铜业的发展目标只能是立足于国内市场,尽最大可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铜业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当前中国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包括铜矿、废杂铜、粗铜、精炼铜等),实施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按照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近年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本章结构:1.1行业政策及其影响分析1.2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3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铜矿资源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2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1
抑制铜冶炼行业投资盲目扩张的相关政策及其影响
由于铜冶炼项目投资过热,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铜工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综合利用资源,规范铜冶炼行业的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2005年先后出台了有关《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国办发[2005]54号)、《禁止加工贸易进口铜精矿》(发改经贸[2005]2595号)等相关政策后,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紧对铜冶炼项目投资进行控制。2006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发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40号),并自06年7月1日起实施。规定企业新建或者改建的铜冶炼项目必须符合单系统铜熔炼能力在10万吨/年及以上,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35%及以上等准入条件。
2006年7月5日发改委又在《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332号)重申了要严格控制包括铜冶炼等在内的项目投资、11月24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措施遏制铜冶炼投资盲目过快增长的紧急通知》(特急发改运行[2006]2639号)。在国家频密的政策调控下,预期今后几年铜冶炼产能高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控制。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1抑制铜冶炼行业投资盲3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2近期出台的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进出口方面,国家对铜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措施继续加强,国家对铜产品的外贸政策导向已从“鼓励出口创汇”转变为“不鼓励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发改经贸[2005]2595号),从2006年1月1日起,将进口废铜或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阴极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审批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合同。此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海关备案的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业务,允许按现行规定在批准有效期内执行完毕,到期后不予延期。未能按规定加工复出口的,按加工贸易内销规定办理手册核销手续。200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海关总署发布2006年第13号公告,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部分铜材(条杆型材、铜板带材、铜丝)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9月14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宣布自9月15日开始,取消精炼铜、铜合金、铜粉的出口退税,铜材的出口退税率一律从13%下调至5%;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我会10月份公布,从11月1日起,调整部分进出口商品暂定关税税率,决定将铜矿砂及其精矿、主要含铜的矿灰及残渣出口暂定税率上调至10%,铜锍、沉积铜(泥铜)、未精炼铜、电解精炼用铜阳极、铜废碎料上调至15%。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2近期出台的铜产品进出4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6年第49号公告,自2006年6月1日起,进口铜精矿中砷(As)不得大于0.50%(含量,下同),铅(Pb)不得大于6.0%,氟(F)不得大于0.10%,镉(Cd)不得大于0.05%,汞(Hg)不得大于0.01%。公告实施前已签订合同并发运离港出口到中国的铜精矿,贸易关系人报检时必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能够证明发运离港时间的文件。
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密集出台政策来看,国家开始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实施限制措施,而铜材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说明国家对于消耗国内能源来作加工贸易也不再是持鼓励态度。今后进一步下调出口退税率甚至加征关税也不是不可能。政策的变化,对我国铜冶炼、铜加工企业和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环保总局5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3铜矿石资源税上调及其影响
2007年7月下旬,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自8月1日起,上调铜矿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一等矿山调整为每吨7元;二等矿山调整为每吨6.5元;三等矿山调整为每吨6元;四等矿山调整为每吨5.5元;五等矿山调整为每吨5元。此次资源税调整,表明了政府严控资源行业过度扩张的态度,将减少滥伐滥采对矿产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源、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调高资源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资源税上调对铜行业、铜矿山企业以及铜冶炼企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从行业角度看,资源税的上调会小幅抬高生产成本,但对全行业总体影响有限。而且全球经济维持高位增长将对铜需求形成有力支撑,价格也将维持高位,完全可以消化资源税上调对成本的增加。从企业角度看,资源税的增加对矿山企业利润影响不大,国内仍属于精矿的卖方市场,矿山企业具有一定的提价能力,企业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消化成本的抬升。由于我国有色金属精矿市场的短缺格局短期之内难以得到缓解,因此,资源税的提高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得以消化,从而使得矿山的利润得以维持;纯冶炼加工企业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前面所言,矿山很可能将这部分资源税对成本的提高直接转移到冶炼加工企业,压缩纯冶炼加工企业的利润。而由于电解铜价格跟随国际期货、现货价格变动,冶炼公司自身缺乏定价权,因此,无法通过上调产品出厂价格来转嫁这一风险。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3铜矿石资源税上调及其6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1世界铜资源及分布
世界铜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另外洋底或海底热泉形成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也含有大量的铜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2004年世界铜储量为4.7亿吨,储量基础为9.4亿吨。从国家分布来看,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美国、秘鲁、波兰、印尼、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2001—2004年的4年间,世界新增探明储量1.3亿吨,平均每年新发现3250万吨。到2004年末,世界铜储量为47000万吨,储量基础为94000万吨,分别约占陆地铜资源量的29.4%和58.75%,全球铜的勘查潜力仍较大。智利是铜第一大国,其2004年储量、储量基础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9.79%和38.3%。中国铜储量排第7位,储量基础居世界第3位。2001年铜储量为18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5.3%,2004年铜储量上升到29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比例也上升到6.2%。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1世界铜资源7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2中国铜资源供给情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铜矿区994个,查明铜资源储量6708.73万吨,其中储量(金属量)1786.62万吨、基础储量3002.98万吨,分别占同年世界储量(47000万吨)的3.8%和基础储量(94000万吨)的3.19%。从国家分布来看,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美国、秘鲁、波兰、印尼、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表1-52001-2003全国铜保有储量(单位:万吨)截止年限 矿区数 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 查明资源储量 2001 971 1941.86 3083.78 3833.06 6916.84 2002 985 1847.08 2966.89 3785.28 6752.17 2003 994 1786.62 3002.98 3705.75 6708.73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2中国铜资源8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
中国铜资源供给情况目前,我国已查明的铜资源产地,除了天津和重庆外,在其他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北、西藏、甘肃、安徽、山西和黑龙江8省,这8个省的铜矿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基础储量的76.02
%
。表1-2中国铜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截止2002年底)(单位:万吨)
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中国铜资源供9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
我国铜矿资源的特点Ø
铜矿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铜矿储量虽然排列在全球第七位,但不具备优势资源的条件。到2003年底,中国已探明铜的基础储量为3002.98万吨,其中储量为1786.62万吨。目前我国有4个大型铜矿以及一些中小矿床,还不具开采条件,推测有30%的保有储量暂时难以利用,据此,我国铜储量的静态保有年限只有8年左右,基础储量的保有年限约13年。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为世界第3大国,铜储量不到世界总量的5%。人口占世界的21%,按2001年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我国铜矿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全球人均(112kg)的1/5,更不如俄罗斯(203kg),美国(339kg),加拿大(772kg)等铜矿丰富的国家。Ø
超大型、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
Ø贫矿多、富矿少
Ø
共生矿多、单一矿少Ø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Ø
许多矿的选冶性不好
Ø难以开发边远地区的矿床
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我国铜矿资源的特10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
国内铜资源勘探和开采新进展Ø近几年,由于铜资源的紧缺,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界对我国铜资源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视。我国主要在西部的三江、冬天山和冈底斯等地区铜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Ø
西南三江地区的大平掌、羊拉和脱顶铜矿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控制铜资源量约200万吨;东天山铜矿带土屋、延东和土屋东3个斑岩型铜矿床控制资源量704万吨,其中土屋铜矿323万吨,延东304万吨。 西部地区目前铜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8.96%,加上近年新发现的矿床和重要成矿带,西部正在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铜资源接续基地。Ø 此外,青海的赛什塘、新疆的阿舍勒、江西的富家坞、城门山、安徽铜陵的冬瓜山、云南大姚铜矿和四川拉拉铜矿等都先后进入新区勘探和开采;西部矿山、紫金矿山、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和云南铜业等公司也都高度重视铜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国地质工作者打破沙岩无铜矿的传统观念,新发现南疆沙岩铜矿。
Ø
我国开始关注北部找矿,如蒙古国奥云陶勒盖及查干苏希尔加等大铜矿已受到关注。我国北部相应区域如内蒙百乃庙、黑龙江多宝山、甘肃白山塘等中亚原型斑岩铜矿成矿带内一系列铜矿都仍有找矿前景,需要以新的找矿技术进行找矿勘探。乌努格吐山湿法冶炼高效利用资源已处于研究之中。Ø 近年来随着铜矿找矿、勘探需求的增长,地质工作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如有的企业对矿山二轮找矿给予吨金属级补贴,或与地勘队伍建立双赢的长期合作机制,对有前景的区域投资组织专家进行区域地质论证和技术攻关,大的矿山和冶炼企业逐步成为铜资源勘探投资的主体。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国内铜资源勘探11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铜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我国主要铜消费行业包括电力行业、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等。以下就主要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12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1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
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第一大行业,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其中又以电线电缆用铜最多。统计显示,电力行业的铜消费量约占铜总消费的53%左右。作为用铜第一大户,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对铜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Ø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其中水电达到12857千瓦,约占总容量20.7%;火电达到48405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8%,发电厂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目前首批国产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相继投运。Ø 因此在未来的十几年里,电力行业建设将会持续增长,对铜的需求将会增大,而大导线截面技术、同杆双回路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技术、HGIS和GIS技术推广应用,对铜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此消彼长,对整体影响不太大。此外,由于铜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导体的应用上短期内很难被其他材料替代,在电力行业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可以预计,电力行业未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必将对铜产生强劲的需求。但是,2010年之后,随着大型机组投产、电网改造完毕,中国铜消费将明显受到影响。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1电力行13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2家电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
铜材是家电产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家电行业可以说是铜消费的第二行业,其中的空调制冷行业对铜的消费就大约占铜总消费量10%~11%。Ø
2006年,家电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全年总销售收入达到4542.7亿元,同比增长17.92%,其中出口额2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900亿元,出口增速20.47%,增速仍然可观。Ø 在对家电行业需求增长抱乐观态度的同时,还有两个问题也不容忽视:
1.目前家电行业库存积压严重。我国积压的空调就达到900万台,说明产能与需求产生了矛盾,这必将使家电行业对铜材的需求增长率放缓。家电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对铜材需求增长率将放缓至5%之内。
2.高涨的铜价使得空调器也纷纷使用替代品。专家认为,国内的铝代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已经有11家空调企业决定使用铜铝连接管代替铜管。如果铝代铜管得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认可,那么无疑会大大降低家电业对铜的需求。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2家电行14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3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
在汽车行业,铜和铜合金主要用于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目前汽车行业对铜的消费量大约占铜总消费量的3%~4%。Ø2006年我国汽车业延续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在经济型轿车持续热销、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汽车市场明显回暖,效益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数据,2006年,经历了上两年的平稳增长之后,汽车行业再度呈现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分别达到728万辆和7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和25%。Ø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未来我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的汽车业刚刚进入成长期,未来至少面临10年甚至是20年的高速增长,但增速将比近几年明显回落,预计未来10年轿车产销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将有助于拉动铜消费的增长。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3汽车行15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4铜替代品使用情况铜替代品使用情况Ø
铜价巨幅波动及铜铝间的巨额价差促使企业抓紧铜替代品的开发和使用,铝等其他基金属以及塑料都可能成为更为低廉的替代材料,主要替代情况如下:Ø导线:现在由于铜价高涨,铜在电缆行业中的用量以每年2.5万~3万吨的速度下降。由于铝在建筑导线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为6%,铜的市场份额在慢慢缩小,每年大约损失2万吨的消费量。电力供应部门已经获准在低压动力电缆(不包括建筑导线)中使用铝导线。低压动力电缆行业的铜消费量在每年6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损失20%的市场份额,损失的消费量将高达每年15万吨左右。Ø 变压器绕阻线:迄今为止,中国使用铝制绕阻线的变压器还很少,但是这一技术在国外市场已广泛运用,国内企业也将开始使用铝制绕阻线的变压器。Ø 家用电器中的电磁线:家用电器生产企业正在尝试使家用电器可以容纳更大的使用铝线的电机。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4铜替代16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铜替代品使用情况Ø磷青铜接插件:今年中国的磷青铜接插件大约需要8万吨铜量,其中低端产品大约占一半。这一部分是很容易被黄铜和不锈钢替代的。去年由于替代造成的损失达1.7万吨,预计今年可以达到2.5万吨,到2010年损失将达4.5万吨。Ø黄铜带:黄铜带的市场大约为55万吨/年。黄铜带被广泛地用接线端子、装饰装修、家具、纽扣等方面。有些领域现在已经完全不使用铜了,而有些领域的替代才刚刚开始。可选择的替代材料有钢、铝、塑料、低铜合金等。Ø 黄铜棒:黄铜棒的发展趋势与黄铜带相似,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没有产品替代,黄铜棒的产量到2010年将由目前的35万吨铜量增加的45万吨左右。由于替代产品出现,预计到2010年黄铜棒的产量将损失20%,也就是9万吨铜。Ø 空调行业:美国ALCOA开发的全铝散热器已进入空调市场,应该很快会在中国空调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空调管行业的铜消费量大约为10万吨。预计到2010年,空调管行业将失去大约25%的铜消费量。Ø SimonHunt咨询预计,到2010年,中国由于替代而损失的电铜消费量将达到每年50万吨左右。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铜替17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行业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铜加工企业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产品出口量不断扩大。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世界铜加工制造基地。世界著名大型铜加工企业已在中国投资,如日本三井、三菱、福田铜箔,德国威兰德、KME公司、高克联公司、北德金属,美国奥林黄铜公司、耶兹公司,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等世界铜加工巨子纷纷移师中国,世界铜加工中心已向中国转移。
但从世界铜加工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铜加工企业的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资金实力都远远领先我国的铜加工企业,我国的铜加工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如何提升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铜企业,是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行业背景18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铜加工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铜加工用先进装备制造和主要配套能力迅速增强,铜加工行业对铜加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高精技术产品产业化日益重视,大型铜加工企业普遍建立了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铜加工材生产、进出口和消费大国。在创新思想指导下,铜加工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在发展以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新工艺创新中进展很大,有些项目已处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中国铜加工业大而不强、技术装备先进落后并存、生产粗放、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尚不稳定、技术经济指标不高、重要产品还依靠进口等现状并未根本改变。建立节能、环保、节材、现代化、精细化为代表特征的先进创新型铜加工体系任重而道远。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铜加工行业19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本章结构:
2.1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现状2.1.1产消及进出口贸易情况概述2.1.2铜加工材产地区域分布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量、消费量与进出口贸易2.1.4技术经济指标2.1.5我国主要铜加工企业
2.2中国铜加工技术分析2.2.1我国铜加工技术发展现状2.2.2我国铜加工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比较2.2.3铜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2.3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20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2.1.1产消及进出口贸易情况概述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现21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2铜加工材产地区域分布中国铜加工材产地已高度集中,主要产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产量最大的省份为浙江省,其2006年产量占全国26%。“十五”期间平均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广东、安徽、江苏,2006年除上述地区之外,河南省铜加工材产量同比增长近33%。
我国2006年铜加工产量地区分布图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2铜加工材产地区域22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量、消费量与进出口贸易
(1)铜加工材主要品种产量 目前,我国铜加工材约有250种合金,近千种产品品种和系列,是世界上铜加工产品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5年,我国各类铜加工产品产量总和达到466.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2000-2005年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3.9%。2000-2005年中国铜加工材主要品种产量(单位:万吨)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23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2005年铜加工材主要品种产量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005年24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量、消费量与进出口贸易
(2)铜加工材主要品种消费量 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消费量突破500万吨,2000-2005年年均消费量增长19.8%;2006年全国铜加工消费增幅放缓,全年消费量达559.8万吨,同比增长3.8%,主要是汽车工业和电力工业对铜材需求增加所致。2000-2005年中国铜加工材主要品种消费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25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3)铜加工材主要品种进出口贸易情况
我国铜加工材进出口情况表(单位:万吨)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3)铜加工材主要品种进出26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4技术经济指标
从1991年到2000年,我国铜加工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主要指标铜加工材综合成品率从1991年的56.91%提高到2000年的64.57%。但2001-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且呈波动趋势。部分原因为近几年我国新建了较多铜加工项目,原来的铜加工企业也纷纷扩大产能,所生产的大多为新型或高端铜加工产品,导致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呈波动趋势。2006年成品率指标大幅度下滑,应引起警觉,并加以分析和查找原因。2001-2006年我国铜加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01-2006年我国铜加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4技术经济指标2027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5我国主要铜加工企业
目前,我国铜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地区布局,凡是铜材消费量大的地区,其生产企业就多,而且产量大。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铜加工企业的分布基本围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2005年,浙江、江苏和广东三省市产量合计为315万吨,占全国铜加工材产量的67.48%。2006年我国铜加工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有所加强,企业规模逐步扩大。重要的板带生产企业有中铝洛铜、宁波兴业、山东广源、广州铜材、安徽鑫科等;重要管材生产厂有新乡金龙、高新张铜、浙江海亮、浙江宏磊、广州精艺、山东奥博特等;重要的棒型生产企业有宁波金田、中铝洛铜;重要的合金线材企业有宁波博威、广州金一百等;电解铜箔企业有佛岗建滔、山东金宝等。
我国铜加工企业分布情况表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5我国主要铜加工企28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2006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宁波金田、浙江海亮、高新张铜、新乡金龙集团,这些集团均为管棒型企业,尚无板带企业。宁波金田集团年生产铜加工材40.15万吨,位居全国铜加工企业首位。洛铜、兴业、金泰、张铜等企业已成为我国高精板带、高精散热铜管主要生产基地。其中,宁波兴业集团的锡磷青铜带材产量已居全国之首,建成了以生产引线框架高精铜合金带材的生产基地:
2004-2006年我国主要铜加工企业产量情况表(单位:万吨)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2006年产29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2中国铜加工技术分析
2.2.1我国铜加工技术发展现状铜及合金产品生产技术主要是指合金的熔炼、铸锭、板带、管棒和线材的加工生产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铜及铜合金产品生产已高度现代化和自动化,成为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加工技术正沿着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化、连续化方向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加工装备和在线质量检测技术也有很大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铜加工技术与装备表现为先进与落后并存,代表性铜加工企业如中铝洛铜集团、河南金龙集团等技术与装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与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水平,由此形成了我国铜加工工业大而不强的现状,造成了国民经济所需高、精、尖产品如高精密度铜板带和压延铜箔等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而普通的铜加工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我国铜加工技术现状如下: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2中国铜加工技术分析30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我国铜加工技术现状如下:(1)传统的三级铜加工生产方式正在被打破,生产工艺流程逐步缩短。卧式水平连续卷坯-高精冷轧、水平连铸管坯-行星轧管-盘拉、上引连铸线坯-高精拉伸等方法已被普遍采用,并已成为空调管、内螺纹管、合金线材、锡青铜带材等热点产品的主要生产方法。(2)光亮铜线杆连铸连轧技术和机列是铜加工材连续化生产的成功范例。我国光亮铜杆生产技术包括:轮式连铸、履带式连铸、上引连铸等多种;合金熔炼包括有感应熔炼、竖炉熔炼。(3)铜加工材带式生产法取代块式生产法,提高了高精板带材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高精板带卷式生产法典型的工艺流程是:大铸锭热轧获得卷坯-卷坯双面高精铣屑-高精冷中轧-保护性罩式炉退火-高精度成品轧制-展开式保护气体退火-板材横剪、带材纵剪。(4)管材卷式生产法已成为我国管材生产的代表性先进技术。我国铜盘管生产技术的特点是管坯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主要方式有三种:大锭热挤压-高速轧管法、水平连铸-行星轧制法、上铸法。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我国铜加工技术现状如下:31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2.2铜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从整个铜加工行业来看,我国铜加工技术创新的方向大致为:(1)发展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紧密围绕着节能、节省金属消耗、环境保护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在金属压力加工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压缩热加工工序;(2)发展适合我国资源国情和市场需求的铜及合金产品,围绕发展精密铜材品种开展技术创新;(3)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潜流式生产技术,不断扩大在铜加工生产中的应用范围,重点是高精密度铜带材和精密管材生产;(4)研制、开发、生产高效、环保、节能、自动化、节能化、专业化和低成本的铜加工技术装备和生产线;(5)加强铜加工分析测试装备和仪器,扭转铜加工先进分析检测设备依靠国外的被动局面。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2.2铜加工技术发展趋32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3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趋势(1)产量继续稳定增长,向铜加工强国发展发展。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的产量从159.7万吨增加到466.8万吨,年增长率达23.9%,预计今后仍将持续稳定增长,到2010年我国铜加工材的产量预计将超过600万吨,稳居世界铜加工材产量和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2)现代工业对铜加工材料提出了高精度、高可靠、高性能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为了满足需求,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今后我国铜加工业重点在于扩大产品品种和改善产品质量,向电子、通讯。计算机、汽车、电力等产业提供高精度高性能铜材,重点发展水箱散热铜带、变压器铜带、引线框架铜带、电解铜箔、超长冷凝管等主要品种,特别是电解铜箔和变压器铜带,国内供应短缺,供需矛盾较大。此外,汽车工业需要的高软化点超薄水箱铜带、引线框架铜带、超长冷凝管等产品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3)面对世界铜加工材的高度现代化与高度集中的潮流以及国外发达国家铜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海外投资等手段组成大型和特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集团,并纷纷进军我国的形势,我国铜加工企业也必须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才能与世界铜加工巨头相抗衡,实现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壮大。(4)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明显的规模效益,今后要向生产规模化、大型化发展。(5)计算机技术在铜加工业的广泛应用,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越来越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和控制软件的开发,加工过程的最优化控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控制及工艺参数的智能控制,使铜加工过程逐步向着智能化发展。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3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趋势33铜行业相关领域分析34铜行业相关领域分析35铜加工行业相关领域分析铜加工行业相关领域分析36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铜矿资源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铜业的发展目标只能是立足于国内市场,尽最大可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铜业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当前中国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包括铜矿、废杂铜、粗铜、精炼铜等),实施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按照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近年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本章结构:1.1行业政策及其影响分析1.2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3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铜矿资源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37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1
抑制铜冶炼行业投资盲目扩张的相关政策及其影响
由于铜冶炼项目投资过热,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铜工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综合利用资源,规范铜冶炼行业的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2005年先后出台了有关《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国办发[2005]54号)、《禁止加工贸易进口铜精矿》(发改经贸[2005]2595号)等相关政策后,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紧对铜冶炼项目投资进行控制。2006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发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40号),并自06年7月1日起实施。规定企业新建或者改建的铜冶炼项目必须符合单系统铜熔炼能力在10万吨/年及以上,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35%及以上等准入条件。
2006年7月5日发改委又在《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332号)重申了要严格控制包括铜冶炼等在内的项目投资、11月24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措施遏制铜冶炼投资盲目过快增长的紧急通知》(特急发改运行[2006]2639号)。在国家频密的政策调控下,预期今后几年铜冶炼产能高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控制。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1抑制铜冶炼行业投资盲38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2近期出台的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进出口方面,国家对铜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措施继续加强,国家对铜产品的外贸政策导向已从“鼓励出口创汇”转变为“不鼓励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发改经贸[2005]2595号),从2006年1月1日起,将进口废铜或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阴极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审批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合同。此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海关备案的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业务,允许按现行规定在批准有效期内执行完毕,到期后不予延期。未能按规定加工复出口的,按加工贸易内销规定办理手册核销手续。200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海关总署发布2006年第13号公告,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部分铜材(条杆型材、铜板带材、铜丝)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9月14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宣布自9月15日开始,取消精炼铜、铜合金、铜粉的出口退税,铜材的出口退税率一律从13%下调至5%;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我会10月份公布,从11月1日起,调整部分进出口商品暂定关税税率,决定将铜矿砂及其精矿、主要含铜的矿灰及残渣出口暂定税率上调至10%,铜锍、沉积铜(泥铜)、未精炼铜、电解精炼用铜阳极、铜废碎料上调至15%。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2近期出台的铜产品进出39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6年第49号公告,自2006年6月1日起,进口铜精矿中砷(As)不得大于0.50%(含量,下同),铅(Pb)不得大于6.0%,氟(F)不得大于0.10%,镉(Cd)不得大于0.05%,汞(Hg)不得大于0.01%。公告实施前已签订合同并发运离港出口到中国的铜精矿,贸易关系人报检时必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能够证明发运离港时间的文件。
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密集出台政策来看,国家开始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实施限制措施,而铜材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说明国家对于消耗国内能源来作加工贸易也不再是持鼓励态度。今后进一步下调出口退税率甚至加征关税也不是不可能。政策的变化,对我国铜冶炼、铜加工企业和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环保总局40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3铜矿石资源税上调及其影响
2007年7月下旬,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自8月1日起,上调铜矿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一等矿山调整为每吨7元;二等矿山调整为每吨6.5元;三等矿山调整为每吨6元;四等矿山调整为每吨5.5元;五等矿山调整为每吨5元。此次资源税调整,表明了政府严控资源行业过度扩张的态度,将减少滥伐滥采对矿产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源、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调高资源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资源税上调对铜行业、铜矿山企业以及铜冶炼企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从行业角度看,资源税的上调会小幅抬高生产成本,但对全行业总体影响有限。而且全球经济维持高位增长将对铜需求形成有力支撑,价格也将维持高位,完全可以消化资源税上调对成本的增加。从企业角度看,资源税的增加对矿山企业利润影响不大,国内仍属于精矿的卖方市场,矿山企业具有一定的提价能力,企业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消化成本的抬升。由于我国有色金属精矿市场的短缺格局短期之内难以得到缓解,因此,资源税的提高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得以消化,从而使得矿山的利润得以维持;纯冶炼加工企业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前面所言,矿山很可能将这部分资源税对成本的提高直接转移到冶炼加工企业,压缩纯冶炼加工企业的利润。而由于电解铜价格跟随国际期货、现货价格变动,冶炼公司自身缺乏定价权,因此,无法通过上调产品出厂价格来转嫁这一风险。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3铜矿石资源税上调及其41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1世界铜资源及分布
世界铜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另外洋底或海底热泉形成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也含有大量的铜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2004年世界铜储量为4.7亿吨,储量基础为9.4亿吨。从国家分布来看,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美国、秘鲁、波兰、印尼、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2001—2004年的4年间,世界新增探明储量1.3亿吨,平均每年新发现3250万吨。到2004年末,世界铜储量为47000万吨,储量基础为94000万吨,分别约占陆地铜资源量的29.4%和58.75%,全球铜的勘查潜力仍较大。智利是铜第一大国,其2004年储量、储量基础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9.79%和38.3%。中国铜储量排第7位,储量基础居世界第3位。2001年铜储量为18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5.3%,2004年铜储量上升到29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比例也上升到6.2%。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1世界铜资源42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2中国铜资源供给情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铜矿区994个,查明铜资源储量6708.73万吨,其中储量(金属量)1786.62万吨、基础储量3002.98万吨,分别占同年世界储量(47000万吨)的3.8%和基础储量(94000万吨)的3.19%。从国家分布来看,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美国、秘鲁、波兰、印尼、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表1-52001-2003全国铜保有储量(单位:万吨)截止年限 矿区数 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 查明资源储量 2001 971 1941.86 3083.78 3833.06 6916.84 2002 985 1847.08 2966.89 3785.28 6752.17 2003 994 1786.62 3002.98 3705.75 6708.73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2中国铜资源43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
中国铜资源供给情况目前,我国已查明的铜资源产地,除了天津和重庆外,在其他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北、西藏、甘肃、安徽、山西和黑龙江8省,这8个省的铜矿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基础储量的76.02
%
。表1-2中国铜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截止2002年底)(单位:万吨)
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中国铜资源供44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
我国铜矿资源的特点Ø
铜矿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铜矿储量虽然排列在全球第七位,但不具备优势资源的条件。到2003年底,中国已探明铜的基础储量为3002.98万吨,其中储量为1786.62万吨。目前我国有4个大型铜矿以及一些中小矿床,还不具开采条件,推测有30%的保有储量暂时难以利用,据此,我国铜储量的静态保有年限只有8年左右,基础储量的保有年限约13年。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为世界第3大国,铜储量不到世界总量的5%。人口占世界的21%,按2001年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我国铜矿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全球人均(112kg)的1/5,更不如俄罗斯(203kg),美国(339kg),加拿大(772kg)等铜矿丰富的国家。Ø
超大型、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
Ø贫矿多、富矿少
Ø
共生矿多、单一矿少Ø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Ø
许多矿的选冶性不好
Ø难以开发边远地区的矿床
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我国铜矿资源的特45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
国内铜资源勘探和开采新进展Ø近几年,由于铜资源的紧缺,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界对我国铜资源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视。我国主要在西部的三江、冬天山和冈底斯等地区铜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Ø
西南三江地区的大平掌、羊拉和脱顶铜矿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控制铜资源量约200万吨;东天山铜矿带土屋、延东和土屋东3个斑岩型铜矿床控制资源量704万吨,其中土屋铜矿323万吨,延东304万吨。 西部地区目前铜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8.96%,加上近年新发现的矿床和重要成矿带,西部正在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铜资源接续基地。Ø 此外,青海的赛什塘、新疆的阿舍勒、江西的富家坞、城门山、安徽铜陵的冬瓜山、云南大姚铜矿和四川拉拉铜矿等都先后进入新区勘探和开采;西部矿山、紫金矿山、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和云南铜业等公司也都高度重视铜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国地质工作者打破沙岩无铜矿的传统观念,新发现南疆沙岩铜矿。
Ø
我国开始关注北部找矿,如蒙古国奥云陶勒盖及查干苏希尔加等大铜矿已受到关注。我国北部相应区域如内蒙百乃庙、黑龙江多宝山、甘肃白山塘等中亚原型斑岩铜矿成矿带内一系列铜矿都仍有找矿前景,需要以新的找矿技术进行找矿勘探。乌努格吐山湿法冶炼高效利用资源已处于研究之中。Ø 近年来随着铜矿找矿、勘探需求的增长,地质工作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如有的企业对矿山二轮找矿给予吨金属级补贴,或与地勘队伍建立双赢的长期合作机制,对有前景的区域投资组织专家进行区域地质论证和技术攻关,大的矿山和冶炼企业逐步成为铜资源勘探投资的主体。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国内铜资源勘探46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铜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我国主要铜消费行业包括电力行业、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等。以下就主要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47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1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
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第一大行业,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其中又以电线电缆用铜最多。统计显示,电力行业的铜消费量约占铜总消费的53%左右。作为用铜第一大户,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对铜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Ø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其中水电达到12857千瓦,约占总容量20.7%;火电达到48405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8%,发电厂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目前首批国产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相继投运。Ø 因此在未来的十几年里,电力行业建设将会持续增长,对铜的需求将会增大,而大导线截面技术、同杆双回路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技术、HGIS和GIS技术推广应用,对铜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此消彼长,对整体影响不太大。此外,由于铜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导体的应用上短期内很难被其他材料替代,在电力行业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可以预计,电力行业未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必将对铜产生强劲的需求。但是,2010年之后,随着大型机组投产、电网改造完毕,中国铜消费将明显受到影响。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1电力行48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2家电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
铜材是家电产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家电行业可以说是铜消费的第二行业,其中的空调制冷行业对铜的消费就大约占铜总消费量10%~11%。Ø
2006年,家电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全年总销售收入达到4542.7亿元,同比增长17.92%,其中出口额2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900亿元,出口增速20.47%,增速仍然可观。Ø 在对家电行业需求增长抱乐观态度的同时,还有两个问题也不容忽视:
1.目前家电行业库存积压严重。我国积压的空调就达到900万台,说明产能与需求产生了矛盾,这必将使家电行业对铜材的需求增长率放缓。家电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对铜材需求增长率将放缓至5%之内。
2.高涨的铜价使得空调器也纷纷使用替代品。专家认为,国内的铝代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已经有11家空调企业决定使用铜铝连接管代替铜管。如果铝代铜管得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认可,那么无疑会大大降低家电业对铜的需求。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2家电行49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3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
在汽车行业,铜和铜合金主要用于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目前汽车行业对铜的消费量大约占铜总消费量的3%~4%。Ø2006年我国汽车业延续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在经济型轿车持续热销、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汽车市场明显回暖,效益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数据,2006年,经历了上两年的平稳增长之后,汽车行业再度呈现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分别达到728万辆和7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和25%。Ø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未来我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的汽车业刚刚进入成长期,未来至少面临10年甚至是20年的高速增长,但增速将比近几年明显回落,预计未来10年轿车产销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将有助于拉动铜消费的增长。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3汽车行50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4铜替代品使用情况铜替代品使用情况Ø
铜价巨幅波动及铜铝间的巨额价差促使企业抓紧铜替代品的开发和使用,铝等其他基金属以及塑料都可能成为更为低廉的替代材料,主要替代情况如下:Ø导线:现在由于铜价高涨,铜在电缆行业中的用量以每年2.5万~3万吨的速度下降。由于铝在建筑导线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为6%,铜的市场份额在慢慢缩小,每年大约损失2万吨的消费量。电力供应部门已经获准在低压动力电缆(不包括建筑导线)中使用铝导线。低压动力电缆行业的铜消费量在每年6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损失20%的市场份额,损失的消费量将高达每年15万吨左右。Ø 变压器绕阻线:迄今为止,中国使用铝制绕阻线的变压器还很少,但是这一技术在国外市场已广泛运用,国内企业也将开始使用铝制绕阻线的变压器。Ø 家用电器中的电磁线:家用电器生产企业正在尝试使家用电器可以容纳更大的使用铝线的电机。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4铜替代51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
铜替代品使用情况Ø磷青铜接插件:今年中国的磷青铜接插件大约需要8万吨铜量,其中低端产品大约占一半。这一部分是很容易被黄铜和不锈钢替代的。去年由于替代造成的损失达1.7万吨,预计今年可以达到2.5万吨,到2010年损失将达4.5万吨。Ø黄铜带:黄铜带的市场大约为55万吨/年。黄铜带被广泛地用接线端子、装饰装修、家具、纽扣等方面。有些领域现在已经完全不使用铜了,而有些领域的替代才刚刚开始。可选择的替代材料有钢、铝、塑料、低铜合金等。Ø 黄铜棒:黄铜棒的发展趋势与黄铜带相似,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没有产品替代,黄铜棒的产量到2010年将由目前的35万吨铜量增加的45万吨左右。由于替代产品出现,预计到2010年黄铜棒的产量将损失20%,也就是9万吨铜。Ø 空调行业:美国ALCOA开发的全铝散热器已进入空调市场,应该很快会在中国空调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空调管行业的铜消费量大约为10万吨。预计到2010年,空调管行业将失去大约25%的铜消费量。Ø SimonHunt咨询预计,到2010年,中国由于替代而损失的电铜消费量将达到每年50万吨左右。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铜替52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行业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铜加工企业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产品出口量不断扩大。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世界铜加工制造基地。世界著名大型铜加工企业已在中国投资,如日本三井、三菱、福田铜箔,德国威兰德、KME公司、高克联公司、北德金属,美国奥林黄铜公司、耶兹公司,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等世界铜加工巨子纷纷移师中国,世界铜加工中心已向中国转移。
但从世界铜加工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铜加工企业的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资金实力都远远领先我国的铜加工企业,我国的铜加工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如何提升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铜企业,是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行业背景53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铜加工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铜加工用先进装备制造和主要配套能力迅速增强,铜加工行业对铜加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高精技术产品产业化日益重视,大型铜加工企业普遍建立了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铜加工材生产、进出口和消费大国。在创新思想指导下,铜加工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在发展以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新工艺创新中进展很大,有些项目已处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中国铜加工业大而不强、技术装备先进落后并存、生产粗放、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尚不稳定、技术经济指标不高、重要产品还依靠进口等现状并未根本改变。建立节能、环保、节材、现代化、精细化为代表特征的先进创新型铜加工体系任重而道远。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铜加工行业54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本章结构:
2.1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现状2.1.1产消及进出口贸易情况概述2.1.2铜加工材产地区域分布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量、消费量与进出口贸易2.1.4技术经济指标2.1.5我国主要铜加工企业
2.2中国铜加工技术分析2.2.1我国铜加工技术发展现状2.2.2我国铜加工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比较2.2.3铜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2.3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55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2.1.1产消及进出口贸易情况概述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现56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2铜加工材产地区域分布中国铜加工材产地已高度集中,主要产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产量最大的省份为浙江省,其2006年产量占全国26%。“十五”期间平均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广东、安徽、江苏,2006年除上述地区之外,河南省铜加工材产量同比增长近33%。
我国2006年铜加工产量地区分布图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2铜加工材产地区域57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量、消费量与进出口贸易
(1)铜加工材主要品种产量 目前,我国铜加工材约有250种合金,近千种产品品种和系列,是世界上铜加工产品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5年,我国各类铜加工产品产量总和达到466.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2000-2005年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3.9%。2000-2005年中国铜加工材主要品种产量(单位:万吨)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58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2005年铜加工材主要品种产量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005年59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量、消费量与进出口贸易
(2)铜加工材主要品种消费量 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消费量突破500万吨,2000-2005年年均消费量增长19.8%;2006年全国铜加工消费增幅放缓,全年消费量达559.8万吨,同比增长3.8%,主要是汽车工业和电力工业对铜材需求增加所致。2000-2005年中国铜加工材主要品种消费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3铜加工材分品种产60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3)铜加工材主要品种进出口贸易情况
我国铜加工材进出口情况表(单位:万吨)
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3)铜加工材主要品种进出61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4技术经济指标
从1991年到2000年,我国铜加工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主要指标铜加工材综合成品率从1991年的56.91%提高到2000年的64.57%。但2001-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且呈波动趋势。部分原因为近几年我国新建了较多铜加工项目,原来的铜加工企业也纷纷扩大产能,所生产的大多为新型或高端铜加工产品,导致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呈波动趋势。2006年成品率指标大幅度下滑,应引起警觉,并加以分析和查找原因。2001-2006年我国铜加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01-2006年我国铜加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4技术经济指标2062第二章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概况2.1.5我国主要铜加工企业
目前,我国铜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地区布局,凡是铜材消费量大的地区,其生产企业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新能源车充电桩大清包建设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搬家服务与家居绿化设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住宅小区代建及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快递包裹运输及快递末端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企业合同财务风险防范与合同审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安装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学校艺术团队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白酒行业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6篇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英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大学生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实习成果转化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CNAS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 安徽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条件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诚信承诺书
- ojt问答题未升版ojt204
- 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教案呈现
- 凯普21种基因型HPV分型与其它比较
- 小学数学小专题讲座《数学教学生活化 》(课堂PPT)
- 鸡场养殖情况记录登记表
- 高压配电柜系列产品出厂检验规范
- 节流孔板孔径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