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三四章)课件_第1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三四章)课件_第2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三四章)课件_第3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三四章)课件_第4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三四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概述个性理论与测验性格特征气质

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个性心理结构简介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特征在教育中的应用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特征在教育中的应用因材施教职业指导第二节个性理论与测验主要个性理论简介常见个性测验简介心理测验的有关指标与使用测验的基本原则主要个性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类型理论特质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荣格:意识、个人意识、集体潜意识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基本需要高级需要自我实现特质理论基本观点:人格有一组特质组成,特征具有稳定性、普遍性;了解特质预测行为特质含义:与他人有区别的持久的特征特质分类:奥尔波特: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艾森克:内外向和情绪性2维32种人格特质透视自己,了解深藏的自我一个有趣的测试:请大家随意画一棵果树测试的结果树有根:稳重树无根且无横线表示地面:行动无规则、喜欢投机树根小:自卑树干/树冠树干短且树冠大:富有雄心,有获取别人赞许的欲望树干细长且树冠小:发育迟滞测试的结果树干树干为两条平行直线组成:实事求是、少想象、计较树干由等距且波动的线组成:活泼、有生气,易于适应环境。树干由断续不整的短线组成:敏感、思考问题凭直觉。测试的结果树冠树冠扁平:由于外界压力而变得拘谨,有自卑感树冠由环行的线条组成:勤勉、进取、富有创造力、性格外向。测试的结果果实树上有果实:善于观察,注重物质享受,现实主义。树叶或果实落到地下:敏感、理解力强、缺乏毅力、听天由命。心理测验的有关指标信度: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再测信度、等值信度、分半信度效度:一个测验在测量中对要测的行为特征所具有的准确性,分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构想效度信度与效度关系:信度不高,效度也不高;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常模:心理测量的比较标准,在心理测量中常用的标准化样本的分数年龄常模

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性格的概念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对现实特度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性格的社会制约性

第四节气质气质的概念气质的类型其他气质类型介绍气质的教育学意义

气质的概念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气质的天赋性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气质类型胆汁质:易感情用事、粗枝大叶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黏液质:稳重、踏实、灵活不足、死板抑郁质:孤独、敏感、深沉、挫折体验强烈第五节能力能力概述天才智力智力结构理论智力测验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两种标志:掌握活动的速度和成果的质量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分类按倾向性: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按参与其中的活动性质: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和知识关系天才天才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结合观察问题的敏锐和机警良好的记忆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智力定义: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体学习的能力、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智力和能力智力结构理论二因素论:G因素、S因素群因素论: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三、智力测验1、比纳-西蒙智力测验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3、其他:奥蒂斯独立管理心理能力测验、温得克人事测验、威斯曼人事分类测验智商%等级139以上1超常120-13911优秀110-11918中上90-10946中等80-8915中下70-796临界70分以下3智力落后

第四章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概述认知发展情绪、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什么是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和任务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方面所经历的所有富有规律性的变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1、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2、发展进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作用3、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4、不同领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一)横向比较研究: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研究(二)纵向跟踪研究: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研究(三)跨文化研究: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进行比较第二节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心理测量流派的智力发展理论三、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认知发展的研究四、语言的获得和机能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儿童认识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起源于连接主客体的动作;认知发展的本质是认知结果的建构和再建构;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动作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7:符号表象思维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8-12:运算可逆性平衡灵活形式运算阶段13以后:内容形式区分假设演绎推理认知发展与平衡化发展的机制:平衡化平衡化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更佳的平衡状态,即同化与顺化趋于更佳的和谐一致平衡化的本质是自动调节

心理测量流派的智力发展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认知发展的研究注意记忆概念问题解决技能

语言的获得和机能语言的获得语言发展阶段:牙牙语、单词句、双词或三词组、完整句语言获得理论:强化说、先天决定论、相互作用论语言的机能:认知、自我调节、文化社会化第三节情绪、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情绪的发展二、自我意识和性别角色的发展三、道德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情绪的表达、确认和理解(一)早期情绪的发展情绪的表达受遗传影响基本情绪很早就能确认和模仿、理解滞后

(二)依恋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3个月之前,无差异反应阶段;3-6个月,选择反应阶段;6个月-3岁,依恋阶段。三种类型: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依恋发展的影响因素:家长的敏感性、家长和儿童同步交往的质量(三)害怕和焦虑

害怕和焦虑是存在差异的两种情绪状态。害怕一般是合乎理性的,焦虑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冲突二、自我意识及性别角色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等1、作为客体的自我15个月之前的儿童——物我不分;2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概念形成。2、作为主体的自我自我能力感自我独特感自我稳定感3.自尊:自我评价4.自我调节的发展挑战盲区内心窗口透明窗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隐蔽窗口自己了解别人不了解不透明窗口别人了解自己不了解未知窗口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内省(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接纳自己、信任自己真诚、客观地对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自己而活,不为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二)性别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