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统编版·语文必修下第一课时目标领航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点1.对中心人物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2.分析烛之武劝退秦军的游说的思路和技巧。课堂导入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领会《烛之武退秦师》的劝说艺术,领悟语言的巨大力量。文知基础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1.作者简介文知基础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作者简介文知基础代表作《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左传》是为解析《春秋》而作(又称《左氏春秋》);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司马迁曾写:“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作者简介文知基础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2.写作背景文知基础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2.写作背景文知基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3.了解《左传》文知基础《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对孔子编著的《春秋》的诠释、解说。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春秋》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4.《春秋》三传文知基础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原文没有题目,题目是编者加的。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退秦师是使秦军撤退。本文主要记述了公元前630年,在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危急形势下,烛之武利用秦、晋两国之间的利害冲突、说服秦穆公退兵,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的故事。
5.题目解读基础知识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基础知识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基础知识2.古今异义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基础知识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基础知识3.词类活用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4)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基础知识3.词类活用 (5)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6)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基础知识3.词类活用 (7)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8)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1)贰 ①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二”的大写。)②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副职)③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再,重复)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2)许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表处所) ②许君焦、暇 (答应,听从)③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同)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约数)
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3)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②国势衰微 (衰败) ③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 (卑贱)④微言大义。 (幽微,精妙)
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4)敝 ①使史更敝衣草屦。《左忠毅公逸事》(坏,破旧。)②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疲惫)(5)鄙 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庸俗,鄙陋。)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6)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7)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8)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9)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基础知识4.一词多义 (10)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基础知识4.特殊句式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4)以其无礼于晋
(状语后置句)(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6)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基础知识4.特殊句式 (7)(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8)(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9)敢以(之)烦执事(省宾语,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10)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11)夫晋,何厌之有(固定句式,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以,因为,连词。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辞:推辞。已,同“矣”,语气词,了。用:任用。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既:已经。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鄙,边邑。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可译为吞并。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舍:放弃(围郑)。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厌:通“餍”,满足。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quē):侵损,削减。焉:疑问代词,哪里。唯:敬辞,希望。说:“说”同“悦”,喜欢,高兴。盟:结盟。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整,指一致的步调。不武,不符合武德。其,表祈使语气,还是。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第一段: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的壮年不遇之感和郑伯的勇于自责和善于做人思想工作在这段里得到充分体现。整体感知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积累了基础知识,梳理了文章大意。下节课我们将探究内容和人物形象。好,下课。布置作业完成课时练(一)烛之武退秦师统编版·语文必修下第二课时目标领航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点1.对中心人物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2.分析烛之武劝退秦军的游说的思路和技巧。课堂导入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基础知识和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这篇课文,着重探究内容,并分析人物形象。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①无礼于晋:晋公子重耳流亡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詹劝告,对重耳不礼。②贰于楚:郑先与楚结盟。晋楚争霸中原,郑国背晋助楚,郑文公曾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晋楚战于城濮,楚军大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合作探究2.当时郑国处境如何?朝堂发生了什么?佚之狐说“国危矣”。这个“危”字,不但点明了客观形势,而且提示了主观心理的焦急。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但他没说任何理由,只用一个“必”字展现了自己的信心。一个“必”字,显示出精明的佚之狐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判。他深知秦晋虽结盟围郑,但他们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他们不是铁板一块。合作探究2.当时郑国处境如何?朝堂发生了什么?郑伯请烛之武出山,烛之武推辞,郑伯作为国君马上检讨自己“不能早用子”,这已经是很急的表现了;接着是“今急而求子”,这里的“急”,直接点明是心理上的,与佚之狐说的“国危矣”的“危”相呼应,构成了一种危而急的氛围。郑伯说服烛之武用了两手:一手软到家,先是“急”,再是“求”,最后是自己有“过”;另一手是“利”,再不出山,对你也不“利”。合作探究2.当时郑国处境如何?朝堂发生了什么?烛之武“夜缒而出”,一个“夜”,一个“缒”。第一因为外交使者不敢白天公开出来,城门都不敢开。第二因为不想让晋国发现,所以要晚上。这是写情节的进展,又是回过头来用这一结果说明前文的原因:军事形势的“危”和“急”,也说明国君为何“求”,还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有“过”。合作探究3.烛之武是如何巧退秦师的?先讨秦欢心——以退为进;陈亡郑利晋——以害动秦;主存郑利秦——以利诱秦;责晋贪不义——大功告成。本文写的是郑国在秦兵直逼城下的危急形势下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而是以超此事件之外的姿态,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合作探究4.烛之武能说退秦军,除了辞令之妙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①秦晋两国关系是很铁的。时任的两国国君,有着非同寻常的婚姻关系和政治关系。秦晋两国在地理上是一河之隔(黄河)的近邻,秦穆公先后与四位晋国国君联姻,并帮助了两位晋国国君夺权。合作探究4.烛之武能说退秦军,除了辞令之妙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②秦晋之间这种重叠复杂的关系,看似友好坚牢,但毕竟是政治联姻,其关系最终还是取决于政治利益。晋文公即位后,振兴晋国,成了霸主,下一步势必要四处扩张,身旁的秦国自然是嘴边之食;而且晋国要向东扩张,西邻的强秦也是“在后的黄雀”。秦国当然也想称霸,那么已经称了霸的晋国,正是横挡在它前面的巨大障碍。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晋国都是秦国最直接、最强大、最危险的敌人。佚之狐、烛之武正是敏锐地看到秦晋表面上牢不可破的关系背后,有着实质性的你死我活的利益矛盾,意识到只有从这个缝隙中下手,才能撬开它们之间的铁关系。合作探究4.烛之武能说退秦军,除了辞令之妙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③事实证明,前627年,晋文公一去世,秦国就出兵偷袭两年前结盟的郑国,由于郑国提早做了准备,秦兵攻郑未遂,却在回国途中被晋兵联合姜戎打了埋伏,导致全军覆没。合作探究5.如何理解晋文公所说的“仁”“知”“武”?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合作探究5.如何理解晋文公所说的“仁”“知”“武”?①“不仁”从历史情谊的角度分析,秦国帮助重耳登上晋文公的宝座,去袭击秦国,不仁义。当然,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②“不知”从外交局势考虑,因此而丧失秦国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搬迁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技术指标和要求
- 2024年度全球物流网络优化与合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合同
- 猪肉加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医疗广告合同:剖宫产手术服务广告发布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正规范本
- 04版劳动合同(含试用期规定)
- 电车销售合同范本
- 饼干模具制作课程设计
- 【初中道法】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
- 《品牌推广策划案N》课件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睡眠无创呼吸机行业需求形势及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管理制度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GB/T 36187-2024冷冻鱼糜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