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窝窝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窝窝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窝窝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窝窝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窝窝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窝窝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A.“经世致用” B.“致良知”“知行合一”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参考答案: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关键句子“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是欧洲的什么时期.解答:材料“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指的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应该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因此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明清时期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陆王心学的主张;C项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故选A.2.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可以得出露田是不能继承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A项错误。B项与史实及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B项。C项也是错误项,国家不是出售土地给农民。均田制下的农民必须向国家承担一定的赋税和徭役,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3.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

)A.建立执政府

B.打退反法同盟C.颁布《民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参考答案:C4.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参考答案:D5.下列各项与孔子生活的时代相符合的是(

)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参考答案:B6.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重要事件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参考答案:B7.“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实行均田制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理解题干含义:一是土地兼并,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人民反抗与政府调整。题干所要求的正是政府的调整,并且是开创性的,北魏的均田制首开先河。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应选C。A选项和B选项对文化方面更有作用;D选项时间过晚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8.历史上称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弟子们为A.民主学派

B.自由学派

C.逍遥学派

D.公民学派参考答案:C9.两汉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与亚欧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包括(

①甘英到达大秦②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③中西交通有陆路和海路④汉朝丝织品远销欧洲、铜镜传到日本⑤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⑥冶铸技术西传到欧洲,东传日本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B1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秦简的记载C.史家的研究论文D.民间的传说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能证明历史的真伪性的史料应该是当时历史时期的资料,秦简是秦朝时期记录事情的载体,为第一手史料,所以是研究秦朝历史最直接可信的证据,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二手史料,故排除。11.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ks5u

B.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C.临时参议院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参考答案:D12.被称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的是A.《论十大关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参考答案:B13.华盛顿领导独立、主持制宪、首任总统,三进三退,这说明了华盛顿①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②不恋官位、不贪权势③坚持民主,反对专制④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14.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原因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农民的支持C.封建统治较薄弱

D.军事实力的差异参考答案:C15.如下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王羲之的《远宦帖》。该图中的字体A.笔画详备,形体严整B.状如龙蛇,钩连不断C.笔画圆弧,富有奇趣D.结体扁平,方劲古拙参考答案:B依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字体是草书,其特点是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故B项正确。A项是楷书的特点,排除;C项是小篆的特点,排除;D项是隶书的特点,排除。1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没有体现变法、向西方学习、科学救国的内容,故A、B、C错误。而题中的“中国并不在中央”与D相符。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参考答案:考点: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一体化进程.需要掌握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重大交通工具的发明、资产阶级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思想传到世界各地,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即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应排除.故选A.18.《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参考答案:C【详解】据材料“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可知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移民间的矛盾和阻碍移民的因素,故A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故D项错误。【点睛】“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是解题的关键。19.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前,经过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查后,受审人就走向那块宰牲祭供的石头,登上这块石头宣誓说,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他们就要立一金像。宣誓之后,他们就到卫城去,在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然后才就职。这表明雅典政治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强调官员公正廉洁C.彰显权力制衡精神D.体现法律至上原则参考答案:B20.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中只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而没有涉及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的信息,故A错误。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错误。材料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而没有涉及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故C错误。两则材料反映了指南针具有辨别方向的作用,且在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故D正确。21.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参考答案:B“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因此“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符合“双百”方针主旨,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双百”方针主旨不符,排除ACD项。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本题根据对“双百”方针含义的理解可以作出正确选择。2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B.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C.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参考答案:D23.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参考答案:D24.下面是1920~1949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B.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C.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D.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参考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1920-1948年新式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二十多年的时间仅上升了不到10%,这反映出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自然经济;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重,并未体现工业和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D选项错误,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比重变化与半殖民地化程度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25.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地上(指社会)的平衡”指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B.英国议会制的产生与确立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D.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参考答案: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材料时间信息“17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符合题干材料的描述和题意,C项正确;A项错误,是在18世纪上半期,排除;B项错误,英国是“议会之母”的国家,在17世纪末之前就已经存在议会了,排除;D项错误,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取得是在18世纪中后期,排除。故选C。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6.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出现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的准确把握。【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指周天子将除王幾之外的土地和土地分配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地方广建封国,拱卫王室的制度,其中姬姓王族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材料涉及是分封制度的兴起而非宗法制度的衰落;B选项与材料不符合,贵族统治需要体现出世袭特权,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材料涉及的是分封制度的兴起,而分封制度本身就是血缘政治的一部分,故无法体现血缘政治打破。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克服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过去放任自流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知道,“现代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故选C;现代资本主义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由于无论传统的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内阶级矛盾始终难以化解,排除B;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大规模经济危机必然周期爆发,排除D。28.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不准确;D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核心内容“四字碑”,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客观,“忠孝廉节”即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等级服务的,体现理学的本质内涵,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朱熹的理学观29.北魏孝文帝时,有人对他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称赞:“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孝文帝的这项改革措施应是A.均田制

B.三长制C.租调制 D.俸禄制参考答案:A3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阶级结构出现变化是由于A.商业革命的推进

B.殖民扩张的加剧C.价格革命的推行

D.贸易中心的转移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参考答案:D维新变法。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因此排除①;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发展近代军事和教育,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②。维新变法发生在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之际,高举“变法图存”的旗帜,因此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思想,是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潮流。因此③④⑤符合题意,选D。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材料二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回答:(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2分)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2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2分(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2分)(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4分)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1)“民主国家”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口号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2分)33.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雷莱爵士曾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的侵略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摘自萨拉等主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摘自《黄爵滋敬陈六事疏》材料三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材料四英国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扼要概括海洋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价值?(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海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近代中英在发展海军方面的差异。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那些认识?参考答案:(1)价值:贸易通道,自然资源,军事战场(2)1)问题:①军人结构不合理,军备落后;②缺乏坚固有战斗力的铁甲战舰。2)结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3)1)差距:①英国有发展海军的政策支持—“炮舰政策”;②英国发展海军以自由贸易为后盾;③英国政治制度先进,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广阔。2)启示:①要有强大的海军维护国家利益②要把发展经济同强军结合起来③发展海军要有政策支持,形成全民共识。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结合所学容易得出答案。根据材料“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可知海洋有贸易通道、自然资源、军事战场的价值。(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得出军人结构不合理,军备落后;缺乏有战斗力的铁甲战舰。第二小问,这种弊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四比较,英国的长处就是中国的不足。认识要结合军事和经济和政策等方面作答。英国的优势: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有发展海军的政策支持“炮舰政策”;英国发展海军以自由贸易为后盾;英国政治制度先进,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广阔。中国则无近代海军,各方面均落后。第二小问,可以从海军力量、经济同强军结合、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海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海军力量34.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