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PAGE36-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km2。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A.地形为平坝 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 D.人口很稠密2。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3。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km2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答案】1.C2。C3.A【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区域特征。【1题详解】仔细读图,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地形平坦和较为陡峭处均有,A错误;背阴坡和阳坡均有分布,B错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土壤为红壤,土壤为酸性,C正确;人口分布状况难以确定,D错误.故选C。【2题详解】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地理环境独特而形成,C正确。故选C。【3题详解】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km2,并不说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西湖龙井茶生产区域的自然环境属于自然条件,自然区域往往具有过渡性,界线不明确,A错误;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B正确;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C正确;根据区域特征可知,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A.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和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5。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答案】4.C5.D【解析】【4题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A错误。我国气温受纬度和地形共同影响,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区,受地形影响明显,B错误。中国的降水主要来自于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所以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C正确.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D错误。故选C。【5题详解】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方向的差异,以热量为基础,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主要是东西方向的差异,以水分为基础,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寒区随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垂直差异,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既有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也有以水分为基础的,也有水热为基础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图示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7.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答案】6。C7.B【解析】考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6题详解】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人才缺乏、交通落后、外商投资少,西部地区资源丰富,①②④正确。故选C。【7题详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政策优势加大改善投资环境建设,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所以B正确。读下面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8。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D。光照强,日照时间长9。乙地的建筑物()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10.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答案】8.C9。C10。C【解析】【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8题详解】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和山脉、河流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甘肃省周边地区,甲位于宁夏平原,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气候较干旱,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黄河流经该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方便,这些都是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C正确。故选C.【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乙地位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一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导致这里多平顶房,由于干旱缺水,聚落多分布在有水源地带,规模较小,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图示乙地位于河西走廊,而丙为湟水谷地,相对乙地,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热量不足,成为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C正确。故选C。【点睛】农业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含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近些年,病虫害、生态环境质量也成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社会因素包含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市场与科技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处于主导地位,反映了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D正确,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故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1995年快速提高,并大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故A、B错。【12题详解】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所以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故A正确。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4。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3。B14。C【解析】早期到中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工业区的面积增大,城市面积增大,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早期到中期传统工业区规模增大,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结果。中期到现在由种植业发展为市区,说明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工业区规模减小,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升级。【13题详解】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主要原因是早期到中期,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②对.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是作物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①错.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面积减少;由种植业发展为市区,说明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发展,③对④错。B对,A、C、D错.【14题详解】读图,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变化,早期到中期规模增大,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结果,其规模:先增大后缩小,故①对。交通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③错。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减小,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升级,④对;综上所述,答案选C。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答案】15。B16。D【解析】试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及影响【15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注记可判断出甲是辽河,乙是松花江,从图中看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纬度低,蒸发较强,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B正确。甲河流域为辽河平原,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的北水南调与辽河的含沙量关系不大。【16题详解】该工程是从松花江、嫩江向辽河流域调水,哈尔滨为调出区,水资源不紧张.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可减小洪水危害,同时使航运条件下降,D正确。河流水量大小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关系不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若甲、乙分别是珠江三角洲与粤西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域间流向合理的是()A。M为资金和技术,N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B。M为零部件,N为信息C。M为资金,N为技术D。M为能源,N为资金18。若M为钢铁厂,关于其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 B.增加甲地的就业机会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资金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解】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因而主要为粤西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粤西地区经济欠发达,主要为珠三角提供丰富廉价劳动力、土地及农副产品,可以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故答案选A。【18题详解】该题考察产业转移的影响。若钢铁厂搬迁到乙地,可以促进乙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乙地的就业机会,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但不会使其资金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C对,D不对.甲地钢铁厂转出会促使其产业升级,造成人口的短期失业,AB不对。故答案选C。【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要分清对转入区和转出区。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20。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答案】19.B20。B【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1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跨亚欧两洲,东部、西部人口都稠密,中部地广人稀,答案A错误,东部主要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主要是欧洲,多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答案B正确,东部产业结构层次低,多资源密集型产业,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达,答案C错误,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西部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比重小,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20题详解】邮轮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阴雨连绵的梅雨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A错误,此时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所以多逆风逆水,答案B正确,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答案C错误,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炎热干燥,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2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答案】21.C22.A【解析】试题分析:【2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22题详解】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房顶有宽檐,围墙上部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是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工程I、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4。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23.D24。A【解析】【23题详解】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26.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27。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答案】25.A26。D27.A【解析】【分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5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高档圣诞树是使用鲜活的树装饰而成的,其产品要在最快的是时间运到消费市场,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距离,A正确,B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低档圣诞树生产需要较多的普通劳动力,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主要是为了寻找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即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D正确。故选D。【2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克制赣州属于内陆城市,企业从深圳沿海城市转移到内陆城市,会增加圣诞树的出口运输成本,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由材料信息可知普通的低档圣诞树属于劳动力导向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生产需要较多的普通劳动力。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这片黄土区内,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29.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答案】28.C29.B【解析】【28题详解】根据我国四大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因黄土深厚、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C正确.故选C。【29题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近现代比较突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过度砍伐、开垦,破坏植被.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粮食需求增大,尤其是进入20世纪,伴随着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B正确。过度垦殖、方法落后等都是直接原因,ACD错误.故选B。“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建造图中建筑样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 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 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31。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答案】30.B31。D【解析】【30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建筑样式为窑洞,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多沟壑,黄土深厚且直立性强,在坡地上易于开凿,坚固耐用,B正确。受传统观念、气候和植被等影响相对较小,ACD错误。故选B。【31题详解】该地位于黄土高原,黄土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盖差,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D正确。故选D。读“美国部分山脉、水系图(字母代表山脉,数字代表河流)”,完成下面小题.32.图中四个数字所代表的河流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3。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地区为平原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出现在冬季和早春【答案】32。C33。D【解析】【32题详解】田纳西河为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故为③.【33题详解】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A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为山地、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平原地区,B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C错误;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由于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故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集中于冬春季节,河流汛期为冬春季节。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4.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大坝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②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用内河航运③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④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用内河航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35。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A。含沙量减小 B.使航道变宽变平稳C.河流径流量增加 D。需要通过船闸【答案】34.D35。B【解析】【34题详解】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①对。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主要目的不是发展内河航运,②错。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调节径流季节变化,③错。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于内河航运,④对.D对,A、B、C错。【35题详解】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使航道变宽变平稳,B对。含沙量减小不是主要因素,A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不会增加,C错。通过船闸,不是通航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点睛】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可调节径流,使航道变宽变平稳,利于内河航运。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垦,东北黑土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6.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黑土大量流失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37.珍稀鸟类丹顶鹤在三江平原被破坏的土地上觅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B.水土流失 C.毁林开荒 D.草场破坏【答案】36.A37。A【解析】【36题详解】东北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所以选A项;东北地区气候冷湿,B错;冬季微生物活动微弱,夏季活跃,C错;秸秆还田肥力不断上升,与D无关.故选A。【37题详解】珍稀鸟类丹顶鹤生活在湿地中,三江平原被破坏,湿地面积减少,东北地区特别是三江平原沼泽地被开垦,破坏了丹顶鹤生存环境,导致其无家可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A正确。水土流失、毁林开荒、草场破坏均不是主要原因且这些现象在东北不严重,BCD错误。故选A。【点睛】东北地区由于长期的重利用而少养护,故黑土流失是其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8。近年来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39。新的运营模式()A.增加产品库存 B.增加销售环节C。依赖信息联系 D.增加销售成本4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38.D39.C40。C【解析】【38题详解】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D对。气候没有明显变化,A错.河流整治、交通便利属于传统行业,不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原因,B、C错。【39题详解】新的运营模式是“互联网+”,依赖信息联系,C对.没有增加产品库存,A错.减少了销售环节,B错。降低了销售成本,D错。【40题详解】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提高经济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对。产业集聚会降低人口迁出率,①错.劳动力外迁减少,降低农村老龄化人口比重,④错。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提高,利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②对。C对,A、B、D错。【点睛】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新的运营模式是“互联网+”模式,依赖信息联系。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提高经济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二、综合题(40分)41.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4)下图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格内。①平整土地②修基本农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答案】(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2)使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4)自上而下、从左向右:①、②、⑤、⑥、③、④(①②可互换,⑤⑥可互换,③④可互换,但要相互对应)【解析】【分析】题目通过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和治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1)水土流失是一种生态问题,对环境危害较大,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客观上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环境有利影响,主要从泥沙搬运、沉积对下游地形、土壤的影响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被河流搬运到下游,沉积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等.(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对当地的影响和对河流下游的影响分析。使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面积减小,耕地质量下降;农业收入下降,引发过度开垦;河流含沙量加大,水质下降;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多次造成决堤泛滥;流域旱涝灾害加剧等。(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中打坝於地、梯田改造等属于工程措施;植树种草等为生物措施.(4)根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属于工程措施的主要是①平整土地和②修基本农田;产生的功能为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生物措施中种植多种植被可以提高③蓄水保土能力、④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多种经营。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解析】【分析】本题以法国罗讷河的整治与开发为材料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整治与开发以及河道整治的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分析材料可知,罗讷河上游发源于瑞士境内的积雪冰川,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增大;冬季气温低,为冰川冰冻期,河流径流量小。北部支流(索恩河)流经法国境内,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稳定,季节变化较小.地中海沿岸支流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西风影响较小,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降水多。(2)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可以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进行分析作答。该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结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3)河流生态主要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质等方面。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即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c中,水稻、小麦、玉米分布的位置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上述粮食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属于________农业。(2)东北大米因品质优良而畅销全国,简述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3)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东北地区已普遍停止开垦荒地,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简述东北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答案】(1)热量;商品谷物(2)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周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有机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良。(3)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