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6《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6《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6《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6《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了解第三幕第一场的基本剧情。2.把握戏剧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3.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一、导入新课1.作者介绍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作品介绍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历史剧、喜剧时期。写出了历史剧《亨利四世》等9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10部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中期:悲剧时期。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以喜剧为主,包括4部戏剧和1部传奇剧。3.莎翁悲剧的特点(1)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4.对莎士比亚的评价(1)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2)名家论莎翁:“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时代的灵魂”——本·琼斯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雨果5.写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6.剧中人物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波洛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挚友罗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二、文本探究1、课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归纳层次结构。第一部分(开头至“我听见他来了;我们退下吧,陛下”):写克劳狄斯与侍臣密谋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因失恋而疯狂”。第二部分(从“生存还是毁灭”至“变作今朝的泥土”):写奥菲利亚被克劳狄斯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究竟,而哈姆莱特为仇敌、弄清真相而装疯卖傻。第三部分(从“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至结束):写克劳狄斯和侍臣试探未果,再次密谋诡计。2.反复诵读人物对白和独白,概括出这一场的主要戏剧冲突。分析剧本中所展示的冲突的作用是什么?(1)冲突:①哈姆莱特和国王的冲突:国王步步紧逼,哈姆莱特孤立无援,只能用疯言疯语伪装自己。②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冲突:哈姆莱特不得已的伪装让奥菲利娅很痛苦。奥菲利娅被人利用,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本质上仍然是哈姆莱特和国王的冲突。(2)作用:课文中的冲突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来看,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等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如何理解这一场戏中哈姆菜特关于生命的思索?(1)“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哈姆莱特希望什么“完了”?明确:父亲的去世、母亲的改嫁、叔父的夺权,让他感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可厌、陈腐、乏味,仿佛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这一切让青年王子痛不欲生,备受煎熬,死亡始终在诱惑着他。(2)“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中“梦”指的是什么?明确:哈姆莱特肩负着现世人生的责任。作为王子,他的“家仇”必然与“国恨”相联系;作为一名威登堡大学的学生,他具有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3)哈姆莱特最终有没有在“生死”中间做出抉择?明确:这段独白是哈姆莱特对生命的思考,让他明白他为自己的思虑过多以致影响行动而自责。这段独白细致人微地展示了哈姆菜特的痛苦思索,展现了他在遭受生命的沉重打击后再次坚强地站起来的蜕变史。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在面临困境时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消除内心困感的过程,充满了哲理色彩。4.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目的: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2)原因:第一、客观上是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处在弱势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中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第二、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这导致了哈姆菜特性格上的忧郁,行动上的延宕。哈姆莱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5.结合课文分析,戏剧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例说明。(1)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如:“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这段台词真实地揭露了国王的内心世界,把国王的虚伪、丑恶和内心的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2)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分析戏剧的语言隐秘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那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他内心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关于生与死的选择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3)善于运用比喻,如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三、当堂检测“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德国诗人海涅说:“我们认识这个哈姆莱特,好像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面孔,我们经常在镜子里看到他……我们看到的正是我们自己的相貌”。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哈姆莱特)是伟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雨果认为:“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