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题”课件_第1页
第64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题”课件_第2页
第64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题”课件_第3页
第64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题”课件_第4页
第64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现代经济史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调整的措施)(调整的影响)(调整的背景)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概念

传统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家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周期爆发的,其主要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如1929—1933年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现代经济危机不是产品过剩,而是虚假财富过剩。虚假财富和假币一样危害社会和经济。政府预防现代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像打击假币一样打击虚假财富进入流通,通常我们称之为打击泡沫。

历史上值得特别关注的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1847年英国开始,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1857年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也称大萧条时期);1973年经济危机(又称中东石油危机,资本主义进入滞胀阶段);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2008年美国次信贷危机供求﹥原因标志表现过程特点影响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黑色“星期四”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美国

德国

英日法国…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①阶级矛盾加剧;②出现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⑴国内: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⑵国际: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②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③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

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神速,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工业部门蓬勃发展,市场上商品丰富、物资充足,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因这一时期的美国基本上处于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汽车大王福特表示:要生产出“人人可以买得起的车”。财政部长梅隆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胡佛总统乐观地认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的承诺也将会兑现。①美国在一战中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横财1.“繁荣”的原因②国内的技术革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③“自由放任”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繁荣”的表现(1)工业生产能力强,商品丰富,市场蓬勃(2)经济总量庞大(3)美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3.“繁荣”背后的隐患

柯立芝繁荣贫富分化加剧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过度天气那么冷,为什么不生火炉?因为我们没有煤,我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爸爸为什么失业?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努力工作、个人奋斗、节制物欲、反对浪费的清教传统对美国民众的价值观影响深远,但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投机活动受到推崇、享乐之风盛行、精神文化浮浅粗鄙的趋势。这种价值观念()A.反映出人们对经济“繁荣”缺乏理性认识B.客观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C.说明凯恩斯主义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D.反映了民众寻求慰藉及时行乐的心理A

1930年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华尔街证券市场

1929-1933年美国股市一泻千里,股票平均每股从365美元跌到81美元,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下跌了5/6。

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有900万储户瞬间失去了自己的全部存款,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金融危机——银行破产

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

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工业危机——企业破产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暴跌

1932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占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的28%;许多人活活饿死。

到处人心惶惶,焦虑不安与灰心绝望弥漫于整个社会。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到!”民生危机(失业、无助)心理危机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恶性循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供需结构严重失衡

经济大危机爆发生产相对过剩贫富差距悬殊

生产盲目扩大股票投机盛行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分期付款过度(根源)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民众: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农场主:大量地销毁农产品思考1:农场主为什么要这么做?维持价格,保证利润思考2: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吗?不是。生产相对过剩!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占总人口2%的人拥有。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美国()A.供需矛盾逐步加深 B.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滞后C.自由放任导致经济走向崩溃 D.金融市场投机严重A以1930年1月为例,中国纺织物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比下降2.9%,库存量增加5.2%;袜子的销售额下降9.5%,库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间,生丝消费量从62万袋降到45万袋,减少了27%。这反映了()A.传统经济具有抵抗性

B.民族工业衰退明显C.国内缠丝技术的进步

D.国际市场需求萎缩D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面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DB经济危机的两面性1931年9月,英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宣布英镑贬值,将英镑和美元的比价从4.86降到3.8,然后又降到3.4。截至9月底,12个国家跟随英国放开了货币兑换,另有11个国家在保留金本位的同时降低了本国汇率。英国的做法()A.旨在针对来自美国的竞争

B.促使德国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C.无益于缓解本国经济危机

D.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经济灾难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危机之后,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英镑贬值,有利于英国产品的输出,不利于其他商品的输入,其他国家相继效仿,势必会引发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不堪,加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灾难性影,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出于缓解自身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不是针对美国的竞争,排除A项;题干中英国的做法会加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没有涉及对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中英国的做法有利于缓解本国的经济危机,排除C项。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1930年,美国率先将平均关税率从40%调至47%。此举遭到34个国家抗议,美国一千余名经济学家也联名反对,但当时美国总统仍执意实施。此举()A.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

B.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C.刺激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致使美国总统权力扩张B经济危机爆发后市场产品大量积压,所以要提高关税,限制外来商品.其目的是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从1931年11月起,英国和英联邦国家陆续联合起来,组成英镑集团:法国、荷兰等国组成维持金本位的集团,防止货币贬值:1933年4月美国正式放弃金本位,宣布禁止黄金出口,并联合一些国家,组成美元集团。这体现了经济危机()A.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化与整合B.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造成世界贸易额的猛烈缩减

D.导致世界信贷制度濒于崩溃A美英等国的应对措施(2019·海南高考·19)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D经济危机后各国的应对措施1、美国——

2.德、日——①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②联邦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扶植私人企业。③提高关税。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影响:胡佛政府: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成功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二战爆发

原因

美国

德日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影响历史传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经济状况领袖素质法西斯势力影响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宪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最大受益者(维护)德国任人宰割,日本受限制、打击(破坏)经济实力较雄厚经济基础薄弱。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较强较弱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形成世界战争欧、亚策源地,导致大战的爆发重商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

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内容:金银是国家财富象征。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

内容: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内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三种经济思想(经济运行模式)传统的经济理论能否应对这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措施:A.提高关税,限制进口B.货币贬值,扩大出口

(2)结果:恶化了国际关系,反危机失败(大萧条的影响)2.自由主义:1.重商主义:(1)措施:A.利用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克服危机B.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利用非政府慈善机构克服危机

(2)结果:激化社会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