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_第1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_第2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_第3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_第4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大气的运动规律------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1重点与难点主干精讲与真题回顾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栏目索引考纲要求与解读课堂训练重点与难点主干精讲与真题回顾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栏目索引考纲要2高考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从考查的内容看,应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逆温及其影响、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考纲要求与解读考查形式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高考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从考查的内容看,3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难点逆温现象及其影响读图技巧----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难点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重点4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大气51.(2019·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D高考真题回顾大气受热状况1.(2019·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6

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影响大气辐射,进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局地天气。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特征对城市气候的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读2019年1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3种天气向下短波辐射(a)、向上短波辐射(b)、向下长波辐射(c)、向上长波辐射(d)日变化图(图Z2­1),回答1~2题。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7

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8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天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晴有霾、乙为晴、丙为多云B.甲为晴、乙为多云、丙为晴有霾C.甲为晴、乙为晴有霾、丙为多云D.甲为多云、乙为睛、丙为晴有霾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C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C92.关于云和霾对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霾和云对短波辐射均表现为削弱作用,霾的削弱作用明显大于云的B.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衰减,向上反射的短波辐射相应增多C.多云天气时向上的长波辐射明显减少,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多,综合作用是云使地表净长波辐射(有效辐射)明显增多D.晴有霾天气时向上和向下的长波辐射均小于晴天的,主要是由于晴有霾天气时温度低于晴天的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102.逆温及其影响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1)逆温就是对流层下冷上热的现象,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几种形式。辐射逆温较为常见,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地面开始的。(2)无论哪种形式的逆温,都不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3)大气稳定也有一定好处,如稳定无风可减少沙尘暴,在高空有利于飞行。2.逆温及其影响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1)逆温就是对11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这种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读图2­4,回答3~4题。3.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在正午前可形成,并持续到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c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上午B.正午C.傍晚D.凌晨4.逆温的影响有(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利于雾的形成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考真题回顾逆温及其影响AB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12(2019·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课堂练习逆温及其影响(2019·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13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课堂练习逆温及其影响A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课堂练习逆14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高考真题回顾逆温及其影响C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153.气温的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5)气团暖气团影响气温高冷气团影响下气温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16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4.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的分布规律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4.气温的分布规律17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182.(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高考真题回顾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考真19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14时课堂练习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20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三平行)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读图技巧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读图技巧21(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点北凸北)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点北凸北)22(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23(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地形(凸高为山)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地貌类型是山地。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地貌类型是谷地(或冷空气影响的背风坡,如冬季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气温偏高)。③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线内温度高(无论冬夏季)→盆地(或城市热岛);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高低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地形(凸高为山)24专题网络·点拨思维网络构建专题网络·点拨思维网络构建25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大气的运动规律------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26重点与难点主干精讲与真题回顾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栏目索引考纲要求与解读课堂训练重点与难点主干精讲与真题回顾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栏目索引考纲要27高考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从考查的内容看,应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逆温及其影响、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考纲要求与解读考查形式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高考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从考查的内容看,28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难点逆温现象及其影响读图技巧----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难点逆温现象及其影响重点29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大气301.(2019·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D高考真题回顾大气受热状况1.(2019·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31

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影响大气辐射,进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局地天气。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特征对城市气候的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读2019年1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3种天气向下短波辐射(a)、向上短波辐射(b)、向下长波辐射(c)、向上长波辐射(d)日变化图(图Z2­1),回答1~2题。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32

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33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天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晴有霾、乙为晴、丙为多云B.甲为晴、乙为多云、丙为晴有霾C.甲为晴、乙为晴有霾、丙为多云D.甲为多云、乙为睛、丙为晴有霾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C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C342.关于云和霾对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霾和云对短波辐射均表现为削弱作用,霾的削弱作用明显大于云的B.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衰减,向上反射的短波辐射相应增多C.多云天气时向上的长波辐射明显减少,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多,综合作用是云使地表净长波辐射(有效辐射)明显增多D.晴有霾天气时向上和向下的长波辐射均小于晴天的,主要是由于晴有霾天气时温度低于晴天的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课堂练习大气受热状况352.逆温及其影响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1)逆温就是对流层下冷上热的现象,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几种形式。辐射逆温较为常见,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地面开始的。(2)无论哪种形式的逆温,都不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3)大气稳定也有一定好处,如稳定无风可减少沙尘暴,在高空有利于飞行。2.逆温及其影响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1)逆温就是对36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这种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读图2­4,回答3~4题。3.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在正午前可形成,并持续到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c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上午B.正午C.傍晚D.凌晨4.逆温的影响有(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利于雾的形成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考真题回顾逆温及其影响AB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37(2019·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课堂练习逆温及其影响(2019·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38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课堂练习逆温及其影响A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课堂练习逆39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高考真题回顾逆温及其影响C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403.气温的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5)气团暖气团影响气温高冷气团影响下气温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41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4.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的分布规律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4.气温的分布规律4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432.(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高考真题回顾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考真44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